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神藏 >

第314部分

神藏-第314部分

小说: 神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小练出来的,就是力气大些……”
  方逸笑着将刀放在了桌子上,这的确是把凶兵,刚才方逸在舞动刀子的时候,鬼头刀刃孔洞之处竟然发出了摄人心魂的轻响声,如果方逸的动作再快一些的话,这轻响就会变成呼啸声了。
  “这刀竟然还能发出声音?”方逸嘴上和余宣说着话,眼睛却是在打量着放在了桌子上的鬼头刀。
  方逸原本以为刀神的几个孔洞只是为了放血所用的,没想到还有着另外一层作用,试想这要是在对敌的时候,刀神突然发出怪啸声,敌人的心神肯定会受到影响,高手对决,这一点影响怕是就能给分出生死胜负了。
  “这把刀应该是名家打制出来的,年岁倒不是太长,不超过一百五十年,其余的我就看不出来了……”余宣看了一眼孙连达,说道:“老哥,你有什么看法?”
  “刀剑是杂项,您是专家,我对这个可没有发言权……”
  孙连达摇了摇头,看了看方逸,说道:“方逸既然说这把刀有门道,那肯定有咱们没看出来的东西,要我说,刀本身没有什么古怪的地方,或许是这把刀有些故事吧?”
  古董讲的是传承有序,而所谓的传承,除了代代相传的意思之外,也指的是发生在古董身上的故事,试想一个物件从祖上很多辈传下来,历经几百年,这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给古董本身赋予了很多意义。
  “老师厉害,一眼就看出来了!”
  方逸笑着拍了句老师的马屁,开口说道:“这刀的确有故事,当年的戊戌六君子,包括谭嗣同在内,其中有三个都是死在这把刀之下的……”
  “什么?谭嗣同是死在这把刀下面的?”
  听到方逸的这句话,原本端坐在沙发上的孙连达余宣和满军,同时震惊的跳了起来,不可置信的看着静静放在桌子上的鬼头刀。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是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不但是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而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自然当数谭嗣同了,他在监牢里所写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句,至今让人读起来仍然是热血澎湃,就是孙连达和余宣,对谭嗣同也是推崇备至的。
  “方逸,这不太可能吧……”
  孙连达鉴定文物,向来都是很严谨的,在最初的震惊之后,一脸疑问的看向方逸,开口说道:“戊戌六君子是死于京城的,如果这把真是挡水行刑的刀,怎么又会流失到缅甸,落在你大哥的手上呢?”
  “老师,这其中的故事可不少,彭家之所以被人逼到缅甸去,和这把刀也脱不开关系的……”
  方逸也没隐瞒,当下将自己从彭斌那里听来的故事全都讲诉了出来,虽然时隔已经是一百多年,但随着方逸的讲诉,众人的面前好像展开了一幅百年前的画卷,将那段历史呈现在眼前。
  “想不到,想不到当年谭嗣同之死,还衍生出这么多的故事啊?”
  听完方逸的讲诉之后,孙连达长叹了一口气,世事沧桑,国家兴亡固然是历史,但百姓走卒身上发生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历史呢,只不过鲜有被人记载下来而已。
  “这刀……”
  赵洪涛嘴巴吧唧了一下,想要说话却是又没能张开嘴,有两位老师为证,这把刀要是被鉴定为斩杀谭嗣同的刑器,那放在博物馆里,怕是要比那尊金佛更加的意义深远,毕竟国人对当年的戊戌六君子更为熟悉。
  “赵哥,这刀您就甭惦记了,我刚才就说了,后面这三件都是不能选的……”
  看到赵洪涛脸上的神色,方逸立马出言打消了他的这个念头,这刀对于彭家也是很有意义的,大哥同意送给自己,可没有同意自己再转送他人的。
  “你小子真邪门,连当年对戊戌六君子行刑的刀都能找到……”
  余宣有些无语的摇了摇头,看了一眼被方逸挑出来另外两个箱子,开口说道:“快点都打开吧,别像挤牙膏似的一会挤出来一点,也让我和你孙老师涨涨见识……”
  “老师,您笑话我不是?京城博物馆您二位都能平趟的,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啊?”
  方逸笑着和余宣开了句玩笑,不过手下的动作却是不慢,撬开了一个木箱之后,看着胖子说道:“把你的东西给拾掇出来,我这里可没空放了……”
  胖子那箱子里装的是欧洲中世纪的盔甲,动作大一点倒是没事,反正都是些碰不坏的铁疙瘩。
  不过属于三炮的这个箱子可不行,那里面的珐琅瓷瓶是易碎的东西,要是真出现什么意外,三炮也就罢了,恐怕两位老师却是饶不过自己的。


第582章 国宝
  “欧洲中世纪的盔甲?”
  看到胖子小心翼翼的从箱子里拿出来的东西,余宣不由眉头一挑,开口说道:“方逸,你那位大哥收藏的物件可是够杂的呀,从缅甸的国宝到欧洲的冷兵器,可……可没有咱们国家的物件啊……”
  方逸拿出来的东西很杂,但余宣作为杂项类的专家,他的学识也是很杂的。
  别说欧洲中世纪的冷兵器,就连国外的那些奢侈品,余宣一上手都能分成真假来,有句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余宣正是如此,现在一有空闲他依然是在学习一些新的知识。
  “老师,您别急,这下一件就是了……”
  方逸很小心的将木箱中的珐琅瓷瓶给取了出来,装置瓷器的箱子里不但塞满了泡沫,在瓷器的外面还严严实实的包裹了好几棉布,每层棉布之间还有一层空气膜,包装的十分用心。
  “这包装可是够小心的啊……”
  看着方逸一层层的揭开包装的棉布和空气膜,孙连达不由和余宣对视了一眼,如此严密的包装,不要说还是放在箱子里的,就是直接扔到地上,怕是也能保得里面物件的安全。
  “应该是拍卖公司包装的吧?”方逸不确定的回了一句,不过依照大哥那脾气,肯定是不会想的如此细致的。
  “方逸,你这里面到底是个什么物件?”包装的越严实,就越是不好拆开,满军在旁边等得有些心焦,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别说!”方逸刚想回答,孙连达和余宣就异口同声的阻止了他。
  “说出来就没意思了,让我们猜猜吧……”看着那瓶子的形状,余宣笑道:“应该是件瓷器,但年代我可看不出来,老哥你来给鉴别鉴别?”
  “一边去,隔着那么多层布我要是能看出年代来,那我不是成神仙了?”
  孙连达没好气的啐了余宣一口,摇头说道:“肚圆颈细口小,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应该是个梅瓶,这东西从唐宋就有烧制,但保存下来的很少,方逸这件很可能是明清的,清朝的几率要更大一些……”
  “老师,厉害!”
  听到孙连达的话,方逸忍不住翘起了大拇指,大师就是大师,仅是从器形上,居然就能给断代的八九不离十,这也正是大师和那些所谓专家之间的区别了。
  “方逸,你这件,不会是官窑的东西吧?”孙连达看向那瓷器的眼睛,忽然变得明亮了起来。
  孙连达知道,虽然自唐宋就出现了梅瓶,但梅瓶通常都只是作为装饰的器皿,民间很少使用,民窑也很少会烧制,也就是说,这件梅瓶极有可能是官窑出品,那价值可是要远超民窑瓷器的。
  “老师,您又猜对了……”
  方逸对手上力道的控制已然是到了入微的境界,那层层用剪刀剪开都很费力的包装,被他用手就给撕扯了下来,并且没有伤及到里面的瓷器。
  “这……这是珐琅器啊!”
  当最后一层包装被方逸撕下之后,那瓷瓶终于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这次孙连达根本就没有坐在沙发上,而是就站在方逸身边,眼睛刚一接触到那瓷器,口中就发出了惊呼。
  “这……这是清三代的作品呀!”清代的珐琅器色彩艳丽独具风格,孙连达根本就不用多看,一眼就辨识了出来,口中喊道:“放下,快放下给我看看!”
  “老爷子,是递给你看看,不是放下啊!”胖子在旁边插了句嘴。
  “你懂个屁,在市场混那么久,一点长进都没有?”
  胖子话声未落,三炮就一脸鄙夷的看向了他,“易碎的古玩是不能轻易上手的,得等别人放在桌子上之后才能拿,要不然容易被人碰瓷!”
  “三炮说的没错,像是瓷器玉器这些物件,别人递的时候你不要接,否则很容易出事……”
  一旁的赵洪涛点了点头,这些都是古玩行里最基本的知识,而孙连达倒不是怕方逸碰瓷,他是怕在接拿的时候手滑,还是放在桌子上自取更加的安全。
  “老哥,怎么样,是古月轩珐琅器吗?”
  孙连达拿着那梅瓶看了足足有十多分钟,刚一将其放在桌子上,余宣就开口问道,在陶瓷器和书画的鉴别上他远不如孙连达,想知道结果的话,与其自己拿起来看,倒是不如直接询问了。
  “没错,雍正晚期的官窑瓷器,这……这是怎么找到的啊?它……它怎么可能在缅甸?”
  孙连达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他敢肯定,如此器形的清中期官窑珐琅器,即使在官窑瓷器中也是精品,肯定是会被收藏在故宫文物目录之中的,但孙连达很是不解,这些东西为何会流失到缅甸去?
  当年八国联军侵华,的确是从圆明园抢走了无数珍宝,但那些东西大多都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像是缅甸这样的弹丸小国,根本就无法掺和到这件事里面的,这件珐琅器的来历很是值得考究。
  “之前国外的拍卖会上,也没出现过这东西……”
  余宣点了点头,他和孙连达都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每年都会看到专门修订的一些国内外拍卖图册,对于拍出的中国艺术品,上面罗列的十分详细,但并没有眼前的这个物件。
  “嗯?这是什么?缅甸的拍卖会?”
  余宣说着话,却是从那木箱里看到了几张文件,拿起来一看,眼睛不由有些发直,那张文件分明是一张用英文书写的拍卖凭证,在里面甚至还有这件珐琅瓷器的照片。
  “这……这不是拍卖原石的那家公司吗?”
  当余宣看到那拍卖会的名称之后,脸色更是变得异常的古怪,他经常往来缅甸参加翡翠公盘,对那家拍卖公司自然也是熟悉的很,但余宣还从来没见过那家公司拍卖过除了翡翠原石之外的物件。
  “老师,没错,就算那家拍卖公司……”方逸笑着说道:“大哥把家里的物件拿到拍卖公司走了个流程,现在这些东西都算是我从国外拍卖得来的……”
  “你那个大哥,倒是费心了……”
  孙连达和余宣都是明白人,话不用多说是一点就透,这走私偷渡过来的文物,和拍卖得来的流失文物之间的差别可是大了去了。
  国家对于文物的管控,向来是准进不准出,但进来的文物,也得是通过正常渠道进来,否则在国内也无法进行流通和买卖,彭斌将这批古董在缅甸倒了一手,却是给方逸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麻烦。
  “老爷子,那您看,这瓷器能值多少钱啊?”胖子又将他那张脸凑了过来,一脸谄笑的说道:“方逸说这玩意要比我那盔甲贵的多,他说的是不是真的呀?”
  “小胖子,你用十件盔甲,都换不到这一个物件……”
  孙连达简直对胖子无语了,不过还是出言解释道:“这件珐琅器,可以说是清三代中的精品,拿到拍卖会上,最少是千万级别的起拍价,这是国宝,懂吗,国宝!”
  孙连达此刻的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他经常参与京城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工作,见过和触摸过的文物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但就品质和品相能与这件珐琅器相媲美的陶瓷器,孙连达还真是没碰到过几件。
  “千万起拍,国宝?”听到孙连达口中吐出来的几个名词,胖子是一脸的悲愤,他感觉自己的心都要碎了,这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赵洪涛拍了拍胖子的肩膀,哈哈大笑道:“胖子,别伤心,你那一套盔甲,在欧洲国家也是国宝的!”


第583章 艺术品价值的体现
  “赵哥,你说的是真的?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啊……”
  听到赵洪涛的话,胖子眼睛不由亮了起来,连忙拉住了赵洪涛,问道:“赵哥,那你说我这玩意能值多少钱啊?有没有这个瓶子贵?”
  “我说小胖子,你怎么那么俗啊,怎么老是用钱来衡量这些物件呢?”
  赵洪涛有些后悔接胖子的话了,这不管是什么东西,胖子总是能扯到钱上面去,看着胖子那一脸希冀的样子,赵洪涛没好气的说道:“俗话说千金难买心头好,如果碰到喜欢你这物件的人,再多的钱别人也愿意出,但要是碰到不喜欢的,那就是一文不值,你懂不懂啊?”
  “嗯,洪涛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古玩的买卖,原本就是个人喜好的体现……”
  听到赵洪涛的话,余宣点了点头,指着胖子的那套盔甲说道:“这是中世纪西班牙皇室的阅兵装备,当时西班牙国王为了彰显国力,这些盔甲都是下了很大力气打制出来的,保留到了今天,的确能算是西班牙的国宝了……至于价值,兵器盔甲类的收藏是小众,却是没办法和这珐琅器相比,小胖子你就不用纠结啦……”文物和艺术品的价值,主要是表现在几个方面的,一是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国外一些油画之所以价格高昂,动辄就拍出上亿美金来,原因就是其艺术造诣极高,如此才能被国外广大收藏家追捧。
  艺术品价值还有一方面,就是体现在它的受众范围上了,越是广为人所知的物件,其价格越高,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大师的作品,打个比方说,你就是拿个董其昌随手涂鸦的废画,那也要比一个不知名的画家的作品贵得多。
  最后一点能体现艺术品价值的,就是要看收藏者的数量了,字画类的收藏品之所以昂贵,这也和收藏此类艺术品的人最多有关系,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名画,总是能找得到欣赏它们的人。
  不过对于中国的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