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臣 >

第4部分

明臣-第4部分

小说: 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先生,事情办妥了吧。”沉不住气的朱厚熜询问。
  袁宗皋喝了口茶,沉默片刻,像是在回味。
  “事情不顺利,是何原因?“兴王看出点端倪来,有点惊讶。
  “袁先生,父王说的可对。”朱厚熜不信,望着袁宗皋。
  “王爷法眼如炬,张信他拒绝了。”袁宗皋摇头道。
  “为何”
  看着朱厚熜急切的样子,兴王有点笑意,“莫非张信对本王的安排不满意,还是看不起本王,不愿意与本王有所交集。”
  明朝时期的藩王名声一向不怎么好,有些更是残暴不仁,百姓哀声怨道,所以一般有才学之人都不愿意与之交往,加上朝廷对藩王采取提防政策,有志于功名者都更不敢与之接触,恐为朝廷所忌。
  “不然,只是张信希望凭自己努力搏取功名,不愿借王爷之力。”袁宗皋苦笑道:“年轻气盛,情有可原,请王爷见凉。”
  “哈哈,年少无知,看来张信也是个痴人。”兴王大笑,神情有点轻视,“不懂得世间险恶,官场诡谲。”
  朱厚熜却不同意兴王的看法,抗议道:“父王,张信是性情耿直,不是趋时附势之人,做我的教授正好。”
  “难得我儿同意,但张信不愿来,有何办法。”兴王话中带着股笑意。
  “孩儿亲自去请。”朱厚熜想了想,认真说道。
  州学宿舍内,张信正趟在床上发愁,虽然学正放了他一马,但功课还是要补上的。通过这次教训使张信认识到,凭自己的半吊子水平在州学是混不下去的,这次能蒙混过去,靠的是运气,但下次呢?张信可不认为运气会时时刻刻伴着自己。
  要不逃之夭夭,正当张信头脑冒出这个想法,正想怎么准备实施的时候,门外传来阵阵打闹声,不用说肯定是袁方几个回来了。
  “信子,回来了,学正找你做什么。”张胜一进门看到张信立刻关切问道。
  “没啥,就是关于上次重阳出游的事。”张信显得有气无力。
  “怎么了,是不是又病了?”急忙拉住张信的手,“哪里不舒服啊。”
  看着张胜关心的样子,张信心中一暖,答道:“真的没事,只是在想点事情。”忽然心中一动,“胜子,你知道兴王吗?”
  “贤弟所说的兴王,可是安陆兴王。”看到张信没事,袁方随即坐到倚子上,顺口接过张信的话。
  “正是,请袁兄赐教。”张信站了起来拱手道。
  “兴王乃是宪宗皇帝的第四子,在弘治七年就藩安陆,名声不错,贤弟问这个做什么。”袁方显得有点疑惑。
  张信想了又想,对这个兴王一点记忆都没有。切,宁王我还知道,起码看过电影,说起宁王,他应该要造反了吧,世道又要乱了。正胡思乱想之际,衣袖被扯了扯。
  “怎么了?”
  “问你话呢,兴王怎么回事?”张胜说道。
  张信不好意思,讪笑道:“就是上次我们遇到的那个王兴,原来他就是兴王,今天那个袁先生来找我,希望我到兴王府去做世子教授。”
  “世子教授。”顿时房中一片惊叹。
  袁方第一个反映过来:“你答应了。”那语气恨不得自己是张信,马上去兴王府。看到张信摇头后,叹了口气,呼天抢地道:“考虑不周啊。”
  “不然。”孙进有不同的看法:“贤弟理应如此,想我等堂堂州学生员,以后可是要考取功名的,与藩王沾上关系总是不好。”
  袁方想了想,觉得孙进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嘴上却不服气:“孙兄此言差矣,兴王与朝中关系不错,上达天听,与兴王交好对我等有益。但贤弟已然回绝,就不必多说了。”
  “袁兄……”
  没等孙进开口,袁方马上忿开话题,道:“对了,再有一月学院梅花在那时开放,学正引为盛事,所以经过商讨准备开个赏梅会,到邀请各地名士乡绅来,想让学子们好好表现一番,以振学院之声。”
  孙进苦笑,放弃与袁方争辩兴王之事,挖苦道:“袁兄,赏梅盛事,怕是你最喜之时,又准备大放光彩了。”
  袁方摇摇扇子,却不反驳孙进,看他喜上眉梢的样子恐怕是默认了。
  “那到时是不是有许多名门闺秀到场。”张胜大感兴趣问道。
  “那当然,不然袁兄何至于此。”孙进笑道。
  张信羡慕的看着他们吵吵闹闹,什么时候才可以像他们那样放松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要筹办赏梅大会,所以学正没有追究功课一事,着实让张信松了口气,幸好州学学制是以自学为主,不然张信怕是难逃一劫。
  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因为种种原因赏梅大会被延期几日,但最终还是举行了,那时正是梅花盛开的时候,学院开满了梅花,花香四溢。
  赏梅大会场面虽不说是极为宏大,但气氛热烈,文人乡绅举杯相庆。当然身为州学举行了大会,自然少不了吟诗作对。
  自认为风度翩翩的袁方当然不会放过每一次露脸的机会,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野史逸事都能侃侃而谈,让人如沐清风,觉得他才学过人,相比之下张信就逊色多了。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论学识,袁方确实比张信强,但似乎学正大人不这么认为。
  莫学正对张信向来关注已久,虽然平时看不出来,但对于一个十五岁院试榜首,莫学正可是欣赏有嘉的,不然功课事件怎么会放过张信。应城县的李教谕推荐张信到州学进学,其实也是莫学正授意的,安陆州学最近几年名气差了许多,莫学正早有打算。所以吩咐附近几个县的教谕,才华出众的学子一律推荐来。
  经过长期观查,莫学正认为州学几十号学子当中,只有几人有资格获取功名,是重点的培养对象,张信正是其中之一。
  现在看到张信在盛会上一言不语,莫学正不满意了,心想:“难道你不知道这次盛会的重要性,这可是施展才华的最好时机啊。”
  莫学正暗恨不已,最后实在是不住了,咳嗽一声,会场慢慢安静下来,大家看看学正大人有什么话要说。
  “感谢诸位能参加这次赏梅大会,前人说的好,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今天有梅无雪,但会上名士云集,各位何不赋诗作对,与众同乐。”莫学正顿了下,继续说道:“当然,作为我州学子弟,当仁不让。来人,准备笔墨纸砚。”
  仆役鱼贯而入,不久,笔墨纸砚已经摆放整齐。会场士子大为振奋,纷纷登场献艺,顿时大会气氛达到高潮。
    正文 第六章 拜访
     更新时间:2009…6…19 11:38:36 本章字数:3741
  第六章拜访
  张信看着这个情景,又是感到一阵头晕,知道这次是躲不过去了。这时张信被压抑已经的心情顿时暴发出来,想我堂堂二十世纪的四有新人,什么场面没见过,会怕你一个小小诗会。从来到明朝后时时刻刻谨慎害怕,时时刻刻小心翼翼,恐惧感一直伴随着张信,特别是进州学以来更是严重,深怕别人发现自己的秘密,如果心理长期这样压抑下去,怕张信小命危在旦夕,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想通这点,被抑制已久的心情突然间烟消云散了,一片轻松。张信想明白了,主要是自己还是没有能融入这个时代,所以才显得处处压抑,差不多患上忧郁症了,地球少了自己照样在转,别把自己太当会事。
  张信心里一片舒畅,随有拿起一杯酒,笑道:“袁兄,孙兄,今天难得高兴,我们应该尽兴,不醉不归。”
  袁孙两人早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也没在意张信的变化,随口道:“正是,正是。”眼睛却盯着志场上挥笔作诗之人,恨不得代替他们出场,显示自己的才华。
  至时,场上作诗早就不限制咏梅这个题材了,天南地北无所不包。场上学子每作完一首诗必摇头晃脑大声吟诵,场外一片喝彩。
  张信笑眯眯看着坐卧不安的几人,开口道:“此时正是各位仁兄大显身手之际,何不上前表现表现,让先生们指点指点。”
  袁方闻言大喜,心中早想出去凑热闹了,但为了保持风度,矜持已久,听到张信的话后哪里还忍得住,拱手道:“贤弟所言极是,想我等平时寒窗苦读,却不知进展如何,如今正好请先生们指正,以求精进。”
  诸人笑呵呵看着袁方,明知是怎么回事,但也不揭穿,最后还是袁方自己耐不住众人的眼光,假装咳嗽一声,转身走进场中。袁方在州学中也是较为出名的,看到他进场,其他学子纷纷让步。
  袁方有些得意,面带微笑道:“逢此盛事,学生偶有所得,请诸位先生指正。”说完朝主席台方向行礼,莫学正点点头,表示满意。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袁方书写完毕,搁笔吟诵道。
  “好,此诗堪称一绝,可见此子才学不错,”
  “全诗未见有梅,却道尽梅花特点,可谓巧思。”
  “由诗可观人,可造之才啊。”
  主台上的文人乡绅,纷纷向莫学正赞道,坐了这么久了,终于看见一首出众的诗,大家都不吝赞美之词。莫学正矜持的颔首,脸上却绽放出笑意。
  正当众人喝彩之时,莫学正扬声道:“袁方,诗虽然作得不错,不过不要骄傲,吟诗作对只是小道,圣人之言才是正道。”
  袁方敛容正道:“弟子谢先生教诲。”
  待袁方回席后,场上一时静了下来,看过袁方的诗后,学子们自觉不如,不敢上去献丑。而在台下的张信因为放开心情,正喝得不亦乐乎,举杯交碰,分外引人注目。
  “张信。”看到这情况,莫学正有点恼怒。
  有点头晕的张信忽然感觉有人在扯自己的袖子,回头看到孙进指指莫学正,醒悟过来,站起来施礼道:“学正大人,有何吩咐。”
  “张信,你虽年少,但颇有才气,今日难得逢此赏梅盛事,不若作诗一首,让各位长辈指点你一下。”莫学正道。
  张信感觉有点为难,但在莫学正威严的目光下败退下来,虽然喝了不少酒,张信还是头脑清醒的,知道一但拒绝会有什么后果。
  “是,请先生指点。”
  张信答应一声,走上前台。台上早有人准备好笔纸,执笔沾墨,不假思索,缓缓写下,不久,搁笔起身,施礼回席。
  刹时,台上围满了人。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落?便是春。”
  “一枝两枝横复斜,林下水边香正奢。我亦骑驴孟夫子,不辞风雪为梅花。”
  “为惜繁枝手自分,剪刀摇动万重云。折来细想无人赠,还供书窗我伴君。”
  旁观中有一人朗声念道,场顿时悄然无声,张信觉得奇怪,难道这还不够,这都是名人写的诗啊。
  “哗”一声响,全场轰动起来。那些乡绅,为了表现自己非是附庸风雅之辈,都大声叫好,拍案叫绝,而真正看懂的士人则口中喃喃,回过神后发出阵阵赞叹声。
  袁方几人更是瞪目结舌,楞住了,虽然他们都认为张信才学过人,但从不显山露水,哪知如今一鸣惊人,硬是把众人震晕了,莫学正更是惊喜交集,不停地挼着胡须,嘴都合不拢。张信见状,哪里敢待下去,趁众人不注意,偷偷走了,却没有注意身后有一少年在默默注视着他,脸上带着笑容。
  州学后院凉亭,中间一块方桌上摆着几盘小菜,一壶酒,张信一个人正慢慢品尝。张信有点得意,但也有点忐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自从赏梅会过后,张信在安陆州的名声慢慢传开了,许多人都知道安陆州学有个才子,才学出类拨萃,学院导师更视他明年乡试的举人来培养。
  张信心中有数,知道自己不过是抄袭了前人几首名诗,实际上对科考一窃不通,平时只好愤发读书,但在学院师生眼里更落得个不骄不馁的名声。虽然看了许多书,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不再担心会闹出什么笑话来,心里也不再害怕露出马脚了,但对考试一点帮助也没有,加上不敢请教别人,所以学业一点进展都没有。
  不过抱着得过且过的心里,张信也蛮高兴的,大不了不做秀才了,天在地大不怕没有容身之处,正当张信在悠然自得之时,亭外却传来一句话。
  “张先生,弟子有礼了。”
  张信诧异回头,只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身着锦衣,眉清目秀,面如冠玉,正朝他施礼。张信醉得有点迷糊问道:“你是找我的?”
  “正是,学生见过先生。”少年笑道。
  “哦,你是谁家的孩子,哪个让你这么做的。”张信觉得好笑,以为是哪个和他开的玩笑,好整以瑕的说道。
  “哈哈,张少兄,这是我家世子,特前来拜访。”袁宗皋快步走到凉亭,扬声道。
  “袁先生,兴王世子。”张信反应过来,摇摇头想驱散酒意。
  “呵呵,正是,张少兄近日可是大名远播,我家王爷为示诚意,特让世子前来拜访,希望张少兄能答应做世子的教授。”袁宗皋拱手说道。
  “请先生受我一拜。”朱厚熜上前趁机施礼,却被张信拦了下来。
  朱厚熜对于让张信做自己教授一事本来有些不情愿的,但不敢违背兴王的意愿,加上一时口快答应来请人,但就是拖着不来。后来应邀来参加赏梅会,见到张信的表现,感到服气,所以才有点心甘情愿前来拜访。
  “我的弟子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张信看到袁宗皋再次来访,知道这次难以拒绝,不然就是不给兴王府的面子,肯定会有麻烦的,情急之下找了个借口,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虽然说世子身份尊贵,但也要考对一番。”
  袁宗皋面带微笑,不发一言,侍立于朱厚熜身后。
  “请先生出题。”朱厚熜被激起了性子,认真道。
  看着朱厚熜严肃的样子,张信心情舒畅,决定为难一下他,思考片刻,念道:“苦叹屈原求索路。”
  “且学苏轼问青天。”朱厚熜不假思索回答。
  “咦”
  张信惊讶,没有想到这小孩反应挺灵敏,但没有这么简单就让他过关。张信想了想,继续出对,“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