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皇后出墙记 >

第71部分

皇后出墙记-第71部分

小说: 皇后出墙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诱,王爷一片忠心,清君侧义不容辞!”帐中诸将都是长期追随燕王之人,对燕王爱兵如子,与士兵同甘共苦心存感激,加上屡屡出征已结兄弟情谊,对建文帝才登基一年就百般寻找罪证削藩均心存不满。
  喊声四起,每一个人都满怀悲愤地望着朱棣。
  “发檄文,讨黄子澄、齐泰!”朱棣冷然道。
  “报!长兴侯领军三十万至真定驻扎!”
  军情接连传来。都督徐凯领兵十万人扎营河间,都督潘忠驻莫州,都督杨松率军九千人为先锋扼雄县。
  朱棣的手点在雄县,轻蔑一笑,“趁其部署未定,先拿下雄县!”
  “王爷,为何先攻雄县?”右先锋张信有点儿疑惑,照地图所示,如果燕军绕过雄县直攻莫州,则真定便成孤城。
  朱棣目光扫向众将,摆了摆手道:“我燕军实力比不过他们,当然要捏软柿子!”他的神情引来众将阵阵笑声,帐内空气轻松起来。
  他眨了下眼睛,看向担任左副将的尹白衣,笑问道:“白衣以为如何?”
  粗犷的脸上掠过笑意,尹白衣恭敬回道:“攻陷雄县,可振士气,况且敌先锋被灭,潘忠必引兵来救。我军只需设伏月漾桥,便能出其不意拿下潘忠,莫州不攻自破。”
  众将这才明白朱棣的用心,均佩服有加。
  锦曦站在一旁偷笑,正笑朱棣又用他人之口道出自己意图,一道似羞似恼的目光扫过来。锦曦马上挺直了背,向朱棣眨巴了下眼睛。
  她瞧着朱棣故意背转身掩饰嘴边的笑意,低下头忍不住也笑了。
  八月十五日夜,燕军攻破雄县,杨松全军覆没。继而在月漾桥伏击潘忠援军,大败其众。二十五日,燕军直捣真定,与耿炳文激战滹沱河北,斩首三万余众,大败之。耿炳文退守真定,高悬免战牌,守城不出。
  燕军大营内,朱棣满面愁容,一拳狠狠打在地图上,咒骂道:“耿炳文这老匹夫,不论如何叫骂都守城不出,这已经三日了,如何是好!”
  燕军众将都明白一个事实,自己兵少,且长途奔袭,若是再拖下去,粮草补给都会有问题,而拿不下真定就打不开南下的缺口。
  锦曦紫衣银甲坐在朱棣身旁。真定易守难攻,却不是全然没有办法。她把目光投向燕十七还有尹白衣。
  三人对望一眼,对彼此眼中的意思了然于胸,燕十七便出列道:“唯今有一计,反间!”
  反间?朱棣负手沉吟片刻,道:“十七,你救出世子,皇上便不会再信你,如何反间?”
  “流言是无形的刀。这一月来我们连克数城,而耿炳文大败。皇上必以为他人老心虚,闭城不出是怕了我军,定心急如焚想他出城迎战。”锦曦清越的声音像八月山间的溪流,冷却了朱棣的急躁。
  他微微一笑,接口道:“谁知耿炳文却是算准了我燕军人马少,补给又不足,想拖死我们来着。”
  两人目光碰在一起,锦曦双眸流露出一丝俏皮。那种心意相通让他二人感觉无比的喜悦,把久攻真定不下的焦虑冲得淡了。
  果然不出十日,南京圣旨传来,着耿炳文回京述职,令李景隆代之。
  耿炳文回京后两天,真定被燕军攻占。
  李景隆代耿炳文成为征虏大将军?消息传来,锦曦心中慌乱。多年来对李景隆莫测的感觉让她心中无底。此时真定已攻破,燕军在进攻中逐渐壮大,已由初出北平的六万人发展到十八万人马。
  军情传递得极为迅速。李景隆直接出兵河间,围攻永平,永平背靠山海关,李景隆此举是想断掉燕军的北方后援。
  “高煦,你领军十万速速前往永平!增援那里的队伍,一定要解永平之围!”朱棣下了重注,李景隆令江阴侯吴高围攻永平,朱棣决定重兵解永平之围,以诱李景隆来援。诚如当日攻雄县伏击潘忠用的策略,想以少胜多。
第四十二章慨然靖难奋起兵(2)
锦曦一听就急了,如何敢让高煦涉险,李景隆围攻永平,万一大军突然来援,朱高煦如何是他的对手,她当即道:“王爷,我一同前往!”
  “不行!”朱棣想也没想一口地回绝。
  他心知肚明,锦曦的武功在乱军之中起不了多少作用,燕军的实力也比不过李景隆的。李景隆出兵河间,围攻永平是势在必得,这一战肯定惨烈,他不想锦曦去涉险。
  锦曦却放心不下朱高煦,也想去会会李景隆。不等她说话,燕十七已出列道:“世子年轻,十七愿护世子前往。”
  锦曦愕然,抬头看到燕十七星眸带笑,锦曦嘴动了动,却什么话也没说出口,险些落下泪来。燕十七定是知晓她担心朱高煦,所以才请令前往。这么多年,他一直默默在她身边,即便白衣出任要职,而他只做她的护卫。如今,更要因她担心儿子而请令出征。
  “十七!”
  燕十七英俊的脸上依然带着从前那阳光般的笑容。一晃十来年,除了神色更为坚毅,说的笑话少了,他依稀还是当年的那个阳光少年。
  “我定护得世子平安!”燕十七说这话时目光炯炯地看着朱棣。
  朱棣想起当年在吕家庄燕十七无所畏惧地与他对视,此时,他从十七眼中看到的却是一份恳求。
  朱棣重重地点了下头。燕十七笑了,对四周将士一抱拳,“十七随世子去了,定不负王爷厚望。”
  十万人马迅速集结,直奔永平解围。
  才三日,锦曦就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九月秋风乍起,天上朗月如钩,照着营地一片寂静。她站立在星空下南望,心中牵挂着朱高煦和燕十七。
  脚步声在身后响起,虽没有回头她也知道必是朱棣。
  一件斗篷披上肩头,朱棣温柔的话语在耳旁响起,“虽才九月,夜露深重,不要受寒了。”
  倚在他温暖宽厚的怀中,锦曦满足地叹息,“有时候就想,若是就这样死在你怀里,我就无憾了。”
  朱棣浑身一颤,扳过她的身体厉声道:“谁准你这般想的?你若有这般念头,我还不如自缚去南京请罪,也省得鞍马奔波,让你和我一同受苦!”
  多少年没见过他这般发怒,锦曦委屈地咬了咬唇,闷声不语。
  朱棣长叹一声,搂了她入怀道:“锦曦,有时竟觉得你还如孩子一般没有长大,需要人哄着宠着。我知道,你是无奈,你极不喜杀戮,又不得已而为之。若是能与你在北平平安老去,我便休兵。”
  锦曦摇了摇头,怎么可能,自开战亮出靖难的旗号以来,朱棣身上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霸气。有时候她瞅着他在想,他天生是为战争而生,他的光芒在战争中耀现。以往只知道他热衷军事,现在才明白,他骨子里却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温柔,他是噬血的。而战争加诸在朱棣身上的光彩,让她目眩神迷。
  时至今日,她才感觉到他另一面的魅力。那是立在千军万马之中,仅一个眼神便可慑服众人的魔力。
  他遇事不惊,军力少也毫无惧意。起事之初若说是迫于建文帝想要削藩,危及了王府的安全,但起事后攻占北平夺得军权,兵力不过六万,他在短短一个月内以闪电之疾攻占了周围城池。
  长兴侯耿炳文是与父亲一起跟随太祖皇帝打江山之人,经验何等丰富,依然败在他手中。
  “朱棣,我说过,我会与你一起,便是这天下,我也无惧去争!”锦曦认真地说道。
  天下?朱棣的眼眸在月夜下光华骤涨,各种情绪在心中翻滚。一双凤目原本看上去淡然冷静,此时却变幻万千。整个人神采飞扬,一张脸漾出无比的魔力。
  “如今我才看到你双眼的不同寻常。”锦曦喃喃道,伸手拂上朱棣的脸,下巴上满是冒出青茬的胡须,锦曦触手觉得粗糙,她正待缩手,朱棣已捉住她的手,把掌心放在下巴上一摩,锦曦咯咯地笑了起来。
  朱棣朗声大笑抱住她,正色道:“我在你面前不用掩饰。”
  锦曦便想起李景隆来,月夜下突然出现向她吐露他的秘密,他在她面前也从不掩饰。“为什么?只在什么人面前才不用掩饰?”
  “你我夫妻一体,你已融进我的骨血,隐瞒于你便是隐瞒我自己。”朱棣郑重说道,手指着南方,“我是想保护你,保护我的儿子,还有跟随我多年的将士。我也想过了,朱允何德何能能治这天下。与他父亲一样,守成有余。不过,才登基就对亲叔叔痛下杀手,根基未稳,推行宽政,我看他守成也守不多久了。”
  “你呢,你待如何?”
  自负的笑容在他嘴边隐现,朱棣沉声道:“平定四方,远迈汉唐。我要做父皇也做不到的事情!”
  这是朱棣第一次在锦曦面前吐露抱负。锦曦了然地笑了。以他的心机,从前处世总是如履薄冰,这般大逆不道的话纵是再亲的人也不肯吐露半字,如今竖大旗起兵才敢流露出来。
  燕军不过十来万人马,朝廷轻易便可调动几十万大军,锦曦想想就有些忧虑,突然眼前一亮,道:“朱棣,为何不与宁王朱权联手?他镇守河北会州,与这里相距并不远,他的亲卫便有甲士八万,战车五千,还不算他能节制的北边驻军。若能得他相助,北平、会州联成一片,北方安定,且李景隆就算拿下了永平,也定会有后顾之忧。”
  “朱权?”朱棣想起小他二十岁的十七弟陷入了沉思。
  他起兵靖难,几乎所有的藩王都在观望,不相帮朝廷,也不相帮朱棣,就算仗打过来,也喝令自家人马闪过一边,让出一块空地,坐看朱棣和皇上相拼。自秦王、晋王、湘王等王逝后,宁王因节制北边最为强大。
第四十二章慨然靖难奋起兵(3)
“我去说服十七弟!”锦曦嫣然笑了。朱棣在军中走不开,此事寻常人又不能去,只有她去。
  朱棣有点儿犹豫。
  锦曦淡定地说道:“朱棣,我既与你同心,知你担心我,但是此时非比寻常,如能得十七弟相助,将如虎添翼。”
  “等十七回来了再去可好?你一人前往,身边无高手相伴,我会担心。”
  锦曦点点头,先前的忧虑又起,三天,不知永平战事如何。她坚定地说道:“让燕三和燕九陪我同去,白衣留下护你。我先去永平与十七会合,再转去会州。”
  朱棣知道这是最省时的办法,再是不舍,但因战事吃紧,也只能让锦曦前去。
  出了大营,锦曦一行三人直奔永平。两日后已达永平城郊。
  远望城门紧闭,燕字大旗迎风招展,锦曦先松了口气。再观城下,江阴侯吴高的军营将城围得铁桶一般,而外围则是燕军。
  城外十万燕军只能与城互为犄角,首尾呼应。双方似在胶着。
  锦曦眉头紧皱。吴高一攻城,这边就要分兵应付朱高煦和燕十七,如单攻一方,另一方便会袭击。如此一来,燕军进不了城,吴高也破不了城。
  她与燕三、燕九耳语一番悄悄转到燕军后营。
  十七和朱高煦正焦头烂额。表面看双方胶着,但李景隆的兵马却是燕军的数倍,他并不下死令袭击,却在每天蚕食着燕军,用几倍于燕军的兵力和燕军消磨。
  锦曦入得大营,她紫衣银甲,面上覆了银色面具,不欲人知她身份。
  朱高煦和燕十七松了口气,急报战况与她听。
  “让田轩弃城!”
  “为什么?”朱高煦不明所以。
  锦曦瞪了他一眼,道:“当然,不能现在马上弃城,得坚守十日。五万大军十日之中分批撤走,一天撤三四千人,留军一万与江阴侯吴高周旋。十日之内,我要永平城中的百姓军士全部撤离。记住,十日!高煦,这是军令,十日之后,我必与你十七叔回返。若守不到十日,我便亲行军令砍了你!”
  朱高煦从小就怕锦曦,听她声音冷洌,忙答道:“高煦遵令!”
  燕三和燕九留下来保护朱高煦,锦曦和燕十七星夜出了营帐,直奔会州。
  宁王朱权才拒绝了建文帝召他入京的命令。圣旨刚刚下达,要削他六万甲士。他今年不过二十五岁,年轻得意,哪受得了这口气,正闷在府中生气,突闻有客来访,且递上的名讳上只写了一个燕字。
  是四皇兄的人?朱权有些犹豫。皇上登基后削了好几位皇兄的爵位,定他们谋逆之罪,自己这位四哥不甘束手就擒,还打出了靖难的旗号兴兵。
  眼下战火正在河北蔓延。他打定主意隔岸观火,这时四皇兄遣人来是何用意?接见,如被皇上知晓会不会定他同坐之罪?不见,可他又极想知道燕王的意思,想解开自己的困局。沉思良久后,朱权唤侍从吩咐道:“引来人到王府后院听风楼等候。”
  宁王府听风楼其实是朱权品茗抚琴之地。楼前有水流飞瀑,怪石青藤,楼后遍植松木,小楼掩映其中,清雅悠远。难以让人想到王府之中竟有如此避世的雅居。
  侍从引锦曦和燕十七入内,并未奉茶,点了火炉离开。
  锦曦解开斗篷,燕十七接过来星眸中涌起浓浓的欣赏。
  她刻意未穿甲胄,换上了宽松的深衣曲裙,黑亮的长发只用玉簪束起,浅施脂粉。
  “锦曦,你一直都这般美丽,真难想象,你居然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十七由衷赞道。
  “像个王妃样吗?”锦曦抿嘴一笑。
  “是的,不见丝毫杀气。”
  锦曦忍俊不禁,对十七道:“是你杀气太重,与这房内太冲,在外面等我吧。”
  燕十七知道她怕宁王有所顾忌,退到了楼外。
  宁王并不着急,缓步走向听风楼。选这处地方一是因为寻常侍从不敢来此,隐蔽;二来,是想告诉燕王使者,他并无意卷入这场战争。
  才到楼前,他就看到了燕十七。黑色的窄袖长袍,长身玉立。眉宇间英气毕露,一双眼眸竟比星星还亮。宁王暗中喝彩,燕王帐下果然人才辈出。
  “燕十七给王爷请安!”
  “免了。”朱权心中疑惑,来人究竟是谁?四皇兄断然是走不开的,难道来的是世子?他有些好奇四皇兄想要对他说什么,是想借兵还是想与他携手?
  走进听风楼,一缕馥郁的茶香飘来。朱权是嗜茶之人,脱口而出:“好茶!没想到四哥遣来一位茶道高手。”
  正说着已绕过了屏风。面前一紫衣女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