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在大明-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个玩笑。却也是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的玩笑。只不过是朝廷似乎都不是很重视。
重视的哪,有如这安南,却偏偏没有花大力气做事的人。毕竟如云南沐家几百年如一日的忠于国家,而不是自立为王,也就一个沐家了。
左千户想了一下说:“殿下,这批物资在哪?”
左千户是军人,而且是老朱派来一劳永逸解决南疆问题的军人。在这个大前题下,他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只是一没想到,越人虎头蛇尾,说不打就不打了。而十三皇子不仅想打,甚至是准备灭其国。
决策上的大事,不是他可以过问。他只是用来完成朝延战略的查缺补漏者。
十三皇子要灭其国,他就会出击,并且为灭国尽可能的解决细节问题。现在十万大军的物资就是他要安全完整地运去越境的细节。
朱桂:“很好。我看一下。”
对左千户这样的军人,朱桂自然是喜欢的。相比较老郭家就小心太多了。
比如朱桂手中的密信,用的便是密码。需要对照《春秋》才可以翻译的军用密码。
而老郭家使用密码绝不是防的越人。中原王朝就没看的上越人过。他防的是老朱。
哪怕是朱桂出钱,老郭家也怕老朱误会了。
这远程投送物资的能力,但凡接触过军队的都明白,它只比直接控制军队的威力低半筹。
万一老朱拿这个说事儿,老郭家真就扛不住。
朱桂也明白,所以才没为难自己的这位便宜娘舅。毕竟信心这种事更看重的是朱桂的势力。
如果朱桂现在就一统东南亚,拥有百万战兵。身为朱桂的娘舅,为朱桂办事绝不会怕的偷偷摸摸。
但朱桂没有。所以哪怕朱桂说:“放心,舅舅,我是仙人,我会保护舅舅的。”
郭老舍也最多会呵呵呵:“好孩子!有你这句话,舅舅就是死了,也暝了。”
注意,这是一句绝对“场面”的假话来的。首先他一点儿也不想死,其次,万一老朱咔嚓了他,他是绝对不会暝目的。
同理之下,朱桂的话也就成了“暖人心”的场面话。
所以秘密行事已经是郭老舍的极限,哪怕是郭惠妃的请托,他们老郭家有且仅有的靠山开的口,也没用。
解密是一件繁琐的工作,特别是军事密码。
信本身是用阴书书写,这是西周时期被发明的一种密报形式。需要把阴书以一定的规则打乱偏旁,然后再对照《春秋》把偏旁重组形成文字,再通过重组的文字再以其中的规则组成句子,明白意思。
既然李景隆他们留守,朱桂自然要把这老郭家家传的密码教给他们,负责联络。
这也是朱桂叫他们参与这次军事会议的目的之一。(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66章、招揽
(全本小说网,。)
对于学习,而且是这么麻烦的玩意儿,李景隆一开始倒是很有兴趣,但是很快便郁闷起来……学不会。
老郭家的阴书密码虽然起源是西周,但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衍化的更加复杂。其偏旁部首的组合简直就是两套五笔。
所以李景隆没学会,倒是没什么奇怪的。毕竟后世一套五笔,也不是人人会用的不是?
“学不会就算了。有人会就好了。”朱桂叹了口气,摸摸狗头,以示安慰。
李景隆:“……”
李景隆被摸傻了。没人摸过他的头。但天然的他便明白了什么是“摸头杀”。
“反正这军事密码有人会用就好了。”朱桂干咳两声打破尴尬,同时扬了扬手里的白金圆盘,“朱桂看着李惠宁与左千户。李惠宁是学会的,刚刚。左千户则是一开始便会,只要明了规则,就已经上手翻了。
至于朱能他们,同样不用指望。没戏。
随着左千户越翻越快,朱桂越来越想留下他了。而且他不仅仅是在翻,还随手画出了地图。不仅可以领军,自身武力也不低,现在还拥着不俗的学识。
可以说左千军千户就是个小1号的李景隆,反面的。李景隆毁了建文王朝,反面的左千户或许没有重立王朝的能力,但是他绝对拥有“名将”的模版。
既然喜欢,而朱桂手中又缺人用,自然是招揽了。朱能这样的一方将头不好招揽,但是一个千户,就容易多了。
“左千军,你可愿意效忠本王?”朱桂直接招揽。
左千户停下手中的工作,愣了一下。
“殿下,为什么?”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户,对于效忠哪个,是没有自主权的。对于这样的人,很好招揽,只要朱桂以王爷的身份下令,他就会受命,但这不是朱桂想要的。
朱桂说:“你也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如果是你单独领军,你以为会怎么样?”
“殿下是说妖魔鬼怪?”
左千户的脸色不好看起来。
从一开始的食尸鬼,到后来的降头师、巫师。虽然看上去很好斩杀,但是左千户本身也是一个武人。他很清楚那些看上去好斩杀的怪物,哪怕是他,一个不小心也会死。
“是的。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下。效忠我,本王可以让你拥有斩杀妖魔鬼怪的能力。”
“那些东西……”左千户眼睛发亮地看了下朱桂,但紧接着他又低下头工作,“殿下,属下先翻译完手上的工作……”
有人遇到重要的事会慌乱,有人遇到重要的事会冷静思考,还有人遇到重要的事会认真工作。左千户竟然是第三种。这可是难得的大管家,工作狂。
朱桂对他可是更加的满意了:“当然可以,本王虽然看重于你,但你还是你。本王不需要你仓促答应。毕竟跟了本王,你以后会更多的遇上妖魔鬼怪。”
朱桂不是在吓唬他,而是系统的解锁决定的。
向概念化解锁之后,系统给朱桂提供的不是基因学的学识,而是概念提取的学识。
说的具体一点儿,也就是说朱桂今后的实验不再是基因改良,而是概念上的提取。比如云南白药与金疮药都是疗伤的。不可以混用。
到了朱桂手中,就可以直接提取“疗伤”这个概念。
至于效果怎么样?
因为中药的疗效一般很慢,从十天半个月缩短到一个星期,并不太明显。
但是有了这份学识之后,朱桂完全可以从妖魔鬼怪身上提取它们的快速愈合概念,甚至提取它们的长生概念。
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拥有了这样的知识之后,对猫妖的处理无疑是浪费了的。
妖的基因从来不是一个妖身上最好的东西。概念才是。而拥有了概念提取能力后。就算是没有任何用处的食尸鬼,朱桂也可以提取出有用的东西来。
“殿下,我们可以斩妖除魔吗?”左千户还在翻译,而看上去朱桂只招揽了左千户,侯保忍不住问道。
“当然可以,斩妖除魔是项能力,人人都可以学习。景隆与惠宁便是我的弟子。”朱桂微笑道。
朱桂会当着众人的面说,本身便是有招揽的意思。
说是招揽左千户一人,不过是等他们主动开口罢了。
除了朱能外,冯贵与侯保也是人才。这两个人历史上做到了交趾省两位高官(参政)冯贵、侯保。
历史上对二人的介绍很少,只有两句话。
由国子生历三县,有善政交阯,初设府县,择人抚绥,以保知交州府,迁右参政。
永乐十八年,交趾黎氏反,其以黄江要害,筑堡守之,贼至,力拒数月,出战,不胜死。
倒是在朱棣心腹马骐那里介绍归更多。
越人黎利最初集结兵力时,交趾省两位高官(参政)冯贵、侯保,动员军队征讨,本来可能扑灭,但马骐不愿看到他们胜利,而把精锐部队留着自卫,只拨给他们数百名老弱残兵,结果二人战死,黎利的势力途不能控制。一四二六年,安南兵团司令官(安南总兵官)王通,在交州府应平县宁桥遇伏,死二万余人。1427年,明朝援军司令官柳升在倒马坡(越南同登),也遇伏,柳升战死,七万余战士全部被杀。王通惶恐失措,还没有等到呈报中央批准,就向黎利求和,允许退出交趾。黎利接受这个提议,双方筑坛盟誓。
黎利也知道王通只是私自求和,所以又向明政府发动政治攻势,用陈暠的名义,上奏章给中国皇帝,自称是陈姓王朝的近亲,请求册封。宣德是从小深受理学教诲的仁厚之君,谨记洪武的不征之国祖训,一直有放弃交趾的打算,正值明军刚受到严重挫败,又听到王通私自求和消息,又觉得中国本是为维护陈氏王朝正统而战,于是顺水推舟,册封陈暠当安南国王,撤销交趾省。这个新省回到中国只二十一年,到此再度脱离直属。
其后,1431年农历正月五日,黎利接受明朝册封,但此举对中央政府对西南土司的威信打击重大。之后史多的事实证明,宣德“弃置交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长期的和致命的。这一事件沉重地打击了明朝在西洋地区的国际声望,动摇了明朝的宗主国地位。失去了安南意味着失去了西洋,这一点恐怕是朱瞻基也没有料到的。安南从此扰边侵地不绝。
再度打了中原儒学的耳光……畏威而不怀德。(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67章、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
(全本小说网,。)
几百老弱力拒黎利数月,这样的人死了实在是可惜,朱桂又怎么会不招揽他们。
只不过招揽归招揽,他们毕竟是儒生。儒生总是喜欢以中国的人性去衡量世界的人性。不好好改造一番,只怕早晚要坑。
反倒是中国老式的武人更好用。
墙上龙泉夜夜鸣,说的就是他们。他们渴望有仗打。
这个世界很大,他们想征战,朱桂也需要他们为自己征战。
而这次援军的王温与柳升突然激灵一下子,满脸紧张地跪向朱桂道:“末将愿意效忠殿下。”
柳升就是那个永乐朝遇伏战死的将军。王温则是川军的一个普通的万人将领。
柳升一万人,王温一万人,这是朝廷发给朱桂的援军。
由于大明阴廷的建立,该死的人不断死去。而大量有经验军将的突然死亡,也让大明的北伐一下子诡异起来。兵力总是不够用。
本来朱桂的蜀王哥哥特意为自家弟弟的五万援军,老朱也扣下了三万。至于朝廷中央的援军更是影子也没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二人当然是倒头就拜。
怎么说也是老军伍了,知道了这么大的秘密,而在场的人就剩他们没表态了,不怕十三皇子杀人灭口啊!
对这二人,朱桂的态度也就不一样了:“你门放心本王是不会杀人灭口的。”
然而,二人脸上的紧张可一点没下去,反而立即叩头道:“我二人是真心实意效死殿下,愿立血书……”
我们又不是白痴,信了你的邪。哪个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
这两人其实也蛮郁闷的。不说千里行军到南疆了。就是他们知道朱桂在建立自己的小朝廷,他们也没法告状。
按照规矩,他们的顶头上司是蜀王,他们只能向蜀王报告。
但是读儒学读成秀才的蜀王极重亲情,一听说亲弟弟上了战场,便立即把川军精锐全派出来,甚至自备粮草。
向他报告他亲弟弟的坏话。说的不严重,他只会呵呵一笑。说的严重了,说不定他就化身护弟狂魔,直接把他们杀了灭口。
至于直接向老朱报告。大明现在千户过万,战将上千。他们俩,一普通的万户将想见皇帝?
呵呵,文官们绝对不会答应的。这是立场的关系,以文驭武,一直儒家治国之道。敢逆了他们的道,有的是文官搞死他们。
“第一,你们是我亲哥哥的人,我不会对你们怎么样?哥哥派人援我,我杀其大将,哥哥那不好交待。第二,我知道你们其实是聪明人,大明未来以皇子守九边,是父皇的既定策略。想安定九边,皇子们手中就要有兵马。这事儿哪怕父皇知晓,也只会支持……”
身为穿越者就是有这优势,老朱的国策哪怕他不说,也知道。拿到这里用,正好。
至于会不会误了老朱的国策,朱桂就顾不上了。总不能真的杀人灭口吧!
而且老朱的国策也不算错,毕竟周天子分封诸国,有国八百年。一个个诸侯国吊打草原,根本不用周天子费心。
就像是云南,如果没有世镇云南的沐家。后世的云南,也就是一个越南罢了。毕竟十八世纪的时候云南是谋建过南诏国的。只是几百年的世镇之下,云南已经习惯了作为一个省,而不是一个国家,这才让某些野心家阴谋流产。
朱元璋唯一做错的是没有明确定义天子与九王的责任与义务,而仅仅是通过家族谈话的方式,认为亲情大过法。这才为叔侄之战埋下了伏笔。
如果一开始便明确,有如云南沐家一样。虽然还是会有野心家或为自己的功劳,或为自己名声,甚至是真心大一统的分子,都不会做的这么明显,总要顾忌一下。
哪怕是不会像沐家,终大明一朝都不被皇帝动,但也不至于像建文朝,老朱刚下葬就翻脸。
以当时的历史现状,到底是真心为朝廷好,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心……恐怕还是后者更多一些吧。
毕竟大明的九王与汉朝的七王之乱不一样。汉朝的七王之乱,那是七王占据了汉朝最富饶的地方。
身为最高统治者却没有拥有最富的地方,当然要打。
可是大明九大塞王的封地。只听九大“塞”王,便知道不是什么好地方。尽皆是大西北,代县,北平……这样的地方。
朱棣没有牵都前,北平实在不怎么样?
大明九王绝大部分的精力都被草原牵扯住了。
就是这样,朱允文还要动手。去抢那些贫穷、战乱的地方。真心是为朝廷好?
也就是他没抢成功。如果真的抢成功了,以建文朝文武力量的建设,大明也就是大宋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