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后的这些年!-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葡萄牙使者,你的回答呢!”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o(* ̄︶ ̄*)o
☆、第九十七章
朱慈燐尚在稚龄; 嗓音还带着点孩童所特有的清脆。不过要是因为这点就轻视他; 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说杨太后的教育,就说专门教导朱慈燐的老师们; 也达到了数十人之多。所谓取百家之长、不外乎如此。
而且相对于老朱家的那一波奇葩,真真说起来,朱慈燐只是比常人爱钱了那么一点(你确定?)。论学仕,朱慈燐那是赶超他那个早死的父皇数十倍,论口才,虽说年龄小、但也舌战群儒、怼起人来难逢对手,所以葡萄牙使者此时处于懵逼状态,杨太后真的一点也不意外。
考量朱慈燐估计还有话要说; 杨太后并没有出言打断; 让朱慈燐小皇帝自由发挥。果不其然,朱慈燐见葡萄牙使者对他的话没反应; 不免挑眉,继续朗声问道。“葡萄牙使者,你的回答呢!你是选择全民撤出濠镜澳; 还是用钱租借下濠镜澳。”
葡萄牙目前正被西班牙统治; 国内纷乱不断; 仅仅依靠驻扎在濠镜澳的雇佣军,就如杨太后先前所说的那样,根本就无力对抗如今日益兵强马壮、尚武之风渐起的大明,所以依葡萄牙使者目前的心境来说; 不惶恐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就这么撤军,那也太没面子了。
葡萄牙使者咬了咬牙,对于翻译耳语几句,然后由翻译代为开口道。“妈港自古以来都是上邦之地,我国乃是文明之国,自然做不出强占他国国土之事。只是我国重商贸,商贸乃是国之重心,现如今我国国民在妈港拥有众多产业,不好搬迁回国,所以不知上邦的皇帝陛下,租借濠镜澳要花费多少银子!”
听到这里,朱慈燐满意的眯起眼睛,像只小狐狸一样笑了。只听朱慈燐小皇帝这么说道。“容朕好好想想,毕竟此事成、租借之风由此起。要想一个好的价位,才不能辜负此事也!”
所以,你到底要多少银子才满意!
葡萄牙使者再次咬了咬牙齿,心中对于这“贪婪”的大明幼帝恨得要死,面上却不得不再次开口,诚恳的说道。“上邦皇帝陛下,我国愿出白银五十万租借下濠镜澳。”
此话一出,其他西方各国相互打了一个眼色,其中与葡萄牙关系不怎么融洽的法国使者坏心眼的开口道。“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我国愿出白银一百万租借下濠镜澳。”
于是,西方各国互相插刀、不一会儿就将租借费用抬高到了几千万两的地步。当然无论是杨太后也好,还是爱钱的朱慈燐小皇帝也罢,都知道西方各国是打着花费数千万银两的主意,将濠镜澳永久租借下来。
对此,就算再爱钱也有一定原则的朱慈燐作为一只很狡猾的小狐狸自然是不会让他们如意的。于是在租借价格炒到一万万白银时,朱慈燐一锤定音道。
“就依法兰西大使所说,朕同意以一万万白银、一年的价格租借濠镜澳。”
啥?
不是永久租借,而是一年一年的租借
还是以一万万两白银的价格?
先前还在为从葡萄牙手中抢夺走了濠镜澳的法国使者顿时傻了眼!这价格也太坑人了吧。一万万白银租借濠镜澳一年,呵呵,法国使者相信,这消息一传回巴黎,一定会迎起轩然大波,到了那时,估计自己身上的爵位也到头了吧。
法国使者张了张嘴,正想抗议几句时,先前被他带头插刀的葡萄牙使者眯眼笑了,虚伪的出言恭维道。
“不愧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人,可真有钱,连一万万白银租借濠镜澳一年的天价也能接受!”
法国使者也就是葡萄牙口中真有钱的冤大头,抽了抽嘴巴,却是丝毫不落下风的反讽回去:“自然是比还依靠西班牙皇室维持国内治安的葡萄牙有钱。”
葡萄牙使者脸一黑,正想开口将法国使者怼回去时,发觉租借土地是个暴利来钱法的朱慈燐露出尖尖的小虎牙,笑着开口道。
“既然法兰西使者也同意以白银一亿的价格租借下濠镜澳,那么朕就勉为其难答应了。当然鉴于葡萄牙先前在濠镜澳驻守的雇佣兵数目有点多,为了安定考虑,驻军人数必然不能多了,所以驻军人数削减至原来的一半是必然的。”
朱慈燐眯着眼睛,笑得那叫一个天真无邪、纯洁无暇。“朕相信,在朕海军统帅戚承志的统领下,濠镜澳的治安一定稳如泰山!”
治安是稳如泰山,但相对的,法兰西人在接手濠镜澳之后,要想超越葡萄牙、通过倾销西方工业品、牟取暴利几乎是不可能。杨太后相信,有大明的官军驻扎,法兰西人在赚钱的同时,一定也会寝食难安、进而要吗敌视大明,那么受利益驱使、和大明达成同盟国,一起对外搜刮银子!
基于西方人的资本主义的性质,杨太后相信浪漫如法国人、一定会选择后一种,所以在随后签署的租借条约,杨太后卖了陪伴自己几天的法兰西使者夫人的面子,以一年八千万两'
白银的价格,正式将濠镜澳租借给了法兰西人。至于已经在濠镜澳上定居的葡萄牙商人,要吗整合财产前往蓬莱港,要吗前往月港,受大明官府管制继续经商,要吗继续停留濠镜澳,将税贡献给法兰西人。
说心里话,已经将濠镜澳当成了家的葡萄牙商人自然是不愿离开濠镜澳,前往蓬莱港、或月港的,只是鉴于法兰西、葡萄牙两国的关系并不那么融洽,所以大部分的葡萄牙人还是选择前往蓬莱、月港这两个目前对外开放的港口安家置业,只余了少数人留在了濠镜澳。
法兰西人以一年八千万两白银的价格‘得’了濠镜澳后,继续开放建设濠镜澳,以濠镜澳为中转站,开始了与大明以及东方各国互通有无。
说起来东方的确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不说大明,单说一个印度,就可以用黄金遍地来形容,而这也是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将印象视为肉~禁的最主要原因。
扯远了,咱们接着说大明。不得不说,杨太后扶大厦将倾,虽说如今后金十年内无力难侵,而大明经过一系+列的整治,国力日益高涨,但不得不说,还是有不少的隐患。杨太后认为最大的隐患就是,大明其实很有钱,衣食住行处处可见其财富。而问题是,大明大部分的钱财并不是在百姓的手中,而是集中在了商贾巨户、有权有势的士大夫手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藏富于民的说法。
要知道明之一代的士大夫是最奇葩,也最贪婪、只进不出的货,要他们做事尚且要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论,可一旦涉及钱财的问题,杨太后相信她一定也会遭遇历史上崇祯帝让群臣捐款、群臣却一毛不拔、纷纷哭穷的情况,所以杨太后一直都在思索正确掏空士大夫们口袋的法子,总不能总靠着抄家、以及丰厚的商业税来丰盈国库吧。
要知道这些钱是不少,但堪堪够每年朝廷百官的俸禄和各地驻军以及辽东守军的粮饷,一旦遭遇大规模的灾害,财政就见了赤、不怎么周转得过来,所以另开源流增加财政收入那是必不可少的。
朱慈燐之所以租借濠镜澳,除了是因为本身爱钱外,也有收回濠镜澳后、所收年税估计连八千万白银的十分之一也达不到的原因,更别提上下官员还会从中吃一些,最后收到的年税银就更少了,所以这才是朱慈燐在杨太后的默许下、租借濠镜澳的最主要原因。在爱钱的朱慈燐看来,从这些五颜六色的鬼佬手中捞钱,可比他手底下这些将钱袋子捂得死死的官员们和商贾巨户手中容易多了。
哼哼,现在就让你们先赚点银子,等将来,朕一定要让你们把赚的,全给朕吐出来。要知道,太阳所照之处、皆是朕的领土……
穿着小小龙袍,如同明黄团子一样的朱慈燐负手望着暖阁墙上所挂的那副巨大、精致的全球地图,握爪,再次肯定了自己一直以来立下的雄心壮志。
全世界的土地都是朕的!
嗯,朕就是这么厉害!
朱慈燐满意的点了点小脑袋,然后理了理衣摆,负着手、抬头挺胸的出了暖阁,往乾清宫正殿慢慢的走去。
“咦,王公,母后呢”
正在指挥太监将捧着的奏折放好的王体乾赶紧回话道:“回禀陛下,太后娘娘去了慈庆宫,想来不一会儿就回来,不知陛下是先批阅奏折还是等着太后娘娘回来了,再一起批阅奏折!”
“…… ……”
朱慈燐… …,朕今天能不批阅奏折吗!明明其他朝代、太后摄政时,都会不拘幼帝玩乐,怎么到了他这,玩乐可以,但必须在是处理完了每日正事后。讲真,有个工作狂属性的亲妈不是最悲催的,悲催的是这亲妈一心也要将你培养成工作狂!
“朕先批着等母后回来。”
朱慈燐默默的抹了一把心酸泪,忍着满腹的吐槽,生无可恋的坐到了案桌后,一本接着一本、一边用朱笔批阅,一边将重要的奏折单独放到一起,等杨太后回来后,母子俩一起商议解决之策。
朱慈燐等了很久,大约过了一个半时辰左右,杨太后才姗姗的回了乾清宫,对着朱慈燐若有所思的道。
“三郎如今已然十二岁了吧(指虚岁)”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家中死了直系长辈,要守灵的关系,所以更新的时间不充裕~o(╥﹏╥)o
☆、第九十八章
朱慈燐瞪大了眼睛; 有些懵懂; 显然是在不解自家的母后为何会有此一问。毕竟作为亲妈,杨太后哪会不知道朱慈燐小皇帝的真实年龄呢!
杨太后笑了笑,也不藏着掖着; 直截了当的道。“刚才哀家和慈安太后说了,等你年满十六(也是指的虚岁),就让你大婚亲政。”
猛然听到这话,朱慈燐下意识就红了耳稍,不怎么好意思的道。“母后,儿臣还小,大婚亲政的事不急。”
或许是有着后世记忆的杨太后教育方法不同,也或许是从小就跟着杨太后、母子俩一起处理政事; 朱慈燐对权利倒没怎么看重; 想来他和杨太后之间不会发生亲生母子为了权利争锋相对、相残之事。
朱慈燐红了耳稍、任由杨太后调笑几句后,这才甜蜜蜜的笑了笑; 将一大堆奏折推到杨太后所坐的大一号的案桌上,谄媚的道。
“母后,这些奏折等你临幸; 可等得不耐烦极了。母后有心; 就将他们全部批阅完了吧; 如此儿臣也能空出时间好接受太傅们的教导!”
“你这张嘴啊,哀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杨太后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却是很快投入到了批阅奏折中。明之一代,六部各领其职; 六部尚书有删选奏折、只呈禀重要奏折之权。
而出于对六部官员的不信任,又设了皇帝秘书性质的内阁。只不过内阁官员大多由六部官员兼任,所以自朱慈燐小皇帝一上台,垂帘听政的杨太后由于熟知大明官员的尿性、实在怕了他们将各地天在人祸也当成不太重要的事敷衍以对、不呈报给自己,干脆学雍正帝那般,让内阁官员不管折子厚薄程度,全一起送来、由着她和朱慈燐看过后,再行商议。
如此一来,内阁官员权利受到了牵制,而皇权却得到了很大的稳固。至少,有了情报系统发达的厂卫作为耳目,中枢朝廷的百官的权利又得到了削弱,只要杨太后和朱慈燐小皇帝不抽风作死,沿着早就规划好的方向前进、大明定能蓬勃而强大。
杨太后一目十行、很快就将不怎么重要、记载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小事的奏折挑到一边,末了指着那一堆自己挑拣出来的奏折对着喝茶、明显在发呆神游的朱慈燐小皇帝道。
“瞧瞧礼部的官员可真能干,真真是将‘饿死事小,失杰是大’当成至理名言了。居然连此事也夸耀万分,恨不得让哀家亲口给那白痴似的康家女颁一座贞~洁牌坊”
朱慈燐小皇帝瞄了瞄杨太后的脸色,发觉杨太后似怒似悲,端端是复杂难辨,不免好奇的翻阅那一本少说都有七八页厚度的折子看了起来。
却原来奏折上写道江南桐城有一康姓女乃是商人之女,被父亲许给了贫家之子张京。本也算锦绣良缘,却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张京在康姓女还未过门时就死了,未嫁便成了望门寡的康姓女在亲朋的支持下,上吊自杀殉夫。
张家原来是个破落之家,张京的父亲品行又不好,本来人们是看不起他们的,但是由于康姓女这一死,张家马上身价百倍,包括康家也被人们称道、说是贞洁守礼之家。
此消息传开后,当地官府连忙上报礼部、要帮张家自杀殉夫的‘儿媳妇’康姓女申请一座贞洁牌坊,好宣扬“烈女”、“节妇”的美德。
要知道杨太后这厮年轻守寡、没再找男人,根本不是她心甘情愿的为朱由校守节,而是她为人强势、且有点性那啥冷淡,所以才干脆忙碌于政事。
杨太后没想到自己不乐衷于男女之事、没给朱慈燐小皇帝找后爸的事,反倒给自己博了一个天下节妇代表的名头。虽说杨太后一贯嚣张惯了、什么祸国奸妃,什么牝鸡司晨,什么把持朝政、将朱慈燐当成了傀儡皇帝的言语,杨太后从来是不加以理会的,但‘天下节妇’代表的名头传到她的耳朵里后,杨太后还是狠狠的被膈应了一通。
滚你妈的‘天下节妇’代表,老娘不热衷于那事儿还有错了不成!
杨太后被噎得连续几天脾气暴躁,见缝插针的挑她看不顺眼的朝中官员的毛病,眼看就要将心中的火气发泄出来时,礼部官员居然又搞出这一出……
呵呵哒,比起赏赐张家一座贞洁牌坊,她更想赏赐康家一座名曰‘天下第一傻’的牌坊。
以上是杨太后内心的真实活动,而朱慈燐看完折子后,则是懵逼的望着杨太后,不敢置信的道。
“母后,这康姓女不会脑子有问题吧!她嫁人后为夫守节自杀倒说得过去,可如今只通了媒妁之言,她只是张京的未婚妻,算是半个张家人。张京死了,她另行婚配、另嫁他人,也无人说道,何必为了一个缥缈虚无的名声、就这么葬送了大好年华!”
“你也说了她脑子有病。”杨太后一声冷哼,面上却不怎么好看的继续说道。“世道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