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臣 >

第105部分

明臣-第105部分

小说: 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吧,与官员勾结谋占庄田的是谁?”张信无奈问道,连锦衣卫都有所顾忌地,来头恐怕不小。要不是朝廷重臣,就是皇亲国戚,其中又以勋爵地可能性最大。“是建昌侯。”王杰小心翼翼的说道。当他知道那人身份地时候也曾经退缩过,就知道事情可能会不了了之,如果不是还认识张信,他也不会再多此一举进京来求助,但是听到最近的风声传闻之后,他心里也没有底气了。
    “皇太后的亲弟,建昌侯张延龄?”虽然没有和皇亲国戚有所往来,但是也对这些人有些了解,张信还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地。
    “就是他。”王杰轻轻点头。期待的看着张信。
    “事情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张信哪里会这么轻易表态,况且又关系到皇亲国戚,事情还真是不好办啊。
    “这事要从会昌伯说起。”王杰详细的把事情对张信述说起来,皇亲、会昌伯孙忠原受赐永清县义河、宝坻县把门、老鸦口等处田土二千四百八十一顷,后来孙氏宠衰,把门城田一千二百顷被转赐给太监辰保。
    朱厚即位之后,开始清算前朝恶迹斑斑的太监,辰保也在其中,与张忠等太监一同被处死。后来太监辰保的田地就空置起来,直到户部清庄田的时候,才把这些田地归入官田之中,但是前几日,王杰发现这些田地居然已经归属建昌侯名下。
    “既然已经归入官田,应该在户部有备案,建昌侯怎么可能敢不经皇上同意,就派人接收这些庄田啊。”张信疑惑说道。
    “当时官府在上报的时候,把应该归还农户的一千二百顷良田说是太监辰保地。然后再把辰保的田地归于自己名下。户部的官员也不知情。”王杰轻轻解释道,显得相当无奈。一千二百顷良田,相当于是十几个村子地田地加起来,经过建昌侯与官员这么一调换,这十几个村子有大半人没有得到本应属于他们的农田。
    “那你是怎么想的?”张信的心里在犹豫,这事情真的不好管,索性听听王杰的意见,这也算是集思广益吧。
    “卑职听从大人吩咐。”王杰自然明白事情的难处,知道这事捅出去容易,但是想收场却非常难,如果是一般地主豪绅还容易处理,根本不用汇报皇帝,锦衣卫马上就可以出去,到时知会保定知府一声,事情就可以解决。
    但关系到皇亲,那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啦,谁知道皇帝的心里是怎么想地,如果处理不好,不知道是掉谁的脑袋,王杰虽然耿直,但家里还有老少,也不想冒这个险,进京找张信述说此事也不过是找个安心而已,当然还带有些私心。
    张信也知道,只要自己进宫对朱厚一说,以朱厚的脾性,马上把张延龄打入天牢严加处置,但这样也彻底得罪京城的勋爵势力,再加上后面还有个太后,谁知道有什么样的后果啊,张信也不是圣人,看到别人受难就想出手相助,如果是在毫无顾虑的情况下,张信还是很乐意帮忙的,但是现在这种情况……
    “王百户,你也是个明白人,也知道建昌侯的背景,那应该知道我的难处。”张信叹气道,世事哪里可能都符合自己心意,生活就是充满无奈地:“这件事情我不能帮你。”
    “卑职明白。”王杰心中早就已经料到,所以也没有多大的失望,心中反而轻轻的松了口气,在张信说话的那一瞬间,王杰还真有些紧张,竟然有些害怕张信开口答应。
    “你明白就好,怎么说建昌侯也是太后的亲弟。若是有事,太后岂能坐视不理。”张信无奈说道,忽然是想起什么,凝神沉思起来,口中喃喃自语:“太后……。”
    “大人,你怎么了?”王杰莫明其妙的看着陷入沉思的张信。也不也轻易打扰,过了半刻钟之后,还没见张信回过神来,只好稍微增大声音叫唤起来。
    “没事,只是想到点事情。”惊醒过来地张信有些歉然一笑,然后敛容正经说道:“王百户,有件事情我想请你帮忙,却不知道你是否愿意?”
    “有事大人尽管吩咐。”虽然张信没能解决问题,但是王杰对张信在保定府时的所作所为还是蛮佩服地。当下用坚定地语气回答道,反正自己不过是一个小百户,如果有心无力。想必张信也不会责怪自己的。
    “你回去之后,把建昌侯行不法之事地证据都收集起来。”张信认真说道:“记住,证据一定要确凿,不能有疏漏之处,而且行动要隐蔽,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大人,你这是……。”王杰有些疑惑,刚才不是已经拒绝了吗,怎么突然又改变主意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地翻脸比翻书还快不成?
    “你只要回答可以,或者不能。”张信没有理会王杰的疑问,况且也不须要回答。
    “卑职遵命。”王杰放下心中的疑惑,毫不迟疑道,自己前来就是这个目的,哪里还有理由拒绝啊。
    目送王杰离开之后,张信回到书房中,开始考虑自己计划的可行性,最后还是没有得出一个结论。索性把这件事情抛开,反正不过是一步闲棋而已,成功故然高兴,失败也无所谓,与大局无关,不过在适当的时候也让陈寅王佐帮忙留意下张延龄的情况。
    张信也不害怕王杰会把这件事情泄露出去,也知道王杰来找自己说这件事情并非完全出于公义之心,也有在上级表现露脸的意思,对此张信并不反感。只有这样聪明的人才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机会地话扶持一下他也未尝不可。
    张信把注意力放回书案上。看着摆在前面的三本书,张信微微一笑,随手放到身后的书架上,虽然承几位好友之情,但张信却不打算真地去看这三本书,又从书案底下拿出一本书来,书名是忠义水浒传,不看西游看水浒总可以了吧。
    日落时分,袁方几人神清气爽的从房里出来,连续忙碌几日都没有好好休息过,现在终于可以安心入睡,时间自然要长久一些,而张信也料到这个情况,早就吩咐府中仆役,不要去打扰他们,也吩咐厨房晚上的膳食要准备丰富些。
    “子诚,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怎么酒菜比前几天过中秋之时还要丰盛啊。”袁方眉开眼笑道,这话一点也不假,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京城百姓过得非常清冷,连每年皇帝的中秋赐宴也省下来了,不过也可以理解,虽然正德皇帝驾崩数月,但是眼下还属于国丧期间,想要庆贺佳节的话,也只能等到明年啦。
    “听仆役说你们几个已经连续寝食不安数天,所以准备让你们补下身体。”张信微笑说道:“浪费粮食可耻,你们可要把这些菜都吃完啊。”
    “放心,我们肚子早就饥肠辘辘,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说那么多做什么,可以开动没有?”
    “色香味美具全,真叫人垂涎三尺啊。”
    几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张信的一声令下,筷子纷纷指向餐桌,碗筷碰触地声音透出几分金戈铁马之意,其旋律犹如激昂的将军令。
    看到诸位的支持,心中感动啊。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五章 荣襄
     更新时间:2009…6…19 11:39:20 本章字数:7051
    时间推进到九月份,追封兴王之事还是没有确定下来,可能是厌倦的原因,皇帝与百官也不再与以前一样争吵不休,虽然不时会争执几句,但大部分时间把精力放回到处理朝政上来,正当百官以为朝廷可以安稳一段时间后,却传出内阁大学士袁宗皋病重的消息,风闻袁学士已经病入膏肓,随时有驾鹤西去的可能。
    “子直,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你可打听清楚了?”当袁方把消息告诉张信的时候,张信第一反应是持怀疑态度,前几天去袁府家里做客的时候,袁宗皋虽然不时咳嗽几声,但是气色还是不错的,怎么才没几天就变成这样啦。
    “不知道,我也只是听说而已。”袁方自己也没有确定,所以只有摇头表示也不知情,他也是听到传言而已,没有亲眼见过袁宗皋现在的模样。
    “不管是真是假,我都要去探望一下。”张信锁眉思考片刻,觉得自己应该亲自去确认,而不是在这里待着,便开口叫道:“来人。”
    “大人有何吩咐。”听到张信的叫唤,一位青衣仆役连忙走了进来请示道。
    “去帐房拿银子到附近的药堂买些名贵补品回来。”张信挥手说道:“这是要送给袁学士的,叫药堂掌柜仔细挑选。”
    “小的知道。”仆役轻轻行礼,快步退了下来。
    “子诚不必过于担心,袁学士可能只是偶染小恙,只是因为以讹传讹,所以才会风传成重病而已。”虽然只有数面只缘,但袁方对袁宗皋的印象还不错,真心希望他没有事情,看到张信着急的模样,也随之安慰起来。
    “希望如此吧。”张信叹气道:“袁先生长年生活在南方,再加上年老体弱,对北方的天气可能不怎么适应。而且公务繁忙,又没有好好休息,可能闹出病来,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我实在放心不下。”
    “事情还未清楚,你不用这么着急下结论。”袁方安慰说道:“况且京城御医众多。定有医术高明之人,什么病情只要经过他们论治,必定会安然如初的。”在这个时候张信也只能寄望袁方所言属实,袁宗皋患的只是小病。
    等仆役买好补品回来之后,张信也没有再作耽搁,直奔袁府而去,不只是袁方得到袁宗皋生病的消息,京城中消息灵通的大有人在,当张信到达袁府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有十数人提着礼物在门前等候。
    这些人看到张信前来。只是稍微瞄了一眼。然后又在门前徘徊起来。看模样就知道是连袁府大门都没得进。更别说送礼了。这时候张信也没有心情理会其他闲杂人等。直接让仆役敲门。袁府门房稍微打开门缝看到是张信。当下也不通报。直接打开大门让张信进来。这让还在门前徘徊之人诧异不已。缓缓移了上去几步。准备跟随进去。没有想到仆役却把大门再次关闭起来。
    “管家。袁学士是否真地生病了?”当张信在袁府门房地带领下来到客厅时。袁府管家出来迎接。见到这个情况。张信心中一沉。也不多言。直接询问起来。
    “张侍读。学士有请。”管家微微叹气摇头。把张信带到袁宗皋地卧室中。
    袁宗皋地卧室摆设非常简单典雅。除了有数地几件家具之外。还有就是一个书架、书案。不过张信这时也没有心思仔细打量环境了。刚走入卧室。张信就发现房内门窗紧闭。虽然是白昼。但只能靠几盏油灯照明以识别方向。看到这样地情况。张信地感觉似乎不妙。连忙绕过卧室地屏风。却看见袁宗皋脸色蜡黄地躺在床上。浓重地药味随之扑面而来。
    “子诚。你来了。”听到有动静。袁宗皋似乎非常勉强地睁开眼睛。见到是张信。脸上绽开一丝笑容。
    “袁先生。你这是怎么了?”看到袁宗皋面色蜡黄、眼睛里暗淡无光。张信心里也不怎么好受。也不避讳走到床边询问起来。
    “也没有什么,不过偶尔染上风寒而已。”袁宗皋轻描淡写说道,这让张信心里更加难受起来,虽然张信不懂医理,但是看袁宗皋的模样,就知道病情不会如他说的那么简单。
    “找大夫来诊治过没有?”张信这话是对旁边的管家说的。
    “昨天御医已经过来为学士诊脉,开了几服药就走了。”管家恭敬的回答道,张信经常跑到袁府,管家自然知道袁宗皋与张信地关系非同一般,交情也很深厚,当然尽心回答张信的疑问。
    “御医当时是怎么说的?”张信决定从管家身上入手,这样应该比较容易知道袁宗皋现在地情况,可是袁宗皋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看到管家正准备说话的时候,出言打断道:“管家,你先出去,老夫有话要与张侍读说。”
    证据斩钉截铁,丝毫没有允许拒绝的余地,管家向张信轻轻摇头,叹气一声领命离去,看到这个情况,张信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
    “袁先生,你……?”不是张信要把事情往坏方向想,而是袁宗皋现在的模样真的使他乐观不起来,以前的袁宗皋每天都满面红光,气色红润,现在却面容枯黄,说话的时候都显得非常虚弱,怎么能让张信不担心。
    “看来我不服老不行啦,只不过是一点小风寒,以前年轻的时候根本不用服药,慢慢地就痊愈了,现在却要躺在床上休养。”袁宗皋苦叹道。
    “那你多休养几日,身体自然就会复原的。”张信口中安慰道,心里却不是滋味。
    “子诚,待会你帮我写一份奏折,就说我因为年老多病,恐怕已经不能担任内阁学士一职,有心却无力为朝廷效力,不再报君之恩德,请皇上另择贤能,不可因为我的原故耽误朝廷处理国家大事啊。”袁宗皋这话并没有自视甚高的意思。如今内阁有四位学士,每个学士都分配有自己的任务,就是审批每日全国各地的奏折,如果缺少袁宗皋,那么就是说这些奏折起码有四分之一没有及时处理,或者其他三位学士的工作量增大。这肯定会朝廷有所影响的。
    “袁先生,你不必担心,待会我就去写。”张信已经决定,宁愿给其他三位学士的任务量增多,也不愿意写这个奏折,况且就算写了皇帝也肯定不批准地。
    “子诚,最近你是否有空啊?”袁宗皋自然不知道张信地小心思,满意的点头之后,又出人意料的问出一个与之前毫不相关的问题来。
    “袁先生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吗?”张信迟疑片刻。决定不回答袁宗皋的提问,说有空岂不是显得自己太过清闲,说不定又要被袁宗皋教训一番。若是说没空,那袁宗皋有事情找自己时怎么办,所以张信反问起来。
    “虽然我病了,但是我并没有糊涂。”袁宗皋微微展颜一笑,说话没有以前那么中气十足,显得很微弱:“自从你辞去内帑地职务后,这段日子来很少进宫,也没有到翰林院,就是整日待在家里。应该清闲得很吧。”
    “先生以前不是说让我往后注意些,没有事情的时候少进宫地吗?”张信小心翼翼地解释起来,但却决口不提翰林院。
    “你的性子还是没改,又在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