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如今算学之所以受到世人的重视,与他们的努力分不开。不过出力的肯定不止他们,算学大师不止他们三个,还有一些散落在全国各地,不一定在京城居住。
顾三元和小满早就在门外止步,顾青云在他们的示意下坐在梁大师的下首。
“既然慎之来了,那咱们就抓紧时间推导一下你所说的坐标几何,还有你立体几何。还有,你说的轴线为何要用西洋字母表示,不能改成咱们本土的?”在场的人都不是那种客套之人,连寒暄都没有就进入正题,蒋大师率先开口。
顾青云早有心理准备,答道:“我这不是为了好计算吗?坐标点好计算啊,改成甲乙丙丁不好算题。”
三人点点头,大家开始提笔计算,一边讨论这些内容可以用到哪方面,是否有什么缺点不足。顾青云出版之前就给他们看过草稿,书刻出来后更是送了几本过去,他们对内容自是了然于心。
顾青云一边听他们说,偶尔回答问题,一边忍不住想到,难怪古代数学都是应用数学,眼前的几人一看到有新的东西出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能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古往今来,很少有人做理论上、系统性的分析总结,也难怪他的书一出,在人群中逐渐受到欢迎,这学习的难度降低了不止一点,毕竟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写得明明白白。
……
一场聚会下来,顾青云成功打入他们的圈子,如果他以前还算是算学圈子里的后起之秀、重点观察对象,现在就几乎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了。当然了,这是在算学方面的,在官场上就不用提了,除了于大师,另外两位属于高山仰止之辈,可能他一辈子都无法达到。
不久,顾青云就发现自己开始被人称为“顾大师”了。
顾青云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是没有什么改变,就是去城南的次数多了些。那个四合院在京城还是有一定名气的,里面开了个学堂,说是学堂,其实就是补习班,专门为算学不好的童生、秀才甚至举人补习算学。
顾青云年纪轻,为了算学的发展,他就常去晃悠一下,还不断出题让大家练习。除此之外,里面还聚集了一群对算学、天文地理有兴趣的人,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气氛极好,没有儒学圈子里各种各样的争吵、撕逼。
这大概是小众圈子的优势吧?有时候顾青云如此想着,再分派别相互攻击,他们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大好局面就丧失了。
目前大家的兴趣在热气球方面,力求让热气球能载人飞行。除此之外,还往航海技术方面发展,毕竟如今的航海热嘛。
一群技术宅在一起自是欢乐无比,只是顾青云觉得目前靠几个人捐款出钱不一定能长久,幸好有补习班在,还能有点收入。
看来得组织一帮人搬出题海战术出几本习题了,顾青云暗暗想着。
君不见后世的练习题多么火热,销量极大,受到学生们的一致追捧,好的练习题想不买都难。
不久之后,他跟蒋大师他们三人说起,三人当然同意,于是这个项目就正式启动了。
五月中旬,顾青云带着一帮人开始出题。
正当顾青云沉浸在题海中时,不知不觉中,时间来到了九月底。
没过多久,顾青云就接到消息,他家小儿子顾永辰一举通过乡试,成为一名新晋举人。即使名次挂在榜尾,顾永辰还是一下子名声大噪,连带着顾青云也跟着沾光。
他教子有方的名声一下子传了出去,还有人上门专门请教。
至于小舅子简瑜也考上了,名次中等。其他的孩子除了张延海在副榜,其他人都落榜了。
顾青云等人可惜了一阵,还是为自家的孩子高兴,只他们还未来得及高兴,就发现他家小儿子和女儿的行情比以前更好,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都快把门槛踏破了。
好吧,这是夸张一点的说法,不过的确有很多户人家表示想结亲的意向。
与此同时,他要当爷爷的消息也一起收到了。在顾青云四十岁这一年,他和简薇有了第一个孙子。
第222章 惊奇
知道自己要当爷爷了; 顾青云开心得很,这是五世同堂了; 加上顾永辰通过乡试的消息; 双喜临门,这些天他是走路都带风,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心情很好。
对于顾永辰名次挂在榜尾的事情; 顾青云看得很开,他不可能要求每个儿子都考中解元。且顾永辰从皇家书院结业后就开始进行科考,他不像顾永良,还到国子监进修过一段时间,接受过他和方仁霄的专门小灶培训。
顾永辰当初最多在他们培训顾永良和陈桥时; 顺便学习一下而已,主要精力没有放在他身上。如今他能考上举人; 顾青云就已经极为高兴了。
像他家二弟等人一直没考中; 三弟顾青安这些年连院试都没通过,除了日常学习,已经一门心思经营他的装裱、书画店了。
简薇同样如此,一连几天都在和连氏做小衣服什么的准备寄回去; 忙得不亦乐乎。要不是国公府还得守孝,宁二夫人肯定也会上门来。
顾景知道自己要做姑姑了; 也是无比好奇和喜悦; 跟着一起忙起来。
大家很是期待这个小婴儿的到来,只是想要看到他,起码得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 毕竟小婴儿太小,最好不要带着他长途旅行。
“现在良哥儿应该从越省出发,孙子指不定就得和他娘亲留在林溪村,咱们家亏待瑶瑶这个孩子了。”简薇一面做针线一面感叹。孩子是八月初十出生,这刚满月不久,亲爹就得上京赶考,的确是为难宁瑶了。
可是当初谁想到顾永良小夫妻会在林溪村待那么久呢?幸好家里还有小陈氏在,她有经验,总能帮上忙,最不济还有丫鬟婆子,不会让宁瑶吃苦。
而顾永辰因为没有参加此次会试,就留在老家,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有他在比较好。再者,万一以后他能考中进士,当官基本上就得在外当一辈子,顾青云觉得在家乡住久一点也不错。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没有京城那么多诱惑,可以安静读书。
听到简薇的话,顾青云手中握着的书本紧了紧,随即笑道:“薇儿,你怎么就没想过咱们良哥儿会为了妻儿放弃会试?”
简薇一听,微微一怔,想了想,瞪了顾青云一眼,道:“我就不信我儿子如此儿女情长,就算他是,瑶瑶肯定不会同意。”
顾青云微微一笑,其实他也知道,这种事是很难发生的。在这个时代,因为放心不下刚满月的儿子而不去赶考,被人知道会遭人耻笑。而且他很清楚,自己的大儿子等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
三年一次的会试,放弃的话就得再等三年,谁能有几个三年?该抓住的机会一定得抓住。
“夫君,你不是女人,不知道咱们女人的心思,这一成了亲,不指望夫君出息的没有几个。”简薇取笑他,“如果当初咱们第一次来京城时,我因为怀孕不能陪你一起,那你会独自上京么?”
顾青云摸摸鼻子,尴尬地笑笑,投降道:“好吧,我说不过你,知道你和儿媳两个人好,思想同步。”
简薇见顾青云难得认输,颇为得意,笑道:“她不好我们当初为何眼巴巴求娶她回来?我这个做婆婆的,也没想过要做什么恶婆婆,我就指望着瑶瑶能好好照顾咱们良哥儿就成。”
这倒是实话。顾青云回想起顾永良和宁瑶在家的那段日子,等宁瑶回门,用膳时简薇只让宁瑶装装样子,为她夹过几次菜,之后就没有让宁瑶立什么规矩了。他虽然不混内宅,但也听说过一些八卦,知道有些婆媳不对付时,可以闹出让外人看了笑话的风波。
“我这是将心比心,自从嫁到咱们家来,娘就没让我立过规矩,她老人家如此慈善,我也得将心比心才行。”简薇继续说道,对小陈氏是无比地感激。
这嫁给刚考中进士的农家子,最怕的就是乡下的婆婆胡搅蛮缠,弄一堆七大姑八大姨来烦你,你还得好声好气地接待,其他琐事就不必说,单是自己这些年远在京城,没有照顾公婆,如果狠心一点的婆婆,完全可以把自己叫回老家侍候,外人还说不出什么错来。这样几年下来,京城的丈夫都不知道生有多少庶子庶女了。
当然,她知道夫君不是这种人,但这种事不能考验,不能假设。
对比小姨嫁到张家遇到的太婆婆,自己真是幸运极了。
简薇想起她的姐妹们说自己老得慢,待儿媳慈和,自己总是微笑不语。她自己生活幸福,自然没有戾气,也就能慈和起来了。
坐在顾青云对面的顾景听到这里,忍不住从书中抬起头来,问道:“娘,你最好了。”
见她突然出声,顾青云就看过去,只见顾景一张莹白的小脸微红,眼睛有些躲闪。
“爹,娘,依我看,这碰到好婆婆和好丈夫的几率太小,人家不想嫁人,可以吗?”说到最后一句,顾景就有些小心翼翼。
顾青云和简薇一愣,大吃一惊,两人对视一眼,再看向顾景。
“你这小孩子家家的,说什么玩笑话?这种话可不能乱说。”简薇忙放下手中的针线,快步走过来坐在顾景的旁边,把她搂入怀里,抚摸她的长发,柔声问道,“这是何时有的念头?女人不嫁人怎么行?不嫁人就得去庙里做姑子去,你爹和娘亲可舍不得你受苦。”
顾青云沉默不语,现在顾景都十三岁了,不是小娃儿,如果是小时候还能抱着她安抚,如今就得避嫌。
说实在的,他虽然思想开放,但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一生都不嫁人。就算他和简薇给她留有足够的财产养老,可他也不希望顾景成为“异类”。不是心智强大的人,很可能受不了旁人异常的目光,最终后悔不迭或心性大变。
不说其他,单说几百年后的现代社会,女子不成亲也会遭到旁人好心的劝阻或无谓的揣测,有些父母也会觉得“无脸见人”,一般只有越开放的地区情况才会好过一些。
所以此刻他自是不会去鼓励她。
那边厢,简薇还搂着顾景想问出女儿说这话的原因。
看到爹娘的反应,顾景只能无奈地说道:“爹,娘,你们放心,我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随即又嘟囔道,“我只是觉得女人嫁人后就得一辈子拘在院子里太过于无趣,这个世界这么精彩,我多想能去看看。”她很小的时候就到处跟着顾青云和方仁霄出去走动,见识过外面世界的精彩,如何让她肯安心待在家里相夫教子?
她又学了外国的语言,知道海的另一边同样生活着人类,不同的文化、宗教、思想……这些都让她感到好奇。
而且她在皇家女子书院就读,自从二哥中举的消息传来后,她就发现自己的人缘比以前更好了,对她的态度更加和善。
有时女孩子们说悄悄话时,偶尔会说到内宅之事,其中他们家是最清净的,大家都很羡慕她在这种家庭长大。没有小妾庶子庶女的存在,家里有一定的产业,父母宠爱她,两位兄长能干有出息,家中虽然不是高官之家,但也是清贵的读书人家,虽然有些女孩子看不上这种条件,但还是有些人很喜欢。
无他,清净啊。如果可能,谁乐意争来斗去,安安静静过日子不好?
顾青云见她如此说,只能走过去摸摸她的脑袋,笑道:“那以后我和你娘就为你找一个愿意跟你到处游玩的夫君,门第低一些无所谓,呵呵,最好是次子之类的,不用支撑门户。最重要的是,一定会安排你和他见面,等你同意了,咱们才定亲。”
顾景眨眨眼,这是她第一次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安排,她又看向简薇,见她娘亲点头同意的样子,想了想,就暂且不说话了。
顾青云和简薇知道这是默认的意思。
立即的,简薇就打发顾景给隔壁的方家送一盘新出锅的桂花糕。
等女儿离开后,她这才对着顾青云埋怨道:“都怪你和外公,老是带孩子出去玩,心都野了。你看哪家的姑娘小小年纪就说不出嫁的?说出来都吓我一跳。”
“我这不是想让孩子们开开眼界吗?”顾青云搂着她的肩膀,安抚道,“没事,天塌下来有我顶着。她现在还小,这想法一会一个样,可能过不久就变了。”心里则琢磨着女婿的人选,发现总有一样不合他意。
想到这里,顾青云就纳闷:“找女婿真不是件易事。薇儿,子茗有两个女儿,还长得如此好看,他到底是如何决定女婿人选的?”
方子茗的双胞胎女儿姝儿和媛儿,年龄和顾永辰同岁,今年同样是十六岁,前不久他接到方子茗的来信,知道姐妹俩已经定亲了,在外人看起来,这两门婚事非常好。
前两年方瑞要回京入学,考上皇家书院后,方子茗的亲娘王氏就跟着回来照顾孙子,然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林山县的方仁礼也跟来了。
当初他们回来时,因为要参加顾永良的婚礼,夏氏也带着双胞胎姐妹一起回来,还在京城住了一段时间才回南京和方子茗团聚,只留下方仁礼和王氏在京城照顾方瑞。
顾青云仔细回忆,在京城住了这段时间,他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之前方子茗没说,直到前几天圣旨下来,顾青云才知晓。
当今陛下一口气为五、六、七三位皇子指婚,而方姝儿未来的夫君就是六皇子,明年成亲后,方家就出一个皇子妃了!
对顾青云来说,这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连方云霄知道这个消息时,也不由得一怔。
无论何时,强大的美貌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无疑的,双胞胎姐妹的容貌非常,自从她们长大一点后,方子茗就很少让她们出门游玩。但顾青云和方子茗做梦都没想过姝儿会嫁进皇家,尤其是顾青云,从未想过自己亲近的人会和皇家有什么联系,即便六皇子的身份在一众皇子中算是最低的。
虽说大皇子的母亲同样是宫女,但他毕竟占了个“长”字,自是不同。
六皇子今年才十六岁,生母只是一名宫女,去世时才封为正五品的贵嫔。从这就可以看出皇帝对这名皇子的感情如何,是否受宠了。
六皇子没有外家,现在也没领什么差事,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