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密在中枢近二十载,位极人臣却膝下荒凉,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打这方面的主意。说媒的,送妾的,要过继的……就连徐密的宗族,眼馋想做徐密儿子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但他固执啊!一句“吾不欲令尔等骨肉分离”,便堵得所有人没话说。
很显然,在这位相爷的眼里,发妻是要敬重的,凑上来的女人是该打发的,上着赶着做他儿子,或者想把儿子送给他的人,心思都是不纯正的。钟婕妤的品行已为朝臣所诟病,魏王的手段也谈不上堂皇大气,落在徐密眼里,未免格局不够。如今先有乐平公主不敬兄长,再有飞马贼旧部的来历说不清楚,如今又来了一桩弱质女流千里寻夫,对魏王的人品,徐密徐大人颇有些质疑。
不,准确地说,圣人从来不考虑皇长子继位一事,徐密早就一千一万个不甘心,碍于圣人心思,不好明说而已。甚至不敢表现出来而已。
徐密夫人见徐密愁眉不展,关切地问:“可是朝堂又有什么事?”
若不是就任地方的时候,徐夫人陪徐密吃了太多的苦,也不至于伤了身子,未有所出。夫妻相濡以沫多年,早没有半点隔阂,徐密揉了揉太阳穴,据实以告:“与那几位有关。”
徐夫人会意,明白丈夫说得是诸王。
徐密考虑皇位继承人,尚要琢磨一下正统和能力孰优孰劣,圣意与前途、名声相比哪个重要,一旦选定了,需在什么事情上展现自己的倾向……等等等等,徐夫人却比丈夫实在很多。
邓疆觊觎首相之位,谋求中书侍郎一职,一直给徐密找麻烦的事情,徐夫人是知道的。哪怕邓凝一直不受宠,好歹也是金册玉牒上记载的魏嗣王妃,翌日魏王登基,魏嗣王是圣人钦定的嗣王,又是魏王的嫡长子,太子之位当之无愧。按照常理揣测,哪怕是给太子脸面,也不会轻易动太子妃的娘家人啊!
政治上的弯弯绕绕,徐夫人没那么通透,却明白一个很朴素的道理——敌人抖起来了,自家就要遭殃,故她极为诚恳地说:“那几位的事情,咱们干涉不了,我只说一句,晋王妃和县主多好的人啊!”
沈曼怀着身孕,圣人特许她可以在京中待产,她却要跟着秦恪流放。这等高义和忠贞,恰恰是男人极为赞赏的品质,至于秦琬……徐密正有些不解,便问:“那件事是真的?”
在徐密看来,皇长子要和魏王拆伙,就不能拿唯一的嫡女压在苏家当肉票。大夏虽民风开放,和离、再嫁都是寻常,可魏王正落难,皇长子若要好名声,就不可能会挑这时候撇清干系,除非出了一件舆论往秦琬一边倒的事情。谁料竟有这么巧,头一天永寿坊大火,魏王被夺了职权,第二日就闹出这种事?未免也太巧了吧?
徐夫人不知丈夫的疑虑,叹道:“比珍珠还真,永寿坊不是发了大火么?事涉飞马贼,金吾卫岂能不如临大敌?家家户户排查过去,客栈茶楼酒肆更是无一疏漏,见此女孤身一人带着个孩子,十分可疑,便上前盘问。”
若没有那场大火,杨氏想要找人也是两眼一抹黑,即便求助金吾卫,也未必能被带到苏家门口,让大家看了一出大戏。实在是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啊!哪怕得罪苏家,也不能被糊弄过去,万一放跑了飞马贼的同党,他们找谁哭去?
夫妻多年,徐夫人最明白丈夫的性子,又将秦琬如何对待杨氏给说了出来,感慨道:“换做旁人,谁能这样宽厚?”抱着孩子找上门的女人,即便不当场发作,也会将对方留下来磋磨,或者远远打发走,眼不见心为净,哪有这样细心周到的?
女人要地位稳固,在男人身上下功夫,给别的女人使绊子,这些都是寻常。能厚待丈夫别的女人,必定是要被男人赞美的,谁让男人自己既要三妻四妾,又不想后院失火呢?历朝历代选皇后,总少不了一个条件——有母仪天下之风。简单说,五个字,宽容,不嫉妒。
徐密一想,觉得也是,忍不住琢磨开了,心道你们拆伙的话……也未尝不可啊!
在徐密心里,无嫡立长,天经地义。别的皇子做了皇帝,兄弟们谁都不服气,只有皇长子登基,方能定天下人之心。当然了,他身为首辅,自不会像旁人那样,急吼吼来句“请立太子”,然后被圣人赶回老家吃自己。究竟该怎么做,还需好生筹谋才是。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举棋不定
徐密还未拟出个章程来,张榕张相爷上门了。
宰辅之间本不能交往太过频繁,以免被圣人猜忌,但徐密和张榕都是圣人极看好,人品十分方正的臣子,如今情况又特殊些,也就顾不得许多了。退一万步说,光明正大地拜访,总比偷偷摸摸地交往好吧?
张榕的来意,徐密也能猜到一二。
与徐密不同,张榕曾在御史台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一把手,提起御史大夫张榕,谁都竖起大拇指,士林中更是对他赞誉一片,说他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浑身上下挑不出半天毛病,家庭也是有名的和睦,无疑是文臣、直臣、纯臣的典范。这样的人,在立储问题上,别管他心里怎么想的,只要他想要将好名声保持下去,就得遵循千百年来的继承制度,坚持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魏王和鲁王水火不容,你争我夺的时候,张榕坚持立皇长子,虽会让这两位天潢贵胄不快,看在他没投向对方的份上,也就忍了。哪怕登基,也不好对张榕怎么样,谁让人家清名满天下呢?如今魏王一倒,鲁王一系笑了,张榕头疼了。
两虎相争,另辟蹊径,固然是一条好路。但若鲁王一枝独秀,自己却坚持立皇长子,无论在皇长子还是鲁王那里都里外不是人啊!翌日鲁王荣登大宝,一看到他张榕,就想到此人对本王继承皇位很不满,说自己继位不够名正言顺……日子还要不要过?至于投靠鲁王,那就更不行了,立场随意更换,那是小人行径,谁能瞧得起?尤其是他这种清流,一旦名声臭了,世人可不会给他“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权利。
张榕虽差一年就五十整了,却是官员的黄金年龄,更莫要说他已经位臻宰相,怎么可能没点上进心?哪怕不弄权,被人多叫几年“相爷”也是好的啊!更别说他还有儿有女,哪怕只是为了儿孙的将来,他也得在如今的位置多待几年。官员七十才致仕告老,他也不奢望做那么久的宰相,花甲总要熬到吧?可眼下这情形,一个落不好,全家都要遭殃啊!
这等时候,张榕破天荒有些痛恨自己身居高位了,若他只是个普通的刀笔吏,哪怕上头争破了天,圣人也不会喊他“咨询”一下你对诸王的看法了。
徐密命人将张榕请进来,心中已有了计量。与张榕寒暄几句后,徐密就开始感慨起退休后的美好生活来:“裴老大人离京前,曾与老夫畅谈,打算回乡养几只鹦鹉,教它说说话。每天拎着鸟笼在街上转悠转悠,听听说书人讲古,这日子,多好啊!”
这话朴实得像两个乡间老头的闲谈,实在不像首相与上宛侯能说的,却传达了徐密的疑问——你不是张夫人的族兄么?张氏宗族拼尽全力才保下了你,甚至牺牲了长房嫡支,血脉在梁王案中折得七七八八。此恩等同再造,你与张夫人的关系理当极好,同理,与洛阳裴氏那也是近之又近,岂会得不到裴晋的指点?哪怕为了裴熙的前程,裴晋也该点拨你一番才是啊!
裴熙此人,本事非凡,性子太差。以他的“本事”,一个时辰之内将同僚全得罪光,甚至得罪死也属寻常。虽有圣人袒护,裴晋回洛阳前也和徐密打了声招呼,做出了尊重首相的姿态。徐密可不相信,对和裴家关系更亲的张榕,裴晋会半点提示没有。
张榕苦笑一声,无奈道:“裴老大人气度从容,年轻人,到底气盛些。”不好明说旁人家事,只能稍微暗示一两句。
徐密与裴礼也曾有几分交集,看看对方的官职,再瞧瞧裴熙的位置,哪有不明白的?
裴晋的想法,徐密能理解,张榕更能理解,甚至感同身受——若张榕的儿子平庸,孙子才华横溢,他也会将希望寄托在孙儿身上,奈何他的儿孙都没有裴熙这么成器,没办法让他体会这么“痛苦”的抉择啊!
皇长子对裴熙极好,早年就拿快到手的晋王爵位换了裴熙一命,又让他做了代王府祭酒,相传裴熙在王府里还有自己的院子,出入之自由,权柄之大,比王府长史吴利和司马宇文杉大多了。哪怕没那则“传言”,大家也相信,秦恪对裴熙,绝对是当了半个儿子来对待的。
裴熙我行我素惯了,哪怕他的所作所为基本上是往沸腾的油锅里浇水,他也没遮遮掩掩的意思,明摆着偏帮皇长子,给皇长子优待,至于其他人,无一例外,公事公办,毫不留情面。说这样的人不结党,大家信,以这家伙的破脾气,能容忍得了他那张嘴的人实在太少,想结党也结不起来,可说他不是皇长子一系,谁信?
事实上,秦恪和裴熙投缘,这已经是让知晓裴熙性格的所有人疑惑了很久,却始终琢磨不透的事情。思来想去,只能说一句,皇长子殿下,您实在是太宽厚包容了,裴熙这样的人,您也收留啊!换谁将裴熙收入麾下,岂不说裴熙会不会真心效力的问题,大家首先要考虑得该是那人能支撑多久才被裴熙气死。
回想起当时圣人提出立太子的时候,裴晋第一个站出来拥立代王,徐密心中一动——洛阳裴氏,不,至少是裴晋和裴熙祖孙之间,是不是已经有什么默契。拥立皇长子,究竟是他们揣摩圣意,还是当真……有此倾向?
一想到这里,两位相爷都有些抑郁。
他们总算明白古人为何坚持“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坚决不提什么“能者居之,应立贤人”了。按理说,嫡子长子未必出挑,幼子庶子说不定更出色呢?为了国家好,难道不该将江山交到后者手上么?但嫡出、长子,那是明摆着的,谁都没办法否认,有这个做理由,旁人很难翻起风浪来。有能力,是否贤名,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更重要的是,没个确切的目标,他们不、好、站、队啊!
提到站队,张榕就更头疼了。
中书省统共有两个侍郎之位,如今只有张榕一人在任,另一个位置空缺,邓疆正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盼着一人身兼两个宰相之职,好压过首辅徐密。
对他的小动作,徐密固然烦心,张榕也不好受啊!邓疆这些年一直在尚书省打转,人脉、势力,样样不缺,又是魏王的姻亲。哪怕他霸道蛮横的作风得罪了许多人,碍于他和魏王的权势,大部分人也只敢私底下说说,将来对方若是落难了,也会落井下石,却不敢在此时开罪了邓疆。
以邓疆的性格,万一真要做了中书侍郎,徐密会被压得说不出话,张榕也没好果子吃。想到这里,张榕沉吟片刻,还是说了一句:“谁不是慢慢成长的呢?瞧见年轻一辈出生,成长,越发茁壮,咱们也能宽慰了!”这便是说魏嗣王秦宵前不久喜得贵子一事了,哪怕是妾室所出,也是魏王的长孙。
魏王与邓疆联姻之举,徐密很不看好,认为他急功近利,事涉自己的利益,那就更没好话了。故他回道:“孩子啊!只要人品好,才华平平,那不重要!”说到此处,有些感慨,“若非如此,老夫也不至于膝下荒凉。”实在是有个心结在,总觉得认旁人为父母的人,品行上欠一些。
能做到宰相之位的就没一个蠢货,哪怕一开始不明白,事后想想也能会意。也因为自己是这样的,免不得以此来想想旁人——魏王父子该不会是联姻之事定了才后悔,却又不能悔改,只能冷待魏嗣王妃,以和邓家撇清关系吧?
仔细想来,这些年在朝堂,魏王确实没怎么帮邓疆。倒是邓疆,为了魏王,几番赤膊上阵,惹得圣人更加厌恶。虽然是帮倒忙,可那时候的状况……他似乎是真心想帮助魏王登位?
若真是如此,魏王的人品实在有些差。
算算这几桩为了魏王好的政治联姻——秦琬和苏彧是圣人赐婚,如今却弄出个民女千里寻夫的香艳传闻;邓凝是魏王为嫡长子所聘,却不得魏嗣王的欢心;承恩公的小女儿才出嫁几个月,又回了几趟娘家?
这样的人,似乎,应该,大概,可能,的确……不值得辅佐?
只不过,魏王已经联上了承恩公江家,哪怕为了名声,江家也会帮魏王分说一二,若是魏王翻身……他们究竟是该赌,还是不赌呢?
江菲不知自己已被两位宰辅捎带上了,她破天荒被父亲训斥,憋着一肚子火,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苏家,大步流星地往自己的院子里走。沿途见仆役面色诡异,心中一突,命人将他们压制,自己提起裙子奔了过去,一脚踹开门,就见自己的心腹使女芸香半掩,身子已经贴到了苏荫的身上去,苏荫笑嘻嘻的,手已经伸到了芸香的衣服里。见着这一幕,江菲眼前一黑,险些站不住。
第二百九十四章 香消玉殒
江菲是个很单纯的姑娘。
她年纪小,辈分高,自幼被家人宠着长大,最烦心的事情也不过是自己养的小动物活不长,又或是女红不精,被祖母和母亲说教。对贴身使女,不说推心置腹,也是信任有加。几个心腹使女中,江菲又最喜芸香温柔敦厚,善解人意,否则也不会自己赌气回娘家时,将留守的重任交给芸香。
秦琬若见着这一幕,必会告诉江菲之所以发生这等事情的缘由——闺阁之中,你最大,她们不得不依附你而活,自然是一等一的忠仆。嫁人后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那时候,你都要依附着别人,这些使女们有了更好的选择,背叛也随之而来。哪怕苏荫只是苏锐的幼子,没有纳妾的资格,那又如何?很多奴婢都是同样的想法,宁愿在豪门锦衣玉食一辈子,做个有实无名的姨娘,都比嫁个管事、掌柜、庄头,为生计忙碌的好。
这一点,秦琬早就看透,所以她最信任的“使女”陈妙是男儿身,旁的贴身使女都是竞争上岗,铁打的名字,流水的使女,用得顺手就行,不会在任何大事上付诸信任。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