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不合-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不是争风吃醋,那会是为什么?
贺渊走到厅门口,唤了门外侍者来扶两个喝醉的人回房。
待岁行舟在侍者搀扶下迈过门槛,经过贺渊身旁时,贺渊浅清冷淡地瞥了他一眼。
岁行舟眼皮轻颤,却始终保持闭目醉态。
*****
昭宁二年元月初七,天边才见晨光熹微,睡眼惺忪的赵荞已在阮结香的巧手下被精心妆点完毕。
她心里揣着事,整夜翻来覆去没太睡实,又起得这样早,自然是没什么精神的。
好在今日是首日迎宾典仪,无非就行国礼,舞乐宴饮,圣驾与外邦使团在行宫各处赏玩之类。
赵荞这宗亲贵女只是代表信王府来给陛下撑场面,漂漂亮亮、安安静静就行。
赵荞不是很舒坦地打了个呵欠:“头饰未免太重了,脖子上活像顶了八斤半。”
她平日少有盛装正仪的时候,装束上以行动便利为主,最多就衣衫用料金贵些,裁剪别致出众些,累赘的金银珠玉类的首饰则是能不戴就不戴。
“二姐你就受着点吧,这可是随驾礼国宾,咱们装束总不能像平日那般随意。”
赵荞闻声回头,险些被赵渭的装束闪瞎眼:“孔雀石紫金束冠?!老三,很少见你这么……花枝招展、春意荡漾啊。”
惊得她都能连蹦四字词了。
“你不也是?”赵渭无奈地笑笑。
姐弟俩的衣袍其实只男女形制上的差异,旁的都一样。
黑中扬红的密织繁花锦,金银双线绣赵氏家徽腾云虎图腾纹,庄重威仪,是皇室宗亲该有的气势。
为中和这种凝肃气势,穿这衣袍时佩饰上通常就会极尽华艳。
“咦,二姐,去年陛下不是赐你一枚玉龙佩?银瓶忘给你带上了么?”
赵荞眼神烁了烁:“啊,我没告诉她收在哪儿,她大概没找着。祥云佩也一样。又不是官员上朝,难不成还有殿前纠察御史会盯着我看哪?走了走了,结香方才就说,外头步辇等半晌了。”
这老三,没事提什么玉龙佩?!吓得她瞌睡都醒了。
陛下与帝君应当不会留心这种小事……吧?
第22章
昭宁二年元月初七,巳时,日升隅中。
昭宁帝与昭襄帝君率宗亲、臣属六十余人,于尚林苑行宫太微殿以国宾礼迎外邦茶梅国使团。
茶梅是海岛之国,距大周海境千里之遥,曾与前朝缔约结友盟。
前朝末期各地势力割据混战,后又有北境外敌吐谷契入侵使前朝灭国,茶梅与前朝那友盟之约便沦为一纸空文。
大周立国前五年,武德帝着力整顿种种内患,带领战后初定的破碎山河重启民生,顾不上海境外的事。
现经六七年休养生息,民生向好,昭宁帝有心重启海上商路,这才重视起堪堪卡在海上商道绕不过的茶梅国。
为使商船出海免受茶梅国人为阻挠,昭宁帝与昭襄帝君,会同信王赵澈,经一年的反复斟酌,最终谋定与茶梅重结友邦盟约的计划。
去年夏末,岁行舟等鸿胪寺官员出京前往临海的沅城,便是为迎茶梅国使团进京。
赵荞对国政朝务兴趣不大,也半懂不懂,再加上昨夜没睡好,司礼官唱读迎宾辞赋还未过半,她就忍不住放空脑子,浑水摸鱼在人群里充数。
好在她是不担朝职的闲散宗亲,本就是来充场面的。过程中只需保持笑脸,大致跟着旁人执礼就行,不出纰漏不会引人注目。
于是就这么混完一上午隆重而繁琐的迎宾国礼。
午间国宴设在玉堂殿。
丝竹舞乐一登场,就不必再像上午那般绷着庄严郑重的架势了。
酒过三巡,宾主双方互道欢迎与致谢,再来点期待两国世代友好之类的场面话后,众人总算落座。
赵渭握着酒盏轻晃两圈,略倾身凑近赵荞,在丝竹歌舞的响动中低声道:“一早上我都提心吊胆,就怕你当真站着打呼!”
“我仙鹤成精啊?哪有人站着睡觉的,”赵荞抿笑斜睨他,从桌案上拿起镶银象牙箸,“早起就喝了杯水,饿得头晕眼花。”
说着,她随意抬眼环顾四下,这才惊觉贺渊的桌案就在左手侧。
四目相接的下一瞬,贺渊面色沉静地开口:“不是我非要往你跟前凑……”
“我知道!”赵荞略尴尬地打断了他的解释,心中咬牙暗啐,安排座次的人怕是欠揍。
一曲既毕,主座上的昭襄帝君示意鸿胪寺宾赞岁行舟携九议令,为使团与列席众人相互介绍。
大周与茶梅言语不通,双方多数人都只能靠两边九议令转译才能达成沟通,这让简单的身份介绍变得冗长。
介绍是按座次一一往下,赵荞在主座玉阶下左侧居中的位置,一时三刻暂轮不上介绍她,只能端庄地坐着僵笑。
可左手座半臂之遥就是贺渊,她心下别扭得很,只得尽量目视前方。
对面一侧坐的全是茶梅使团成员,与她座次斜对的是位衣着华丽的白面公子。
赵荞数度蹙眉,红唇抿了又抿,最终深吸一口气,咬牙闭了闭眼。
*****
午宴结束出玉堂殿时,赵荞大步越过前头的贺渊,追到岁行舟身侧。
“行舟兄,方才你说,那位紫衫白面的小公子是谁来着?”赵荞今日精神不大集中,没太记清。
岁行舟不解地轻挑眉梢:“是茶梅国皇后的弟弟,算是小国舅吧。他怎么了?”
“他……算了,这事跟你说也没用。多谢。”赵荞又大步往前,接连越过好几人。
气性上头就风风火火的姑娘,这会儿只顾往前去寻陛下与帝君问个准话,全没留意身后某道神色复杂的目光。
昭宁帝赵絮正在双方九议令的来回转译下,与对方使团中的茶梅二皇子交谈。
帝君苏放一副事不关己状,悠哉哉跟在落后一两步的距离。
余光瞥见本该在后头的赵荞竟赶上来了,苏放扭脸冲她笑笑:“阿荞有事?”
赵荞重重点头。
虽君臣有别,但赵荞到底是赵絮堂妹。见她神情急恼,苏放以眼神淡淡扫开身侧两名近身随护的内卫,示意她过来说。
赵荞近前与苏放并行,故意将步子放慢些。
确定前头的茶梅九议令不会留意到两人的对话,她才谨慎地压着嗓子开口。
“帝君陛下,若那茶梅小国舅再贼眼溜溜盯着我淫。。。笑,我能发脾气吗?”
苏放诧异地斜睨,同样压着嗓子以气声回:“再?你是说,方才……”
“午宴时,他全程吃一口菜就盯我一眼!还笑得极其下流!”赵荞银牙紧咬,强忍住破口骂脏话的冲动。
苏放稍作沉吟,轻声笑道:“以你的性子,能忍完整顿午宴没掀桌,还知来请示利害轻重,实在算很识大体了。不过,两国缔约交好没那么简单,若直接向对方使团的人发脾气,不合适。”
赵荞轻咬唇角,深深吸了一口长气:“好吧。我忍。”
“直接发脾气有损大局,但吓他一吓出口气倒是可以的,”苏放仍是笑着,眼中却掠过一缕利芒,“听赵渭说,你使水连珠很了不得?百步穿杨、例无虚发?”
水连珠这种火器在前朝被民间称作“神机”。
因其弹药造价昂贵,只在前朝国力最鼎盛时才大规模营造使用。
如今的大周百废初兴,少府及兵部联合督办的铸冶署都还造不好这传说中的神机,也就喜好钻研铸冶匠作的赵渭在自家信王府金源助力下,捣鼓个小工坊精工细作出十余支,许多人对这东西是听过没见过。
赵荞贪鲜好玩,赵渭每次改良工艺后也愿找她同去试试,这两年她可没少用水连珠打猎。
赵荞不知话题为何转到水连珠:“没那么玄乎,我也就打点小猎物,玩乐而已。帝君陛下,您想说什么?”
“阿荞,待会儿游赏珍禽馆后要去猎场,”苏放唇角微扬,目视着前方负手缓步,“茶梅使团此次也带了几支手持火器,名为供呈,实则是想窥斑见豹,试探大周国力深浅。你看着办,留心分寸就是。”
有风拂过他的朝服衣摆,黑中扬红,威仪凛凛。
“让他们知道,咱们大周信王府二姑娘的美貌,可不是给随便什么人乱看着下饭的。”
赵荞一点就透,当即笑靥如花:“谨遵帝君陛下口谕,定不辱使命,不堕国威!”
“别瞎说啊,帝君陛下可没对你下过什么口谕,”苏放噙笑瞟她一眼,忽然疑惑,“去年陛下不是赐你一枚玉龙佩?怎么这样的场合还用祥云佩?”
赵荞紧了紧嗓子,垂下眼帘:“换给贺渊了,原本说好有用时再找他拿。”
“哎,他的事,陛下得空时会与你细说。”苏放淡淡叹了口气,暂将玉龙佩的事揭过。
*****
赏游过珍禽馆再挪到猎场已是申时初刻。
四围搭了许多锦棚高台,将正中围出一块足够比试的空地。
众人陆续进到各座锦棚时,茶梅二皇子突然让九议令代自己向昭宁帝转达了个临时提议。
先来一场比武。
茶梅九议令用带点生硬口音的语调补充:“二皇子说,只是相互切磋,使演练用的竹剑、木刀之类即可,以和为贵。”
原不是什么出格要求,昭宁帝自是同意。可才点头应下,对方派出的人选就让她脸色微沉。
他们派出了那个看起来最多十五六岁的小国舅。
赵絮虽是储君登基的帝王,却也是年少领兵,执剑策马在复国之战中沙场征伐的将帅之才。
这大半日足够她看清,那位貌似养尊处优、还不到二十的茶梅小国舅,应当是个沾过不少血腥气的狠角。
对方身份毕竟是小国舅,若大周一方应战的人出身不够贵重,在这样的外事场面上就形同羞辱,对方可以借机挑事。
可若派一名担着朝职的人去和他个闲散外戚小子对战,这是自降国格。
当司礼官员扬声将“茶梅小国舅请与我大周高手比试武艺”这消息传遍各座锦棚时,大多数人立刻勘破了这其中的不怀好意。
今日在场位身份贵重又武艺出众的人,不是担着朝职,就是年事已高。
对方故意给昭宁帝出难题,意图不明。
就在昭宁帝与帝君双双纠起眉心时,原本已一脚迈进锦棚的贺渊立刻收回步伐,返身下了高台。
“二位陛下,”贺渊平静执礼,“沣南贺氏贺渊,请应此战。”
他伤势已恢复七八成,又因尚在养伤休沐,此次并非以公职身份前来随驾。
出自名门的世家公子,无朝职身份困扰。且,他的身手如何,二位陛下可能是全天下最清楚的活人。
这几年真正同贺渊交过手的,大都是冲圣驾来的刺客。
夸张点说,那些刺客有一个算一个,坟头上的草都茂密得瞧不见土了。
无论从哪方面考虑,今日还真没有比贺渊更合适的人选。
昭宁帝与帝君对视一眼,笑了:“准。”
司礼官再次将这消息传遍各座锦棚时,大周这方的人全都拊掌大笑着喝起彩来。
原本赵荞正与从隔壁锦棚过来的恭远侯沐家姑娘沐霁晴一道倚在栏杆上,忧心忡忡替二位陛下发愁。
当听到贺渊应战,两个姑娘都松了口大气。
沐霁晴捏着拳头冲下头的贺渊使劲挥手,与有荣焉地小声笑嚷:“我七叔可是杀人不眨眼的!随意揍他个七成内伤,那都算看在两国邦交的面上以礼相待!”
沐家与贺家是姻亲,沐霁晴比赵荞年岁相近,却是贺渊侄辈。
“杀人不眨眼这种话,不用说得这么骄傲吧?”赵荞笑着轻轻拍了拍她的脑门。
心中却有个小人儿火急火燎般跺着脚:伤都还没好全,这是急着出什么风头啊!
第23章
终究是国事场面上的助兴切磋,并非寻常江湖挑战; 既不能有损国威也不能伤及和气; 个中分寸其实很不好拿捏。
定下由贺渊应战后; 言语不通的双方还得靠着九议令们来回转译协商比试细则与胜负裁定方式。
赵荞与沐霁晴抵肩站在围栏前观望着在圣驾前协商的那堆人,心思各不相同。
虽说贺渊主动应战解了昭宁帝的难题,赵荞也为此松了口气。但她还是有些担心贺渊的伤势。
在贺渊宅中的太医们每日都会将他的伤势恢复情况禀进内城; 陛下与帝君非常清楚他目前并未彻底痊愈。若今日不是他主动请战; 陛下与帝君不会点他的。
“他不是喜好邀功出风头的性子; 万事以周全谨慎为先,今日怎么突然冲动了?”赵荞嘀咕。
“许是怕旁人应战没把握。七叔这人在大局上总有过度的责任心,我伯父说的,”沐霁晴眼儿发亮地望着下头在圣驾前协商的那群人,随口问道,“对了二姑娘; 你与我七叔,如今怎么个说法?”
虽贺、沐两家是一荣俱荣的姻亲,沐霁晴也有礼有节照辈分唤贺渊“七叔”; 但两人都是各自族中旁支子弟,若非事关两宗族的盛大场面,他们私下来往不多,自谈不上熟稔亲近。
因此她对赵荞与贺渊的事并不十分清楚,只大概知道原本说好的议亲已搁置了。
“我听头头说,他受伤后忘了点事,太医不让人催着他想。那你和七叔不就僵着了?”
沐霁晴口中的“头头”; 是她辈分上的小姑姑沐青霓。
从前在明正书院时,赵荞、沐青霓与沐霁晴,还有沐霁晴的族弟沐霁旸都是同窗。
但赵荞三天两头逃学,与旁的同窗不熟,也就同偶尔一起逃课的沐青霓算是“臭味相投”。
结束书院的学业后,沐青霓应官考进了御史台,短短两年连升数级,如今已是左肃政台负责监管军队风纪的廉查使,成了个大忙人,与赵荞见面的机会少了许多。
倒是闲散的沐霁晴时常在各种场合与赵荞相遇,比在书院时熟络些了。
“可不就僵着?”赵荞无奈笑笑,轻描淡写换了个话题,“欸,今次怎不见沐侯爷前来随驾?”
上午她有些困倦迷瞪,对许多事都没留心。到这时才发现,此次代表恭远侯府来的是沐霁晴与她的父亲——恭远侯的弟弟沐武峦,而非恭远侯本人。
沐霁晴神秘地挑眉一笑:“信王妃殿下不也没来?”
“初一那日陛下发了禁‘希夷神巫门’的急令,我嫂子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