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棺定论的案件,哪怕只是祭扫。
秦恪望着卫拓,见他的眼中露出一丝期盼之色,心中一软,没再说拒绝的话。秦琬看了卫拓两眼,对此人忌惮非常。
纵太子谋逆,圣人也没赦免梁王,更遑论从前。卫拓身上梁王一系的烙印这么明显,居然能做到中书承旨?这个人的心思和本事,未免也太过……不行,等不及问旭之了,明日沈淮肯定会过府一叙,自己得好好了解卫拓此人。谁让圣人说过,卫拓字写得好,才学也好,言下之意便是允许他们一家和卫拓接触呢?
皇陵通向外界的大道修得极为平整,奈何梁王葬在皇陵的远处,与皇陵的边角毗邻,道路窄小了些,容不下高头大马,更别说全副卤薄。偏偏秦恪见弟弟葬在这种地方,越发难受,坚持要走,好在卤薄中专有人负责抬肩舆,才算解决了这一烦恼。
道路的两旁,每隔一段路,总摆了些香烛供奉,趁着本来就有些阴森的青山更多了几分难言的意味,就连卫士们都觉得有些渗人。秦琬见状,非但没害怕,反倒请了卫拓过来,疑惑地问:“卫承旨,道路两旁不见坟冢,为何这么多香案和祭品?”
兴许是终于能祭祀恩师的缘故,卫拓的神色极为温和,若走在大街上,定会让大姑娘小媳妇红了脸,但见他认真地看着秦琬,十分郑重地解释道:“皇陵葬得皆为帝王将相,后宫妃嫔,无一不是百姓可望而不可即的大人物。为沾一沾这些大人物的光,皇陵的小路两旁,常有百姓供奉,仿佛沿着他们走过的路,自家的家业就能兴旺。”
书读得好也就罢了,竟连这种小事都知道……秦琬对卫拓的评价越发高了,眉宇间却露出钦佩之色:“卫承旨真厉害!”
卫拓微微一笑,没说什么。
趁着他俩一问一答的功夫,卤薄已拐了个弯,走到了另一条道上。
出人意料的,前方旌旗如云,仆从如雨,似是祭奠先人归来。观其卤薄,应是县公的品级,但瞧这赫赫扬扬的架势……远远不止。
秦琬留神看去,乌压压的人几乎将道路塞满,也不知是仆从还是家丁,见道路两旁的野祭碍着他们走路,竟直接抬脚,将之踢飞。虽知百姓在道路两旁“沾贵气”的做法本来就不对,但对方嚣张至此,未免太过分了吧?
虽说能来皇陵祭奠祖先的,必定是圣人极为厚爱纵容,必定与皇室沾亲带故的对象,完全不用将庶民放在眼里。这里又是荒郊野外,不说的话,没人知道是谁做的,可……“这是哪家的卤薄,竟这般不讲究分寸?”
无人的地方都跋扈至此,可见家风不严,极为骄狂。纵平日能装出一副恭敬谦和的模样,也必定不好招惹。
“穆家。”
听见卫拓的回答,秦琬才意识到,自己竟不知不觉将这句话问了出来。
“穆家?”她重复了一遍卫拓的答案,只觉得意料之外,又觉得情理之中,“穆家人……也来祭奠穆皇后?”
卫拓摇摇头,轻声道:“他们没资格入皇陵。算算日子,今日似乎是武成郡公的忌辰,武成郡公的嫡长子,现任的武成县公得了圣人恩典,每年都能在这时候来祭奠生父。”可见圣人对穆家的厚爱。
秦琬“哦”了一声,问:“这位县公,如今是什么职位?”
“左威卫将军。”
左威卫,那就是南府十六卫的军官了。
南府的官职比北衙多,用来恩赏的职位也特别多。虽然都是从三品,但北衙的将军,出去就是大都护,镇守一方。南府的将军却只能算个主管,更高的职位还经常被权臣兼领,倘若这位县公是凭自己的真刀真枪打出来的,秦琬只能佩服。但她心中清楚,南府的水很深,想混到这位置,有真本事不够,还得有人脉,有盛宠。
穆家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声势,全仗两代帝王,尤其是圣人护持。纵知晓眼下已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可谁不想将这样的富贵长长久久地延续下去?如今的穆家,恰如代王府一般,圣人在位时人人趋奉,待新君登基……不过,自己也不能一厢情愿。穆家合作与否,还得旁敲侧击,这家显赫惯了,未必会因“同病相怜”四字就投向代王一脉,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第五十五章 飞扬跋扈
伴随着武成县公的卤薄越来越近,出于礼貌,秦恪示意卫士们停下,想与对方打个招呼。
秦琬微微前倾身子,留神看穆家人的反应,卫拓亦下了马,恭恭敬敬地站着。虽说文武走不同的路数,但武成县公无论爵位还是官位都比他大,资历也比他老,必要的礼还是得行的。
出人意料的,快到他们面前的时候,武成县公的卤薄有一瞬的停顿,却又缓缓地动了起来。与之前不同的是,十余轻骑走在了前头。
轻骑的正中间,有一名骑着极为神骏的黑色大马,身着紫袍的男子。只见他驾着骏马,隔着秦恪的卤薄,很是随意地说:“皇长子何时回的长安?我竟不知道。”
此言一出,秦琬的神色就冷了下来。
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穆家的人竟骄狂至此,面对已经恢复身份的阿耶,非但不下马行礼,还用这种“正常亲戚”的口吻说话,当真可笑!
穆家再怎么尊荣显贵,那也是秦氏皇族的臣子,纵然在圣人面前,大家都是臣子,没什么不一样的。放到外面,也得讲究个君臣之分。皇亲国戚叫得响亮,但联姻帝室的家族,谁能做到真正的与皇室平等?再说了,若是穆皇后的兄长武成郡公端一两下长辈架子,勉强还能说得过去,至于他的嫡长子,武成县公?
秦琬抬起头,仔仔细细地打量着这位穆家的权贵,见此人精神矍铄,头发却有些花白,看上去约在五十许,眉宇间自有一股骄矜傲慢,不将世人放在眼里的味道,心中不由冷笑。
正正经经的将军,从三品的大官,能穿紫袍,听上去是很了不起。但可别忘了,南府统共有十六卫,每卫都有两个将军,武成县公管得还不是最重要的左右卫,又或者是顶顶要经的左右骁卫和金吾卫,他不过就是个左威卫将军,负责得是皇城东面助铺,翊府之翊卫、外府羽林番上的分配权都要与另一人商讨,不能擅自决定。
真论起兵权,武成县公连其父的一成都及不上,这还是有圣人照拂,穆家扶持的结果呢!就这么一个真才实学可能有,却绝对不算多的家伙,竟敢瞧不起自己的父亲?他算哪根葱,哪块蒜?
哼,不知在太子面前,这个家伙敢不敢摆“表兄”的架子!
若说秦琬之前存着与穆家合作,拉拢利用的心,就在这一刻,除不满之外,已无别的念头。
武成郡公对秦恪轻慢至此,臣属家将的神色分毫未动,可见早对自家的特殊待遇习以为常。对这样的家族来说,哪怕他们的地位已到进退两难的尴尬地步,长久以来形成的自负却不会减少半分。巴巴地贴上去,只会让他们越发张狂,动辄不满和挑剔,怎么喂都喂不饱。与其如此,还不如敬而远之,省得引起圣人的猜疑。
对于武成县公的轻慢,秦恪恼怒得紧,但他素来仁懦,不与人做口舌之争,更不擅长斥责别人。见武成县公举止轻佻,全无尊重之意,一口气梗在喉咙里,指着对方“你你你”了半天,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卫拓见状,上前走了一步,朗声道:“卫拓见过县公。”
武成县公早就看到卫拓,故意冷着他罢了,如今见卫拓自己撞上来,不由眯起眼睛,冷笑道:“怎么?卫承旨厌恶了皇城的繁华,想来皇陵长住久居了?”
倘若说武成县公对秦恪只是轻慢的话,对卫拓,他的恶意几乎不加掩饰,半点面子都不给对方留。
秦琬克制住澎湃的怒火,轻轻地笑了起来,仿佛听见了什么有趣的话语。她微微敛眸,纤长的睫羽遮住了冰冷的眼神,藏在袖子中的双手缓缓松开。
穆家……呵,穆家。
内侍少监张华见着官职不如他的卫拓,尚且眉开眼笑,处处妥帖。这位武成县公,当真……极有意思。就不知此人究竟是穆家出的一朵奇葩呢,还是偌大穆家的主子,个个都像他这样。
卫拓不卑不亢,坦然道:“拓身负使命,今朝无法与县公把酒言欢,实在失敬。”
见他泰然自若的模样,武成县公恨得牙痒痒,字里行间的恶意满得要溢出来,阴阳怪气地说:“不敢当,除了地里头躺着的人,谁能喝得上卫承旨请的酒?”说罢,竟纵马扬鞭,卷起一路尘土,张扬而去。
被武成县公这般羞辱,卫拓的神情竟没变动半分,他仍是那副天塌不惊的模样,拂了拂衣袖,缓缓走到秦恪身边赔罪:“因拓之故,让殿下受惊,实乃拓的不是。”
他将罪责往自己身上这么一揽,秦恪也好有个梯子下台,按道理说,秦恪只要“恍然大悟”,说两句年轻人,不要太过气盛,随意与人结怨,化干戈为玉帛之类的话即可。谁料秦恪信以为真,关切地问:“是否有什么误会?需要孤帮忙分说么?”
您未免也太……交浅言深了点吧?
纵以卫拓的机敏,亦有一瞬的怔忪,没想到代王会这么不按常理出牌。
穆家的人连皇长子都敢得罪,对张华也是看不上的,一桩桩事情,张华早在心中记很久了,闻言便想给秦恪和卫拓卖个好,连忙小声在秦恪耳边说:“殿下有所不知,这些年来,中书舍人换得厉害,挪来变去,资格最老的那个便姓了穆。”
中书省一贯的规矩,资格最老的中书舍人便是承旨,与圣人接触得最多,只要不沾到麻烦,将来的前途是看得见的远大。穆家人想方设法,好容易才将自己的人安插到这个位置,谁料卫拓一来……在一些汲汲于功名利禄的人眼中,碍着他们的前程比杀他们的父母还要让他们同心,也难怪武成县公看卫拓会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毕竟,穆家的权势再怎么大,想让自家人占着中书承旨的位置也得大费周常,需得圣人点头。
见秦恪的眼神已经变了,张华犹觉不够,便加了一句:“中书省的王侍郎,马上就要做七十大寿。”
大夏律令,官员年过古稀便得致仕,也就是说,中书省实际意义上的最高长官之位,将会空出一个。
穆家这些年来青黄不接——老一辈官衔极大,却泰半荣养,手无实权;中间这一辈多为庸才,既没手握一方兵权,也没执掌三省一台九寺五监的。至于年轻一辈,那就更不消说,纵有长辈铺路,也需自己慢慢往上爬才成。
穆家不知耗费多少心血,好容易才让自家人有成为中书侍郎的可能,眼看希望就在眼前,却被卫拓横插一脚,心中多么痛恨自不消说。但这些小事,他这个老实本分,从不打探旁人**的内侍又怎么会知道呢?唯有众人皆知的事情,他才会“知道”,才能拿出来说啊!
让你们眼睛长在头顶上,让你们瞧不起太监!洒家倒要看看,你们这样横行霸道,究竟张扬能到几时!
秦恪不知张华避重就轻,专门挑对穆家不利的讲,他本就对卫拓感官甚好,不怎么喜欢穆家,如今一听,喜欢得更加喜欢,不喜欢得直接化作了厌恶——他正正经经的亲家,谯县公沈淮,除了一个爵位外什么实职也没有,日子还不是照样过?不光是沈淮,长安城中多少勋贵之家,能挑个顶用的男人出来就不错了,谁敢期望三省六部主官之权?再说了,卫拓是圣人挑选出来的,圣人的眼光绝对不会错,朝廷姓秦,不姓穆,穆家人有什么资格阴阳怪气?难不成他们还想把持朝政,甚至改朝换代不成?
越是回想着刚才的事情,秦恪心中就越是憋着一团火,不由喊道:“加快脚步,孤想快点见到二弟!”
若不是为了穆皇后,不是为了太子,二弟永远会是那个骄傲张扬,英姿勃发的天之骄子,岂会落到孤坟无人祭扫的程度?他这个做兄长的没本事,不能帮二弟洗刷冤屈,唯有多给他些香火供奉,也算全了多年的兄弟情。
秦恪没有意识到,从这一刻起,他的心底,已认定了梁王的“冤屈”。
他的心情变幻,秦琬最能体察,故一下肩舆,她便拉父亲站在一旁,小声问:“阿耶,二叔有后人活着么?”
“傻孩子,当年……”想起当年的场景,秦恪心中一酸,摇了摇头,“二弟是个烈性子,早给他的儿女们准备好了匕首,他兵败被捕,来不及自尽。但在弟妹的带领下,他的儿女,全都……”说是阖家赐死,真正被杀的,也只有无法自尽的梁王一人而已。
秦琬闻言,便露出几分惋惜之色,神情真挚又恳切:“二叔没有香火供奉,岂不可怜?若能给他过继个儿子,哪怕不成器,也比现在好啊!”
秦恪以为女儿不懂律法,忙道:“这种话对阿耶说说就算了,千万不能外传,你二叔,他,他不仅是庶人,也是罪人。”“唔,就和之前的我们一样么?”不知怎得,巨大的悲伤就袭上了秦恪的心头,他沉默许久,才轻轻道:“是啊,就和之前的我们……一模一样。”
第五十六章 恩重如山
秦琬何尝不知梁王十年前就被定为“逆贼”,此番太子谋逆,本是最好的翻案机会,偏偏因为圣人的私心,才让梁王错失良机?她之所以装作“不知”,便是怕穆家的不敬之举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以后还会来无数回。与其顺着圣人的意,从今往后,代王府与穆家“友好往来”,让诸王急得嘴上冒泡,睡不着觉,还不如一开始就两看相厌的好。别到时候好处没捞到,自个儿天天被气得吐血,旁人不知情,光看两家面上和平,还以为秦恪占了多大便宜。
秦恪见梁王埋骨之地唯有一个小小的土包,连墓碑都无人敢树,坟头长满杂草,十分荒凉,看守的人唯余一二老者,其余的青壮都不知跑哪里去了,心中本就难过得紧。再听秦琬这么一说,想到若无贤妻爱女,自己八成也是客死异乡,草草掩埋的命,神情越发悲凉。
沈曼知他物伤其类,轻轻摇头,温柔地握住了他的手。
他们一家三口温情脉脉,不顾脏污地跪在坟前,一点一点地拔着坟头杂草的卫拓,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