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家夫妇生活 >

第122部分

农家夫妇生活-第122部分

小说: 农家夫妇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要是想打听下京城有什么好去处,他在这待不长打算过几日就回去了,想着给家里人买些京城的小物件带回去。
  钱七从厨房出来,听五哥在跟门房聊天,索性让人把他叫到前院书房,两人说会话。
  钱五听小七找他,对着门房大哥笑着说改天聊。
  门房德顺听后自然笑着应了,夫人的五哥行事忒有意思,这样的人让人不觉多了几分真心在,刚刚他也是把他知道的都说了。
  钱七等五哥进来给他倒了茶水,笑着问他都跟门房聊什么了。
  钱五喝了口茶才笑道:“我不是打算过几日就走吗,打算回去前看看京城长啥样,到时好回去跟你六嫂和孩子说说,在给他们和爹娘买些东西。”
  他这出来一趟时间太长,早些回去省着他们惦记他。
  钱七闻言不由一笑:“好不容易来一次多呆些时日,到时我让人带着你逛。”
  这么远不能让五哥一个人回去,要是出了事她这辈子得后悔死,打算让德全找个往临安府去的商队。
  把这想法跟他说了,看五哥还有些不太愿意,只好笑道:“也不让你多呆啊,半个月好了,来一次总不能就呆个几日就走吧,下次还什么时候能来可说不准了。”
  钱五一想也是这个理,可能这辈子就来这么一次京城,呆半个月回去也好,出来一次舟车劳顿的,路上还要担着风险,到时跟着商队回去还安全些,于是不在纠结这事,两人说起了其他。
  钱七听五哥说村里人对公婆的态度后,才知道公婆能做出来这的决定,还是村里某些人的功劳。
  对此她一时不知该说什么,趋炎附势本来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想罢笑着问道:“我公婆被这样对待,咱爹娘怎么样啊。”
  大伯二伯家都成那个样子了,钱家按理说也得有人去献殷勤才是。
  钱五听后一笑:“咱爹娘硬气着呢,一开始也有人去跟前讨好,咱爹没留情面直言拒绝几次,别人也就不去了,爹还对家里人约束告诫过,咱家在村里跟以前差不多。”
  在他看来主要是孙家人太碍于情面了,拒绝的软绵绵别人自然不当回事了。
  他爹有点不留情面,但是这样的好处就是家里人都清净。
  孙家现在这叫一个热闹,等着吧这底子打下了,以后要是硬起来还得被人说道呢。
  离的远钱七就是想管也管不到,一切顺其自然吧。
  晚上时刘氏来她屋里,婆媳俩聊了一番,听她详细说了孙家这边的事。
  刘氏说完看着钱七语重心长道:“祥子啊,你们就帮着操点心吧,这孩子懂事有志气知道感恩,跟他爹娘不一样,他爹娘是指望不上了。”
  钱七闻言一笑:“娘放心,夫君以前就说过,小辈有一个算一个,只要是那有志气的他都管。”
  不光是孙家小辈就是钱家的小一辈,只要是有志气的他们都会管。
  自家孩子都不扶持那成什么了。
  婆媳俩又聊了一会,钱七也借机说了有身孕的事,刘氏听后更是高兴,直言在添个男娃娃。
  对此钱七不过笑笑,孩子这事只能顺其之然…
  因着五哥过段时日要走,在加上公婆和祥子头次来京,所以每天让宝琴和熟悉京城的德顺,带着他们四处游玩。
  京里玩的差不多了,又安排他们去汤山庄子玩了五天。
  他们去汤山这几天,她让德全找了个商队,是直接到临安府的,因为德全跟这家商队的东家熟悉,说有人帮着拿东西,这样的话她忍不住让人买了好些东西带回去。
  给爹娘和哥嫂孩子们的,到临安府让他们帮着雇辆马车,这样五哥也不费力。
  等几人从汤山庄子回来,钱五跟着商队走了后,钱七才问过祥子的意思,把他安排到德全那,先跟着德全学一段时间,等孙保财回来在做安排。
  孙保财可不知道,在他走后他爹娘和大侄子还有舅哥来了。
  他和邵明修用了半个月时间到了金安府,跟金安府知府林徐见面,在人家地盘干事情,自然要先打招呼,这是基本礼节,主要是要他的帮助。
  林徐看是这两位还带着圣旨,自然是一番用心接待,邵明修和孙保财都是皇上当太子时的班底,他这个四品知府哪里能得罪的起。
  虽然这两位要做的事以前没听过,但还是表明只要在他的能力范围内,一定尽力配合他们行事。
  孙保财看邵明修在跟林徐周旋,这知府就是根老油条,说的可是好听,出人出力皆可就是没钱。
  想罢不在理会林徐,看着陪同一起吃饭的同知莫宸翰,出声有一搭无一搭跟他说着话。
  可能是在官场呆的吧,这人一点都不像莫大夫夫妇实在豁达…
  等酒局散了,跟邵明修说要去拜见莫同知的父母,让他回去后挑些东西,送到莫同知府上。
  等邵明修应了才叫过莫宸翰,说想去拜访他的父母。
  莫宸翰闻言一愣,随即联想到孙保财是东石县人,意识到孙大人认识他父母,要不然也不会提出来去拜会。
  笑着应了带着孙大人去他家,一路上小心试探着。
  孙保财对此也不介意,毕竟这事又瞒不住,主要是想看看他们,到时好给钱七去信,钱七一直惦记她师父呢。
  到了莫府看到莫大夫夫妇,不论是身体或是精神头都不错放心了,双方见面自然高兴说了好些话。
  莫夫人问了钱七的近况,听徒弟现在只会给人诊治不孕等症,笑着说能做到这样就不容易了。
  没有人在身边教导,只靠书上的东西,能学成这样确实不易,医道博大精深不是能从书上学精的。
  莫大夫看着孙保财,心里也感叹人的际遇真是没处看去,那时他以为孙保财凭借着稻田养鱼的功绩,被皇上封赏为员外郎已经是特例了,没想到再见时孙保财已然是四品官身。
  孙保财一直等到天全暗下来才起身告辞,谢绝了他们留宿的好意。
  明日要和邵明修起早去安县,不能在金安府停留了,今日见过他们算是了了一个心愿。
  翌日一早,孙保财和邵明修启程往安县去。
  两人在马车里说着话,现在只知道安县的县令姓刘刚上任不久,安县是个下等县,其它知道不太多,主要是林徐一问三不知,昨天在他那就没打听出多少有用的消息。
  下晌一行人才到安县,直接去了县衙。
  车马刚到县衙就看到县令带着人在等着迎接他们,明白应该是林徐派人通知安县县令了。
  下了马车见到县令觉的有些眼熟,想了会没想起来这人是谁。
  邵明修看着县令一脸诧异,没想到会遇到他:“好久不见了承儒,你怎么来这当县令了。”
  真没想到在这里能遇到刘承儒。
  对于刘承儒的事,他听了都不知该说什么,觉的要不是他母亲做的太过,承儒这事也不至于闹到明面上来。
  他进京后去见过他一次,那时他那颓废的样子让人记忆犹新,现在看着虽然不如曾经的儒雅俊逸,但这会能出来应该是走出来了吧。
  不过以刘家的家世,刘承儒怎么会来当个县令呢,就是不说家世背景,以刘承儒两榜进士出身,还在翰林院当过差,想不通怎么会来这么远的地方做个县令。
  刘承儒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认识的人,看着邵明修不由一阵苦笑,请邵明修和孙保财两位钦差进去说话。
  他是接到知府大人的通知,说有钦差大人来安县办事,让他全力配合,倒是没想到这钦差会是邵明修。
  进到县衙里,县丞等人见过钦差大人退下,就剩他们三人后。
  刘承儒才苦笑道:“不想在京城呆着,就去吏部谋了个县令的缺补上,当时看这里离着京里远就选了这里。”
  当他知道萧淑君怀了身孕时,心里唯一的念想都断了,他确实负了她,这个果他该承受,离了家只身来这里,心里轻松了不少。
  孙保财他知道这个人,还知道他夫人和萧淑君的关系,所以说话也没必要避着他。
  孙保财听着有些云里雾里,他在旁边也不插话就这么听着。
  这刘县令和邵明修明显认识关系还不错,这样的话对他们要做的事有力啊。
  听着两人说的话,也分析出点信息,这人明显家世不俗,不想在京里呆着,就跑到吏部谋缺,选择这里还是因为离着远,这话可不是谁都能说出来的。
  这般想着总觉的刘承儒这个名字耳熟呢。
  邵明修听了知道这是为何,刘承儒当年和萧淑君和离的事,都闹到当时的还是皇上的太上皇那里了,此事当时弄的满城风雨。
  事后一个被送走,一个从此在家闭门不出,两个家族从此决裂。
  现在这两人一个已然找到幸福,这个能从家门走出来,也算是个好的开始吧。
  拍了拍刘承儒的肩膀道:“过去就过去吧,彼此放过是最好的结局。”
  剩下的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谁对谁错不需要他们这些外人来评说。
  刘承儒闻言点头表示明白,整理下思绪不在说他的事,开始问邵明修两人来这里所为何事。
  他不太明白安县这么个穷地方,皇上为何要派了两位钦差来这里。
  他来这里当县令,虽然不到两个月,但是基本情况还是知道的,安县是一个下等县,因着土地贫瘠地里出产不多,所以百姓过的不太好。
  百姓手里没有余钱购买力不行,所以这里的商业也不发达。
  邵明修详细的跟刘承儒说了要做的事,他们需要刘承儒的全力支持,嗯如果可以希望拉着刘承儒一起干。
  说完看刘承儒脸上除了惊讶没有其他激动的情绪,转头给孙保财使了个眼神让他接着说,这小子在煽动人心上比他强。
  孙保财这会已经知道这人是谁了,刘承儒他老婆闺蜜萧淑君的前夫,这人在他家的度假山庄住过,他见过这人才会觉的眼熟。
  按说这应该是个渣男的人设,但是看着眼前的刘承儒却有点同情他,在古代做男人能做成他这样,嗯也不容易!
  他和萧淑君的事,在他看来这事的起因肯定是刘家不对,行事太过没顾虑到萧淑君的烈性子。
  估计刘家人谁都不会想到,萧淑君会以那么决绝的方式跟刘家决裂。
  这事现在看最后是刘承儒承受的更多,因为他要背负一辈子不能生育的名声,这样的名声对于一个古代男人打击得有多重可想而知。
  但话又说回来,这事对萧淑君的伤害也非常大,如果萧淑君没遇到带她走出来的永安侯,或许也要背负着伤痛了此残生吧…
  正胡思乱想接到邵明修的暗示,拉回八卦的心神,笑着先跟刘承儒套了会近乎,等两人熟悉些后,才开始跟他说开办综合官学的意义。
  说完这些对着刘承儒,语重心长的说了一番人生大道理。
  大意是不管遇到什么坎,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当你老了时回首不过尔尔,细想这样的人生经历,即使痛苦万分,但是是否也让你开始反思人生意义。
  最后又说了一番,男儿来这世上走一遭,岂能什么都不做,岂能不留下些什么。
  邵明修在旁边听着孙保财忽悠人的话,都忍不住被这番话打动了。
  孙保财把大道理说完,最后来了个实在的:“其实有个能让你专心投入的事做,就不会想那些让你痛苦的事了,你说是吧刘兄。”
  刚刚说那些大道理,就是为了给这句话做铺垫,对于这种经历情伤遇到过重大挫折的人,这话应该能打动他。
  毕竟刘承儒为何只身来到这里,为了逃避他不想面对的,但是眼不见那心呢。
  刘承儒听了这番话,心里多少都有些触动,特别是最后一段话。
  想罢叹了口气道:“谢过孙兄邵兄的劝导,刘某跟着两位一起干这事,在这安县只要不做危害百姓的事,怎么折腾都行,刘某必定全力配合支持。”
  大不了这安县的县令不做了,他现在确实需要有个事,能让他全身心投入。
  孙保财和邵明修听完刘承儒的话,两人相视一笑有了这话,他们就放心了。
  三人又说了会话,刘承儒问过两人,看他们同意住在县衙后院客房,先给两人安排了住处。
  想着这样也好,有什么事几人商量起来也方便。
  吃过饭三人聚在一起,说起了安县的具体情况,盖综合官学的地皮好说,这个刘承儒可以直接批了。
  但是这钱哪里来,县衙穷的叮当的,根本就拿不出钱来盖综合官学。
  至于夫子那个到时候聘请就好,但是前提是要先把这个官学盖起来。
  刘承儒本来提出要不他来出钱吧,被两人拒绝后只能跟着一起想办法。
  他现在也明白了孙保财的意思,在安县办综合官学是试点,这个做好了是要以同样的方式,在大景朝各地开展的。
  所以他自己出钱不行,毕竟其它地方,不一定遇到像他这么慷慨的人,到时岂不是进行不下去了。
  最后几人商定,请安县的商贾豪绅等人吃饭,打算在他们身上筹集盖综合官学的钱。
  不管什么地方总有些有钱人,最好的法子就是让这些人参与进来。
  大景朝商业发展的快,商人重利但也重视名声,倒是可以在这方面好好谋划下。
  弄来钱在选地点,然后在全县大肆宣传,招工时动员百姓参与。
  每户只要出一人来建设综合官学,那么这家人有适龄上学的可以提前报名,优先选择想学习的手艺。
  当然这个怎么实施,还要看请客后筹集多少钱,钱少可能连工钱都发不了,只能提供伙食。
  钱多的话,可以适当发些工钱,但不能多发,要不什么提前报名和优先选择手艺就没有意义了。


第157章 晋江首发
  刘承儒刚刚说不行他出钱盖综合官学这话提醒了他。
  以后全国推广实施综合官学时; 可以由朝廷在全国张贴布告,鼓励有钱人捐献等。
  就跟现代时那些社会爱心人士捐款盖学校似的。
  到时对于那些捐赠的爱心人士; 可以把他们的名字捐资等详情; 雕刻在学校醒目的地方,比如可以在大门附近弄个荣誉墙啥的。
  让他们的名字随着综合官学; 在时间的长河里一起沉浮。
  想到这里觉的这话应该能打动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