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重生之国术无双 >

第411部分

重生之国术无双-第411部分

小说: 重生之国术无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他觉得这些话自己该说。

    因为这里只有他清楚,未来的华夏人做出了什么样伟大的事业。

    别看欧美,东倭,天竺说的热闹,动不动要登陆月球的,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的,要在月球钻矿的,还有登上火星的。

    可是他们吹过的牛逼,一个都没有实现,顶多就是派了点探测器而已,只有华夏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的朝着登月在努力。

    有人说了,现在的华夏在航天上还不如六十年代的美国,有什么可骄傲的。

    可是要知道,现在的美国也比不上六十年代的美国。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时,美国出于对抗苏联的打算,曾向华夏伸出过航天领域的橄榄枝,还多次邀请华夏访问美国航天局,甚至开放航天飞机让华夏人参观。这位当年的亲历者回忆说,当时美国提出一揽子中美航天合作计划,甚至已经同意用航天飞机运送华夏航天员进入太空,只差最后的细节没有谈妥。

    在转眼冷战突然结束,失去了苏联这个太空竞争者后,美国立即变脸,绝口不提中美航天合作,反而用一份莫须有的考克斯报告,借口中美航天合作将有助华夏导弹技术,彻底阻断了两国航天合作的可能。

    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项目启动时,“拉黑不带华夏玩”的这一幕再度重演了。美国的理由是空间站技术有军事用途,所以不能让华夏参与——讽刺的是,冷战期间美国最大的对手俄罗斯,却是国际空间站的核心成员。

    2003年欧洲启动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时,被认为是结束美国独霸局面的最有力挑战。当时华夏承诺投入2。3亿欧元的巨款,宣布和欧洲联合发展伽利略系统。这一方面是出钱学技术,另一方面也是参与国家合作的好机会。然而欧洲以安全和知识产权等为借口,又不带华夏玩了!

    中方被排挤在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之外,甚至在技术合作开发上也被欧洲航天局故意设置的障碍所阻挡,中方实际上一无所得。一时间,华夏航天人在国际合作领域连续遭遇挫折。

    可是结果哪?

    短短十几年之后,神舟飞船接连升空,华夏已经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全套技术和设备,不带华夏玩的美国航天飞机却已经全部退役了,现在不得不靠俄罗斯的飞船勉强维持载人航天活动;不带华夏玩的国际空间站眼看要退役,未来全世界就只有华夏有空间站项目,美欧科学家不得不考虑申请在华夏空间站上参加活动;不带华夏玩的伽利略系统不但进度缓慢,更是故障频发,而华夏独立研制的北斗系统已开始全球组网……

    美国和欧洲:为什么事情会和预想中的不一样呢?

    然而楚浩觉得最为骄傲的是,华夏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中承担主力的,竟然大都是80后,甚至还有90后的年轻人。君不见,刚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项目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也不到33岁。

    俄罗斯现在搞航天的年龄偏大,大都是60岁以上,美国的也大都50多岁,而华夏的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非常年轻,这就是华夏最大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事业发展的最坚实的基础。

    与其他主要航天大国相比,华夏的航天团队,完全是少年一般,这也预示着,未来的地球航天事业将由华夏主领!

 第六百二十四章 温度涂层方案

    过了许久,王永知拍了拍手,这才算是将大家的注意力给拉了回来。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会时不时的扭过去看楚浩一眼。

    毫无疑问,虽然只是初次见面,但是楚浩在他们的心中已经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会议结束,王永知点楚浩等几个人留下来。

    “楚教授,这是飞船系统总指挥张宇,这位是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荆子军。”王永知指着两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说道。

    “这位楚教授我就不介绍了,反正他的事情你们也知道了,就算不太清楚,回去看看报纸也就全知道了,绝对比我嘴说的详细。”王永知指着楚浩笑着说道。

    楚浩和其他两人寒暄了两句,王永知直接进入正题,“楚教授你先休息两天,等状态缓过来了,再进入工作。”

    谁知,楚浩摆了摆手,“王院士,不用了,我现在就可以开始工作。”

    见王永知想要劝一下,楚浩直接说道:“隔热层的问题,我已经解决了,你们看一下合适不。”

    听了这话,几个人都傻眼了,别说王永知了,就是荆子军和张宇都很清楚,从王永知跟楚浩谈话到现在,一共连五天时间都没有过去。

    也就是说楚浩真正有机会研究隔热层问题的时间,连五天都没有,这绝对不可能研究出隔热层的。

    不是说他们要小瞧楚浩,让楚浩一下子就成为两大系统的副总设计师,已经表明了神舟飞船计划对于楚浩的看重了。

    这是说楚浩这速度有点快的让人不敢相信而已,正常来说,就五天时间,别说研究出来,就是能有点头绪,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了。

    王永知还没说话,荆子军开口说道:“楚教授,这种事情开不得玩笑,你应该很清楚隔热层对于整个神舟飞船计划的重要程度。”

    楚浩点了点头,“我很清楚,而且我这次拿出来的,并不只是一个隔热层而已,而是一整套的飞船温度涂层方案。”

    “温度涂层方案?”三个人几乎异口同声的说道。

    他们在载人航天,包括运载火箭,甚至导弹系统都工作了至少二三十年了,可真没听说过什么温度涂层方案。

    “我们都知道,温度对于运载火箭,尤其是载人飞船有多么的重要。”

    王永知三人点了点头。

    如果说起发射失败,那么除了发动机系统包括点火装置,以及整个电子电路控制系统外,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在温度上。

    不知道有多少火箭和载人飞船,刚刚起飞,又或者在再入大气层的时候,被烧毁。

    这个问题不是说他们不想解决,实在是不好解决,火箭和飞船的工作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

    先说耐热方面,火箭起飞后,达到第一宇宙速度,脱离地球时,即便经过外壳的抵挡,可是内部温度仍然要高达五六百度的高温。

    所以逼不得已,就需要制造一层由许多层反射屏与涤纶网相互间隔迭合组成的,能够高效隔离空间环境与轨道舱舱壁之间的换热量,极大减少舱体表面的漏热,同时降低轨道外热流剧烈变化对舱体温度的影响的隔热层。

    这种材料就是之前王永知拜托楚浩研究的隔热材料。

    但是在隔热层之上,还有一层华丽的复合膜,它的功能是要提高飞船对轨道原子氧等粒子的防护能力。

    而在隔热层的里面,还要再安装一层防烧蚀材料,之后必须继续在上面喷涂特殊设计的有机热控涂层,提高外热流吸收能力,还能降低红外辐射能力。

    至于说推进舱的地步,有大推力发动机的存在,隔热层的耐热温度要达到九百摄氏度以上。

    同时还要知道,为了尽可能的多载重,就必须要减低火箭本体的重量,这些隔热层除了要达到足够的耐热温度之外,还要尽可能的轻,有的隔热材料甚至比泡沫还要轻的多。

    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除了要忍受高温之外,飞船还要忍受超低温。

    一般来说,飞船的运行轨迹都是在距离地球四百公里的高空,空气十分的稀薄,接近于真空,没有大气层的防护,还要承受太阳的辐射和地球大气的辐射。

    然而最低温度,可以低到…269c。

    这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如此一来,也就是说火箭和飞船的这层隔热层,不但要经受几百上千摄氏度的高温,还要忍受零下二百六十多摄氏度的低温。

    这一冷一热,对飞船和火箭本身的破坏力就更大了,根据热胀冷缩的效应来说,火箭和飞船所需要的材料,其研发难度是正常的十倍,甚至更多。

    “这套温度涂层方案,包括火箭和飞船的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这三个舱段的外壳材料的具体配方和情况,以及外壳之下覆盖的隔热层材料的具体配方和情况,各种纳米涂层的具体配方和情况。”

    说着,楚浩从兜里掏出来个u盘。

    王永知有些傻愣愣的,下意识的接过了楚浩手中的u盘。

    荆子军和张宇也是闭口不言,唯独眼神中激动难耐的神情,才能表达出他们此刻的心情。

    虽说刚才是怀疑楚浩,可是大家都不是傻子,看楚浩这一副煞有其事,甚至将u盘都掏出来的情况来看,他们再怎么也不会觉得楚浩是在开玩笑。

    假如说,楚浩说的是真的,那么可真是给他们解决了一大难题,甚至可以说二号飞船的第二次起飞,就可以马上进行了。

    笼罩在所有人心头的阴影,也终于可以消散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太厉害,太厉害了,他们已经不知道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内心的心情了。

    “张宇,你现在先安排下去,按照楚教授给出的配方,把各种材料都制造出来一点,然后进行实验分析,如果合格的话,我们立马申请,进行第二艘二号飞船的制造工程。”

    王永知强压着激动的心,沉稳有力的吩咐着。

 第六百二十五章 发动机也行!

    场面顿时沉默了下来,所有人都不要说话了,努力的消化震惊后的余韵。

    温度涂层方案,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过。

    虽然看似都是有关于温度的技术,但是他们自己却清楚的很,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千差万别,有物理学的,有化学的,有纳米科技等等。

    可以说一整个研究所,都不一定能把所有的东西给研究全了,但是现在楚浩居然已经一个人就将其全部拿出来了,并且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如果说他们能够一下子就接受了,那才叫做奇怪那。

    当然了,楚浩拿出来的东西究竟能不能达到实验要求这个还不确定,但是人的名,树的影,楚浩作为国内最出名的科研人员,他所拿出来的东西,绝对不是无的放矢,信口雌黄出来的,甚至他们对楚浩有百分之八十的信心。

    楚浩揉了揉鼻子,有些无奈,好像自己吓到他们了。

    “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我看一下,看能不能出出点子,想办法解决掉。”楚浩说道。

    三人又傻眼了,任谁来听都知道,楚浩前半句话,出出点子是客套话,后面半句才是重点。

    荆子军眨巴眨巴眼睛,不由的说道:“发动机问题,你能解决不?”

    王永知和张宇一脸无奈的看着荆子军,这荆子军是想发动机想疯了吧,居然问楚浩能不能解决发动机的问题。

    开什么玩笑,且不说楚浩之前所有的研究都跟发动机没有任何的关系,就是有关系,发动机这东西也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了。

    火箭发动机虽然从指标上都比被誉为工业明珠的航空发动机要低的多,但是绝对不是一个简简单单,两个嘴皮子一碰就能造出来的东西。

    再者说了,火箭发动机之所以说比航空发动机简单,也只是从寿命来说,如果说工况的,肯定要比航空发动机严峻的多,仅仅是喷口三千五百度以上的高温,就绝对不是航空发动机能够承受的。

    只是说,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寿命一般都在二十年以上,而火箭发动机,最短的不过二分半钟,甚至几十秒就可以解体降落了,至于说远征2这种超长待机火箭发动机,能坚持个七八个小时,就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火箭似乎很厉害,又是嫦娥登月,又是载人航天的,但是飞机用的航空发动机总是短板的原因。

    另外火箭发动机是可以大力出奇迹的,一个发动机不够,那就来十个,飞机就不行了,发动机太多,烧不起油啊。

    所以现状就是,华夏的火箭发动机没那么厉害,但是航空发动机也没有那么惨,毕竟不管怎么说都是工业明珠,能造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屈指而数。

    感受到两人的眼神,荆子军嘿嘿的笑了笑,他自己也不好意思起来了,自己也真是疯了,居然会问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能不能解决发动机的问题。

    可谁知道,楚浩听了这个问题之后,竟然沉吟了起来,在会议室里来回的踱步。

    三个人相互看了一眼,他们感觉好像有些不太对劲,看楚浩的样子,莫非有戏?

    这下三个人全部屏息凝神,目不转睛的看着楚浩,双眼似乎都快要放出光一样。

    过了数十息,但是对于王永知他们三个人却如同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楚浩开口说道:“能解决,不过需要时间。”

    王永知把手放在心口,使劲的压着,生怕自己一松手,心脏就‘噗通’一声蹦出来一般。

    他颤颤巍巍的说道:“发动机问题……真……真能解决?”

    楚浩点了点头。

    王永知狠狠的握了握拳头,使劲一挥,“时间我给,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都可以!”

    楚浩哑颜一笑,摆了摆手,要不了这么长时间,“给我两三个星期就可以了,我拿个设计图纸出来,请大家审阅一下,看有什么问题没。”

    “好!好!好!”王永知此时高兴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虽然不知道楚浩究竟能不能设计出合乎标准的火箭发动机,仅仅是听楚浩这么一说,就足以让他笑开花了。

    没办法,华夏的火箭发动机技术虽然已经不错,但是比起美国来说,还是落后的太多,甚至比俄罗斯都还要再差一些,同样推力的火箭,美国三个发动机就足够了,而华夏却需要十个。

    而且,冥冥之中有个感觉告诉他,楚浩能成功。

    楚浩笑了笑,笑容有些伤感。

    仅仅听自己这么一说,王永知他们就笑的像个孩子一样,楚浩真不知道这笑容的背后,埋葬了多少过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