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前这个老妇人转着什么样的心思,秦琬心知肚明——身为长者,受惯了尊敬,在家中说一不二,被媳妇、孙媳妇、孙子孙女们讨好着,又因张敏是宰相的缘故,公主王妃也对她客客气气,便以为全天下都该敬着她了。见秦琬年纪轻,辈分低,哪怕她县主的身份摆在那里,张老夫人也没对一个小辈“恭敬”的意识。就连和稀泥,也没办法立刻放低身段,非要等秦琬开口,寒暄客套,做出几分“尊敬”的意思,她才会借坡下驴,希望秦琬看在她的老脸的份上,放过罗韵一马。如此一来,尊荣体面都有了,恩也施了,实在是一举多得。问题是,秦琬为什么要给她脸面呢?
张老夫人虽意识到情况不对,却错愕地望着秦琬,实在没想到天下竟有这等跋扈无礼,不敬长辈到连个样子都不做的人,气得浑身发抖,又有些忌惮秦琬的身份,刚想说什么,魏嗣王秦宵并着几个年轻郎君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她也就不做这个出头鸟了。
秦宵见秦琬冷着脸,想到她在代王府的受宠程度,心中厌烦,却露出一副温文尔雅的面孔,柔声道:“海陵,看在我的面子上,这件事就算了吧!”
秦琬瞥了一眼来人,猜到这些人里肯定有一个是自己未来的夫君苏彧,有心一试,便皱了皱眉,语气越发不好:“算了?她辱及皇室名声,质疑起我的教养,这事就这么算了?”
事情的经过,秦宵已经知道了,说实话,他也觉得秦琬不够温婉,太过张扬,区区一件小事硬要闹得不可收拾,果然是妇道人家的无知作风,但架不住秦琬身份高啊!魏王可不认为代王与苏家结亲就万事大吉,一个不好,亲家变仇家也是可能的。缘分来之不易,珍惜才是最要紧的,故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绝对不能轻慢秦琬。
秦琬既是秦宵的嫡亲堂妹,又将嫁给他的表哥,关系十分亲近,罗韵又不占着道理,于情于理,秦宵都该帮着秦琬才是,偏偏罗韵的父亲罗道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魏王虽与苏锐有亲,却没想过苏锐的部队能抗衡天下大军。因着乐平公主的婚事,他的手伸进了北衙,对苏锐多有帮助;又因他如今的地位,一些勋贵也靠了过来,南府亦不乏臂助;唯有亲近韩王的兵部,这几年给魏王添了不少麻烦,难啃得很。魏王也不知花了多少功夫,好容易与洛阳裴氏走得近了几分,再与裴家的姻亲罗家亲密了一些,有这么一层七拐八拐的关系在,兵部的二号人物罗道才渐渐靠了过来,态度却依旧暧昧不明。
为了一个注定嫁进苏家的堂妹,坐视罗道的嫡长女受辱?还是为了区区一个官员的女儿,得罪代王?
秦宵还在权衡着利弊,秦琬已拉长了脸,怒气冲冲地瞪着秦宵:“你还在想?这还用想?好,好,好!”她指着罗韵,气得脸色发青,“我倒要听听,她出自哪个了不得的家庭,连我都要退避三舍了!”
这话说得诛心,秦宵暗骂秦琬不长脑子,胡说八道,不给人留脸面,闹得他难做,刚要解释,就见高盈轻轻拉了拉秦琬的袖子,尴尬地说:“她的父亲是罗道。”
“什么罗道,别说是皇道,霸道,我……等等,罗道?”秦琬面露古怪之色,问裴熙,“你亲戚啊!”
裴熙的目光从苏彧身上收回,淡淡道:“岳父的堂弟。”
秦琬闻言,恍然大悟:“我算是弄明白她为什么胡说八道了,罗家……啧啧,不稀奇,完全不稀奇。”
说到这里,她好像意识到自己的说法有些不妥,连忙补救:“似乎连带着将你们家也……听说裴大人喜欢书画,我那儿倒是有几幅前朝大家宋道子的作品,这就让人给裴大人送去,也好代我赔个不是。”
裴熙点了点头,一副无所谓的模样:“行,我那儿有一卷太史公的手稿,你拿去,就当我的赔礼了。”
秦琬也不和他客气,自然笑纳。
她来这场花会,一是为了看众人立场,二是为了看苏彧,如今两个目的都达到了,也懒得与谁虚与委蛇。反正不管有理没理,她命人噼里啪啦打了罗韵一顿,名声定不会好听,也就无所谓更恶劣一点了。至于得罪张老夫人什么的,秦琬还没放在心上——首相夫人,听上去很风光,那又如何?我生来是君,你始终是臣,对你客气是居于礼貌,对你冷淡亦是天经地义。至于你夫君的权势,跟你,跟我又有什么关系?难不成我现在给了你几分面子,将来我落魄了,你会生出援手?既然不会,如今我又风光着,凭什么要放低身段,用自己来成全你的脸面尊荣?不过就是个深宅妇人罢了,在政治利益面前,儿女尚可以牺牲,妻子受了一星半点的“委屈”,重要么?
高盈憋了一肚子气,秦琬却压根没将这件事放在心里,好言好语抚慰了挚友一番,才问:“哪个是苏彧?”
听见秦琬问起苏彧,高盈也没抱怨的心思了,连忙比划道:“站在魏嗣王身边,比他高上不少,穿着锦袍,腰间系了块和田玉佩,生得最好看的那个就是了。”
见秦琬不为所动,高盈急了,“你难道不觉得这几个人里头有一个特别英挺俊朗,让人眼睛一亮么?”
“这个啊!”秦琬不置可否,施施然地说,“我觉得他们都和秦宵的奴才似得,看了一眼就没兴趣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 心劫难渡
高盈不知秦琬说得是真心话,还当她对指婚心有怨气,便道:“裹儿,你莫要再说气话了,圣人觉得好,那便是真的好。”别人的意见根本不重要。
秦琬似乎不怎么愿意谈这个话题,敷衍地点了点头,高盈也不知该说什么,一路静默到分别。
裴熙一出张府就回了裴家,高盈也回了申国公府,秦琬本想与祁润说几句话,忽见陈妙欲言又止,满腹忧思,便命心腹使女檀香携薄礼与祁润说一声,让他放宽心。待进了自己院落的书房,秦琬挥了挥手,使女妈妈们知她习惯,独处时往往只要陈妙伺候,虽嫉恨陈妙讨秦琬欢心,却仍是规规矩矩地退下了。
屏退这些无关人等后,秦琬望着陈妙,神色温和非常:“是我想得岔了,让你掌一个姑娘家的嘴,的确有些不妥当。”
陈妙摇了摇头,沉默片刻,方道:“县主,您变了。”
“哦?”秦琬微微挑眉,神情仍旧是宽容和婉,没多少烟火气的,“哪里变了?”
“我记得您的样子。”陈妙慢慢地说,“从前的您不会这么看重身份,做事不会这么功利,更不会不留半点情面。”哪怕知道秦琬是故意摆出骄纵跋扈的模样,图谋日后,与秦琬朝夕相伴了近两年的陈妙也能看出来,有些东西并不是假装,所以他想了想,又加上一句,“您很开心。”
处罚那些人的时候,您很开心。
秦琬原本还有些不以为意,听见陈妙这样说,不由一滞。
她抬起头,认认真真地打量着容貌昳丽,平素却淡薄得像个影子的陈妙,此时此刻的他没有半点风尘味和脂粉气,纵俊秀到有些妩媚的地步,执着的神情依旧透着男儿的俊朗。
见着他这般模样,秦琬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陈妙也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神童。若不是因为这一名声,他未必保得住性命,却也平添了好些悲惨的遭遇。
想到这里,秦琬苦笑一声,叹道:“你说得没错,我真是变了。”若非如此,怎会连身边亲近之人的来历喜好都不再留意,几乎忘记?只是……“我也没办法做回从前的裹儿了。”
“县主——”
秦琬摇了摇头,推开窗户,任凭斜阳的余晖洒落,轻轻道:“你说我看重身份,我仔细想想,自己的确是这般,对身份有些过于在意,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个世道加诸在女子身上的束缚太重太重,若我只是个民女,什么都不懂,兴许就这样认命,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了,偏偏我又是这样的身份,眼见一线希望就在眼前,如何能放手?只可惜,如今的我,也只能狐假虎威罢了。”
陈妙听了,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代王身为皇长子,尚因圣人一道圣旨受了十年磋磨,好容易回了京城,为保住这份荣华富贵,胆小谨慎得简直不像天潢贵胄,一遇到事情就躲。
做父亲的尚且如此,又如何能怨秦琬看不穿功名利禄,放不下富贵荣华?
话虽如此,陈妙却低了头,轻声道:“我还记得您以前的样子。”
秦琬要他做她贴身侍女的时候,他是非常不乐意的,满腔愤懑无处诉说,只能牺牲自己的男儿尊严保全恩人和兄弟姐妹,面上恭敬服从,心里对秦琬很是抵触的。
人的情分都是处出来的,秦琬对陈妙很是信任,平素也宽厚仁慈,没将他当做下人看待。陈妙跟在秦琬身边,见识到了她的出众才华,隐隐明白秦琬的野望,感激秦琬没刻意瞒着他的同时,也明白秦琬的不甘——她明明才华横溢,洞察人心,只因是女子之身,就连襁褓中半点世事都不知的庶出幼弟,在旁人心中也重过她。虽说代王夫妇疼爱女儿,允许了秦琬各种各样的出格,那又如何?男子做来天经地义的事情,换到女子这里,也只有“出格”二字罢了。
陈妙还记得,很多年前,陈家还没有经历那场大灾的时候,年幼的他展露出十分惊人的读书天赋。几乎是一夜之间,他就从被人忽视的,陈家家主众多子孙中的一个变成了祖父祖母的心头肉。平日里半点也不亲近的姐妹、堂姐妹也开始给他做鞋袜荷包,即便是从前对他爱理不理的人,也会想尽办法和他“巧遇”。
家破人亡之后,他为了让自己不忘记,无数次回忆昔日的场景,他甚至记起了嫡亲姐姐与奶娘的对话,也不知是不是他的臆想。
豆蔻年华的少女一向是众人的焦点,冷不丁全家人关注得对象都成了白白嫩嫩,还不懂什么事,比她小了七八岁的弟弟,少女心中抑郁,忍不住向最亲近的奶娘撒娇,奶娘却劝道:“娘子万万不可这样想,郎君是您嫡亲的弟弟,也是您的依靠啊!”
我这么矮,姐姐这么高,我怎么能成为姐姐的依靠啊!
年幼的他懵懂无知,想着想着,也就忘记了这个问题。直到很多年后猝不及防地想起,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姐姐不够强大,陈家也不够强大,他们没等到自己成长到能保护他们的时候就去了。海陵县主比他们更明白,她不想让谁来保护,只想自己屹立于巅峰,偏偏那么难,又那么孤单。
“从前的我……”秦琬沉默许久,眼中露出一抹惆怅,“陈妙,你可知道十二年前的表哥是什么样子的么?”
十二年前的沈淮?
陈妙对沈淮印象颇深,记得这位代王妃唯一的侄儿,如今炙手可热的金吾卫将军是个长袖善舞的人。见谁都带三分笑意,看上去和煦极了。只有看过他与秦琬、沈曼等人相处,再看他与外人相处的人才知道,除了面对他认可的人时,他会流露几分温情外,和外人在一起,哪怕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心和血也是冷的,眼底没有半分温度。
若不听沈曼与沈淮追忆过去,怀念往昔,谁能知道十二年前的沈淮也是个骄傲自持的俊朗少年,拥有一帮至交好友,意气风发,豪气干云?看着他如今的样子,谁又能想到,他曾经好友如云,对结交的兄弟掏心掏肺?结果呢?代王被贬,沈淮为救姑姑和姑父,家家户户上门哀求。昔日对他和颜悦色的叔叔伯伯们个个紧闭门户,有些还留了几分礼貌客气,端茶送人都算态度好的,让门房拦着甚至言语羞辱他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所谓的好友和兄弟十有八九做起了缩头乌龟,尚且存留情分的几个,不是被父兄送去做了一两年官后被打磨得圆滑,便是劝他爵位保住不易,不要为了代王将自己搭上去。
这些年为了救代王,沈淮求了多少人,送了多少礼?到了最后,帮忙得只有身份尴尬至极的陈留郡主,对他的态度始终如一的,也只有一个萧誉。
满腔热枕,一心待人,真正能回报的,十不存一。
长安是大夏政治的中心,浸透了繁华,也将“利益”刻在了骨子里。这种事情,看得多了,心就冷了。
秦琬微微勾起嘴角,眼中满是嘲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阿耶若救了个贫寒书生,供他为生病的父母求医问药,让他能参阅更多的典籍,平素也多加指导。待他有了立足的本事后,魏王起意招揽,你说,多少人会去?又有多少人会装作正义凛然地询问阿耶,阿耶若是不同意,他们就心生怨气?”
陈妙希望秦琬心存善念,凡事不要冷冰冰地计较,全从利益出发,可听到秦琬的问题,他犹豫许久,方讷讷道:“总会有人心甘情愿留下来的。”
“自然会有,不多而已。”秦琬已然平静下来,淡淡道,“你当我今日为何要做出骄纵跋扈到近乎冒失的模样?很简单,因为我知道,阿耶一定会保我,这样一来,魏王就能意识到我的份量。”
“投靠他的人那么多,王府的属官却有数额,以魏王的行事作风,养几个幕僚已经很了不起了,怎会有多余的钱财和精力养清客?乐平公主收拢士子,难道就没为兄长搜寻人才的意思?乐平公主的面首,代王府的清客,哪个名头更好听?”秦琬神情苦涩,但想到无条件支持自己的父亲,她的心里又有一丝温馨。
她受困于世道对男子女子不公的待遇,却又要利用这等落差来为自己谋福利,好一步步推动自己的计划。若非阿耶对她毫无保留的好,她真不知道自己怎么有勇气支撑下去。
想到这里,秦琬顿了顿,才道:“浪子回头金不换,骄纵跋扈的女人变得贤惠得体,总比贤良淑德的女人成了妒妇好听。”
秦琬的聪明,陈妙从不怀疑,他只是为秦琬难过——世俗的伦理规矩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她从不肯低头。因为她明白,底线这种东西,突破了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直到再也没办法抬起头来。她在害怕,在焦虑,在不安,只有时时刻刻端着身份,提醒自己皇族的特权,才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第一百六十九章 以史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