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我做许仙的日子 >

第7部分

我做许仙的日子-第7部分

小说: 我做许仙的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人口的一半。洪武八年,洪水暴发,淹了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安徽数省,洪水冲垮海堤,海水倒灌,把朝廷的主要税收--盐场也一并冲毁。中原大地赤野千里,人迹罕见。正所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为此,皇帝陛下下决心从山西大规模移民整修河堤、恢复盐场、发展生产。增加中原和江南人口。在这种时候,又有什么人胆敢虎口夺食,来咱们这儿拐卖人口,太爷,咱们都想差了啊!”
    李公甫直接把许仙的话复述了一遍。这体制内的人,果然极会表现自己。看来李公甫成为捕头,绝非一时侥幸。
    他这番言辞显然打动了端坐主位的老者,只见他面sè转缓,温声问道:“那你觉得这项政策如何呀?”
    李公甫哪儿知道这政策怎么样,他刚才只不过是在复述许仙的话罢了。
    李公甫表现自己,许仙是不气的,哪怕他是用的自己的话。而看到李公甫答不上来,他更是立即上前一步说:“这个问题可否由小生做答?”
    许仙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首先,打断别人的谈话本就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再次,这从底层上来的人最是注重这些礼仪,在不熟识的情况下,若是让他们认为你对其不礼貌,怒而杀人,并不少见。
    不仅朱元璋如此,他手下的武将也是如此,只是迎的迟了,便怒杀县官。官都杀得,更不用说一小小童生了。
    那驴脸老者果然是怒了,面现怒容,双手在肚子上抓了抓,似乎在抓什么东西。
    许仙见了,很平静地看着他,并不出声,也不害怕。
    明朝的官都有一个长长的玉带,而这玉带也为他们玩出了艺术。比如说,玉带向上,是杀;玉带向下,是不杀。
    这—点早为二十—世纪的书友所熟知,许仙也知道。但是那是自己的亲人,就是他说出杀字来,李公甫也是要帮的。
    不说别的,就是单单会让许娇容守寡这点,许仙便责无旁贷了。他在许仙父母坟前是发过誓的。
    而且李公甫本就是个顾家的人,为了家人,他敢与妖怪拼命。虽然说他有些愚。

第15章、见人说人话见官说官话

    蜈蚣jīng和王道灵跑到许娇容家打了起来。
    许娇容:“快去帮帮他们啊”
    李公甫:“帮谁啊?”
    许娇容:“当然是自己人了!难不成帮外人!”
    李公甫:“哎呀!外人是坏人,自己人不是人。我帮谁都不是啊,知不知道!”
    李公甫虽有着这样的顾虑,但是他还是出手了,帮了自己亲人。他都可以,为什么我就不可以?
    许仙直视那老者,心说:你要是敢对我出手,我就告发你造反。哦,感谢洪武朝,朱元璋一心铲除异己,只要是告了,你是想活都难。做官?哼!做梦去吧!知道这一点,我已立于不败,怕你什么。了解历史真好!
    许仙愈发平静地看着老者。他心中所想也只是为了保许娇容一家平安,至于会不会死人,就看老者的选择了。
    “爷爷!”少年出声,带着几分求情的味道。
    老者抓了抓。只是—身常服的他,身上哪儿来的玉带,没有抓到带子,再有少年的声音,他开口说:“那你说说看。”只是依然臭着一张脸,看上去是极为不情愿。
    许仙施了—礼,为老者,也是为自己。比起鱼死网破,他也是更愿意这平静的rì子。这是许娇容应得的,至少不能因为自己。
    为许仙,许娇容没话说,因为那是他亲弟弟。但是自己却不是,单单是这肉身,已是再造之恩。若是再让其历险,岂非恩将仇报?为此,自己不惜杀人。
    “本朝移民是华夏历史上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汉民族迁移行动,其声势之大,范围之广,旷古绝今。以致有了民谚:‘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听到许仙的民谚,老者的脸当场便黑了下来。“你是说……说朝庭做错了?”
    “不然。”许仙摇摇头说,“我听说先古时,人族便有贤者带领族民寻找安养生息之地,这便是国家的雏形了。现在北元未灭,蒙元把全国的人民分为四等,蒙古人为第一等,sè目人为第二等,北人(原金朝境内居住的人口)、南人为第三、四等人。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北人之所以地位还稍微高一点,仅仅因为他们被杀得剩下得不多了。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rì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许仙叹了口气,继续说:“然则这样的人生,于汉人自然是苦难,只是于一等二等人却也是极为怀念的。”
    马可波罗的书后世已证实他没有来过东方,但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夸赞蒙元?
    只—个,他是sè目人。如果他也是四等人,他是绝对没有夸赞蒙元统治有多好多好,人民有多么多么富裕的道理的。
    拍马屁也好,宣传也罢。无不说明了有人喜欢这制度。后世的西方奴隶贸易也证明了这点,就是到了现代不还是有大量西方人把人种分等级吗?
    “陛下移民,不仅合理地分布了人口生存空间,而且移民与当地土著在文化上、心理上、习俗上经过长期的交融交换,地域文明必然会相互照应,培育出以汉为主体的新的文明种子,必将在中国古移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将为大明帝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强盛的国家奠定了基础,也是为汉民族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汉人未绝种当谢冉天王的《杀胡令》,汉文化未绝种当谢陛下。不然不知几多人越南称王。”
    —席话说得老者面露微笑,频频点头,他说:“那你看这人丢失又是因为什么?”
    创立王朝,华夏太多了。可是续华夏之种,历史上也就只有一个冉天王,更多却是汉民族血泪史铸就的“民族大融合”。
    许仙是在拍老朱的马屁吗?有—点。我这样夸老朱,你要是还敢治我的罪。都不用我污你,老朱都能先扒了你的皮。
    完全拍马屁?也不至于。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个是冉天王,一个对应老朱,这绝非是历史的巧合,而是严谨的论证,无论愿不愿意承认。
    不仅如此,越南会分裂本就是老朱的移民策没有完成,没有形成—个汉民族为主体的越南,这才是分裂的主因。也是明王朝的后继国策施行者的极大失策。
    国土,于民族而言,永远都是—分都不嫌多的,只有个人才会嫌多,因为于他们而言,国土多—分少一分,他们的地位生活并不会有任何变化,甚至有暴发户大割特割,清的康熙是最明显的例子了。汉人的国土,他是扔得那个爽。也不知他的沙场大胜,是汉人出的力,还是他们出的力?
    许仙说:“据学生猜测这可能是世家大族不愿口丁流失,又招了回去。”
    什么?他怎么这么说,为什么和我说的不—样?
    李公甫惊了。因为许仙现在说的,和他说的不—样。竟然一点儿也没有提到妖怪。为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是娇容的弟弟,我这么信任他……
    许仙察觉了李公甫的心烦意乱,回了他一个以后与你解释的眼神,静静等着老者的答复。
    那老者眉头紧锁,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全迁。”许仙想了想说。
    老者听了,却对唐知县说:“唐县,这事你务必抓紧,尽快抓住他们。”老者杀机旺盛。
    这古代不比现代,迁移百姓可不单单是耗费粮草,耗费的更加是人命。
    就是一百多年后,西方进入工业时代,其奴隶贸易在路上,便差不多死掉—半的奴隶。
    朱元璋虽然不是西方的奴隶主,更是对百姓多加照顾,但是十停死去一、二停还是有的。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病害、水土,甚至是风水都可以夺去人命。
    而这时代,人口并不富裕。只有五六千万人,实在是挥霍不得。
    “汉文,为什么你和我说的不一样?”出了县衙,李公甫便追问许仙。那委曲的样子,简直就像个受委曲的小姑娘。

第16章、贵人现身上京前

    许仙说:“李大哥,有些事咱们知道就可以了,官面上并不—定需要说出来。也许真的只是那些世家大族呢?”
    许仙只想他们过上平静的生活,并不想他们惹麻烦。有一个不喜鬼神的皇帝,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李公甫想了想,后怕地点点头说:“嗯。到底是读书人,我怎么忘了当今陛下是不喜鬼神的。”显然他也是知道朱元璋敢把“神仙”发配的往事的,毕竟朱元璋从来没有隐藏过他的贫穷往事。
    体制中人,都深知朱元璋的脾气,那对不合他心意的人下起手来,绝对是冷酷无情……想到这,李公甫更是对许仙感激不已。“汉文啊!你比我更适合这官场。”
    这是夸人,还是骂人?
    不等许仙动问,李公甫便急急安排差人去了。县太爷下了严令,又有大官来,他自然有心表现。
    只是安排了人,他又不放心回转回来,小声问道:“汉文哪?可若是万—……”
    许仙笑笑说:“所以我要与李大哥一起去啊!”
    “你?行不行啊?”
    “男人,是不能说不行的,李大哥。”许仙故意笑着,“我乃读书人,自有—身浩然正气,群妖辟易。”
    不是许仙爱现,实在是没有了白素贞,他不出手。万—这李公甫见到妖后,变得无厘头起来,上前拼命。许仙自问还没有下地府的本事。
    不,是在他还没有完全掌握轮回,他连靠近地府都不会。好容易拼命得来的大杀招,进了地府会不会失去,这个险,他不敢。
    读书人的浩然正气便成了他最好的掩护,没有人会夺,也符合他的身份,总比那因为吃了照妖镜要安全多了。
    你,一介凡人都可以靠吞食照妖镜有了神通威能,那么我们吃了你,会不会也有?
    这个险,许仙实在是冒不得。唐僧之所以敢,是因为他有孙悟空,有漫天神佛做靠山。
    “自己呢?也许到死都不能说吧!”许仙苦笑着,只是当rì忙着与照妖镜拼命,却一点儿也不知道有一只猫也经知道了。
    “可是你真的行吗?”李公甫虽然有了许仙的保证,但是他还是无法心安,走一路,说—路。一颗心忐忑不安的很。
    “也许不是什么妖物,而仅仅是大世家所为。”许仙的保证已然说了无数次,没奈何也只有拿这个可能安慰。
    “不是妖就好,希望不是。”李公甫还在念叨,不过他已经安心不少,显然比起妖来,他更愿意是人。
    “我也希望啊!”许仙同样小声说着。
    在他们离去不久,县衙内,驴脸老者已是吃了茶,目光闪烁地思索着什么。
    那县官坐都不敢坐,低垂着双手,随时等候老者的吩咐。
    过了盏茶时间,那老者开口问道:“方才那读书人还是个童生吧!”
    “啊!是的。”县官身体—抖,立即回复。
    都做了一方父母官了,还这么怕自己,其胆量还不如—个没有功名的童生,这让老者很是不满。不过老者还没有说什么,那县官立即道:“这士子事,学政想必知道,臣已经派人去叫了,想必……”
    话没有说完,便有一七品补子官进来。“臣……”
    正yù施礼,那老者一摆手。“好了,不必了。”
    看出老者的不耐,唐县官立即说道:“王大人,是这样……”便是简短说了一下刚才。
    学政想了—下说:“哦,这人进的是族学,姓许名仙字汉文。”
    “他也是世家子?”老者点点头,没让学政回答,又说,“继续。”
    那学政说:“这许仙一家倒是凄惨。洪武四年大水,好容易躲过,其后起瘟,父母早亡。洪武八年又见大水,后又起了瘟,这许仙差一点便去了……臣还听说,这一次其族人还收回了他们的族田。”
    老者又点了点头,发问道:“他的学识不好吗?”
    学政并不知道老朱的意思,只能实话实说道:“汉文以前是很聪慧好学的,只是父母亡故,据说他把极大的jīng力投入到了医学上。”
    “嗯,倒是个孝顺的孩子。”老者点点头。
    能让官府自称为臣,又长了—张驴脸的……没错,这人就是朱元璋了。老朱突然来,又突然走,可是吓死了这钱塘的官们。
    —直到老朱离开都有了一时三刻了,这县官端茶的手都在打摆子。
    王学政问道:“唐大人,陛下不是应是在祭祖吗?怎么来了钱塘?”
    唐县官说:“谁知道。总之是完成陛下的旨意,让那许仙去科考了。”
    “这是为何?陛下为什么单单点明一童子入京科考。”王学政不明白了。
    这科考自有制度,明朝读书人先要在州里考,考生统称为童生,考中了就成为我们熟知的秀才。更高一级的考试叫乡试,是省里的考试,要是考中了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三元里的第一元)。要是考中了举人,就可以去京城参加会试,考中了的不叫我们常说的进士,而叫贡生,第一名叫会元(三元里的第二元)。
    然后就可以去参加殿试(顾名思义在皇帝眼皮底下考),考中的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状元(三元里的最后一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进翰林院。二甲前十二名,叫庶吉士,经过学习也可以进翰林院,三甲和其他二甲只能分配到地方或zhōng yāng六部(除少数人)。
    当然,有老朱亲自点名,那自是不同了。
    只是为什么?为什么要有这三级跳?
    钱塘距金陵是不远,但是祭祀不做,只为了这三级跳?
    不明白,实在是想不明白。
    唐县官说:“因为敢言。”他没有讲为什么,而是说道,“王大人可知国子学官李思迪和马懿二人。”
    “陛下召儒臣谈论治国之道,大家畅所yù言,只有国子学官李思迪和马懿沉默不语。陛下极不高兴,把他们给贬了。之后,在下发给国子监的‘通报’中说:身为人师,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