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农家种田忙 >

第17部分

穿越农家种田忙-第17部分

小说: 穿越农家种田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都过去了,好日子在后头。”看到老伴儿和儿子都察觉到自己的失态,安慰着自己,李大富再没去多想。点起挂在门口的鞭炮,上梁的仪式开始了。
  爆竹声中,李大贵抬了一个箩筐到门口,里面儿装着糕点和糖果,边说了一句吉利话,边抓起一把糖就往门口撒了起来,门口拥簇的人群随着李大贵撒糖的动作方向,捡着地方的糖果。场面很是喜庆。
  上完梁之后,院子里开起来了席面儿,乡下都是流水席,不过在席间是要随份子的。一般家家户户都是来吃的,份子钱就要看情分深浅了。三文两文的的有,九文十文的也有,至亲的一般都是给百十文钱的。
  河西村有百来户人家,热热闹闹了一天,送走了客人,李家一大家子终于送了一口气,晚上几个媳妇都去灶间洗刷整理去了,李继旺去村里挨家挨户的送桌椅板凳了,乡下办流水席光靠自己家的桌椅板凳肯定是不够的,都是相互借着用的。老爷子和王氏,坐在桌上算着帐,老爷子拿着笔一笔一笔的画着,今天白天席面上人家随的礼,都要是要一笔一笔记着的,以后好参照还回去的。明秀几个小的则趴在桌边看着爷爷奶奶,暗自不知道乐什么。
  王氏则是在算着起房子开始的花费,给郭大壮结掉了工钱3两银子,材料15两银子,总共花了18两银子,这段时间饭菜的花费花了2两银子,还好蔬菜都是自家的,省了一笔开支,今天的席面又花了2两银子。总共花了22两。这段时间家里卖成衣收入了2两银子,田掌柜的成衣铺里寄卖的衣服拿回了分成3两银子,今天席面儿收到了326文钱,加上家里原先的25两银子,还剩下不到十两,钱可真经不得用啊。
  因着新房子还要散散潮气,暂时不能住人,老爷子决定放一个月凉一凉,李继旺第二天一大早就担了两大担子货物,找了一辆牛车去了常怀。
  ☆、第24章 
  房子落成之后,李家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秋收了。金秋十月,河西村一片秋收忙的景象,老爷子已经将秋收用的镰刀箩筐之类的一应的都准备好。因着老大每隔十日就要在在家里和常怀之间往返一次,贩货的事情在李家可是重中之重,因此老爷子发话,今年秋收就让老三回来帮忙,老大老二继续忙各自的事情。
  十月初十,老三李继达归家,带了一些布料回来和银钱回来。。第二天,一家人除了明珠几个小的,其他人都去地里边儿帮忙了。南山书院每年的夏收和秋收都会放假十二天,李明锦和李明辉前天就到家了,想着也可以帮着家里干干活。
  首先收的是四亩地的苞谷,王氏带着几个媳妇开始掰棒子,将掰下来的棒子放在旁边,李明锦带着两个弟弟就去将这些苞谷棒子归集到一堆,老爷子带着老三开始用铁锹铲着苞谷秸秆。做完这些,就要将苞谷用担子挑回自家院子暴晒。四亩旱地,一家人花了两天时间就将地里的苞谷都收回了自家院子里。
  四亩水田的稻子已经熟了,收完了苞谷,一家人又开始收割水稻,这些活儿,王氏没让几个孙子做了,主要是心疼孙子,再说秋收完了也不种庄稼了,八亩水田,家里四个劳力是来得及做的。李明锦也没有勉强,只是一边儿帮着姑姑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边儿回答着弟弟的十万个为什么。。。
  对于明秀的好学,李明锦是喜而乐见的,想着就算现在弟弟没有机会去书院,自己能多教一点是一点儿,毕竟是自己的胞弟。秋收的这些天基本上除了帮忙做点家务,李明锦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带着弟弟温习功课。
  八亩水田总共花了四天时间割完,不过也要放着晾晒几天。十月二十,李家终于将地里的稻子全部收回了院子,李明锦和李明辉也要返回书院了。
  今年李家总共收了8石苞谷,22石稻子,虽然比夏收少点,不过双季的话,本来秋天温度就不如春夏,收成少一点也正常。留了6石苞谷,6石稻,剩下的全都拉倒镇上卖了。总共卖了十四两多的银子,加上之前盖房子剩下的八两多银子,老三带回来的三两银子,总共家里还有二十六两银子,王氏看到钱盒子里面的二十多两银子,心终于踏实下来了。
  李继旺和山民换货已经做成了好几次了,收的皮子和药材都已经运了两波去了京城。因着搭载货船不是一艘,来往的时间也不同,李继旺是在十月下旬的时候拿到第一笔贩货的银钱,当二弟递给自己的时候,自己真是被惊倒了,谁成想那两担子的货,倒腾一个来回,就挣到三十两银子啊。
  相较于大哥的不可置信,李继兴则显得平静的多。李继兴在码头管事,和那些货商常打交道,当然知道贩货利润大,不过眼下能挣到钱,也是占着东家的光,省去了周转流通和行程人工的费用,否则除却这些,净利是没有这么多了,因此决心更加用心为东家做事儿。
  十月月底,李继旺带着两次贩货的赚的六十多两银子回到家的时候,看到家里边儿人的表情和自己当初如出一辙,心里很是得意。王氏直激动的拍着胸脯说着:菩萨保佑。有了本钱就能慢慢的做大,眼下换货这个买卖可是有大赚头,想想卖成衣那可都是赚的手工钱啊。
  日子就在全家人都兴奋激动之中飞快的过着,除了第一次贩卖的两担货,后面几次和山民换的货物数量不是很多,因此都是攒着一起第二次一起贩走的,李继旺也和山民说了,以后交换就按一个月一次,山民也是很朴实的人,也知道如果货物不多,要让人专门从县里回来也确实不太过意的去,因此也没甚意见。
  在王氏等人眼里,这两次买卖就赚了这么一大笔银子,简直天天就跟做梦一样,却又觉得不踏实,又相较于家里几个女人们紧张又飘飘然的心情,老爷子和李明锦想到的显然不止这些。
  李明锦知道,从古至今贩货都是个暴利的买卖,但是自家能挣下这么多钱,完全应正了那句话“背靠大树好乘凉”,否则在这个时代打通流通的各个关卡,上税,人力,时间,物力,扣除这些,赚的钱就要打个大半的折扣,这还不包含遇到的各种风险,若遇到天气问题,或者山贼等,都可能会血本无归,甚至小命不保。老爷子是觉得财帛动人心,有时候钱多了不是好事儿,可是会招致祸事的。
  因着家里贩货的买卖大儿子带回来了六十多两银子,在乡下真是很大一笔钱了,王氏已经暗地里敲打了几个媳妇,这贩货挣钱的事,绝对不能往外说。想起老头子点自己的时候的严肃表情,王氏撇撇嘴不屑,正当自己是糊涂的么,什么都往外说。小王氏和孙氏在河西村是没有亲族的,自然是一切以李家为上,当即保证绝不会往外说,笑话,谁会嫌钱多啊。林氏则是有点想法的,自己娘家也不是富户,两个哥哥都已成家,侄子都十来岁了,以后花钱的地方也多啊,靠着自家的地里和哥哥帮人做工的钱,往后日子也只能图个温饱。要是往常,也就罢了,婆家都吃不上嘴了也管不到娘家去了,可现在婆家可是明显翻身了啊。可至于这么开口说这事儿,林氏觉得还是要想想。
  十一月初六,忙完了秋收,晾了一个多月李家新屋终于可以入住了,因着只是新盖了三间,所以这新房的分配问题,家里的几个妯娌的心里都暗自的有想法,老爷子和王氏心里有数,新房谁不想住啊,但是分配不过来,家里其他的房子也都是几年前盖的,虽然都是土墙木屋,但是目前还能住。仔细考虑的一下,决定一间作为书房,明辉可以住;考虑到明珠也大了,另外一间给明锦和明秀住;还有一间给老三两口子住。对于老爷子的分配大家都没什么意见,这件事就算告于段落了。
  新房子入住了,秋收也结束了,好像昨儿个还在忙碌着,今儿个就突然闲下来了一样。外面树上的叶子慢慢的开始随风飘落,天气也跟着一天一天的变凉,因着到明年春耕这段时间都是没有农活要做的,所以李家的妇人们又开始投入到挣钱的热情中去了。上次老三又带回来了一些布料,这些可是能挣钱的原料啊,虽说贩货挣了不少钱,可谁也不会嫌钱多不是。几个妯娌们说说笑笑的拿着针线,在指缝间穿梭着。
  河西村的妇人们,空闲下来也开始你家我家的窜门唠嗑了,李家理所到然的成为了大家经常去的地儿,林氏的娘亲周氏跑的最勤,李家是外来户,没甚亲族,这林家可不就是正经姻亲么。大多数人都是看着李家几个女人忙碌的裁剪缝制衣服,聊着家长里短,但也有人是不懂含蓄的。
  “李家大姐哟,这料子一摸就是好料子,要不少钱吧?”刘二婶笑着边说边摸着王氏手里裁剪的锦缎,说着立马想起什么的故意酸溜溜的反话到:“嗨,看我说的,李家大姐啊这福气在咱们河西村都顶顶好的,儿子有出息,听说在县里码头当管事呢,这料子还能要钱啊。”
  村里人又这样心思的还不少,马上旁边的就有附和的“是啊,是啊。李大嫂有福气咧。”
  “李大嫂,这料子能匀点给咱不,我们也给钱,就想着买点回去,给家里老小裁点儿衣裳。”看着眼前桌子上摆着的各色料子,终于有人忍不住的说出了心里话。
  “是啊,李大姐,你家老二当个管事,弄点料子还不容易吗?大家乡里乡亲的,也不白拿,定给钱的。”
  王氏给家里坐着的一群妇人,你一言我一言的,吵得头疼。手上的动作已经停了下来,压住了心头上的火气,笑着回到:“就知道你们啊,想多了,我家老二有白拿料子的能耐,我家盖房子就不只盖三间儿半青砖房子。”扫了一圈眼前明显不相信的众人又道:“眼下他也就是一个小管事,只是一个月有二两的月钱。”
  听了王氏的话,众人虽然不全信,却也不好直接说别的了,毕竟一个月二两银子月钱,很多了,一年就好几十两啊,能盖房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众人神情复杂的瞅了一眼周氏,原想着周氏眼瞎了给女儿许了一个要啥没啥的人家,谁想到能有今天啊,以后可不得享福么。周氏看着周围人嫉妒羡慕的目光,嘴角撇着得意,心里很是舒坦,受了好几年的嘲笑和委屈,今天终于可以眼眉吐气一回!谁说林家人不会看女婿!
  撇开了这个话题,众人又开始说说笑笑,东加长西家短的聊着。唠嗑了一下午,傍晚光线渐渐暗淡,也不适合做针线了,王氏将布料针线之类的东西都收拢起来。看着天色不早,来窜门子的妇人们也各回各家准备做晚饭了。
  ☆、第25章 
  日子就这样不急不慢的过着,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仓有余粮手有余钱。李明锦心里很高兴,因为爷爷将胞弟李明秀送来了书院,家里的事情,老爷子并没有瞒着孙子,一方面是因着孙子比同龄孩子稳重,另一方面考虑是长孙总是要顶立门户的。李明秀对于能来书院去读书,心里是异常激动和珍惜的,直说定会好好读书光宗耀祖,李明锦摇头失笑。李家的三个孙子都去了学堂,这下村里人酸话真说了不少。
  林氏的娘家就在本村,这日没事,想着婆婆王氏说的多和正经的亲戚走动,这次刚好做了几件成衣,就拿回了娘家,一件给是姑姑*氏的,其他的就是给自家娘家的。周氏看到女儿带回来一大包衣服,面上真是喜笑颜开,直道女儿孝顺。
  周氏向女儿说着家里的事儿来,今年家里的收成啊,与儿媳的小矛盾啊,孙子孝顺啊,林氏只在一旁听着。又问起来李家的事儿,说起李家刚盖了屋子,又将几个孙子都送上学堂去了,周氏直道亲家好本事,又说起女婿在码头上的事儿和李家做成衣的事儿。毕竟是亲生母女,在周氏多次的追问之下,林氏还是吐露了布料是丈夫李继兴从码头上低价回购来的,自家做成成衣一方面挣个手工钱,一方面也能赚个差价。周氏一听,就道女儿白眼狼儿,连自己亲娘都瞒着这么久,怎么说都娘家,有好事,怎么就不能让娘家沾沾光。
  “就说呢,还瞒着着你老娘我,家里没薄待你吧。。。啊?你大哥他们小时候也疼你的紧吧,你就这样待你娘家啊!”周氏心里不愤女儿不扒拉娘家,又想起村里传的留言,说是李家在收山民的山货呢,女婿就是在码头上管事,不定就在做大买卖!
  “村里都在传,你婆家在做大买卖咧。”周氏对女儿试探的说道,林氏惊道:
  “娘是听谁说的?”
  周氏看到女儿吃惊的模样儿,心里更是确信留言是真的,怒道:
  “这是真的了?好啊,果然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瞒着别人就就罢了,对你自个儿娘家嘴也咬这么紧,真是白生你了。”
  林氏听着娘亲的责备,心里委屈却又不好反驳,只是心道自己不是不想帮衬娘家,不是因为之前事情还没定下来么,母女俩不欢而散。
  吃完饭林氏就回到了婆家,想到娘亲周氏的责怪,又想到村里的留言,林氏心里转了一圈,决定还是先去和婆婆王氏说说这个事儿。
  上房里边,林氏坐在王氏下首,边帮婆婆分着线头,边无意的说起娘家的困难,王氏对于二媳妇要说的事情,心理面儿门清的很。毕竟是亲家,家里起房子那会儿一家老小都来帮忙,真要是说起来,这林家倒是心里有账的人家,不然不早说到家里来了么。
  “让亲家以后按进价来拿布料吧,不过做成衣自己家里穿就先不说,要是想拿出卖只能由咱家代卖。”想了一下又道:“这事儿让亲家心里留点底,要是说出去了,只怕村里没法交代,只是这布料不是时时能拿到。。。。。。我说这些,你心里也得明白。”
  “娘,我省的。”林氏心里已经很感激婆婆,哪里还能不答应,想到从娘那里听到的事儿,又对王氏到:“娘,村里有人在传咱家在做大买卖呢。”
  王氏倒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知道家里在和山民做买卖,不过这种事迟早会有人知道:“你听你娘说的?这事儿现下可不能说太多。回头我和你爹合计合计。”
  林氏听婆婆这样说,想到自己想说的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