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隋 >

第253部分

战隋-第253部分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说来;越国公必然与你一样;怀疑某居心叵测了?”

“某若告知详情;他必能推断出你兵分两路的真正目的。”李密说道;“你主动参加兵变;主动打东都;主动帮助他牵制东都大军;这些都一反常态;他不能不怀疑你别有图谋。”

“某不能断绝通济渠;这是你此行的使命;也是越国公于七月发动兵变的前提条件;但是;通济渠若保持畅通;某的劫掠所得就有限;这迫使某不得不兵分两路;一路进入豫州;一路留在河南。进入豫州的是联盟主力;只要得到充足的粮草支持;必定可以突破天堑;直杀东都;但若想让他们义无反顾;浴血奋战;就必须让留在河南的联盟人马吃饱穿暖;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李密笑了;语含嘲讽;“你这是讹诈。”

李风云神情淡然;微笑不语。

“你大张旗鼓的西进中原根本就是虚张声势;就是拿通济渠讹诈越国公。”李密摇了摇头;神情很复杂;有些佩服李风云的智慧;也有些不齿李风云的手段;“通济渠断了;东征就不得不中止;东征半途而废了;这场兵变也就失败了;但这样还不够;为了确保讹诈成功;你又把联盟主力开进了豫州;拿整个颖汝地区的利益来进一步讹诈越国公。你如意算盘打得好;若越国公不拿黎阳仓的粮食救助你的联盟大军;你就先在豫州烧杀掳掠;而颖汝地区是越国公的‘大后方;;颖汝贵族是越国公的重要支持者;豫州大乱必将影响到越国公的兵变大计;再加上通济渠中断东征中止;圣主和远征军回归;这场兵变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李风云平静点头;“如果越国公看穿了某的意图;他会不会遂某心愿?”

李密冷笑不语。明知故问;你西进中原;一剑封喉;卡住了杨玄感的脖子;杨玄感除了遂你心愿外;哪里还有其他对策?但这还不是要害问题;要害问题是;李风云是从哪条渠道获得杨玄感要在黎阳发动兵变的消息?如果这条渠道的源头就在杨玄感的身边;为杨玄感所信任;并且全程参与了这场兵变的策划;那也就意味着;这场兵变已经暴露了;事实上已经失败了;目前唯一死里求生的办法就是打东都;以最快速度打东都;根本就没有第二个选择。



第三百七十六章通济渠告急

四月二十二;联盟选锋大军如神兵天将;突然出现在通济渠畔;如潮水一般涌向襄邑、宁陵一线的渠道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措手不及;被联盟将士洗劫一空。

很快;蒙山贼袭击通济渠、劫掠过往船只的消息;就如风儿一般;沿着渠道一路呼啸;飞进了京畿天堑关防;飞向了荥阳重镇;飞向了天朝东都;而距离宁陵不过数十里距离的梁郡首府宋城;迅即作出反应;数百名全副武装的鹰扬卫士冲出城池;极速驰援宁陵;但不幸的是;他们一头撞进了联盟骠骑军设在宁陵城外的埋伏圈里;官军尚未看清对手便打得晕头转向;一败涂地;狼奔豕突而逃。

二十三日;联盟后续大军源源不断进入通济渠一线;兵临宋城和雍丘城下;襄邑和宁陵则完全陷入联盟大军的包围;通济渠危机再一次爆发;而梁郡郡府至此才霍然发现;境内东北部已遍布叛贼大军;形势极度严峻;一场空前危机突然就降临到了梁郡头上;这让上任不久的郡太守和他的僚属们在紧张惶恐之余不禁感叹自身运道太差;如果通济渠就此中断;导致二次东征功亏一篑;那就不是丢官了;而是要掉脑袋。

但是;现在担心掉脑袋为时过早;当务之急是保障通济渠的安全;保证通济渠的畅通;于是这位郡太守第一时间找到了宋城鹰扬郎将。两人做为梁郡的军政长官;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关键时刻必须齐心协力同舟共济。郡太守直言不讳;询问这位鹰扬郎将可有退贼之计;而这位鹰扬郎将也是实话实说;今日通济渠危机和去年的通济渠危机如出一辙;造成危机的都是白发贼;目的都是劫掠通济渠;但去年白发贼实力尚弱;而今年白发贼的实力就非同一般了;不久前他在齐郡战场上击败了张须陀;攻占了齐郡首府历城;后来在齐王和东莱水师的联手夹击下才后撤而走;只是谁也没想到;他这一撤竟然撤到了通济渠;再度威胁京畿;危及东征。

郡太守一听就听出名堂了。这位鹰扬郎将话里有话;隐藏的信息很丰富。为什么每次圣主东征;都要爆发通济渠危机?上次通济渠危机;受益最大的就是齐王;其次就是白发贼;满载而归;而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圣主偏偏战败于东征战场;政治上严重受挫;于是齐王相安无事;白发贼日益猖獗;结果便有了第二次通济渠危机;现在白发贼来了;齐王还会远吗?如果齐王假借剿贼之名;尾追白发贼而来;东都政局会发生何种变化?

怪不得上任太守李丹在去年的通济渠危机之后;想尽办法调离梁郡;甚至不惜主动请罪降职;本以为李丹是害怕政敌抓住这个把柄打击他;于是以退为进;现在才知道李丹太聪明了;他早看到了今日危机;所以才逃之夭夭。如今怎么办?郡太守有些傻眼;如果通济渠危机是单纯的叛乱行为;那好办;向东都求援;剿贼就是;但现在通济渠危机只是表象;而真相是皇统之争;皇统之争太复杂了;陷进去了便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九死一生啊。

郡太守彷徨无计;只好不耻下问;再度问计于这位鹰扬郎将。这位鹰扬郎将说了四个字;静观其变。

静观其变就是不作为;这对军方来说可以;毕竟宋城鹰扬府就那么点人马;首战失利;现在也只能紧闭城门;据城坚守;想作为也做为不了;而对地方官府来说就不行了;不作为的后果极有可能演变成一场灾祸;尸横遍野;生灵涂炭;于是郡太守放低姿态;再度求教。

这位鹰扬郎将没有直接献计;而是把上任太守处理通济渠危机的办法详细告知。上任太守李丹求助于地方势力;让地方上的贵族豪望发动乡团宗团力量;坚守每一座城池每一座庄园;最大程度地保护每一个平民百姓的生命财产;最终得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郡太守稍一思索就明白了。这位鹰扬郎将说话很含蓄;实际上还是静观其变;还是不作为。白发贼是冲着通济渠来的;劫掠的是通济渠;要对付的是东都的大权贵;所以通济渠一线的地方官府和鹰扬府只要冷眼旁观;只要不与白发贼爆发正面冲突;必会形成一种互不伤害的“默契”;你打你的通济渠;我守我的城池;大家互不于涉;各于各的;各取其利。

郡太守告辞回府;急召地方贵族豪望;商讨剿贼护渠之大计。

韩相国接到太守府的邀请时;正与几位地方豪望商讨通济渠危机爆发后的应对之策。

上个月韩相国曾奉杨玄感之邀秘密赶赴黎阳;获悉了杨玄感的兵变之计。他没有选择;只有义无反顾地追随杨玄感;把兵变进行到底;于是他返回梁郡后;便积极联合通济渠两岸的黑白两道力量;秘密筹划举旗造反一事。韩相国早有“王侯将相”之志;尤其自王薄在长白山举旗;李风云在芒砀山造反之后;他就与一帮“志同道合”者秘密筹划此事了;只是通济渠乃南北运输大动脉;始终在东都的关注之下;稍有异动必遭捕杀;所以迟迟找不到举旗的时机。这下好了;有了杨玄感的兵变;东都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杨玄感身上;他就可以从容举旗;然后拉起一支队伍;积极响应杨玄感;帮助杨玄感实现兵变之目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关键时刻;李风云突然再一次杀到通济渠;联盟大军蜂拥而至;此举必会引起东都的注意;而东都为确保通济渠的安全;必会派遣大军进入通济渠战场剿杀李风云;如此一来通济渠形势骤然恶劣。面对危局;韩相国和他的同盟者怎么办?是乘势举旗;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在杨玄感发动兵变后;再伺机举旗?

如果利用李风云混乱通济渠的机会乘势举旗;韩相国的确可以赢得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期;但李风云是否甘心为韩相国所利用?是否会为韩相国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李风云今非昔比;他的实力很强;就如一头凶猛的老虎;而韩相国刚刚举旗;就如一只嗷嗷待哺的小狼;两者没有可比性;一旦李风云反过来利用韩相国;或者陷害韩相国;那问题就严重了;毕竟韩相国的队伍刚刚拉起来;战斗力有限;士气也不够;人心也是乱的;一旦遭遇强敌必败无疑;所以利用李风云不可取;纯粹是自寻死路;最佳途径莫过于结盟李风云;在联盟的羽翼下发展壮大;这就引出另外一个问题;韩相国加入了联盟;就必然与李风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如果李风云拒绝响应杨玄感;拒绝参加杨玄感的兵变;问题就更严重了;与韩相国举旗造反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但是;如果依照原定计划;在杨玄感发动兵变之后举旗造反;那就是两个多月之后的事;而那时通济渠一线是个什么局面?肯定很糟糕;很恶劣。

年初李风云攻打齐郡;显然是想在齐鲁地区抢一块地盘;以求获得稳定收入来养活自己的军队;结果严重受挫;不得不再打通济渠;以战养战;但今日李风云实力很强了;他必须考虑联盟的未来;所以这一次的以战养战就不是简单的烧杀掳掠了;而是抢地盘;在齐鲁抢不到就去其他地方抢。东都必然会看到这一点;为尽快铲除李风云这个祸患;东都要竭尽全力剿杀李风云;不惜代价将其围杀在通济渠一线。由此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通济渠战场上必定血肉横飞;而通济渠两岸则必遭池鱼之殃;地方势力所控制的乡团宗团都会被军方征用;平民百姓为逃避战乱必定四散而走;形势会日益恶化;两个多月后;就算韩相国还有举旗的机会;却没有造反的条件了;没有乡团宗团;没有平民百姓;他到哪拉人拉队伍?

如此一番深入分析和推演后;韩相国和他的同盟者陷入了两难窘境;马上造反吧担心被李风云吃了;而两个多月后造反又担心错失机会;左右为难;无法抉择;只能十万火急派遣秘使去黎阳询杨玄感的意见;但李风云和他的联盟大军已经杀来了;而东都大军也将迅速进入通济渠战场;等到杨玄感做出决策再传至韩相国;恐怕时机已错;再难挽救了。

韩相国多方权衡后;毅然决断;亲自去拜会李风云;先做一番试探;看看情形再说;坐在家里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就在他准备离开宋城时;太守府的邀请函到了;想走都走不了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距离宋城几十里外的汴水南岸大堤上;李风云和李密也在商量着尽快邀约韩相国一事;而在他们的身后;成千上万的联盟将士正在连夜渡河西进。



第三百七十七章争执

此次攻打通济渠;主战场就在梁郡;所以李风云理所当然要把韩相国的事情解决了。

历史上韩相国在杨玄感发动兵变后积极响应;在通济渠两岸召集了十万人马;取道豫州直杀东都;但杨玄感败得太快;不待韩相国杀进东都便已败亡;接下来韩相国就遭到了官军的四面围剿;寡不敌众;在襄城附近全军覆没。

李风云若想在东都战场上达到自己的目标;取决于很多条件;拿下东都是一个重要条件;增加杨玄感的实力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实力是基础;没有实力就无法打下东都;无法与圣主对抗;但李风云有自己的打算;他无意想牺牲自己成全杨玄感;为杨玄感陪葬;所以他决意改变韩相国的命运;如果韩相国提前举旗;与联盟大军齐心协力杀进东都;那么杨玄感就能得到韩相国的鼎力相助;实力在短期内就有质的飞跃;这显然有利于杨玄感拿下东都;并在东都战场上坚持更长时间。

李风云没有信心改变历史;但有信心改变韩相国的命运;之前他曾改变了齐王杨喃和黄台公崔弘升的命运;有了这两个成功先例;他的底气很足;他断定杨玄感在东都局势被自己蓄意改变后;必然迅速调整兵变策略;其中就包括让韩相国在通济渠一线提前举旗造反;以免错失良机。

李密也有同样的想法;韩相国这步“棋”必须提前动;否则就废了;当东都大军和联盟义军在通济渠战场上激烈厮杀时;通济渠两岸必然陷入混乱;后果可想而知;所以韩相国别无选择;只有提前举旗;虽然如此一来白白便宜了李风云;不费吹灰之力便横扫了通济渠两岸;赚得盆满盂满;但没办法;这个便宜只能送给李风云;否则杨玄感吃亏吃得太大了;不但多年的苦心经营化做乌有;还会连累到这场兵变;毕竟失去了韩相国这支武装力量;也就等于失去了宋、豫两地的直接支持;这对杨玄感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李密主动向李风云透露了韩相国的秘密;以及韩相国在这场兵变中的重大作用;然后提出建议;让韩相国马上举旗起事;李风云倾力配合;既要给韩相国足够的召集人马的时间;也要给韩相国一个短暂的壮大时间;否则一群乌合之众毫无意义。

李风云这边刚想“睡觉”;李密那边就送上“枕头”;这让李风云心花怒放;有了李密的推动;必定事半功倍;韩相国提前举旗已是板上钉钉;而此事对联盟缓解当前粮食危机和未来渡河北上发展都有百利而无一害;唯独需要小心防备的便是李密;不要因为得意忘形而被其算计了。

与此同时;在汴水的源头;京畿天堑关防的东部重镇;荥阳郡的浚仪城里;气氛十分紧张;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卫府将士正向城外的渠道两岸集结;有南下作战之迹象。

都尉府中;荥阳太守郇王杨庆、武贲郎将费曜和荥阳都尉崔宝德神情严峻;正在为是否南下梁郡剿贼而争执不下

郇王杨庆的态度很坚决;在东都的命令没有下达之前;关防戍军不能出关;不能南下梁郡剿贼;要确保荥阳之安全;确保京畿之安全。他是荥阳太守;荥阳若被贼人入侵;必然危及到京畿乃至东都安全;如此他的责任就大了;所以从自身利益考虑;杨庆理所当然要于涉军方决策。

郇王杨庆向来谨小慎微;走路都怕树叶子打破头的主儿;再说他是地方行政长官;依照律法他也没有资格于涉军方事务;但此次杨庆却一反常态;不但在通济渠危机爆发后的第一时间赶到关防前线;还主动于涉起了军方事务;阻止卫府军南下剿贼;这问题就严重了;其背后明显就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费曜奉旨坐镇浚仪;全权负责通济渠之安全;责任重大;如果通济渠中断危及到了二次东征;他要掉脑袋的;所以就算郇王杨庆身份尊崇;此刻他也顾不上了;自己性命都不保;还管他什么皇亲国戚;谁的面子也不给;坚决要带着关防戍军南下剿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