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乱闯侠客行 >

第161部分

乱闯侠客行-第161部分

小说: 乱闯侠客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一些俄国小说,像《安娜·加兰列拿》,一个美丽而脆弱的女子,背弃丈夫女儿,与情夫私奔,但得不到幸福,最后郁郁而终,虽然行为似无可恕,但就是令人怜悯,觉得这是悲剧,不但是她所背弃的丈夫女儿的悲剧,更是她个人的悲剧。

    如果照着成书的次序,读者最先接触到的是的死,那时既不知的名字,也不知道前因后果。

    一个年轻姑娘听一个汉子,在大庭广众间叙述他怎样偷听她的父亲追问仇人,打听一个女子死前的状况。那个女子,分明是两个做仇家的男人都十分关怀的人,又分明是借病拒医,伤心而死的,她的伤心自疚,必然到了很深的地步,因为她要求死后把骨灰撒在路旁,任人践踏。她究竟有什么往事,令她这样深切悔恨呢?她死前留下一枝风头钗,明珠失色,令人联想到这必然是位早逝的绝世美人,这位美人为何厌世?听故事的年轻姑娘又何故伤心欲绝?那美人又是谁?与年轻姑娘又是什么关系?

    《雪山飞狐》透露的只是本是官家小姐,父亲被贼人杀死,苗人风救了她,两人结为夫妇,生下女儿。但与苗人凤婚姻并不愉快,她一直觉得丈夫过于沉实,不解温柔,婚后三年,她结识了风流潇洒、善解人意的田归农;就与他私奔了。她很快便后悔,但大错铸成,悔之己晚,于是郁郁而终,田归农诱背夫,本有所图,但最后一无所得,在她死后也自杀而死。这三个人之间的思怨,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感叹的故事。

    《飞狐外传》增补了苗人凤因“冷月宝刀”而结识的经过,更深刻地解释这段婚姻的失败原因,在于苗人凤不了解的心事,田归农才会乘虚而入。《飞狐外传》之文字风格“文艺腔”很浓,虽然刻意使入同情,便反而没有《雪山飞狐》中的令人怜悯。

    。

 明梅三弄

    金庸对火气大的老太太格外偏爱,同一个故事竟用了三次,但每次都略有变化;就像琴曲“梅花三弄”一样。

    故事是同门师兄妹谈恋爱,但性格不合,老是争吵,终于不欢而散。女的后来嫁给别人,男的后悔起来,旧情难忘,终身不娶,总是对女的痴情一片,到老不变。女的嫁了丈夫,夫妻恩爱,但女的对旧情人的痴心自然感动,而丈夫便老是为这旧情人吃醋;夫妻争吵,几十年如是,好像少年夫妻一样。

    表面是写争风呷醋,但目标自然是点出三人之间的纯真爱情如何恒久,老太太虽老犹是少女情怀,既然好笑,亦复可爱,发乎情,止乎礼,始终对丈夫贞忠,又是可敬。

    这故事第一次在《书剑恩仇录》出现,是天山双鹰关明梅、陈正德夫妇与天池怪侠袁士霄之间的故事。天山双鹰是霍青桐的师父,袁士霄是陈家洛的师父。后来陈正德在行刺乾隆时伤重身亡,临死仍对妻子说,她从此可与袁士霄在一起了,关明梅既恼火亦伤痛,即时在他身旁自刎,叫他放心,实在他俩夫妻恩爱,一个死去,别一个也不愿独活。

    关明梅一面性烈如火,另一面又柔情似水,对旧情人念旧,但对丈夫情深义重,这正是这个故事中的老太大的造型。

    关明梅没有与袁士霄结成夫妇,是因为两人都是硬脾气,动不动大吵大闹,弄成僵局,女子总是好胜的,陈正德好脾气,对她忍让,她就嫁给他了。

    金庸这个高见,在《天龙八部》这个故事重现时写得更加清楚。谭婆“小娟”嫁给谭公,师兄赵钱孙老不服气,后来看见谭婆小事即怒,出掌打谭公,谭公全不在意,随手给自己敷上自制灵药,药到消痛,赵钱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早知这般,悔不当初,受她打几掌,又有何难?”

    夫妻之道,原来是妻子爱打人,做丈夫的便精研伤药,妻子打人出掌如风,做丈夫的便练习得敷药快如闪电,两人抵消。同样道理,妻子爱花钱买这买那,做丈夫的努力赚钱即可,不宜太多干预批评。

    这三人收场比双鹰惨得多。赵钱孙痴心要与“小娟”私会,听她唱个曲儿,不料被乔峰撞见,他俩宁愿身败名裂,也不透露“带头阿哥”姓名,乔峰带了谭公到场,希望逼三人吐露真情,岂料他两人转瞬遭害,而谭公亦伤心自杀,死前最重要的是搂着谭婆身子,把赵钱孙推开老远。笑话突然变成悲剧,令人恻然。

    三次“变奏”之中,以《侠客行》的一次最为有力,那是雪山派掌门人威德先生白自在夫妇及“一日不过四”丁不四的故事。

    白自在老夫人像谭婆一样,有个娇滴滴的闺名,叫做“史小翠”,丁不四是个老魔头,但对小翠却是痴情一片,他年轻时追求小翠不遂,一生的心愿,不过是请她光临他的“碧螺岛”,她就算只是双足一沾碧螺岛的地面,他就满足了,当然,他用的手法,绝不像袁士霄或赵钱孙那样绅士作风。

    史小翠执意不肯,固然是因为白自在会引为奇耻大辱,但她自己脾气刚硬,不受丁不四威迫,也是主要理由。

    史婆婆的故事写得好,简直不觉得是重复,因为她的个性突出,故事其他情节丰富,而白自在本身就是一个饶有警世意味的故事。

    白自在不比陈正德或谭公那样忍让迁就,他是个自尊自大的家伙,愈老愈狂妄,愈老愈难以忍受,终于引致雪山派发生叛变。史婆婆回山发现真况,又伤心又生气,她主持大局,教训门人,斥责丈夫,是个火气极大的老太太,虽然有勇无谋,但正义凛然,也是个勇敢而肯担当的老太太。

    。

 王难姑

    石清、闵柔相敬如宾,是对模范夫妻;骆冰、文泰来情深义重,是对恩爱夫妻;胡一刀与胡夫人生死相随、两心如一,“恩爱”实不足以形容。但《倚天屠龙记》有一对夫妻,又斗气,又恩爱,“耍花枪”招数凶险,更令人不知怎样形容才是。这对夫妻,就是胡青牛和。

    虽然故事是由胡青牛所述,而胡青牛又分明对妻子爱极,到了盲目程度,在他眼中,她所做的一切绝无半点不对,但旁人听起来,也觉得这位女士蛮横好胜,草菅人命,简直可怕之至。

    胡青牛与分属同门,他研究医术有成,人称“医仙”,她研究毒经,下毒高明,人称“毒仙”,毒仙不高兴她下毒之人,可由医仙治好,于是恼怒起来,跟丈夫斗气,矢志要做到下毒方法高明得丈夫治不好为止。

    大概医仙技术比毒仙高明多多,她怎样下毒,他都治得好,但为“免伤夫妇和气”,给她下毒的人,他一概不治。后来她故意隐藏下毒手法,使他不知道是她下的毒,他无意中治好了,她又大大生气,医仙唯有决定不是明教中人不治,因为知道毒仙不会毒害教友,这样一来,他便得了个“见死不救”的外号。好端端逼使丈夫变成“见死不救”,这位女士真是古今独步。

    但是这样一来,毒仙便无法证明她比医仙高明,最后,她倒转头向自己下毒,看丈夫能不能救治她,可谓蠢得无可再蠢。其实,胡青牛应该让她赢了这一次,那就天下太平了,可惜,医仙本人也是蠢得紧,竟然救活了她。

    照说,这段故事也真是大男人主义的,把女人写成一味蛮横好胜,而男人不但忍让,而且事实上高明得多,暗中让她。

    她也不知道。金庸把形容成“秀眉粉脸”,又娇媚无限,可能想说明男人变得怕事,都是让刁蛮美丽的女人害的。

    。

 郭襄

    很少人不认为是个一流人物,之可喜与她姊姊郭芙的可恼比较,真是恰成正比。她的外貌俊俏还在其次,最可贵的是胸襟爽朗,深情而不损潇洒,小小年纪,举止言行已是大有风度,金庸所创的女性角色,恐怕没有哪个比得上。

    不过所占篇幅不多,比较容易保持形象完美,使人感到意犹未尽。

    关于的两个最精采片断是《神雕侠侣》最后一集的“风陵夜话”,及《倚天屠龙记》开始时,她在少室山下邂逅“昆仑三圣何足道”的一节。

    生下一天即遭人劫去,引出历险连篇,在风陵渡口偕郭芙及郭破虏一起再出现时,她已是十五六岁的少女。黄蓉在张家口扮做小叫化初遇郭靖,也正是这个年纪,不像黄蓉精灵顽皮,金庸也没有把她形容得像黄蓉那样娇美无俦,但洒脱自在的气质,却为黄蓉所无。黄蓉偷人家的馒头(只是偷来喂狗)。却是为爱听各路英雄说“神雕侠”,随手拔下金钗,沽酒请客,郭芙一贯坏脾气,她只笑着不当一回事。

    这场主要是交代十六年快要过去,而杨过失去了小龙女踪影之后,已由青年人变成一代大侠。间接由别人口中道出主人公的事迹,以增加他的神话色彩,原是金庸的拿手好戏,这次加插了这个少女,更是动听。

    风陵夜话引出山西一窟鬼,好奇乐天的小跟着形形色色的武林怪客到处走,终于见着了她心仪的“神雕侠”。但等到黎明分手之际,杨过才知道她是他与小龙女抱过的那个婴儿。

    临别,杨过极其神话式的送给三枚金针,说答应她三个心愿,她立时交还第一枚,说要杨过揭开面具,让她见他的真面目,看到他“清眉俊秀”的脸容,这英雄崇拜就变为她的少女情怀了。第二枚金针不过是一场热闹,第三枚金针却是她舍命送还他的。杨过到断肠崖不见小龙女,悲痛投下深谷自杀,坠下深潭,跃身跳下,从潭中浮起,不管自己死活,忙把金针交给他,求他保重身子,不可自寻短见。

    这就是与众不同的。

    《倚天屠龙记》第一章的,已是十八九岁。杨过与小龙女重逢,双双避世隐居,思念不已,愁闷难排,于是骑着青驴踏遍江南江北,打听杨过夫妇的消息,她又是渴望见他一面,心里又知道见他也无结局,就在这里,她走到少室山下,无意邂逅“昆仑三圣”何足道。

    此人是一介狂生,因琴、棋、剑艺皆出神入化,人号“三圣”,他又忽然谦逊起来,自名“何足道”,加起来便是这个古怪称号。虽然“失恋”满怀落寂,但却不是个一味沉溺于伤感的人,她听到山中琴声,循声寻见何足道扶琴自娱,一曲“百鸟朝凤”引来群鸟飞舞,后来以剑划地为局,自己跟自己下棋,既佩服又同情他寂寞,倾谈起来,这位“昆仑三圣”大感知音,当下捧起瑶琴,邀请回奏一曲。

    琴艺低浅,但她生性豁达,诚意报人,便坐下答以短曲“考盘”,随即起身,纵歌骑驴而上,使一个何足道痴在当地。

    显然,何足道即时对这奇异的少女心生倾慕不已,因而把形容文士高洁的“考盘”与思念伊人的“蒹葭”揉合在一起,谱成新曲:“考盘在涧,硕人之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天一方……”而聪慧玲珑的,一听之下,也就弦歌而知雅意了。

    这是精神上的交往,对有此敬慕的,何足道之外还有后来成为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的张君宝。这微不足道的小徒儿跟着师父少林僧人觉远做粗活,《神雕侠侣》结局时在华山之巅与有一面之缘,到《倚天屠龙记》又再出现,觉远因失了经书,被罚带锁担水,为他师徒大抱不平,但不得要领,反而累他师徒被逐出寺。

    觉远寿终圆寂,可怜张君宝无依,于是褪下手镯为信物,教他到襄阳投奔父母,自己愁苦中不忘照顾他人,显见的侠义心肠。

    后来张君宝不屑寄人篱下,独立门户,成了一代宗师。引出张三丰之后,不再出现,只在后文交代,她难忘杨过,直至在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出家为尼,开创了峨嵋派。

    。

 仪琳

    要找一个比更可爱的女子,恐怕绝不容易,她天真无邪,心地纯洁,毫不懂得掩饰,而最独特之处,是她对“善”的坚定信心,即使身在危难苦楚,也不动摇。

    是这份信心,使逢凶化吉。她对宗教的虔诚出于内心,出于自然,毫不造作,好像不是宗教塑造了她,而是宗教精神恰好最能表达她的个人性格与信念。美貌可爱的小尼姑并不是常见的小说角色,即使以金庸来说,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笑傲江湖》的主角是令狐冲,金庸用了他特长的手法,先从旁人叙述,引起读者对这个人物的兴趣,而介绍令狐冲出场的便是,她叙述自己怎样被采花贼田伯光所制、怎样被令狐冲碰见、令狐冲怎样出计谋相救;以的稚嫩语气形容当时的情景,又是刺激又好笑,娱乐性甚高,同时不但收到原意突出令狐冲其人其事的效果,也表现出的良善可爱,对善与恶之间的辨别的清楚明确。

    例如,她说田怕光挟持她到酒家,叫了满桌子酒肉要她吃,不然便撕破她的衣裳,不为所动,坚决不吃;她解释说,佛门戒腥荤,她决不能破戒,田伯光要撕破她的衣裳,虽然不好,却不是她的过错,这绝不是推卸责任,这从她“偷西瓜”

    一节可见,而是她真的善恶分明。

    正因她善恶分明,所以偷西瓜一节才能那么饶有意义。令狐冲伤重口渴躺在瓜田之畔,要吃西瓜,对他敬若天神,他又身受重伤,不忍不为他摘来,然而物主不在,要吃使得不告而取,也就是偷。佛门子弟戒偷盗,偷是她的过错,况乎“令狐大哥要吃西瓜”又不是什么重大理由,她这样做,无可原有,这场内心挣扎,不下于寻常的重大道德问题,最后她决定偷,所抱的心情,正是为怜爱一个受苦的人甘受罪责的舍己为人的心情,既不为自己分辩,又不后悔犯戒,表明是一个有很深道德精神的人物。

    是个热心肠的人,对令狐冲由感激、敬佩、关心怜惜而产生恋爱思慕之情,实在是最自然不过。她自幼出家,不沾尘俗,整个人就如浑金朴玉,遇上这样的难关,即使比她世故十倍的人也不易应付,但她却勇敢地本着自己的一贯原则信念去面对,令人既敬重而又怜惜。

    最令人敬重的是,她一直自然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情,从不对自己或对他人隐瞒她对令狐冲的思念,但同时她对自己应该怎样做,也毫无疑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