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夏至的小日子 >

第16部分

夏至的小日子-第16部分

小说: 夏至的小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至不得不叹息,这古代亩产量太低,想现代时那一亩地平均怎么也有个一千斤的产量啊,而在这大武朝最多也就三百斤,这还要矜矜业业的不能有一点疏忽的伺候着,不然可想而知,这产量下降是注定的。可惜夏至不懂农事,不然也能帮助田家提高产量,让这古代粮食都能多产一些,也是好事。

    也只有通过多种一季水稻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来提高田家人总体收入,还有就是要多买良田和多开辟些旱地灌水,种植水稻。也不知道这大武朝到底是怎么回事,不仅没有麦子,居然连各种豆子都没有,不然也可以开辟旱地种豆子啊、花生啊什么的。

    夏至阿爹和三位伯伯准备今天将粮食拉到镇上,交付税去。而且夏至阿爹昨天晚上就和徐大叔、田树堂爷阿家商量好了,三家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只是临走路过徐田氏家门前时,夏至没想到徐田氏如此厚脸皮的蹭了过来,非让徐老二也一起和他们一起。自己则是偷懒的,跑进家直接关了门。徐老大见自家二弟可怜兮兮的站在那里,无奈之下只好将他的粮食给搬上了借来的牛车上,一起出发了。

    知道自家阿爹他们今天要去交税,夏至从昨天晚上就开始讨好自家阿爹——想跟着牛车一起进城。本来田老四是不同意的,奈何田老四最是耐不住夏至的软磨硬泡,最后只得缴械投降,答应下来。所以从早晨起床,夏至就将她的鱼郑重的交给了自家阿娘,之后就坐上了牛车,跟着自己阿爹一起出发进镇。

    这还是夏至来到田家第一次不用自己走着进镇的时候,话说自从夏至来到田家,田家好像经常进镇啊。夏至这次来可是打算好了,这不是秋收完了吗,夏至打算还去绣庄领点线,估计之前的络子样式已经挣不到钱了,但是夏至还可以打别的络子啊,而且夏至这次还准备在领点绣活。

    夏至问过阿娘她们,知道这个时代,一般村妇只会一些针线,让做双鞋做件衣服可能难不倒她们,但是绣花那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除非家里富裕,不然一般女性都是不会的。所以夏至的阿奶以及三位伯娘,包括夏至阿娘都是不会的。

    这领绣活但是不难,大不了自己出钱买,夏至出来时可是把家里姐妹的钱都装在兜里了。难就难在如何让她一个五岁的女娃能够顺利成长的秀出来啊,夏至表示有些为难啊。不过夏至也不是纠结的人,‘看情况而定’和‘船到桥头自然直’是她的左右铭。

    一路上,夏至看到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人,都是用牛车拉了一车的粮食,去镇上交税的。而且大多数的人都和田家一样,三三两两的几户一起。

    夏至坐在牛车上跟着阿爹他们进了东门,直接就向左拐,沿着城墙一直向前走,在路的尽头,就见一排排的人在排队交粮税,而人群的最前头有几个人正在称量大家上交的粮食,还有两个人却是坐在旁边,看着上交的粮食,不住的点头,夏至估计他们是师爷一类的人。

    等到粮食核对准群后,就有人上前将上交的粮食,搬进他们身后的一栋青砖瓦房里,夏至猜测那可能是粮仓。

    看着长长的队伍,夏至顿时泄了气,这的等到几时啊,现在巳时,这排好队交了粮食怎么着也要一个时辰啊,在去绣庄折腾折腾,等到家时不得天黑了,夏至可不想走夜路,所以她田老四商量道:“阿爹,要不咱先去绣庄吧,让大伯和二伯三伯在这看着,不然等到交了粮食,在去绣庄,估计咱就要走夜路了!”

    田老四听见女儿的话,抬头看了看天色,确实不早了,于是点了点头道:“那行,你就在上面呆着,我去和大伯说声,一会就来!”说完话,田老四就扭身走到田老身边和他低声说起话来,夏至只见大伯点了点头,然后和阿爹说了什么,自家阿爹点头后就朝她走来。

    田老四把夏至从牛车上抱了下来,带着夏至两拐三拐的就来的之前领活的绣庄了,夏至走进绣庄的时候发现绣庄后以前没什么变化,正前方放着柜台,左右两挂了一些绣品和络子,其中还有夏至她们送来的。如果一定要说变化,那就是想必前几次多了些客人。而此时那老板娘正在柜台后和别人砍价,见夏至进来她眼睛一亮,就想立马放下手中的事,奈何别人不放过她,只好解决了当下的事才来找他们。

    夏至到现在才知道,这家绣庄的老板姓马,小时候家里姐妹多,父母又重男轻女,将好的几乎都给了家里的那还吃,女娃总是吃些残羹冷饭,所以总是饱一顿饥一顿的,后来父母更是为了儿子将她给卖了。

    好在这马老板性子强,在主家里做得好,学了一手的绣艺,攒够了钱不仅赎了身,又将多年寸的银钱投入到这绣庄中,才有了如今的观景。只是她出来时年龄毕竟大了,只嫁了个瘸腿的丈夫,所以这绣庄里里外外都是她在操持。这也是为什么夏至一开始说家里姐妹多,天天吃不饱,她才答应下来的缘由。

    夏至知道这些还是田老大一次给绣庄送络子的时候,从两个妇人谈话中得知的,当时田老大回去还和田家人感慨,都不容易,别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过夏至当时想的却是幸亏来到田家,不然依照其他家像田家这种情况说不定已经卖了好多个女娃了。

 第三十三章 要求

    两人进了店里,没一会老板娘就匆匆结束了对话,向他们走来。夏至知道之前的络子估计给老板娘挣了不少钱,这次来她才这么着急,不过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卖出去的,依夏至估计娘娘镇虽然也是个小镇,不过生活水平在这呢,这么贵的络子怕是只有一些有钱人家才会买,一般人家估计是买不起的。

    “哟,丫头,这次有什么好东西呀!”老板娘话问的颇为热情谄媚。那老板娘两个月没见田家人,还以为这田家人是被别家绣庄给挖走了,奈何她不知道田家住处,不然早找上门去了,当时她还气的跳脚,骂了田家人一句‘忘恩负义的东西’呢。如今又见到夏至他们,知道自己错怪了人,一方面暗自高兴,一方面又有些心虚。所以就显得热情谄媚些。

    “婶子,这次来可没有络子了,上次咱家也可没在你这领线,咱家也不是那忘恩负义的人,断然不会做出另起炉灶的事来。这次来自然是还想在您这领斜线回去!还希望婶子多照顾照顾咱家呢!”

    “是啊,老板娘我们一家绝不是那坏东西,一直记着您的恩呢!”田老四附和着女儿说道。

    “那是,那是,知道你们是有情义的人!”老板娘被夏至说的有些心虚,只一叠声的应是,“不过丫头,这——这之前几种样式的络子,可能给不了那么高的价钱了,你也知道我这是小本买卖,你那几种络子,这娘娘镇的闺女几乎都会打了,这价钱吗自然就给不上去了。你这手里还有别的样式的络子吗?婶子一定给你个合理的价钱!”

    自从夏至的新络子出来,最近几个月,确实给店里带来了不少生意。可这络子虽是样式复杂,却禁不住人琢磨,这不这几月已经有好多人到她这店里卖这种络子了。

    都说物以稀为贵,这东西多了自然不值钱,本来想问田家人有没有新的样式,可夏至他们两个月没进镇,老板娘以为她们‘另谋高就’了。如今见到人,赶紧将话问了出来。

    夏至心知‘这娘娘镇的闺女几乎都会打了’的话有些夸张,但不是都能打,也有一半的人能打是真的,所以她到并没有说什么反驳的话。

    “婶子你放心,刚才我在外面也看到了,我也不为难你,不过我不管你收别人的价钱,我家络子最起码你的给个五文钱一个,还有就是这新样式我这里自然有,价格还是按之前的,不过我有个要求,就是不知道您这能不能答应?”有了资本,夏至也有了底气,而且她觉得五文钱,老板娘应该不算亏。

    “行,你家送来的络子都照五文钱的收,就是之前老样式也照着五文钱收,还有你那手链,大家都喜欢的很,要是你还有别的样式,我也给你五文钱一个。至于你那要求只要我做到,那绝不是问题!”

    老板娘暗自估算,五文钱不算亏,这送到县里自己好姐妹那儿,最起码得卖个七文钱,更不用说那新样式,卖的高的能有个二十文钱。所以她干脆的买了个好将之前的络子和手链也给提了钱。至于夏至提的要求,她却不敢满口答应,但又怕夏至跑了,只好委婉的说道。

    “婶——老板娘放心,我们也不为难您。您也知道这络子也不是个长久的事,我家里孩子多,我就想着让老板派一个绣娘到我家教导她们些绣活,也好让娃子们有一技傍身,将来也不至于生活困难。”

    这话却是夏至阿爹说出来的,之前夏至在来绣庄的路上,突然想出了这个主意,既让自己有个合理的理由,又能让家里姐妹学到一技之长,何乐而不为呢。想来那老板娘夏至正指着夏至赚钱,就是装装样子她也会派个人过去。

    不过这话到底不适合她一个五岁的女娃说,夏至只好临进门之前和阿爹声量好了。田老四起初还不答应,觉得这样有点威胁人的意思,只是一想到能让家里的闺女侄女学到一技之长,也就硬着头皮上了。

    刚开口说话他就紧张,本来想叫老板娘婶子,只是夏至之前一直婶子婶子的叫,他这爹不好和闺女一样叫吧,但他也不知道除了婶子具体要叫什么,只好改口叫老板娘。

    “这……”老板娘却是有点犹豫,这一个绣娘一天至少能绣一副小件,这要是时间长,那可是损失不少。

    田老四看着老板娘犹豫的表情知道她怕耽误绣娘的活计,就开口道:“老板娘,你别担心,我也不贪心,只让家里孩子有个简单的技艺就好了,那深里的活计就靠她们自己在家勤练些,绣娘只教些简单的针法就好了,再说了那绣娘也可以一边教孩子,一边做活。”

    听到田老四如此说,老边娘明显松了一口气,“那行,不过咱可说好了,这最多五天,我给你们找一个厚道点的,我在叮嘱叮嘱让她多教导些。”这古代技术都是家传,即使是厚道的人,也不一定愿意将家传绝活交给旁人,有了老板娘的叮嘱应该会好些。

    话说到这里,也就没其他事了。于是老板娘去找绣娘了,而夏至去挑些打络子的线去了,田老对于这些却是什么都不懂,坐在原位上等着夏至。夏至挑好了线,又拿了些棉布,夏至准备回去让田家姐妹拿这些练手。等挑拣好一切夏至就走回阿爹身边等老板娘。

    只是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夏至他们等了好大一会老板娘才领了一个绣娘姗姗来迟。夏至也知道,这事搁在现代也许是容易的,但是在这以技艺傍身的古代,一般人怕是都不同意,想必老板娘是费了一番口舌的。好在夏至也不是就指望着她能教多少,只是个借口摆了。

    老板娘介绍了绣娘姓宋,让称呼宋绣娘就好,夏至看着那绣娘大约四十岁左右,眉目温和,应该是个好相处的人。领了人夏至她们也不久坐,等付了线和布的钱,就向老板娘提出要家去。老板娘也不多留,将夏至他们送到绣庄门口,看着他们离开。

    临走时老板娘还给夏至一包碎布,说是平时做绣活时剩下的,都是一些零碎,用不了了,正好给夏至她们姐妹练手,还有一些沾了雨水、用不上的绣线都送给了夏至。

    夏至本来打算让家里姐妹就用普通的线,不是夏至舍不得买,实在是这绣线太贵,一两银子的线也就稍微够绣大些的牡丹花,夏至只卖了五两银子的绣线,这田家姐妹没两手,估计就没了。

    这下有了老板娘的送的绣线,连家里缝衣服的线也省下了,夏至心里高兴,连忙和阿爹对老板娘表示出十二万分的感谢,并且承诺绝不会把络子卖给其他绣庄。别人给你好处,你也要给别人好处不是,这叫礼尚往来。之后就和阿爹就领着宋绣娘,出了绣庄。

 第三十四章 喜悦

    夏至他们出了绣庄已经是午时了,等到找到田老大时,他们早已交完了税,正坐在城墙脚下等他两呢。不过好像只剩下大伯二伯三伯了,其他人都不在了。

    “徐大哥和堂阿叔呢?”却是夏至阿爹没见到两人询问了起来,至于徐老二被他自动忽略了。

    “我怕你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就让他们先回了!”其实是徐老二不愿意等,闹着要走,徐老大耐不住他,只好跟他一起走了,田老大觉得堂阿叔年纪大了,也就让他坐着牛车回去了。

    这边夏至阿爹在询问,那边田老三却是对田老四身后,夏至旁边的妇人犹疑了起来,自家好像没有什么亲戚在这镇上,四弟身边怎么跟了位妇人?

    “四弟,这是?”田老三温和的问道。

    “三伯,这是绣庄老板娘给咱家安排的绣娘,专门让她教导我和姐姐妹妹绣活的!”夏至抢先田老四说道。

    “那怎么好,老板娘也不容易,这还要走好多路呢!这、这……”田老三点点头表示知道,却是田老大觉着自家受了老板娘莫大的恩惠,又给指派一位绣娘,让他有些过意不去,再说者回去的路有一百里多呢,就怕这绣娘坚持不住。所以他开口说道。

    “妇人宋氏冒昧的叫声田壮士,田壮士放心来之前老板娘也和妇人交代了,妇人也是干过重活的人,一百多里还坚持的下来”之前那老板娘怕夏至他们又几个月不进镇,就问明了夏至家的住处,也好方便联系。临走的时候也把具体情况和宋绣娘说清楚了。

    “大伯,这是老板娘的心意,我们也不好拂去她的好意,正好家里的姐姐们可以学门手艺不是。”夏至看着大伯纠结的表情,只好开口说道。她一边说,还一边给田老四使眼色,让他劝劝田老大,要是大伯不答应,这不白费功夫吗。

    田老四见了自家女儿的眼色,只得开口说道:“大哥,这娃子们学点手艺是好事,老板娘是好意。”

    田老大虽是还在纠结,不过也知道,这人都跟来了,总不能再送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