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谈什么呢?饭都快做好了,福儿她们肯定都饿了。”张老头从门外走了进来,吩咐谢氏把做好的菜都端到堂屋里。
“哦,我和二弟在谈事呢。”由于张老头阻止过张志廉他们从张志仁和张志礼家坑钱,所以张志廉下意识的没打算和张老头说实话。
张老头点了点头,欣慰的说:“那都谈好了吗?”
“谈……谈的差不多了。”张志廉看了张沁儿一眼,后者表情淡淡,看不出任何不对劲来,此时他心中还在计较抽纸盒是否能够卖上一两银子的事情。
若真能够卖上一两银子一盒,那不是发大财了吗?
想到这里,张志廉两眼冒光,赶紧走到门口对着厨房那边催促:“赶紧上菜,都什么时候了!”
谢氏忙探出头,手里端着一碗水煮鱼,嘴里说着:“就好了,别急,还有两个菜,二弟媳在炒着呢。”
连氏也被从屋子里请了出来,这分配饭菜的活是连氏的,只是今天张志廉给连氏使了一个眼色,连氏不是很乐意,却也没有说什么,而张沁儿则敏锐的发现这次连氏给大家分配的饭菜居然都是一样的!
要知道以往张志仁家的饭菜总要比张志廉他们的少上很多,大家早已经见怪不怪了,反而是今天唬的张志仁他们不敢轻易拿筷子吃饭。
“来来,别愣着,都饿了吧,赶紧吃饭,吃了饭咱们再商量商量。”张志廉热情的招待着,就连笑容中也多了一丝真心。
谢氏一直在厨房忙活,并不知道事情的进展,不过看张志廉的态度就知道,这事怕是要成了,于是也破天荒的招待起杨氏等人,频频给福儿永安夹菜,弄的几个孩子面面相觑。
吃过饭后,张志廉又要拉着张沁儿接着谈,但是张沁儿却说:“大伯,该说我都说了,具体要怎么做,这可是需要你自己来决断的,你若是打定主意做软纸生意,和我说一声,我给你准备好纸药就是了,另外田老三和黄二虎手里都给我做过纸盒,你直接找他们帮着做就行了。”
这个十分有钱途的生意都转手给了张志廉,若是她还苦心替人家谋划、辛苦操劳,那岂不是真傻到家了?
不再提软纸生意上的事情,好像大家反而没有话说了,眼看着天色也渐晚了,张志仁就带着孩子们和张老头连氏告别回家了。
一路上永安叽叽咕咕的说着话,时不时问张沁儿大伯在打些什么主意,今天不对劲等等。
晗生自然也察觉到了,不过当初他在院子里和张老头说话,倒不太清楚张沁儿他们在堂屋里说些什么。
只有张志仁格外的沉默,他的反常让杨氏隐隐担心,回到家后,各自洗漱,因为吃的还算饱,倒不用再自己下厨房煮饭了,元绣娘已经替他们烧好一大锅的热水,只管用就行了。
待洗过脚,准备上床休息之后,杨氏终于把自己担心的话问出口了:“你怎么了?回来后一直闷闷不乐的样子?”
张志仁半躺在床上,疲倦的闭上眼,摇了摇头,说:“我没事。”
杨氏不再问他,一个人默默的去倒洗脚水,等她回来时,张志仁才幽幽的叹息着:“大哥……对我说的和对沁儿说的……完全不一样。”
“怎么了?沁儿那孩子聪明的很,只要你不要乱做主,吃不了亏的。”知女莫若母,杨氏自然知道张沁儿不是随意好欺负的。
张志仁语气一噎,想着自己刚听了张志廉话的时候,就直接叫张沁儿把纸药给张志廉,这岂不是‘乱做主’了?
想到这里,不禁摇了摇头,自己也太武断了,而张志廉当着他的面说了两套话,却半点不见心虚,这也让他些微感到心寒。
如此他也就将今天发生的事情一一说给杨氏听,杨氏听过之后,恍然大悟:“我说怎么好端端的请我们过去吃饭呢,今天娘给我们分的饭菜还和大家一样多。”
杨氏一句感慨话,立刻又让张志仁神色萎靡了几分。
杨氏看着丈夫的神色,知道他知道肯定不舒服的很,温言安慰着:“你也别多想,沁儿虽然是个聪明的,却也不是一个自私的,该给大伯他们的,肯定会给的。”
张志仁摇了摇头,知道杨氏这是误会他想一个劲的把东西给大房那边了,但是摇头之后,他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他的性格不是那种去争去抢的人,很多时候都想着吃亏是福了。
“唉,我是越来越不懂这些孩子了,晗生一股脑想考秀才,沁儿又一脑子的点子,只有永安和福儿还算天真可爱,可是每当看到永安一副不用心读书,一心想着玩的样子,我又难免生气。”
“都说龙生九子,个个不同,晗生和沁儿年纪大些,前年家变的时候,肯定知道的多,难免就想的多,永安和福儿年纪小,这几年日子好过了,自然不像晗生和沁儿那般早熟。”杨氏劝慰着,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就算有什么不好的,在娘心中那也是好的。
读书考功名固然好,但是若是不喜欢读书,读不进去,那岂不是像张志廉和张俊峰一样白白耽搁了?所以说喜欢才是最重要的,晗生喜欢读书,沁儿喜欢捣鼓新鲜玩意,永安喜欢玩闹,福儿喜欢花草和牛犊动物,杨氏都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着这些儿女。
这边夫妻夜谈,那边四兄妹也聚在一起,说着张志廉的打算。
“大伯倒也聪明,知道和姐姐你说没用,就找了爹去说,要爹让姐姐你拿出纸药来,当时爹真的没有逼着姐姐你拿出来?”永安气愤的说着。
张沁儿白了他一眼,一本正经的教训着:“咱们爹虽然迂腐了些,但是你以为真是傻的?我让爹明白大伯真正的意图,爹自然不会再逼我了。”
“那也是,我看爹一直没有说什么。”福儿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晗生倒是将事情都想了一遍,虽说他也不太懂怎么经营生意,不过跟着沁儿捣鼓一些东西,也知道一些常识了,问着:“你真打算卖纸药给大伯?”
“他要是有那个能耐和作坊给弄起来,我就真卖,只不过我动动嘴皮子还好,可不会替他跑腿做事。”卖纸药她照样有钱,还不必费心处理其他的方方面面,但是这赚钱的前提是张志廉是否能够将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好。
这没点魄力和头脑怕是难以做成的。
“那也是,大头是他在赚,没的我们还得帮着受累的。”晗生点头表示赞同张沁儿的做法。
倒是张沁儿看着晗生,忽然想起程掌柜来,不由的问:“你在书院可好?何山长待你如何?”
晗生点了点头,沉稳的说:“我一向都好,老师也待我不错,最近还夸我做的文章不错,虽然辞藻不够华丽,文章不够工整,但是胜在有心意,再练习练习,多看一些才子的文章就算正式踏入八股文的领域了。”
张沁儿忙说:“书铺可有才子文集卖?你且拿些钱,多买一些书看看吧,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书看的多,总是好的。”
晗生没有矫情,直接点头说:“那也是,老师也是如此说的,虽说老师将他收藏的文集借我翻阅,不过总是太少了些。”
“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何山长给你的文集想必都是好的,你除了翻阅,也要拿纸笔抄写一遍,这样才能够记的深刻,除了这些,诸如《诗经》《论语》《孟子》等书籍也一一抄写,这八股文我虽然不懂,却也知道都是从四书五经中挑选一句话,然后破题答题的。”
读书百卷,临上场了,却发现题目是自己想不起来的一段,也是常有的事情,这八股文最重要的就是准确找到题目的出处,也就是破题,剩下的按照规则来就大致不会太差了,而许多考官为了增加难度,考题都是一些比较生僻,不被人熟记的句子。
张沁儿提出这点,也是基于前世偶尔看过的历史剧,想来提早做足功课是没有错的。
晗生虚心接受了张沁儿的提议,认真的说:“你放心,除了每天上学读书,晚上我也会抽出时间来抄写书籍,一来默记,二来练字,倒也一举两得。”
张沁儿点了点头,笑着说:“这样也好,日后你考中了,那些抄写的书也可以捐给村里买不起书本的孩童们。”
这个时候书是很贵的,能够读书都要耗费不少钱花在书本和文房四宝上,所以才导致许多普通人无法读书。
晗生功课做的很扎实,虽说之前没有将书一一抄写的念头,但是每每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会做许多笔记,大体上算是很认真的学生了,也是这份认真和踏实,才让何山长相中的。
这一夜四兄妹说了许久的话,直到夜深了,才各自回房间睡觉,第二日却又早早的起来,迎接崭新的一天。
☆、198。第198章 :志趣相投
张志廉的动作很快,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张俊峰过来谈事了,他虽然不懂什么生意,但是占便宜的心思却很灵敏,知道张志仁明天就要去县城了,事情就得今天说好才行。
张沁儿已经打定主意把这份利益让给他,所以倒也不觉得苦恼,反正按照她计划的来就行了,至于张志廉肯不肯,那是他的事情。
一面给张志廉普及商业知识,一面崔老大却找了过来,原来他打听到林子村的老秀才要卖地了,所以第一时间过来通知东家。
这老秀才就是上回赵倩儿提过的,为了儿子去府城考试,而提前准备路费,张志仁因为不是太懂什么造纸的事情,就带着晗生永安随崔老大去一趟林子村看地,若是好的,直接买下来,为明年的春耕准备着。
崔老大是走路过来的,这回坐在张志仁的驴车上,自然省事了许多,都是一个村的,崔老大也曾经租佃过老秀才的地,所以对地还是很熟的,在车上时,就大致把老秀才家的地给说了出来。
原来老秀才打算卖的是十亩上等良田,和八亩山地,那良田因为确实不错,出产量比其他田地要多上那么一些,所以开价十两一亩,山地则便宜许多,也是要五两一亩的。
崔老大说:“那山地我瞧过,虽然不肥,但是种豆子、红薯和玉米什么的还是可以的,就是用水不是特别方便。”
林子村由于地形的原因,山地用水都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很多人家的山地都是随便种些耐旱的植物,比如豆子红薯什么的。
张志仁和晗生一直听着,将这些记在心中,而永安则像是出来玩的,他一个劲的盯着外边的风景,整个人显得很欢快。
待到了林子村,先去看过老秀才家的地,果然和崔老大说的一样,那十亩良田,一看就肥沃的很,是被人精心伺候过的,而山地则很一般了。
到老秀才家商量时,因为良田开价不算低,倒没有多少人意图想买,而张志仁一来是因为那地确实不错,二来是因为自己也是秀才,心中同情和理解那老秀才为了儿子所做出的牺牲,而且科举也是一线希望,若是老秀才的儿子一旦考中,日后也算结下一份善缘,于是倒也没有压价,就按照十两银子一亩的价钱买下,至于山地,张志仁想了想,也同意买下了。
老秀才没想到这地卖的这么顺利,并且还没有丝毫还价的,高兴的咧嘴笑着,拿出一副山水画,扬言说要送给张志仁。
那山水画并没有裱,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座普通却又充满灵气的山峰,山脚下有一条奔流不止的小溪,一个樵夫担着柴火从那简陋的石头桥上走过,似乎要回到山脚下的村子里去。
张志仁虽读书不少,胸中有笔墨,但是并不擅长作画,这看到老秀才的山水画之后,立即心中起了敬意,一来二往的谈起诗书画作来了。
晗生也在一旁听的格外的认真,何山长曾经对他说过一句话:纵然是无知老叟,他们一生的阅历也是宝贵的经验。
每到一地,若想真正了解这一地的风土人情,无需查阅县志,只需要找到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与他们畅谈一番即可。
而当老秀才和他的儿子知道张志仁也懂诗书,而晗生更是得贤书院何山长的学生时,立刻也起了敬意,四个人竟然一下子聊的热络起来,倒显得崔老大无事了。
于是崔老大就带着永安在林子村到处玩耍着,又让田妹子把烤好的红薯给永安吃,这么玩了些许时间,再回到老秀才家时,他们四个人居然还在聊,一下子说历史上的名人,一下子品读诗书,一下子又即兴作诗作画,在这山野之间,倒显得一份才子隐居的感觉来。
虽说文人自古相轻,但是在乡野之间能够遇到志趣相投的人,也很是难得,临到走了,张志仁又擅自做主拿出十两银子送与老秀才的儿子做路费,并预祝老秀才的儿子一举高中。
富贵人家赠送同窗钱银赶考,是文人之间互相帮助,在这个时候是常有的事,所以老秀才也没有矫情,大方的收下了,送走他们之后,就让儿子努力读书,争取考个功名,别像自己一样蹉跎了岁月,到老了还只是一个秀才云云。
张志仁因为和老秀才畅聊一番,心情得到了缓解,他本来就是喜欢诗书,不喜生意的人,每日因为生机需要抄录账册,登记账目,枯燥无味的很,难得今天能够舒心。
晗生和永安倒也没有阻止他送钱银的事情,一来家中并不缺这一点钱,二来没准老秀才的儿子以后真能青云直上,及早有份交情也算是日后的投资。
到了家中将这事情和张沁儿一说,张沁儿也能够理解张志仁的心思,便没有多说什么,倒是杨氏背地里和张志仁嘀咕一声,说不能乱用钱之类的。
老秀才家的地契放在张志仁手中,等他去了县城,再换了红契,这地就算是张沁儿家的了,不过这次的名字写的是晗生,晗生对于考秀才十分的积极和热忱,心想若是日后成了秀才,秀才是不用交赋税的,这可就省了很大一笔钱银了。
“哥,一切随缘,虽说读书是为了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但是读书也是为了让人多懂些知识,更好的生活,所以你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张沁儿听说了老秀才的执着,心里有些发虚,原来那老秀才确实有才,但是屡次考试都不中,蹉跎了大半辈子,现在终于老了,又把执念放在儿子身上,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势。
忽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