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西林家境殷实,但也仅仅就是个殷实,在江西老家有那么四五座山头,几百亩良田罢了。平常里衣食无忧,甚至还能添补添补他,但真要让他往外拿银子,几百两或许还行,上了千就难了,更何况上万?
他心里揣摩着,脸色自然不断变幻,再看江夏的目光,也难免有了些难言之意。
江夏看得出他脸色不对,却也没想到他会想到官阶价钱上去,只道自己说的不明不白,让程西林心里不舒服,于是,接着道:“程大人既然熟读医典古籍,必定知道《内经》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后又有大家进一步阐明:上工治未病之病,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
说到这里,程西林已是顿悟。他突然明白了,江夏绕着弯儿地跟他说那些,是为何意了。
却听江夏又道:“我与这世间众多医者,被人道一声‘医技精湛’,却每每汗颜,自知与声名不符,不过多是‘下工’罢了。是以,一力促建‘防疫院’,防疫,防治疫病,更希望以后能够防治普通疾病,能够尽量做到‘治欲病之病’,甚至做到‘治未病’。”
江夏这番话说的很平静,语气、表情都淡淡的,没有慷慨激昂,没有言辞壮烈,但听在程西林耳中,却偏偏能让他激动不已。
一个人立志行医,最大的愿望自然是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大医’!而治未病的圣人境界,无疑是大医之精诚,医者之终极!怎能不让人胸怀激烈,心神激荡!
他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背,坚定了目光,看着江夏,郑重道:“江大人若不嫌弃,西林愿与江大人同行。”
江夏目光一转,落在程西林脸上,然后微微一笑,点头应允。
“今年种痘要继续巩固和扩展,争取尽可能多的人种痘;另外,冬季为伤寒多发季,伤寒防疫没有种痘那么简单明了的办法,少不得要想些法子,琢磨些防治方子,最好能有些丸药,在未病或者欲病之时服用,就能够截断伤寒发作……”
江夏一边往防疫院走,一边与程西林说着未来的工作。
如今的防疫院,除了最初的二十人,又补充了二十名年轻的医生进来。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最小的一位是从陕西汉中来的丛学成,只有十八岁,因是家传医术,自小识字起就看医书,懂事起,就跟着大人给人看病把脉……小小年纪,在陕西地界已经有‘小神医’之称。
他是半年前来得京城,投在防疫院门下,一个月前刚刚有了正式编制,成为一名无品阶的人员。
只不过,丛学成是真正的痴迷医术,每日里能让他多看医书古籍,能让他多接触一些医学知识,能够看诊更多的疑难杂症,就什么都不要了。至于什么品级、什么官位,与他都无所谓。
防疫院虽然有四十余人,但分散到各省、府去了十多位,京城的防疫所又有十位去当值。是以,留在防疫院中的人不过十多个。
程西林被传去面圣,众人就多有猜测了。而升官的事情想来敏感,特别是事关朝中唯一一名女官、女医,一出手就是四级,何等震撼,这消息一出,就像涨了翅膀,飞到各个角落里去。江夏和程西林还没回到防疫院,程西林高升,成为副院的事情就都知道了。是以,等他们一进防疫院大门,十多名留守人员就一股脑涌上来恭贺。
相邻太医院那边,上了年纪的太医们多自持身份,不会出来胡闹,但那些年轻的就按捺不住了。明明自己进太医院早好多年,自觉医术什么都比程西林强得太多,当初建防疫院的时候,程西林自己投过去,那些人还看笑话、冷嘲热讽,谁能想得到,不到一年功夫,人家已经是从六品副院,生生地压了他们一头。
这些人凑过来,嘴里说着恭喜恭贺,语气里却难掩酸意。又有人向江夏毛遂自荐,却只能引得众人哄笑。
江夏招呼刘水生,让他留下给程西林传话,自己趁人不备,悄悄退出了防疫院,出宫回家了。
那边一干人闹腾够了,又有人高声叫:“程大人高升,今天咱们一定要去好好贺贺。”
大冷的天,程西林也出了一头汗,他连连拱手,撑着一脸的笑道:“这个自然。诸位下了衙都不要走,咱们往李家铺子去……”
“哎,程大人连升四级,怎么也得整治桌像样的席面,哪能去那李家铺子,太不够面儿了。要我说啊,怎么也得会宾楼……”
又有人道:“会宾楼也不够,程大人这是大喜,天大的喜事儿,怎么地,也得百盛居!”
那边,刘水生衬着空档,伸手拉了拉人群中的程西林,低声向他交待:“江大人说了,帮程大人定好了四喜楼,三楼玉兰厅!”
四喜楼自开张之日起,就是奢侈精致的代名词。不但说书说的好,菜品、点心、酒品,甚至连用的杯碗盘碟、哪怕是一双筷子,一根牙签子,都与其他酒楼不同。拿出来的都是格外精致、格外别具一格、格外的享受!
刚开始,有个十两八两的银子,还能进四喜楼一楼听会儿书,喝喝茶。但随着人气积累,四喜楼几经扩展,从最初的七间门面,早已经扩展到十几间门面,深入进去也连着几进、几套连廊楼房,原来的一层不过三四个房间,如今已经扩展了十倍有余,却仍旧一桌难求。
一楼大堂,若是有钱还有可能进去享受一回。但三楼四楼,你哪怕拿着金子银子,没有会员资格,想要一张桌子一间房,也是不能的。
而,四喜楼三楼四楼的会员资格,那也不是花银子就能拿到的。能上四喜楼的,无不身份尊贵,出身非凡。
是以,一听是四喜楼三楼,程西林立刻愣住了。
他眨眨眼回过神来,想再次确认,刘水生却转身径直走了。
那些人吵吵嚷嚷,真是没了半点儿斯文、半点儿不要脸面了。若不是夫人吩咐,他早就不耐烦在旁边呆着,早走了!
☆、810。第810章 订婚期
之前,防疫院就分了四个司,分别负责种苗的培育;药物的配制;京外防疫;京城防疫。这四个司都有主事,之前也未申报品级。程西林任命为副院之后,江夏也为那四个人申请了品阶和职位,吏部毫无妨碍地做了批复,皆从之前的七品院使,升任为六品主事,也算是不小的升迁。
有了这四个人负责具体事务,再有程西林汇总管理具体日常,防疫院的事务基本上就不用江夏再操心了。
十月初八,任川南请的媒人去往王太医府,行纳纳吉。也就是俗称的通书,民间又称下小定。自此,彼此交换庚帖,下婚书,婚事正式议定。
一般的纳吉,都是男方父母将儿子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然后送到女方这边。女方也将女儿的生辰八字让媒人转交给男方,彼此写定婚事,议定婚事。
整个过程,基本都是媒人在双方走动。
任川南却专程下了帖子,给王太医夫妇,并恳请江夏出面,替他再次恳请,请王太医夫妇,或者邢氏往他筹备的新居走一趟,替他斟酌参谋一回,只说,自己孤身一人,无人商量,希望老人能替他衬度衬度,拿拿主意。
这事情多少有些冒昧,但得到这样的邀请,王太医和邢氏却暗暗满意。
任川南孤身一人,也是他们二老顾虑的一件事,以后没有家人近族帮衬。又担心孤身一人惯了,不会体贴人,不顾家。但任川南这么一番恳求,倒是让王家二老除了这份顾虑。
诚心恳请,王太医不好上门,邢氏却没那么多顾虑。她特意请了江夏相陪,真的去了任川南在延寿院前置办的新居。
这套宅子原来是一位江浙富商住所,大门只是不起眼的如意门,走进去,却是规规整整的三进院子,垂花门、游廊、扶栏,从用料到做工,处处精致、讲究。
因那富商父母年迈,他回乡尽孝,这才卖掉花费诸多心思的宅院,连同一堂上好的酸枝木家具,也一并留了下来。
邢氏一路看过去,就见落地罩、碧纱橱,无一不是统一花色、样式,一看就是用同样的木料,一起定制而成。
她原本还琢磨着,最起码给女儿陪嫁一套千工拔步床的。但这么一看,若是单单换了床具,倒是很突兀,不协调了。
江夏看着她的表情,揣度着她的心思,一边试探道:“师娘可是觉得这些家具旧了?”
邢氏看她一眼,叹息着摇摇头道:“这些家具都是上好的木料,上好的工,保养的也好,几乎没什么磕碰的。说实话,我也晓得这样的家具是极难得的,若非多年积淀的大家族里,是很少得见的。”
江夏一听她这话,就知道她还有后话未说,于是也不插言,只扶住她的胳膊,等她接着往下说。
果然,邢氏又叹了口气,接着道:“这家具是极好的,就是让我陪送,也好不过这些去。只不过,瑗娘出嫁,我若是半件家什儿不配送,也觉得对不住她……”
一听这话,江夏就笑了。
她挽了邢氏的手,走到正屋里间,拉着她在软榻上坐了,一边弯腰摸了摸地面,一边笑道:“知道咱们来,任先生这是让人把地龙都烧好了。终究烧的时候短一些,还不够暖和,要不然进门就能觉得热乎了。”
经她这么一说,邢氏才察觉到,外头冻天冻地,她下车的时候还觉得冷,等进了屋子,一路走过来,竟没再觉得冷……之前一直关注着房屋格局布置了,都没注意,却原来是姑爷有心,让人早早把地龙火墙都烧上了。
这地龙火墙可不像烧个炭盆子,点一回火,没个几十两银子可下不来!唉,那孩子家境并不好,眼下这些都是他一个人尽力挣来的,多少不容易,就这么耗费了,倒是让她又感动,又心疼。
“唔,是个知道体贴人的!只是,这未免太耗费了些……”邢氏与江夏并不见外,又知道任川南与徐家走得近,这话也就有刻意让江夏传话的意思。
任川南顾忌她们来看房子寒冷,生了火,她领他的好意;只是,作为长辈,以后作为岳母,她也顾虑他这样大手大脚,不会过日子。
江夏一听就笑了,握了邢氏的手道:“师母这就是白担心了,任先生出身是比较清寒,但他学识极好,不但经文讲义学的好,还有一手修园子的本事。京里还有周边许多豪商富贾、勋贵官员,建宅子、修园子,都会求到他面前来,每每绘制一份图样,都有不少的润笔费用。他还参股了一些生意,每个月都有分红……他如今具体有多少家财我不敢说,但我大概能够知道,他每年的这些收益,比他的俸禄高出十倍不止。所以啊,您就别替他担心银钱上的事,以后,瑗娘成了亲,再替他打理着中馈,外有活水,内有结余,日子好过着呢!”
尽管,好些人看不起‘嫌贫爱富’,但真的让做母亲的给女儿挑婆家,相信没几个母亲不会衡量衡量婆家的家境,谁也想着女儿嫁过去,能够衣食无忧、富贵安闲呀!没有谁愿意把女儿嫁过去,就过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的。
是以,江夏这么一说,邢氏又大大地松了口气,而且,对任川南的满意又深了几分。
仁川南人品不错,学问不错,他们最大的顾虑就是家里穷,瑗娘成亲后的日子怕是会比较清苦。却没想,任川南出身穷,却挺有才能挺有本事的,不但有俸禄,还能做生意,赚外快,这小日子竟是很殷实的。她也不用怕瑗娘婚后吃苦了。
这一番转下来,邢氏不但没挑出毛病,还去了几桩心事,离开任川南新居时,邢氏那一脸的笑容,那叫一个灿烂明媚!
于是,打铁趁热,十月二十六,下了聘礼,顺路请期,任川南和王瑗娘的婚期就定在了来年三月廿六日。
☆、811。第811章 大风大雪路难行
冬月第一天,气温骤降,这一年第一场大雪终于落了下来。
前一天傍晚,就开始窸窸窣窣下起了雪粒子。这雪粒子下了大半个时辰,地面上也积了薄薄的一层,却又突然停了。直到交了子时,仿佛触动了开关似的,大片大朵的雪花,黏成一团,连成一片,无声地落了下来,铺天盖地,几乎眨眼,就在所有东西的表面盖了一层。
雪下了一夜,一直下到天色大亮,这才突然起了一阵风,风卷着、吹动刚刚落下还没冻实的雪,形成雪幕,遮蔽了天地间的一切。
徐襄大朝会,人刚刚出门,就起了大风。
江夏第一次没能再睡回笼觉。她胆战心惊地坐在被窝里,裹着被子听着外头的寒风怒吼肆虐,心里忍不住地祈祷,希望徐襄和家里的人都能避过去,别出什么事儿。
南芜守在她身边,低声宽慰着:“夫人莫担心,爷身边有人护卫着,又有轿子避风,必是稳妥的!”
江夏吁一口气,道:“我相信他们会护爷的安然……”只是,也担心那些随从。担心每天早上庄子里往城里送鲜菜蘑菇的人;担心还未归来的商队……
也担心越哥儿、齐哥儿和囡囡几个人,他们说是从江南一路回来,半个月前就到了泉城,算着日程,也该进京了……
突然,江夏侧耳听了听,又听了听,风声太大,呼啸着遮掩了一切。
江夏不太敢确定,于是问南芜:“外头是不是又人敲门?”
南芜是练武之人,耳力比平常人灵敏的多。江夏听见的时候,她也听见了,而且听得更真切。她故意没作声,只想着大门上有人应对了,需要回报的,自然会过来禀知夫人,而不需要她大惊小怪,徒增夫人忧心。
不等南芜回答,门子上的人就顺着游廊艰难地跑过来,走到外屋里,与当值的水香回报:“姑娘,说是裴家少奶奶发动了……开始,她不让惊动夫人,折腾了一宿,眼看不像了,这才不得已过来寻夫人……”
这话,就在外屋,风大也没能遮住,江夏听了个清楚。
她几乎是听到就从被窝里跳出来,也顾不上找人梳洗,只匆匆走到状态前,将自己的发辫反转,拿发卡盘到脑后去,然后穿了棉衣裤,裹了一件狐皮大毛斗篷,一边让水香去拿上自己的药香,一边扶了南芜出门去了。
裴家少奶奶就是林郦娘,这一胎怀的意外,却也一直平顺安稳,五六天前,算着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