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隋 >

第203部分

战隋-第203部分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中土继承制度来说;赵王是庶出皇子;越王是庶出皇孙;都没有继承权;都不是合法的继承人;而真正拥有继承权的合法继承人;只有嫡出的齐王杨喃一个。但现在的问题是;齐王杨喃距离储君的位置越来越远;继承皇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尤其他离开京师居外戡乱后;留给东都的是一个在皇统之争中垂死挣扎的凄凉而绝望的身影;这进一步拉大了齐王与储君之间的距离;于是东都理所当然把目光转向了其他皇子皇孙。

中土继承制度的原则是立嫡、立长、立贤。做为嫡皇子和皇长子的齐王杨喃既然逐渐远离了皇统继承人的序列;那么就只能依照“立贤”原则;在皇子、皇孙中寻找新的继承人。

“立贤”原则的最大弊端就是给了更多人争夺继承权的机会;这会诱发皇统之争;父子相残;兄弟阋墙;以至于亡国亡种;残酷而血腥;所以历朝历代都吸取了教训丨立嫡就不立长;立长就不立贤;以便最大程度的降低皇统之争的危害性。然而;本朝是个例外;先帝在挑选继承人的时候;最终还是选择了“立贤”原则;结果在圣主“登顶”前后的一段时间内;父子相残兄弟阋墙;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按道理圣主应该吸取教训丨但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是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代;是由门阀士族政治走向中央集权制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改革者为了建立永久和平昌盛的大一统的中土;皇统继承人必须具备大一统的执政理念和锐意改革的坚强意志;所以先帝也罢;圣主也罢;在选择继承人的原则上;不是立嫡、立长;而是能否坚持大一统改革;所以只能选择“立贤”原则。

圣主先是从政治上“驱逐”齐王杨喃;接着又“顺水推舟”;把唯一的合法继承人“放逐”出了东都;今天更是把辅佐赵王和越王的重任托付于山东第一豪门崔氏;等于向东都各大政治集团发出了正式宣告;皇统继承将以“立贤”为原则。依照这一原则;齐王杨喃有机会“登顶”;其他皇子皇孙同样有机会问鼎皇帝宝座;这实际上是剥夺了齐王杨喃的唯一合法继承权;同时授予其他皇子皇孙继承皇统的资格;新一轮的皇统之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先帝时期的皇统之争;圣主最终胜出;已经非常清楚地表露了改革派们所坚守的以“立贤”为原则的皇统继承制度;而今天圣主步先帝之后尘;同样举起了“立贤”这杆继承“大旗;看上去有重蹈覆辙之危;有失去理智之嫌;但实际上其政治背景与当年如出一辙;改革派遭到了重大挫折;大一统的改革事业遭遇到了重大危机;迫不得已之下;改革派只能以扩大皇统之争来转嫁危机;把保守派攻击改革的“火力”转移到皇统之争的战场上;以此来赢得喘息和逆转的时间;来获得与保守派讨价还价的更多筹码。

中土的各大贵族集团已经经历了先帝朝的“皇统之战”;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所以当他们看到圣主重新打开了以“立贤”为原则的皇统大战的战场后;一眼便看穿了圣主的用意;看透了改革派们的手段;看到了蕴藏其中的巨大机遇和风险;于是一个个精神抖擞;气势如虎;拎着把大刀就冲向了战场。

博陵崔氏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而此等惊心动魄的大战;冲在最前面的一般都是死;生机渺茫;但此时此刻;博陵崔氏没有选择;与其考虑会不会死;倒不如一往无前;杀出一条血路;死里求生。

博陵崔氏一夜间再度赢得了圣主的信任;再度“辉煌”;只是这“辉煌”背后所隐藏的危机让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寒而栗。

十二月下;李风云率联盟大军撤回济北;就在他准备撤回鲁郡的时候;李安期匆匆而来。

李安期辜负了李风云所托;未能在李风云北上永济渠之前请来鸿儒刘炫;好在李风云运气不错;找到了王安这个非常默契的“合作者”;否则此趟河北之行不会如此顺利。不过李风云并没有责怪李安期;毕竟刘炫是中土的儒林泰斗;就算落魄到与贼为伍;他也是大师级的人物;有大师的尊严;有大师的思考;他愿意来自然会来;不愿意来就算绑架也没用。

李安期带来了李百药的密信;李百药邀约李风云至馆陶相会。

馆陶在河北武阳郡;永济渠南岸;距离济北大约两百余里;路程不算多;但隆冬季节行走艰难;再加上李风云刚刚从清河回来;新年将至联盟还有一大堆事要处理;这马上又悄悄返回;实在不便。

李风云犹豫了一下;问道;“很紧急吗?一定要即刻动身?”

李安期连连点头;郑重其事地说道;“据说;不久前;崔家那位到了魏郡的邺城。”

李风云心领神会;原来崔家十二娘子到了;而且与李百药一起;这足以说明博陵崔氏和赵郡李氏在某些方面展开了密切合作;但这一合作是否有利于自己;就很难说了;所以这一趟的确不容耽搁。

李风云果断起程;日夜兼程赶赴馆陶。在馆陶城外的一座庄园里;李风云见到了李百药;也看到了崔九。

崔九对待李风云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客气;很友善;言辞中甚至透出一股亲近之意。李风云倒是一如既往;不卑不亢;寒暄一番后;遂急切问到了东征战败的具体经过。

崔九详细述说;三番两次提到李风云的预测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当说到自家家主崔弘升的功绩时;崔九更是喜形于色;把远征四个军的成功突围完全归功于崔弘升。当李风云听说有四个军十几万将士成功撤回辽东后;当即意识到自己可能被记忆中的历史欺骗了。

历史说萨水大战后宇文述仅仅带了不足三千人撤回辽东;而三千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除了诸军统帅和他们的扈从外;余者皆没;这就出现了一个无法解释的疑问;诸军统帅们又是如何撤回来的?远征军后撤过程中;诸军处在不同的位置;会遇到不同的战况;诸军统帅们即便抛弃了自己的军队;也不可能有如此好的运气;都逃出了天生;再考虑到高句丽人半渡而击之;远征军肯定有一半军队在洪水到来之前渡过了萨水;而这一半军队逃到鸭绿水后;还是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越过鸭绿水天险;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宇文述至少可以带着几万将士撤回来。由此可以确定;李唐为了污蔑和抹黑圣主;在撰写这段历史的时候;做了篡改。

李风云心情愉悦;事实证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还是有改变历史的可能;虽然改动的幅度非常小;甚至忽略不计;比如在崔弘升的努力下;在圣主、中枢、远征统帅部的齐心协力下;还是拯救了更多将士;但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机缘巧合下;还是有改变历史轨迹的一线希望。

崔九说完东征大败的经过后;终于说到了正题;“你的预测很准确;二次东征即将开始。”



第三百零一章谁敢谋反?

二次东征即将开始;这对李风云来说并不算什么秘密;李风云现在迫切想知道的是;崔弘升的命运是否改变?此次他北上清河攻克侯城;加剧了永济渠危机;是否有助于拯救崔弘升?

二次东征的前提是国内局势要稳定;大运河要畅通无阻;所以河北戡乱必须马上见效。崔九说到这里;面露得意之色;“河北戡乱不利;段达罪责重大;圣主一怒之下;免其官职;征召回京。圣主诏令;黄台公出任河北讨捕大使;检校左武卫将军;代替段达戡乱河北。”

李风云惊喜不已;暗自雀跃。崔弘升还活着;崔弘升没有死;崔弘升的命运改变了;这再一次证明历史还是有改变的可能;只是若想达到这一目标;不但要选择好正确的方向;还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回归原点;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黄台公复出了?”李风云笑道;“好消息;这是今天听到的最好消息。

“黄台公复出;与河北局势日益恶化有直接关系。”崔九望着李风云;语含双关地说道;“而侯城一战;正是局势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是崔九代表博陵崔氏向李风云郑重表达了谢意;虽然表达得方式很含蓄很隐晦;但做为身份尊崇的中土豪门;能向李风云表示谢意实在是难能可贵;这除了他们已经认同了李风云的豪门出身外;还有李风云在东征之前向崔氏发出的警告;正是这个警告拯救了崔弘升;而侯城一战实际上发挥的作用有限;不过是顺势而为而已。博陵崔氏欠了李风云人情;而李风云出自赵郡李氏;因此这个人情就大了;博陵崔氏口头感谢根本不够;可以预见;双方之间的合作必然会大大推进一步。

李风云看了一眼坐在旁边沉默不语的李百药;见他并无任何暗示;遂轻轻颔首;按照自己的想法;适时提出了要求;“春天就要来了;大河一旦解冻;南下齐鲁之策必受挫折。”

李风云希望河北局势随着崔弘升的复出后迅速好转;从而迫使河北豪雄们不得不暂作迥避;携手南下与齐鲁义军共击张须陀。

崔九与李百药互相看看;前者抚须而笑;后者犹豫了一下;谨慎措辞道;“击败张须陀当真如此重要?”

李风云神情微凝;当即意识到崔氏和李氏对未来局势有了乐观预测;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肯定是东都方面出现了重大利好消息;圣主和中枢为了二次东征的顺利进行;为了确保河北局势的稳定;可能在政治上向崔氏做出了更多妥协和让步;以谋求山东人的更多支持。

“某向你详细解释过此策对我联盟发展壮大的重要性。”李风云望着李百药;非常严肃地说道;“你在博陵的时候;应该与对方有过这方面的探讨。”

李风云的目光转向了崔九。崔九点了点头;示意崔氏知道此策并确实有过商讨。

“这一策略有利于河北局势的稳定;有利于二次东征的进行;有利于崔氏回报圣主的恩宠;有利于大河南北两股义军的合作和发展;而山东义军的不断壮大;又有利于山东人在政治上牟取更大利益。”李风云望着李百药和崔九;皱眉问道;“如此有利无弊的计策;为何不能实施?你们在担心什么?难道清河崔氏向你们施加了重压;给了你们阻碍?如果清河崔氏从中作梗;原因又是什么?”

面对李风云的质疑;面对李风云咄咄逼人的强势;李百药的脸色有些难看;而崔九倒是更了解李风云一些;不以为意;微微一笑;说道;“水师在平壤大败之后;非但无过;反而有功;水师统帅来护儿、周法尚和崔君肃都受到了圣主的重赏;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太大了;他们三人和水师因此承受了难以想象的重压。二次东征在即;水师要二次远征;但这一次不能有丝毫闪失;圣主败不起;来护儿、周法尚和崔君肃更败不起。”崔九目视李风云;语气渐渐凝重;“所以;为了二次东征的胜利;不但河北局势要稳定;齐鲁局势同样要稳定;大运河的畅通无阻更是重中之重。”

李风云面无表情;暗自冷笑。

崔九的这番话;证实了李风云的猜测;东都政局出现了重大变化;圣主向山东人做出了重大让步;做为山东政治集团核心力量的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和赵郡李氏;理所当然给圣主以巨大支持;如此一来;李风云的三路义军联手共击张须陀之策就与这一新的政治形势背道而驰;河北三大豪门于情于理都不会给李风云以帮助了。

“你们对二次东征是抱着乐观态度;还是担心齐王在圣主远征期间发动兵变?”李风云直言不讳地问道。

“二次东征的确很乐观;这是事实。”崔九挥了挥手;自信满满地说道;“高句丽弹丸小国;这种战争它打不起;所以二次东征的胜利唾手可得;当然了;也有可能功亏一篑;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国内政局突发剧变。”

李风云笑了起来;“你们担心齐王兵变?”

“你曾预测;二次东征功亏一篑;而原因便是有人发动了兵变。”李百药神色凝重地说道;“当今天下;有能力发动兵变者;且敢于发动兵变者;而且有兵变成功把握者;唯有齐王。另外……”李百药手指李风云;“就是你;你与齐王的合作;居心叵测;你敢发誓;你绝无利用和怂恿齐王背叛圣主之心?

李风云摇摇头;非常失望;一时间失去了说话的兴趣。鸡同鸭讲;还不如不讲。

与豪门世家之间的合作;困难就在如此。豪门世家有着与生俱来的心理优势;任何情况下;不论你的实力是强还是弱;也不论你是口含天宪的皇帝还是一方霸主;它都要想方设法掌控主动权;想方设法榨取你的价值为他所用;所谓的合作都是不平等的合作;它的付出;都是为了贪婪无厌的索取更多;它制定的合作规则;都是霸王条款。

一直以来李风云都试图利用自己“先知先觉”的优势来赢得合作;现在他的优势得到了豪门的承认;双方着手建立合作了;但豪门要掌控合作的主动权;要榨取李风云的每一分价值;李风云就是它手上的棋子;而不是坐在它对面的对弈者。

李百药看到李风云不说话;以为自己戳中了李风云的要害;不禁有些得意;“你曾说过;齐王与圣主的执政理念背道而驰;所以绝无可能继承皇统;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帮助齐王发动兵变?你明明知道齐王战胜不了圣主;夺取不了皇统;却非要逆天而行;岂不是自寻死路?”

“你这样做毫无意义。”崔九也劝道;“你联合三路义军攻打齐鲁;无非是为齐王做嫁衣;但就算齐王控制了河南、齐鲁和徐州;发动了兵变;亦无法赢得皇统。当年汉王杨谅乃北方霸主;控制了五十多个郡;十几万军队;实力比齐王强大数十倍;结果如何?当然了;父子相残;兄弟阋墙;关陇人自相残杀;这对我们山东人来说的确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你想过没有;当年汉王杨谅败亡之后;有多少山东人为其陪葬?今日齐王若步汉王之后尘;又有多少人山东人会死于非命?”

李风云有些受不了了;李百药和崔九说的都是“大义”;实际上都是为了“私利”;贪婪无耻的嘴脸令人作呕。李风云果断举手阻止;冷声问道;“能否告诉某;东都政局到底出了什么重大变化?除了黄台公复出外;还有什么重大的人事变动?”

崔九和李百药相视一笑;喜悦之色溢于言表。两人不再隐瞒;把崔弘骏出任赵王府长史、崔赜出任越王府长史;以及由此引发的新一轮皇统之争详细告知。

“很明显;圣主以此昭告天下;皇统继承将以‘立贤;为原则;皇子皇孙们都有‘问鼎;之可能;而齐王自以为计的‘逃离东都;之举;则因此演变为自我。”崔九喜形于色;语含嘲讽;“齐王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