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抗日记-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换一下装备,整编、训练一些时候,就派去热河战场。
为了感谢傅作义和宋哲元部队的出兵,财迷又向他们分别赠送了二千支和一千支侧把子枪。他可是把库存的货全部都运出来了,因为新成立的部队的收编的部队也要用这枪的,至少要一万支。
对于火力比较弱的西北军和晋军,这种侧把子枪很受欢迎,简直是起了班用机枪的作用。
…………………………
财迷与他们一合计,乘抗五军、晋军和留守的二十九军三支军队的人在一起,干脆三军合力,再加上抗四军,一起攻打多伦。
留守察哈尔的是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不过以前老首长冯大帅打了招呼,多伦一带算是给抗四军驻扎了,不算他们的防区。就算多伦是他们的防区,以他手中一个多旅的部队,也不敢去解放多伦。现在既然有才弥先生出面组织,这四方面都是愿意的。
日军的情报部门在张家口、张北,也都有间谍的,听说了这个消息,知道靠现在的这点部队,多伦是守不住的,可又没有部队可以派去,就对外宣称他们对华北没有领土要求的,并以主动撤离多伦来证明这一点。随后溜之大吉。
通过这次合作,四支部队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
在上海的张学亮对抗五军捉拿汤玉麟、整编五十五军的事发表了声明,表示支持徐辉军长的行动,要五十五军官兵服从徐辉军长的命令。并表示支持中央政府对汤玉麟的处理决定,以后东北军中再有人敢不顾国家民族大义,违抗军令,一定严惩不贷!汤就是个例子(这个例子可不咋的)。
张学亮在辞职后,是比较害怕有人(主要是他的把兄弟蒋中才)乘机来分化、拉拢他的东北军,所以把东北军都放在他自己认为最可信的人,而且分成了四部分,这样如果有一个人被收买的话,至少还能保留其它的部队。不过蒋中才这次没有打东北军的主意,他选的四个人也没辜负他的信任。至于把五十五军交给才弥先生,一方面是当时能够担任收复热河重任的只有徐光之一个人;另一方面这支部队当时主要力量在汤玉麟手中,以后这些部队不一定还能收回。如果徐光之有办法收回,也是用于抗日,算是物尽其用了。
这次东北军在热河战败、他自己辞职的事,对张学亮触动很大,他还真是拿出了毅力,经过一个多月的痛苦过程,就戒毒成功,在五月中旬后,到欧洲学习访问去了。
…………………………
抗日军队光复了赤峰,又光复了多伦,让各部队军心大振。抗五军乘机在日军兵力薄弱的热河北面发动攻势。
日军的兵力只够维持从辽宁到长城前线的后勤线,没有能力来顾及其它地区,结果热河东北部的重要城市开鲁,也被抗五军与部分抗四军、抗二军等一起收复。或者说是日军为把军力收缩到辽宁与长城前线一带,而不得不放弃热河北方地区,包括开鲁。
实际上日军也就是扫过热河的北面,留有士兵驻扎的只是城市和较大的镇,这几个城镇的士兵后来还被抽走一半。抗日义勇军攻打时,他们没有军队可以来救援,只好放弃了。这些地方光复了,也就是大半个热河又回到抗日义勇军的控制下。全国民众欢欣鼓舞,似乎热河光复、长城胜利不远了。
对抗日军民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对何应钦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事使日军明白,他们在长城再这么下去,后方将越来越乱。于是,日军决定与何应钦谈判,他们也想结束长城的战事了。
日军必须把兵力从后勤困难的长城撤下来,把目标转向热河。他们与何应钦等人谈判,五月三十一日,在塘沽签了个停战协议。
这个协议把长城一线南北十公里设为“非军事区”,双方同时停战、撤军。
“非军事区”中,在长城南面,可以有华方的警察维持治安;在长城北面也由地方(伪)警察维持治安。
因为原来山海关北就驻有日军,现在好象日军北撤了十公里,由伪警察来驻扎,华方得到便宜的样子。但实际上这么约定,就是热河的长城北也由伪警察来管了,这怎么可以呢?
所以,这个协议看上去这个协议很公平的样子,但实际上有把长城当作伪满州国边界的意思。
而华方看上去有的可吹嘘的是,日军要从山海关南面撤回关内。
这个塘沽协定一公布,又被全国人民痛骂。说这不是承认了伪满州国?这不是放弃了热河和东三省?为什么不一鼓足气把鬼子打出热河、赶出东北?
协定签定后,日军方面宣称:他们对我国的中央政府他们是没敌意的,对华北没有任何领土要求;只要华方没有挑衅,华北的日侨利益能得到保证,日军是不会进攻华军的。所以,只要在华北的日侨没有受到威胁,日军就同意了停战,并以主动放弃多伦和山海关这样的城市和重要关口,表示他们的诚意。今后,日华政府和人民之间要消除误解,加强友好关系,共同发展经济。
至于热河和东三省,是满州国的土地,他们受满州政府的邀请,派兵清剿土匪和反满抗日武装,但如果没有了反满抗日武装,日军也会撤出的。他们的目的是日华友好、相互提携、共同繁荣!5
第一百五十三章 长城停战
4 对于塘沽协定,何应钦也出来讲话解释,意思说在这次长城抗战中,他指挥的英勇的我军将士,前赴后继,作出了非常巨大的牺牲!全国民众也齐心协力,同仇敌忾,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五个月来,前方将士牺牲惨重,后勤也有不支(意思能守住长城是很侥幸的事),终于迫使日军作了让步,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这是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日军已经不得不退回到山海关内,这是我们继上海战争之后,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这样的战争,对于我国和日喷,都是损失很大的事,而起因不过是双方的误解和不信任,这是很可悲的事情。这次停战谈判,不光结束了这次战争,还为将来避免误会、避免冲突,作出了贡献。
总之,这次是开了个好头,希望以后,华日双方都要以这种谈判的方式,解决双方之间存在的问题。
而双方也都要注意避免再做出会导致出现双方误会的事情。一切武装力量都应该服从命令,在中央的指挥下行动,以免再生不必要的纠纷。
与日军的交涉,无论是军事或者外交,都是政府的责任,都应该在政府的统一指挥下进行!主大家相信政府有能力收复东北,这次长城战争的结束,就是政府指挥下取得的又一次胜利嘛。
…………………………
抗日义勇军纷纷抗议,说要日军必须从热河撤军、从东北侵略的地方撤出,义勇军才会停止对他们的反抗。共济会、抗五军发表了日军不退出侵占的土地,就坚决抗日到底的声明。各界、各抗日团体都反对得很响亮,抗五军的声明等不久就在一大批声明和文章中被淹没了。例如冯大帅就发了好多讲话,批评政府的政策,要政府来个全国动员,派全部军队来抗日,乘胜追击,把日军赶出东北,收复关东州。不能浪费了抗日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大好抗日形势。刚刚回驻到多伦的抗四军也发表了一些坚决支持冯大帅的声明,还有其他一些人也同意他的呼吁。
作为对长城抗战后勤工作完全掌握的财迷来说,他知道现在我军在后勤上确实是相当困难;但从敌后游击队和情报大队发来的情报看,日军现在也非常困难。我军的困难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基础差,物资贫乏,武器和工业材料很多要靠进口。而日军不仅因为很多东西要从国内越洋过来,更主要的是在辽宁到长城前线,很多运输队受袭击,运输成本很高;更别说运输队本身被袭击后,物资被毁,有部分甚至落到了抗日义勇军的手里。
可以说,现在长城抗战正处在拼消耗时期,双方都累,都想喘口气。如果说这时签个让日军从热河退出去的停火协议,是可以接受的,但日军只从山海关南面撤退,就得到了对热河北部地区进行攻击的机会,则是不合算的。
但一些对和平有一厢情愿的人也不少,他们希望与日军的战争少一点,可以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
对抗战不关心的人也是有的,东三省毕竟离自己比较远,长城能停战总比打下去好。
所以,中央政府方面的宣传也不是没有市场的。百姓不知道这个长城停战协议不是战争的结束,而是热河的抗日战争变得更激烈的开始。
蒋中才、汪精卫,都出面讲话,同意塘沽协定,并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要求各部队执行停战协定的条款。说如果不听命令、继续军事行动,就是破坏和平、破坏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财迷就奇怪了:这到底是谁在破坏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
…………………………
日军去年在上海丢了面子,本想今年在北方找回来,并且搞乱华北,他们还收买了一些汉奸,准备打下华北后成立什么自治政府的。现在连长城打不下,热河又被夺回一半!如果不抽回兵力,重新把热河占领了,又要丢脸了。不过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便宜,在谈判上总能得一点的,这个停战协定,日方又得到了收缩兵力、集中攻击热河的抗日义勇军的战机。
对日喷国内,日军当然宣称他们又打了胜仗,教训了挑衅的华军,打下了热河省,达到了战斗的目标,现在划了长城为军事分界线,华军以后不敢再挑衅了。
之前黄琪翔和傅作义将军他们都感觉到了长城前面日军的困境,正策划了一个在长城反攻的计划,不过后勤物资一直达不到反攻所需的数量。现在就因为这个停战协议的签订,这个计划也泡汤了。
这一阶段的长城、热河抗战,历时五个多月,日军伤亡一万五千多人,我军的伤亡约二万三千多人。其中以中央军伤亡最大,西北军次之,还有就是东北军、晋军、抗五军。
…………………………
关东军签下这个停战协议的军事目的是很明确的,他们这样打下去太被动了,要改变这个局面,唯一办法是让国内再派部队来,可国内的部队已经非常紧张,要再征兵的阻力也很大,而且关东军对国内说他们打得非常顺利也不好意思说再要增兵。不能增加兵力,那就只能这样收缩一下,先集中力量对付热河的抗五军。
这个目的,蒋中才和何部长他们应该也是能看到的,不过,这他们觉得能让日军与抗五军互相消耗力量,是对他们最好的事情。
因为这次抗五军暴露的实力,比蒋中才他们之前想像的大得多,现在又接收了二万二千名东北军士兵,实力更加增大,这让蒋中才他们很担心。这会不会成为一个阻碍他统一国家领导的障碍?
抗五军不是打敌后游击战很有水平吗?让他们去消耗日军吧。政府在关内可以喘口气,把精力转到别的方面。5
第一百五十四章 抗日同盟军
4 现在,热河的抗日主要就是抗五军的事了。财迷他们也看到了日军接下来是要对热河北部进攻了,就开会决定对策。
现在抗五军的部队数量是多了,进入热河的已经有七个大队一万八千多人;而在河北前线的有三个老大队七千五百人和已经训练了二个月并且打了一个月仗的三个大队七千多原东北军整编部队;在察哈尔有一万五千才开始整编的东北军部队,在涞源有一个老大队和一万二千名才训练了二个多月的士兵;在上海还有二个大队五千人。不计在东三省的部队,以及热河的民兵,也有六万五千人。不过,在上海还是要放上五千人,而涞源也至少要放上五千人,能够用于热河抗战的可以达到五万五千人。
问题在于这五万五千人中,有二万七千人是刚刚整编的部队或者新兵。
会议上,大家提出两个方案,一个方案就是以现在的编制,先让二万七千人的部队继续训练,一些老的大队和三个已经打了仗的东北军团先进入热河。第二个方案就是让除在热河的一万八千人之外,四万七千人都重新混编,全部再训练一到二个月,然后一起进入热河。
财迷觉得,收编的东北军中,现在有些官兵的风气还是不行,缺少干部,应该让一些老大队的人加入去,对以后这些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是有好处的。所以他建议采用第二个方案,而且,他们判断日军也要经过一个月以上的休整,才能进攻赤峰等地。万一敌人提前进攻,只能靠现在傅保田带领的七个大队和民兵来对付了。
按徐辉司令的命令,抗五军把在热河内的七个大队补充一些当地民兵,组成两个师、八个团。关内的部队在上海留两个团、涞源放两个团,其余五万五千人马全部集中到密云至古北口一带,混编成五个师,加一个炮团,另外一个教导大队。每个师都是四个团,一万人左右。
到这个时候,抗五军的的编制情况日军也已经掌握,所以把大队也改称为团,纵队改为师。
财迷曾经想把部队搞成三三制,但章芝春和黄琪翔他们觉得没有这个时空的编制习惯,所以后来还是按每排四个班,每连四个排这样编了。财迷说,三三制可以在强攻冲锋时,一个班(排)进攻,两个班(排)掩护(这是他在另一时空学到的)。可是黄琪翔他们说,四个班可以分为两半,交替掩护,如果在困难的进攻,则可以一个班(排)前进,另三个班(排)掩护。轮流前进。四班(排)制的最大好处是:很容易分兵两队,每队两个班(排)。
财迷也想了一下,觉得这个时空的四班制是有道理的,进攻、冲锋时并不比三三制差,而其它时候,如均匀分兵时,比三三制要快得多。抗五军打仗中,冲锋强攻的有几次?所以财迷让他们继续用这个编制。抗五军一个班是十六个人(四个小组),一个排是六十六、七人,一个连是二百七十到二百八十人(连级就有专职卫生兵、炊事兵、通讯兵等),一个营(四个连)就是一千一百多人,而一个团只有两个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