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无数雨打去-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2章 无盐女(八)
各路认得不认得九娘的族人,都来瞻仰吊唁这位才十二岁的族中“烈女”。
后来,孙家也来人了。
在九娘的棺材前,孙家说:“这孩子,说了叫她好好改嫁,她却非要……唉。”
只是,我休息的时候,偶然撞见孙家来吊唁九娘的孙夫人对丈夫说:“这孩子,叫我儿等得好辛苦。”
族人们倒是很高兴。按这里的风俗,人死了要摆七天的流水宴。
他们大吃大喝了七天。连闲人也来了不少吃吃喝喝的。于是连闲人也很高兴了。
更高兴的是,过了几天,在九娘生前就偷偷准备好的华表也树起来了。卫家的名声更上了一层楼。
就等着上面封烈女树牌坊的旨意到了。
估计会等着跟卫大学士的升迁指令一起到。孙家的孙大老爷向公公眨眨眼,示意地说了这个消息,问他去不去赴任。
公公哭了一阵子,就说:“唉,儿女不幸,一个个离老夫而去。但是老夫怎可为儿女私情,耽误家国大事。”
于是两个人也喝起酒来。
这天晚上明月高悬,清辉照亮人间,风舒适清爽地吹,一派喜气。几乎没有人不高兴。
他们喝的醉醺醺的时候,我给九娘守夜。
这天晚上,明明风向不对。招魂的白幡却还是被吹了起来。
我回过头,看看喝的兴高采烈的人们,看看九娘的牌位,想起了嫁到卫家之前,看过的一篇游记,上面写了一首关于闽南风俗的诗:
闽风生女半不举,长大期之作烈女;
婿死无端女亦亡,鸩酒在尊绳在梁。
女儿贪生奈逼迫,断肠幽怨填胸臆;
族人欢笑女儿死,请旌籍以传姓氏;
三丈华表朝树门,夜闻新鬼求还魂。
还是不要还魂了罢,九娘。
这样的人世,不希望你再来。
☆、第73章 无盐女(九)
才九岁的雁湖船家的女儿,小愈,跳河了。
不知道她是怎么死的。据说是未嫁夫殁,于是她不食数日,最后投湖而死。尸体随流水漂至夫家门前而止,两人因而被合葬。
这当然是假话。
阿仁那天看见,小女孩的父母苦苦劝她:“家里出了个烈女,是可以全族都免除许多搖役杂税的。你爹爹,就不用教人驱使,你弟弟长大后,就不用再去做苦役。族长还许诺,日后都不打我家船的主意。”
小姑娘整日捕鱼游水,纵然生活苦难,依旧带着湖水一样清凉的天真烂漫,她亲亲弟弟的小脸,很开心地,像个姐姐那样,拍拍幼稚的胸脯:“那就殉夫!”
她从小长在湖上。见过殉夫的。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只要投入水中,没过几天,就会有人吹吹打打,把一座华美的木匾送到那个女人的家里去。
接着那一家就可以免除许多的赋税。日子就会宽宥起来。
小愈身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坐在小船上。湖边是一圈听说她要殉夫,赶来围观的人。
她的父母哭着,正要解开小船的揽绳。她才四岁的弟弟在一旁睁眼看着,黑乎乎,湿漉漉的眼睛,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那些围观的人里有附近最有名望的秀才,还有德高望重的族老。甚至还有县太爷派来观摩的衙役。
小愈从小和爹妈在船上生活,一条破船一张网,还要被官差收鱼税,偶尔下船卖鱼补网,也要受湖霸欺凌。族里也是最底层的那一拨人。从来是被这些人蔑称为“咸鱼佬”。
此刻,这些人看小愈的神色,却竟然带了一点敬重。好像小愈这一刻不是那个鱼佬的女儿,而是一个值得多看一眼的传说。
小愈背上的石头使她一动不能动。但这她从这些人的神色里明白了,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多么的了不起。
她做了一件连秀才和族老都佩服的事!
小愈有点人来疯。
船的缆绳解开了,她的父亲撑着船向湖中央进发了。到了湖中央,就要把她推下船去了。
她笑嘻嘻地高喊:“我要死!我要死!我跟着他去了!”
这句话是跟从前打鱼的时候,看见的跳湖殉夫的女子们学的。
九岁的小愈不明白死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感受,她只记得,只要那些女人高喊过这句话,就会迎来一片更真心实意的尊敬目光。
这结果当然如小愈预料的一样。
大人先生们第一次用正眼看了看这个女孩子。
她的阿爸阿妈却哭得厉害,手抖得连桨都撑不住了。
小愈安慰他们。他们却哭得像个小孩子,比她都不如。小愈没法子,不知道这样的好事他们为什么要哭。明明是爹妈劝她的。
她只得低下脖子,看着湖面。
正是三月好风光。
湖边青青草,湖水幽幽荡。
我要干一番大事了,小愈想。
她站起来,倾身往后一倒,石头的重量带着她自己的重量,倒进了湖水,激起了高高的浪花。
…………
湖水对从前的小愈来说,是清凉的,温柔的,会爱抚着她的。
但此刻,湖水从她嘴巴里,鼻腔里灌进去,头脑轰鸣,胸口剧痛。
任手脚怎么滑动,都无法向从前那样浮上去。背上传来的巨力,一直拖着她向湖底最深处沉去。
和善的湖水像是巨兽,吞噬着她的呼吸。
水里,眼前的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只有连串的泡泡。
原来死,原来这个殉夫,是这样的。
一点都不轻松。
她的耳朵里也灌进了水,隐隐约约听见水面上似乎闹腾了起来。
扑通一声,有什么东西跳进了水里。有人向她游过来了…………
小愈被人托着,总算头浮出了水面。她浮出来的地方,旁边就停着她爹妈的小船。
她顾不得看是谁在一旁费力将她带着大石头一起拖上来。她先是吐出了好多水,眼前和胸腔还是一片模糊,听见自己的满含惊惧的哭喊响起来:
“爹,妈,我不殉夫了!不殉夫了!不要死了!”
小愈一只手扒着船,一只手从水里伸出来,直直地伸向她的父母,满含希冀。
岸边的人看到这一幕,秀才叹了口气,说:千古艰难唯一死。难怪世上少贞妇。
族长冷冷地撇着没牙的老嘴。
衙役皱着眉。
小愈的两个年轻父母哭得满眼是泪,却都立刻拿起桨,使尽力气向女儿劈头打去。
小愈被迎头打得坠回了水里。
小愈旁边的那个人还想去拉扯小愈,却已经耗尽了力气,被椽桨大力拨到一边,听见小愈父亲含泪的怒吼:“你不要来破坏我阿囡的贞洁!”
听见她阿妈哭着说:“既已答应了,怎可再反悔?”
那个人眼睁睁,看着小愈就这样沉到了湖底。没一会,不冒气泡了。
…………
阿仁湿漉漉地游到岸边,之前费力扯着小愈和大石头游上来,又被厚椽桨劈头打了一番,游到岸边就彻底连动弹的力气都没了。
只好下半身浸泡在湖里,上半身扒着岸边到的青草,勉力地休息。等恢复了一点力气再上岸。
岸上的人们见证了一桩殉夫的美谈。都非常得意。
衙役则问道:“你们族里说是自愿的。怎么不像是啊?方才是反悔了?”
族长急急忙忙摆手,连声说:“误会,误会!当然是自愿的!”
秀才受过这位族长的恩惠,就慢条斯理地说:“是那个无盐女多事而已。”
人们都看向那个趴在岸边喘着粗气,险些坏事的阿仁。
阿仁是一个游医的养女。她的方脸上,长着绿豆眼,朝天鼻,一张阔嘴。与农田里黑黄泥水相似的黑皮肤上布满疙瘩。
更不要说,她体格粗壮,奔跑的时候,好像一只巨大的癞蛤/蟆,看起来就令人震慑。
就是她刚才“噗通”一声,像一只巨蛙那样,跳入了湖水里,差点毁了小愈的贞洁。
等衙役走了,小愈的爹妈才抽抽噎噎哭了起来。
族长慈爱地对他们说:“别怕,你们的女儿虽然被自私的生欲裹携,险些背信而毁了贞洁。但是你们作为父母,非常称职,及时挽救了她的名誉。”
这一件人人满意的事里,唯有阿仁又受了一顿打。因她妄图坏小愈名节。
她本来就是丑得出奇,心肠又这样毒,人们天天都说:女子除了做活以外,本来就不该抛头露面。何况是这样丑的女儿,就是应该锁起来嘛。顾老头怎么又放她出来啦。
不但如此,就像大家说的那样:丑人多作怪。
这个阿仁,还热衷于管闲事。
阿仁回到暂居的那个小茅屋的时候,鼻青脸肿地坐下。
她的老养父,问她:“又管闲事啦?”
阿仁没有吭气。
顾老头叹了口气,说:“仁悯,仁悯,我是不是取错了你的名?”
阿仁才不理他。她整理屋前晒着的草药,说:“我去查查螺。”
顾老头苦笑:“又没有人信你。你今天还得罪了一族人。”
顾老头叫做老头,是因他早已头发胡子一片花白。其实今年刚四十出头。
阿仁哼了一声:“他们骂他们的。我查我的。”
老游医摇摇头:“不管要干什么,你挨了这么多打,真把自己当铁打的了?先来涂药膏,再喝了这碗药。”
阿仁虽然生得是被人嫌弃的粗壮丑陋,但是只是看起来壮。却是自小体弱多病,胎里虚。
喝药的时候,顾老头说:“你还坚持蛊病是因为钉螺?就算你这里也发现了螺,那又怎么样?”
阿仁一口饮尽药水,厉声说:“消灭大肚子病!”
老人骂她:“做人不要总痴心妄想。”
阿仁讲话有时候很很锋利有趣,她说:“没人把女人当人看。何况是我这样的。估计连女人也算不上,只是个大蛤/蟆吧。”
“人不能痴心妄想,蛤/蟆倒可以吃点天鹅肉。”
顾老头给她气乐了。刚想骂她,她发完议论,背着竹框就出去了。
☆、第74章 无盐女(十)
来到湖边,湖边的幽草高高茂茂,随春风摇曳。
湖面清澈的水波也鳞鳞地水波轻荡。
水虽清,却深。望不见湖底。
那天殉夫的小姑娘,尸首早就被捞走了,能看见什么?
阿仁望了一会幽幽湖水,走到湖边,对正在湖边打湖草的几个小孩粗鲁地喝道:“滚开!”
举起手作要打状。
阿仁虽然身体并不健康,但是她的个头和面容,对几个小孩子还是有震慑力的。
几个小孩都是贫家子弟,烂牙破衣,瘦瘦小小,露着大半个屁股。他们畏缩地缩缩头,一边骂:“丑蛤/蟆,丑蛤/蟆,凶婆娘,一世没人要!”一边搂着打好的湖草跑开了。
阿仁等他们跑开,拨开湖边的青草,在青草下湿漉漉的湖边泥土里仔细翻捡。
没多久,她就面色一变。捡了几个米粒大小的东西,拿破布一包,匆匆忙忙往回跑。
“阿爹,你看这是什么!”
她把那包东西放在桌上,摊开。
顾老头一看,也变了脸色:“钉螺。”
阿仁锐利的目光盯着养父:“我在湖边发现的。”
顾老头有些暴躁地绕着桌子走了几圈:“只是发现钉螺而已。长江以南,到处是江河川流,水网罗织,这东西随江河而下,分布得广,也是很正常的。”
顿了顿,顾老头补充说:“何况这地方目前也没发现大肚子病。也没有证据证明钉螺跟水蛊之间有联系。说不定是凑巧。”
“等爆发了就迟了!”
顾老头觑她一眼,半天,叹了一口气:“想做什么,你去做!只需记得我还要你送终,别比我老头走得早。”
等阿仁又出去了。顾老头才坐下,环顾茅屋。想起阿仁今年已经十八岁,跟着他十年闯荡。
阿仁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她六岁被拐,流落江湖,跟着一个病弱的老太婆四方乞讨。
后来八岁的时候,老太婆死了,阿仁在街边饿得要死,因为相貌丑陋,被人拿石头丢。顾老头看看,没人要的。就捡回去当了养女。
六岁之前的事,顾老头也问过她。她也记得。她大概当过别人嘴里的“小姐”。
可是问她爹是谁,她说爹,知道大概是姓卫的。妈,没见过,不知道是谁。
只听从小给她一口饭吃的老婆婆说,她是老爷酒醉之后的一个产物。
说是“小姐”,其实也没有人理会。大概命大,自己吭哧在一个小院子里活下来,一个老太婆会来给她碗饭吃。
她被养在一个偏僻的小院子里。连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也没人告诉。
只有看顾她,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抚摸着她油腻腻的头发,混浊的眼睛看着她丑陋的面容,叹息着说:“丑丫头,丑丫头。”
她就一直以为自己教丑丫头。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老太婆被赶出了去,似乎是冒犯“主家”。她就跟着一起出去。
老太婆乞讨,她跟着乞讨。
不得不说,她那副样子,虽然令人厌恶。但是大部分人都有点猎奇的审丑心思。
她越是丑得不堪,人们越是多看几眼。然后庆幸自己的相貌还算不错。
因为这个,她讨得的钱也总是能多一点。
乞丐们,团头,也瞧不上这老小女乞儿,这样的相貌进窑子都不够。但放在这跟他们抢生意,那也不成。
于是就一路驱赶。直到她们城里待不下去。就一路风餐露宿,在荒野里走。碰见村子或者镇子,就进去乞讨。
命好。头发花白,半瞎的老太婆带着一个六七岁的,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两个人都是病歪歪的,四处流浪。
没叫野兽吃了,也没出什么意外,就这样勉勉强强,又奇迹一样地活着。真是上天垂怜。
不过上天对穷人的垂怜,也总是有限度的。
她们通常是要不到什么的。农村的普通百姓,日子没过的比乞丐强多少。
同样是没衣服穿,一身破布条长年着身。
同样是没饭吃,一天一碗清汤似的稀粥,都是算是每天吃得上东西的人家。
同样是病满身,她们的卫生情况倒还比这些村镇强得多。
丑丫头随老乞婆四方流浪。见过许许多多的城镇农村。
不说农村,就说县城镇子。
街头巷尾,人人门前垃圾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