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兴家-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凡是有万一,就他冷眼看着,就算是皇帝愿意忍,太子愿意等,他们周围的人也不会允许事情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那几位皇子不会愿意,他们的母亲不会愿意,后宫的那些嫔妃不会乐意,甚至连太子殿下的外家,永宁侯府也不会那么乐意。
章元敬不知道这些矛盾会在什么时刻被激化,但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在皇帝的身体还康健的情况下,年纪小并不是一件坏事。
年纪小不懂事,才能让皇帝放下戒心,才能维持住宫中难得的父子之情,章元敬今日进宫就发现了,皇帝对五皇子的关注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在有意识无意识的教导为君之道。
他猜不透皇帝的想法,但也知道五皇子如今的处境并不算太好,没有皇后的庇护,这是他与太子殿下一样存在的劣势。
章元敬几乎能够理解太子为什么要与那位受宠的瑜妃娘娘交好,只可惜他的动作不算隐秘,反倒是让皇帝发现了不对劲,间接造成了瑜妃失宠。
回来的路上,章元敬也想了许多,甚至做了许多推测,但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他想再多也于事无补,全是给自己平添烦恼。
几位皇子已经在劳军的路上,此次之后,他们或许会做一些小动作,太子殿下意气风发,却不知道关山是皇帝的龙兴之地,此处的将领都是陛下的心腹,绝难收服。
章元敬几乎可以预料,在几位皇子回来之后,京城就会变得越发的热闹起来,那个时候不管他愿不愿意,恐怕都会被拖入这个泥沼。
每次皇位传递的时候,总要面临一番腥风血雨,如今的陛下不也是吗?当年的小皇帝已经再无人提起,那些被牺牲的人也遗落在岁月之中。
两人相拥着靠了一会儿,章元敬忽然笑着说了一句:“我们来京城都快十年了,算算时间咱祖母是不是快八十了?”
当年姜氏生子不顺利,孙氏又不太顺利,以至于两位老人的年纪都比一般人家大一些。
听见这话,孔令芳倒是支起身体说道:“提起这个,夫君,祖母的八十大寿是否要大办一场?按理来说这可是大寿。”
章元敬想都没想的说道:“这个自然,祖母劳苦了一辈子,临老总得享享福。”
孔令芳对此也十分赞同,在这个年头,谁家能有个八十岁的老人是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只是办大寿还有个问题在:“夫君,这事儿还得你与祖母说道说道,不然以祖母的性子,怕是不会答应,总觉得会耽误了夫君的前程。”
这倒是很有可能,虽说章元敬如今富贵了,但家中两位老人却并不奢靡,一来是一辈子习惯了,她们总觉得现在已经够好了,二来也是怕耽误了孩子。那些戏文里头不都那么说吗,家里头老太太可着劲的花销,最后被人弹劾了一本。
章元敬一听,便笑着说道:“行,我去与祖母说,这次一定要办的风风光光的,老家那边也告知一声,若那几位长辈能过来,就最好,过不来,有几位同族的晚辈在,祖母也能更开怀一些。”
236。大寿
“哇,这就是京城吗?”一辆青色的马车慢慢驶进京城; 这辆车看起来十分普通; 里头坐着三个半大不小的少年郎,在进城门的时候他们下车检查; 这会儿索性没有回到车厢里头去; 反倒就坐在马车前头惊奇的看着城墙,发出惊叹的声音来。
大兴的都城经过一次次的修建; 光是城墙就比其他的府市要雄伟许多; 更别说来来往往的士族。城门口光是候着等待检查的马车,就足够这几个少年郎大开眼界了。
其中一个少年郎肤色偏黑; 一看就知道比身边两人更活泼一些; 他这会儿叽叽喳喳的问道:“海叔,原来京城的贵人们也得被检查吗; 我还以为贵人老爷们就能免了呢。”
车夫哈哈一笑,却也解释道:“当今圣上说过;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王子来了这边都得被检查的仔仔细细的; 更别提其他人了; 这可是大兴律例里头明明白白写着的。”
那少年听了; 连忙兴致勃勃的问道:“那咱们敬叔叔要是来了; 也得被检查吗?”
车夫微微一愣,不知道该说是还是不是; 倒是旁边的另一个少年板着脸说道:“家业; 方才海叔不是说了; 就是皇子都得如此,敬叔叔身为朝廷命官,向来都奉公守法,怎么可能会走特例,这话你私底下说说就罢了,要是敢出去乱说看我不打你。”
章家业被批了一顿也不生气,反倒是调皮的吐了吐舌头,就略过这个话题不说了,只因为进了城之后,城内的一切已经吸引了他所有的注意力。
只见京城最为繁华的大街上,行走在路上的不仅有富家子弟,还有一些外族的人员,一个个打扮各异,有些除了头发和肤色几乎就是个大兴人来,有些却穿着奇怪的袍子,带着古怪的帽子,甚至还有一个裸露着身体上头还有各种各样的纹身。
章家业忍不住发出惊呼声,身边的章家成嘘来一声,示意他不要大惊小怪失了体统。
其实不只是他,就是比他稳重一些的章家成,章家远两个孩子也是看的目不暇接,在来之前他们就知道京城住着许多国家的使者,但这会儿才发现,原来人真的能长得完全不同。
看得越多,几个孩子心中越是没底,即使活泼的章家业也开始收敛起来,还靠在章家成身边问道:“家成哥哥,家远哥哥,你们说敬叔叔会不会压根不喜欢我们啊。”
章家成心中没底,但还是挺直着腰板说道:“怎么可能,若不是想见一见家乡人,章大人何必千里迢迢的派人过去,接我们过来?”
原来这几人正是远在青州的章家族人,在确定要给老太太办理八十大寿之后,章元敬就派人回去走了一趟,一来是看一看族人的近况,二来也是邀请他们参加寿宴。
此次章家老太太的八十大寿便是章家如今的族长章明林带着几个出色的后辈一同过来。
话虽如此,章家成也忍不住朝着身边的人看去,他们三人一同过来,自然是因为平时学业特别出色,其中年龄最大的就是章家远,并且章家远还是族长家的人。
谁不知道当年在青州的时候,族长家与那位章大人的关系最好呢,这些年来章大人更是对族长家多有照顾,不然的话谁都知道,族长的位置肯定轮不到明林爷爷。
与章家成硬撑出来的稳重不同,章家远虽然年纪尚小,但看着已经有几分气度在了,不过因为最近变声,这位变得不太爱说话起来。
再不喜欢自己的公鸭嗓子,章家远还是开口安慰了一句:“放心吧,听爷爷提起过,章大人为人最是和善,这些年来对族内的照顾,你们也是看在眼中的。”
有了这话,两个孩子果然更加安心起来,只是就算是再好奇外头的风景也没有了方才的跳脱。章家远也不再安慰,他其实也从未见过那位传说中的章大人,但可以想象,一位能够凭着自己的实力从青州崛起,一步步走到兵部尚书位置的人,必定不是简单的。
比起忐忑不安的孩子们,坐在前头马车里头的章明林倒是并没有那么多的担心,一来是这么多年以来,章元敬与他家还有联系在,二来也是当年相处的情分,他心中断定章元敬绝对不是那种薄情寡义的,说句实在话,以章元敬今时今日的地位,就算是不搭理族内又能如何呢,难道还有人会为了他们去得罪朝中鼎鼎有名的大臣不成?
只是这种镇定很快就被打破了,章明林并不是第一次来章元敬在京城的府邸,这些年来他前后也来过几次,但这一次却截然不同。
只见诺大的府邸门口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马车停下来之后,便有下人从里头搬出包装好的礼盒来,不说其他,就是看礼盒的材质就知道,这东西必定是价值不菲的。
章明林也看的目瞪口呆,几乎丧失了进门的勇气,幸亏章元敬大约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派了余全去码头将他们迎了过来。
比起章明林的震惊,余全显然对此习以为常,直接跳下马车说道:“族长,请这边走。”
章明林还有些回不过神来,好歹顺着余全的动作下了马车,后头几个孩子更是不敢多说一句话,无比乖巧的跟在了他们的身后。
作为章元敬身边的第一人,余全在章家的进出自然无比顺利,眼看着他带着大大小小的人走进门,还被堵在门外的小厮有些不乐意了,低声嘀咕道:“凭什么他们一来就能进去?”
排在他身前的小厮一听,回头看了一眼,仔细的看了看他的穿戴,便嗤笑了一声问道:“你是外地来的吧?”
那小厮脸色一红,梗着脖子说道:“外地来的怎么了,我家老爷可是知府大人。”
前头那人更加不屑了,大约是这边排队比较长,要等着其他人搬东西,他倒是好心的提了一句:“外地来的人,才不认识方才进去的那位。”
那小厮心中一惊,连忙问道:“莫非那就是章大人,不应该啊,不是都说章大人面如冠玉,在朝中姿容无人可比吗?”
前头那人呵呵一笑,索性不去看他了。
后头的小厮心中憋屈的很,打听了好几次才明白过来,感情那不是章大人,而是章大人最信赖的管家,怪不得直接带着人就进去了,说不定来人是章大人的朋友呢?
其实也不怪章家门口人口复杂,只因为章元敬在朝为官快要满二十年,从头至尾,甚至是自己大婚,小孩周岁都没有大办过,压根没给大家套近乎的机会。
这次难得章家放出消息说要为老太太大办八十大寿,有心无心人自然都上赶着打交道,有些与章家交好,收到了帖子的,就等着那一日上门即可,其余的,便挂着名头来送礼了。
章元敬一开始也没料到会有这么多人,甚至连地方上的官员听说了消息,都开始往他家送礼,这礼物都是带着拜寿的名头,不收下反倒是不好。
他却不知,其实朝中大员办寿宴的时候,地方官员多是有表示的,不过章家十几年的时间凑在了一起,才显得夸张了一些。
这几日章元敬与孔令芳也忙的脚不沾地,好容易商量出一个章程来,不至于让人说他借着寿宴的机会大肆敛财,这才敢放开了让人收礼。
其中的事情不足为外人道,无论如何,此次姜氏的八十大寿确实是办的热热闹闹,如今一问京城人最近的大事儿是什么,十个里头八个都说章家老太太八十大寿。
为了这次大寿,章元敬甚至还专程跟皇帝告了假专专心心的在家操持。就如现在,他看着孔令芳梳理好的礼单,嗤笑了一声:“这个衢州知府还真敢送。”
孔令芳扑哧一笑,说道:“大约是看见众人都往京城来,认为老爷借机敛财呢。”
其实礼尚往来不可怕,不多不少的礼物章元敬是不在意的,但其中送的太多的未免让人深思,章元敬也是光棍,在发现这个苗头的时候就往宫中走了一趟。
当时皇帝虽然笑说他太过于小心,但看着模样还是满意的,章元敬这才敢真的收下这些礼物:“回头让人把礼单全部收拾好,我亲自去给陛下过目。”
孔令芳点了点头,左右是小心无大错,就说其中某样珠宝,当时她看第一眼的时候都要心动了,也不知道那些官员怎么想的,又是从何得来。
章元敬翻了翻,又看到孟知府的咸鱼五条,顿时又觉得好笑,不过一番礼物看下来,他倒是好心情的说道:“我瞧着这几个人颇有几分才趣。”
孔令芳一看那几位送来的礼物,顿时忍不住笑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管家匆匆进来禀道章家人到了。
章元敬一听顿时欣喜,笑着说道:“我亲自出去接一接。”
孔令芳眼神微微一动,笑着跟了上去,要知道这次来的人跟那些打秋风的可不同,夫君对老家族内的那几分情谊都挂在谁身上,孔令芳自然是清楚无比的,这一点从她每年送回青州的年礼里头依稀可以看得出来。
237。一生
姜氏从未想过; 自己这一生快要走到头了,还能有这样的风光日子。
她们这代人苦啊; 出生的时候都是战乱; 她娘挺着大肚子逃难,她爹豁出去了一条腿才保住了这个孩子; 只可惜九个月的时候哇哇落地; 生出来的竟是个不能传宗接代的女儿。
等后来圣祖皇帝开了大兴; 老百姓的日子才好了一些; 但也只是好了一些罢了,边疆还是年年战乱; 被征召走的人少有能回来的。老天爷也不照顾; 时不时就来一场天灾人祸,能活下来就是幸运,更别提其他的了。
姜氏小的时候,家里头吃的喝的; 但凡是有点好东西那都是弟弟的,还是后娘生的弟弟; 人的感情不值钱,当年她娘还活着的时候; 她尚且能吃几顿饱饭,偶尔还能被亲爹抱一抱,等亲娘一死来了后娘; 她才算知道; 以前那日子都是带了蜜糖的。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她就算是性子再厉害,也不过是让后娘不敢伸手狠打她,因此反倒是落了个泼辣的名声,到了年纪都嫁不出去。
后娘倒是不急,女儿在家多留几年好啊,能当个免费的佣人,洗衣做饭喂猪都得干。
可是姜氏不乐意这么留在家中,就算是她为了这几个人累死了,估计后娘和后头带来的弟弟都得怪她死的不凑巧,他们还得找张破席子给她裹。
她心中琢磨着,亲爹后弟是靠不上了,那得给自己找一个好丈夫才行,别的不说,至少人老实对她好才行,否则的话那不是出了狼窝进了虎穴吗?
章家就是这时候入了姜氏的眼,作为逃难过来落户的外族人,章家急于与当地的人家联姻,而在逃难的人群中,还能集合在一起的章家氏族虽然无甚钱财和权势,但也不至于太差。
她颇有心思的考察了几番,最后选定了章家一个后生,这后生在族内的辈分不低,逃难的路上虽然爹娘都死了,但族内对他却颇为照顾。
许多年后姜氏回头想想,觉得自己当时做下的决定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