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娘传-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买下一家在西夷做生意的西夷人的商社。听起来简直无用,实际追究起来却是很有用的——从大明进入欧罗巴等国的货物往往是在港口就交割完毕了,虽然大明商人已经因此赚的盆满钵满,但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利润被当地的商人吃掉。
若是手持一家当地的商社,专门售卖大明来的货物,这样会有余裕的多,至少不用不管一种商品如今的行情,总之到港就出手。即使还是要往下分销,但至少剥了一层利润下来,而且还是即丰厚的一层。
在大家都做海贸商人,将来海贸的体量越来越大,这家商社还可以凭借背后大明老板的背景拿捏。这就好比大家都是收割麦子的工人,你专门打铁做农具,却不一定会比人家赚的少。
这个话事人的家族姓氏实在太长,实际上他自己的名字也不短,好在还有简单称呼,自我介绍的时候都让大明的合作伙伴称他为华夫就好。他相当有鼓动性地道:“您若是打定主意要拿下一家欧罗巴的商行,这时候就是绝好的机会。”
接着他就解释道:“今天的欧罗巴各国都在提倡商业,大大小小的商行到处都是,好像每天都有新的商行出现,但也有旧的商行倒闭。夫人也知道,这种市场里,小型杂食动物想要像大型捕食者一样实在太多了。而对于您这样的人物来说是绝对看不上的,配得上您的当然也只有那些大商行。”
其实大商行倒闭的每年也有,只是这家被翻译成为‘万古商行’的商行确实不错。首先就是产业多,原本办事处的一座三层办公楼,占据着港口好位置,并且宽敞完善。另外还有大量的仓库作为储存货物所在,这些仓库都不是租的,而是就在这家商行名下。此外林林总总关于商行的各种产业,这家万古商行都是齐全的,这也是大商行的风范了,能够自有绝不租借。
另外更重要的是,这家商行多年的人脉网。无论是带来货物的上家,还是出售货物的上家,往往都是合作几十年的,说的简单一些,只要接手就能赚钱——甚至华夫还承诺,只要祯娘全资买下这家商行,他能说服现在的员工都留下来,至少短暂地留下来,至于这之后还留不留得住,他们就没法管了。
说到这里,华夫也是与祯娘感慨地说:“夫人,其实这家万古商行还是一直赚钱的,只是他们背后的家族在海贸上欠缺一点点运气,连续在海上有两支船队没有回来,又贸然地参与了在阿非利加的战争。总之,现在他们必须快速送别的地方筹钱。”
然而即使是这样,也不是华夫极力为祯娘推荐万古商行的原因。毕竟这家商行的不错是有目共睹的,在欧罗巴商业正热,出手容易的很,实在不行华夫背后的家族也可以拿下,实际上这家万古商行如今正是在他的家族名下。也就是说,这是华夫的家族买下了万古商行,然后要把万古商行卖给祯娘。
这其中深刻的原因就是祯娘抛下的饵料实在太诱人了——祯娘想在欧罗巴大卖她手上的糖,靠自己或者说加上大明这边的朋友是不够的。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不找个在欧罗巴的合作伙伴,怎么想也是不成的。
经过各种筛选,最终华夫的家族进入了祯娘的眼帘。这个家族在欧罗巴,至少在佛朗吉有巨大的影响,然而又一直屈居人下。而且有与大明商人合作的先例,风评也好,正是祯娘满意的那种。
但是合作不是那样简单达成的,祯娘这时候倒是很有‘□□大国’的自觉。在给出一点暗示之后就收手,然而却引得华夫的家族格外动心。这时候的大明商人无疑就是富裕与文明的象征,参与到这样一位大明顶尖商人对欧罗巴的大生意当中,如果操作得当,自家就一夜之间超出对手许多。
于是对于祯娘要求的‘投名状’可谓是尽心尽力——没错,这家万古商行就是投名状。祯娘只是暗示了自己需要一家怎样的西夷商行,以后的合作就全看这家西夷商行如何。
祯娘再三看了这家万古商行的文书,确实是每一处都很满意的。至于对方有没有作假的事,祯娘只能说他们不敢了,如今还有求于祯娘这边,哪里敢出纰漏,那才是真的因小失大。因此,祯娘并不担心这个。
至于大明商人做老板,恐怕掌柜伙计这些人,也就是他们称之为经理和办事员的,会不会带着人脉跑路,自立门户之类。祯娘也有自己的打算,一个是往里头掺自己人,另一个是将来更多承接大明商人的货物,靠着自家大明人这个天然的优势,无往不利,对之前的人脉倒是弱了许多。最后就是丰厚奖励,自家生意良好,给的钱就多,愿意冒险出走的人即使有,也不会到伤筋动骨的地步,这到底还是由钱说话。离开是为了更多的银钱,那么留下当然也是。
祯娘并不是一个消遣人的性子,又找来了手下精通夷人文字的翻译看这些文书,同时辅以一些十分了解这种事门道的伙计。当确定这份文书一丝问题也无的时候,她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与华夫道:“先生家族这一回的帮忙可是解了我这里燃眉之急!这件事了来,我们接下来就说一说关于糖业贸易的事儿罢。”
祯娘摆出自家榨糖厂出产的红糖、白糖、冰糖,与他道:“确实是用来你们那边的一些工艺和机器,不过也有我们的不同。红糖看不大出来,白糖和冰糖却是你们没有的,你们那边的贵族和有钱人应该会有兴趣。”
其实红糖祯娘也不是不能拿出更好的,譬如有名的潮州‘棉赤’,其细腻、纯净、口味,比起这个来说确实更强。那也是大明工艺对西夷工艺的不同,只是那样的不是祯娘的生产模式,那么祯娘为什么不卖自己的货物!况且树立价贵的牌子,靠着白糖和冰糖也就够了,连带着他们也就接受来没什么差别,然而就是贵一些的红糖来。
华夫确实有兴趣,先不说物以稀为贵,这样颜色和质感的蔗糖很难得到。就说白色本身就足够来,白色在欧罗巴诸国的传统里有自己也寓意,纯洁高贵,无论哪一种都比红糖有优势,更讨喜。特别是那些贵族小姐太太,他们不就是喜欢这样更好看的!
他当即就道:“确实是这样,现在大家都忙着做榨糖厂,虽然这依旧是一门很赚钱的生意,却不是以前的那个时代来——那时候钱真是好赚啊!糖,这种甜蜜的东西只有极少的人能够享用,价格也高的惊人。现在糖的需求也一直居高不下,下游糖商却会和上游糖商讨价还价压缩上游的利润来。”
他没有说出来的是做与别人完全不同的定位真的非常重要,祯娘的糖一下就从大家都做的那一种跳出来了,而是专供贵族和有钱人。竞争对手锐减,而且客人也变成了那种不在意价格差别的那种。如果不是他们足够挑剔的话,这大概就是人人梦寐以求的那种客人罢,不过就算有挑剔这一点,他们依旧是人人梦寐以求的好客人。
然而这还不算,一但决定要让对方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祯娘是不吝惜于展示自家实力,以安人心的。她拿出了朝廷的文书,也让华夫看了‘皇家御供’的牌匾。对华夫道:“光只是我们自己吹嘘我们的糖如何好,总有人不会买账,毕竟好与不好这种事本来就看口味和主观。若不是天壤之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有些东西不同,他们在那里就是硬道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祯娘说话的时候华夫只剩下连连点头了,这种观念在他的脑子里似乎以前也想过,然而从来没有这样清晰和具体。但是当祯娘点出来,他是能够想象的——这是来自大明的糖,和那些来自只有土著的亚美利加印第安小岛上的糖当然不同,高雅又文明。
何况这还是大明供给大明皇帝榨糖厂产的糖,也就是说,我们远隔万里,同大明的皇帝食用的是一样品质的糖——只要这样想,是不是觉得白糖的雪白更加纯净美好,冰糖更加美丽,就连最美丽的红糖也更加甜蜜?
祯娘指着牌匾道:“我们可以把这个牌匾做一个缩小了的章,当作我们的牌子,然后盖在包装我们的糖的箱子上。只要商人们看到这个就会觉得不同,我们当然和一般的糖商不同,我们的糖‘更昂贵’。实际上,你们的贵族和有钱人恐怕会很喜欢——如果没有这样的东西,他们是如何体现和普通人的不同的呢?”
华夫当即赞不绝口,他自己也是有钱人,同时家族也有贵族的身份,即使是买来的。但是他一点也不觉得被冒犯了,这就是商人之间了,维系他们之间的是利益,也只能是利益。祯娘确实说的有道理,而且他从中看到了金光大道,他的家族能够从中赚到钱,这就是最重要的,至于其他的都无足挂齿。
祯娘继续兴致勃勃地说出自己的计划:“先生应该知道,我是一个诚实的生意人,这个‘皇家御供’的身份并不是假的,这样中间可以用手段的机会就多了。我在我们的政府里是有些能量的,当欧罗巴的使者来到,我可以保证他们得到的礼物里,除了书籍、金银这些,也会有我们的糖。而你们——”
华夫立刻接道:“当然,当然,我们会保证,我们来到大明的使臣和传教士回去以后都不会在各种各样的礼物里忘记有我们非常非常甜蜜的糖。如果有这些人在国内背书的话,当然是更有说服力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夫人,您的智慧从一开始见面就让我惊叹了。”
两个人又针对各种细处商量,只是这种生意不是一朝一夕商量的出来的。确定了一点点之后时间就已经很迟了,于是都收拾东西,准备到明天再接着谈就是了。临走之前华夫还是忍不住问道:“夫人,我知道贵国对于进出货物有限额的规定,但是我们的贸易量绝不能太少,这是我们不能忍受的。所以您有什么主意吗?您是能够拿到足够数量额额度,还是打算——”
未尽之意其实就是走私,几乎做海商的人家都在走私。祯娘家算是比较规矩的那一种,有四百料的限额的话,只会有八百料的货物,这是大家几乎默认的了。至于那些不规矩的,简而言之就是上不封顶了。当然,这样不是白来的,需要付出更多的风险和贿。赂也是应有的题中之意。
“都不是。”祯娘站起身送他们,胸有成竹道:“你们或许查了我的身份,知道我的经历,但是你们不知道外子。外子并不是一个普通官员,他是三品福建水师参将。或许你不知道,他们即将在南洋得到很多东西,我们的糖从那里出来,当然不用受到海关的限额。”
第152章
祯娘这一回说话是十拿九稳; 若是在两三年前,她的决计开不了这个口的——只因为这两年东南水师都知耻而后勇; 有之前的事背着; 不敢张扬。又有九边和朝廷来的严厉主官并踏实将士; 所以祯娘开了将对南洋用兵的口。
实际上也是这样; 这并不是什么隐蔽事情,或者说想隐蔽也隐蔽不起来。须知这些水师动作颇大,各种采买准备颇多; 但凡有心的总能知道。且军中不算严谨封闭,偶尔露出去一两句; 之前的保密就都玩了,索性就放开了让大家知道; 只是更具体的不泄露而已。
祯娘即使是周世泽的夫人,她也不知道对南洋用兵到底具体如何——对哪座岛屿用兵,是想彻底掌控; 还是只做威慑。是针对南洋诸国; 还是针对西夷。凡此种种; 只要有一处不一样; 手段也就会不一样。
这些事情都是朝廷的事情; 本就不该她知道,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干系。难道她知道了又有什么好,反正不知道; 有什么好处也少不了她这个福建水师参将妇人的份儿。
对于祯娘的这个身份,华夫倒是颇为吃惊。询问翻译; 得到解释,心中就直接把祯娘定义为海军将军夫人,或者将来的总督夫人。而这种身份,手握巨大的钱财与资源,确实是最好的合作伙伴,这也更加坚定了合作的信念。
祯娘真不是唬人的,实际上对南洋用兵不是很快要来,而是已经箭在弦上。就在祯娘和华夫把事情都商定清楚后不到几日,周世泽就与同僚接到了东南水师提督的命令,到时候东南水师再入吕宋,这次是为了一雪前耻。
其实这几年东南水师三支常常以练兵的名义在东南沿海驰骋,偶尔去往南洋走一遭也不稀奇。对于还在南洋诸国本国掌控之下,往往也就是行船路过,了不起到港口补给。因为挂着大明的旗帜,倒是没什么恐慌,诸国往往是恭恭敬敬满足需求就是了,算得上相安无事。
——实际上有时都称得上是夹道欢迎了,有些小国时常受到海上大海盗和西夷海军的骚扰,甚至袭击。因为大明的水师如今经常到处巡视的关系,倒是安定了很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经意间就多了许多中间十分稳当的补给点,也算得上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但是对于那些海盗和西夷占据的南洋岛屿,水师就不大客气了,特别是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两支,因为更靠近南洋,这种事也更多。常常是估量敌我之间实力,若是实力足够就打上一次。这样既能实战练兵,又能捞上一笔——战利品中也只有岛屿还需要和朝廷通报,其他的大家都可自行瓜分。
这也是无奈,朝廷倒是想把银子都收起来,国库没钱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只是水师肯么?人家在那里拿下一个又一个的小岛,说是只是海盗暂时落脚,什么战利品都没有,这怎么说?反正拿了好处的都闭嘴了。何况军队分战利品早就是惯例,朝廷这时候上纲上线,也只是面子难堪一回。
也正是因为这些战利品岛屿的存在,祯娘才能说出一定会在南洋建甘蔗园和榨糖厂。因为无论还会不会在南洋大量用兵,以及什么时候用兵,甚至用兵算不算成功,这些都不能阻止祯娘在南洋得到岛屿了。非要说的话,充其量只是成本和安全的差别而已。
“参将大人,此回一定要同提督大人据理力争。我们福建水师从地理上来说本就是最合适的,且既然是对吕宋再用兵,那怎能用别人做主力?当年半数福建子弟丧命,这样的仇怨难道不与福建百姓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