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财迷抗日记 >

第136部分

财迷抗日记-第136部分

小说: 财迷抗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中以为相泽没有刺杀成永田少将,就可能避免另一时空的二二六事件了。但随着二月二十日的到来,他发现情况非常糟。皇道派的人因为没有杀死永田,反而死了一个干将相泽,怨气更大了。陆军中的统制派看到这些皇道派的人怨气没法发泄,很容易搞事,就准备把皇道派相对集中的第一师团调到“满州”去打仗。结果这些一天到晚说要为“皇道乐土”不惜牺牲的人,听说要调他们去打仗,就不乐意了,他们在骚动。
    田中对这个暴力的历史事件是很反对的,作为另一时空的人,他认为这次事件中被杀死的高官中很多并不应该死,例如大藏相高桥是清。而对皇道派来说,这件事也没有什么好处:兵变没有最后成功,反而明一些皇道派的军官在高喊“天皇万岁”中,被天皇下令枪毙了。这对日军的战斗力也是有损失的。
    高桥是清这个老头,是个老资格的财政专家,什么人当了首相,都要靠他来搞财政。高桥已经当了八届政府内阁的大藏相了,有个外号叫做“不倒翁”。要连续这么多年都以这么高的军费比例提供给军队,算是为日喷军国主义事业作出了不少贡献的。懂一点经济、自己也搞企业的田中知道,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田中因为所办企业对国内的经济贡献不小,这高桥也是知道他的,找他当成有出息的小辈看的。这样的老官员要被人杀了,田中也觉得不忍心。
    不过以田中现在的实力,要去阻止这些陆军发动兵变,是不可能的。而且他还根本没有任何关于皇道派的人要进行兵变的证据,现在他对别人说了,也没有人会相信。因为皇道派的人以前进行的那些暴力活动,最多只能说是“刺杀”,像对永田少将一样,几个军官自己行事,只要有几个警惕性强一点的警察、宪兵,就可以拿住他们了。如果现在田中说这些军官会指挥士兵进行兵变,谁信呢?
    更不用说,这两个时空还是有不少的不同,所以虽然情势看上去紧张,但田中并不能确定皇道派一定会搞这个兵变。所以,他这几天都是心神不定的。最后到了二十四日,他决定要做点什么事,以防万一。他对最相信他的永田少将说了,说他从朋友那儿听说,这些皇道派的人准备搞兵变,有些什么目标和计划,就在这几于可能实行,最可能发动的日期是二十六日早上。
    永田还是有点相信田中的情报的,毕竟这情报来源救过他的一条命。于是,他们作了一些防万一的安排。首先,他们对那些目标人物和地方的保卫者、宪兵打了招呼,要他们提高警惕。不过这样的提醒,这些大人物的警卫者也都已经得到过了,因为皇道派的异动是好多人都知道的。而对电台什么的进行保卫,田中他们说了还是没有人听。皇道派的人要刺杀电台的人干什么?
    田中还是要用自己的人干一点事,他派了野田公司的几个手下,这几天轮流在第一师团一带监视。说别的事不用管,如果有在半夜三更时有大量士兵出兵营的话,就打电话向他报告。
    另外,田中和永田故意以试验一种新的无线对讲机的名义,把一部新的电线电话留在了皇宫的侍卫队那儿。又以要与高桥谈超级大炸弹的研究项目资金的名义,在二十五日晚上把这大藏相请到一个酒店喝酒。田中以财团老板、开发武器的新锐少将、科学家的身份,加上永田少将的面子,才把这老头请了去。高桥对财政方面是专家,但对于太阳能之类的一窍不通的,所以田中的目的并不是要对他讲这些东西。这晚上实际上并没什么事,只是要把高桥灌醉了,又找了两个妓女陪他,不让他回家就行。
    在冈田首相的家附近,田中也派了他贴心的手下,准备在那儿保卫他、接应他。既然田中上一次能救了要掉命的永田,这一次也应该能救出本来就不会死的冈田吧?
    高桥这老头,年龄这么大了,但精神挺好,一直喝酒、与妓女玩到二十六日凌晨才睡了过去。田中把他安顿好,刚松了一口气,他派在监视第一师团的人来电话了,说有很多部队正在往外开。田中一听,知道这些皇道派真的起事了,二二六兵变还是如期来了。而他反正也睡不着,就亲自坐车赶到首相府去。已经救下了一个高桥,现在也只能再多救一个冈田了。5
第二百四十六章 抗日义勇军扩大
4    虽然有田中曾男的提醒,但整个二二六兵变的情况与另一时空基本一样。只有田中干涉的两件事变了:冈田首相没有逃到寺庙里去躲避,而是被田中接到他的野田公司大楼去了。而高桥当然也没有被杀死,也被暂时接到了野田公司。
    另一件事是他们可以与皇宫内联系。他们通过无线电话,让冈田首相与皇宫内通了电话,这样当天早上,皇宫里的人们就知道了外面的情况,也知道冈田没有死。
    由于冈田在外面,结果这次平定兵变的动作也快了一些,但那些皇道派的人被判死刑还是一样的。冈田的命运得到了改变,他因为在外面参与者了指挥平叛,而且皇宫里的人们一直知道他没有被杀死,所以,他当然继续任他的首相。而田中因为在这次事件中救了冈田首相,并在帮助取得与皇宫的联系,在平叛中起了不少作用,得到了首相的青睐。
    二二六事件的结果有所不同,但日喷的军国主义侵略政策并没有改变,统制派也因为在平叛立了功,按他们用政治手段来获政权的方针,他们提出了要让军人在政策上有更多的说话权,政府也同意了。与另一时空一样,从此军官们对政府的干预力度变得更大了。只是缓进派的势力比另一时空比,相对也更大了点,这也是田中想看到的。
    …………………………
    在春节后,国内的形势看上去算是相当可以的。政治上,什么实施宪政的事开始了行动,蒋中才与汪院长他们组织了班子,真的就开始了编写什么《宪法草案》。各派别的人,特别是文人,都为草案里面的文字进行了争论。只有共济会才弥先生这样的人,对此并不关心。反正先有了这么个东西,以后有问题了,再修订就是。
    共济会现在也是政治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毕竟安徽、浙江、热河、察哈尔都是他们的势力范围,而别的地区也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共济会的人员,有的地方力量还不小。才弥先生没当什么大官,但没有人把他因此把他当成一个小的政治人物。这是共济会的实力支撑在那儿的。
    由于财迷去年被绑架事件成了世界级的新闻,他的一些在国外的产业、投资,也被人说出来,现在一些人估计,说他光在中东石油的收入,每月就有上千万大洋。这个数字,在去年的时候还达不到,不过现在那儿的石油产量正在提高,现在就差不多达到了,而接下去,没有什么战争之类的影响,他的收入还会上升。
    另外,他们科辉的商业、在美国的投资等,也都有相当高的利润,而国内的企业,也有不少利润,虽然这些都没法与中东石油的收入比。
    以前财迷总是“财不外露”的心态,想隐蔽实力。而这一次绑架事件中,共济会的实力暴露无遗。这事有坏处也有好处,知道他们实力强了,来参加和加盟的人就更多了。
    连张少帅也要来加强与光之老弟的关系了,以前他是不太相信光之老弟有这么高的经济收入(实际上他认识财迷的时候,财迷确实没这样的实力),不过也知道他比自己想像的有钱。东北军在去年的日子更不好过了,他们退到河南、陕西,当地民众对他们有怨言。说东北掉了不去打回来,跑到我们这儿来吃我们的,打鬼子的事倒让抗五军等抗日义勇军去,让我们的子弟去,你们好意思?这抗五军中确实有一些兵是河南等地出去的,河南也有不少共济会的农场和农业合作社。
    东北军士兵听了这话,又看到离开东北越来越远,心里都不好受。不过张学亮和他的东北军现在靠南京政府每个月二百万大洋的军费开支的,没有这笔钱,他们是维持不下去的。
    应该说,东北军这几年也在抗日的,张少帅对抗一军、抗二军、抗三军等都是支持的,这几年中,一直有派少量东北军官兵去增援,也带了点弹药等去。不过对那些部队支持最多的,还是共济会,连他们要派人进入东北,一般都要从抗五军的热河等地进入,而弹药、装备,大部分也是抗五军供给的。
    去年底的“绑架事件”,光之老弟显示了实力,最后逼得蒋中才进行谈判。这蒋中才怕光之老弟不与他们合作而硬要把他赶下台,所以就找了张少帅和宋子文等去说情。在蒋中才答应了政治民主和抗日政策后,他们的事谈成功了,少帅和宋子文都算是有功的(实际上他们并没起到多大作用)。现在张少帅提出,要让更多的东北军改到抗日义勇军去,反正光之老弟现在有钱了,可以多养一些抗日义勇军了!
    抗日义勇军总司令的职位,一直是空着的,现在,张学亮就宣布这个总司令是徐辉将军。以前张少帅这样地位的人与徐光之在一起的时候也不少,总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现在,感觉是平起平坐的朋友了。现在东北军才二十多万,而听说共济会的武装力量已经有三十万了!更不要说占的地盘和经济实力了。
    蒋中才听说了东北军的这个事,也没法阻止,还不敢说这么就不给东北军军费了,如果不给东北军军费,倒不是面子上过不去,而是怕把东北军全部送到抗日义勇军怀里去,把张学亮给推到徐光之那边去。
    结果,有一半的东北军,约十万多一点的部队,在春天到来后,算是抗日义勇军了,准备到热河和察哈尔集训,然后进入东北。
    抗五军恢复进入东北,虽然没有急于恢复在去年底被日军占领的热河省的地方,而是派更多的人进入东三省,准备加强在那儿的根据地,并且先恢复原来抗一军、抗二军等在去年掉失的根据地,并且在东三省给日军以更多打击。这样做的好处是日军不会很快知道是抗五军加强了在东三省里的部队,而且那些掉失的抗一军等根据地,本身的位置也都是比较重要的。
    日军以为抗五军会首先把部队集中到热河,这也是他们大部队进关内的必经之路,然后可能是先打日军在热河的部队。为了让热河的抗五军处于腹背受敌,日军加快了对内蒙汉奸德王的拉拢,并在三、四月份获得成效。5
第二百四十七章 汉奸德王
4    讲到汉奸德五,就干脆先讲一下内蒙古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财迷到了这个时空,才知道现在并没有内蒙古这么一个省或者自治州。在察哈尔、热河、绥远等省的北部,有一些蒙古族的人,但他们与汉族混居,其中蒙古族占的比例并不高。按这个搞出内蒙古这么个东西的德王自己划的“内蒙古”的区域里,他自己统计了一下,那儿的居民百分之八十是汉族,只有百分之二十是蒙古族。这恐怕也是罗苏当时搞蒙古国的时候,没有把这些地方搞进去的原因吧?
    说内蒙古是这个德王搞出来的,是没有错的,而且开始搞出来的只是一个概念,没有什么土地区域的,也没有地方政府的概念,只是一个民族自治组织。
    德王,名字叫做徳穆楚克栋鲁普,是蒙古族中的一个王公。这王公有多大?是一个旗就有一个的,而且是世袭的。一个旗,另一时空就是县一级的单位,不过蒙古族的人少,这一个旗地方可能有内地一个县这么大,但并没有多少人,反过来也可以说,蒙古族中有许多个“王公”,王公管辖的人并不多。
    这个时空的这个王公,确切地基翻译成汉语,应该是族长这样的意思。说实在,这个时空内地的不少农村,也是由族长来管事的。不过内地的族长不是世袭的,而是由当地辈份高、有声望的人来当。从这个问题上看来,汉族比蒙古族要进步一点。
    蒙古族的旗上面是盟,相当于地区级的吧,这盟长是由比较大一点的旗中“王公”中出来担任的,德王的爸本来就是付盟长,所以他也就传袭成了付盟长。但德王是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他对这个副盟长觉得太小了,他想成立一个蒙古国,他可以有更大的权力。不过他还没有实力,结果人家罗苏人扶植的蒙古国成立了,并且没有把他和他的旗给搞进去。于是,他就想先把剩下的蒙古族的盟都搞在一些,然后再与那个伪“蒙古国”合并。
    这儿还要说一下,这个时空蒙古族的“旗”或者“盟”,并不是一级地方政府的意思,而是一个族群的意思,他们在什么地方,就受当地的地方政府管辖。不过德王提出了要“民族自治”,还到南京去走了蒋中才的路子。当时这么北方的区域,中央军是从来没有去到过,反而是西北军、晋绥军他们的地盘。那儿来了一个人,说要拥护蒋中才,要搞民族自治,这是给蒋中才的对手添乱的机会,于是,蒋中才就同意他们成立民族自治的组织,管理本民族的人。
    于是乎,一些什么旗、盟的王公们就有了政府任命的样子,可以管理辖下的蒙古族人了。但大家知道,那儿是汉、蒙混杂的地区,而且是汉人据多,有些地方上的事就同时有两个组织可以管了。别的还好说,反正有些事本来就是他们族长这样管的;但这税收谁收等问题,就成了麻烦。察哈尔、绥远等地的地方政府对此不买中央的账,就与这个蒙古族自治组织有了冲突。这可能就是蒋中才想要达到的目的?
    蒋中才又与地方摆平衡,答应由中央政府给那些蒙古族自治组织一点钱,又在地方税收中分一定比例给他们。而德王他们就自己开了什么王公大会,自己搞了个内蒙古的概念出来,以示与北方那个“伪蒙古国”的区别(这时,我国政府没有承认过那个蒙古国)。为了表示他们的组织有政府的样子,德王还在这自治组织的名字上搞花样,想叫成省啊政府啊这样的东西,不过德高望重的云王等蒙古贵族同意了中央代表的“自治委员会“这样的名字,德王表示不满意,但也无力反对。德王这个发起这些名堂的人,最终混了个“自治委员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