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剑转天道-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进道:“太后诏我,有何祸事?”
袁绍道:“今谋已泄,事已露,将军尚欲入宫?”
曹c道:“先召十常侍出,然后可入。”
何进笑道:“此小儿之见也,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
袁绍道:“公若必去,我等引甲士护从,以防不测。”于是袁绍、曹c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领之。袁术全身披挂,引兵布列青琐门外。袁绍与曹c带剑护送何进至长乐宫前。
黄门官传懿旨道:“太后特宣大将军,余人不许入。”将袁绍、曹c等阻住宫门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接上文,却说那何进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门,张让、段珪迎出,左右围住,何进大惊。
张让厉声责何进道:“董后何罪,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汝本屠沽小辈,我等荐之天子,以致荣贵;不思报效,欲相谋害,汝言我等甚浊,其清者是谁?”
何进慌急,欲寻出路,宫门尽闭,伏甲齐出,将何进砍为两段。
《三国演义》有诗叹之曰;“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张让等既杀何何进,袁绍久不见何进出,乃于宫门外大叫曰:“请将军上车!”
张让等将何进首级从墙上掷出,宣谕道:“何进谋反,已伏诛矣!其余胁从,尽皆赦免。”
袁绍厉声大叫道:“阉官谋杀大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
何进部将吴匡,便于青琐门外放起火来。
袁术引兵突入宫庭,但见阉官,不论大小,尽皆杀之。
袁绍、曹c斩关入内。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r泥。
宫中火焰冲天。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为人质,从后道走北宫。
当时卢植弃官未去,见宫中事变,擐甲持戈,立于阁下。遥见段珪拥*何后过来,卢植大呼道:“段珪逆贼,安敢劫太后!”段珪回身便走。
太后从窗中跳出,卢植急救得免。
吴匡杀入内庭,见何苗亦提剑出。吴匡大呼道:“何苗同谋害兄,当共杀之!”众人俱道:“吴匡说得对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十二章 大乱落幕
书接上文,那何苗欲逃,四面围住,砍为齑粉。
袁绍又令军士分头来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很多无胡须者误被杀死。
曹c一面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大事,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
那张让、段珪劫拥少帝及陈留王,冒烟突火,连夜奔走至北邙山。
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举,人马赶至;当前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大呼“逆贼休走!”
张让见事急,遂投河而死。少帝与陈留王未知虚实,不敢高声,伏于河边乱草之内。
军马四散去赶,不知帝之所在。刘辩于刘协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饥馁,相挤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
陈留王道:“这儿不可久留,须寻活路。”于是二人以衣相结,爬上岸边。
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
正无可奈何,忽有流萤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在前飞转。
陈留王道:“此天助我兄弟也!”遂随萤火而行,渐渐见路。
行至五更,足痛不能行,山冈边见一草堆,刘辩与刘协卧于草堆之畔。
草堆前面是一所庄院,庄主当夜梦到两轮红日坠于庄后,大惊而醒,披衣出户,四下观望,见庄后草堆上红光冲天,慌忙往视,却是二人卧于草畔。
庄主问道:“你们是谁家之子?”
少帝不敢应,陈留王道:“此是当今皇帝,遭十常侍之乱,逃难到此,吾乃皇弟陈留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接上文,那庄主闻言大惊,跪下道:“臣先朝司徒崔烈之弟崔毅也,因见十常侍卖官嫉贤,故隐于此。”遂扶少帝入庄,上酒食。
却说闵贡赶上段珪,拿住问:“天子何在?”
段珪道:“已在半路相失,不知何往。”
闵贡遂杀段珪,悬头于马项下,分兵四散寻觅,自己独乘一马,随路追寻,偶至崔毅庄。
崔毅问之,闵贡叙说详细,崔毅引闵贡见帝,君臣痛哭。
闵贡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还都。”
崔毅庄上只有瘦马一匹,送与帝乘。闵贡与陈留王共乘一马,离庄而行。
不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一行人众,数百人马,接着车驾。君臣皆哭。
先使人将段珪首级往京师号令,另换好马与帝及陈留王骑坐,最后还京。
《三国演义》童谣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接上文,却说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
百官失色,帝亦大惊。袁绍骤马出问:“来者何人?”
绣旗影里,一将飞出,厉声问道:“天子何在?”
少帝哆哆嗦嗦不敢说话,陈留王勒马向前,喝道:“来者何人?”
那人道:“西凉刺史董卓也。”
陈留王道:“汝是来保驾还是来劫驾?”
董卓道:“特来保驾。”
陈留王道:“既来保驾,天子在此,何不下马?”
董卓闻言,慌忙下马,拜于道左。
陈留王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
当日还宫,见何太后,俱各痛哭。检点宫中,不见了传国玉玺。
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董卓出入宫庭,豪无忌惮。
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言董卓必有异心,可速除之。
袁绍道:“朝廷新定,不可轻动。”
鲍信见王允,亦言其事。王允道:“且容商议。”
于是鲍信自引本部军兵,投泰山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接上文,那董卓招诱何进兄弟部下之兵,尽归掌握。对李儒道:“吾欲废帝立陈留王,如何?”
李儒道:“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说废立之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就在当日。”
董卓大喜,次日大排筵会,遍请公卿。公卿皆惧董卓,谁敢不到。
董卓待百官到了,然后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
酒行数巡,董卓教停酒止乐,厉声道:“吾有一言,众官静听。”众皆侧耳。董卓道:“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诸官听罢,不敢出声。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董卓视之,乃荆州刺史丁原也。
董卓怒叱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
这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李儒急忙道:“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众人皆劝丁原上马而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十三章 赤兔
书接上文,那董卓问百官:“吾所言是否公道?”
卢植道:“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董卓大怒,拔剑向前欲杀植。
侍中蔡邕、议郎彭伯道:“卢尚书海内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董卓闻言乃止。
司徒王允道:“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于是百官皆散。
董卓按剑立于园门,忽见一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奔驰。
董卓问李儒:“此何人也?”
李儒大鹏:“此丁原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主公且避之。”董卓卓乃入园潜避。
次日,人报丁原引军城外搦战。董卓大怒,引军同李儒出迎。
两阵对垒,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原丁建阳出到阵前。
丁建阳指着董卓骂道:“国家不幸,阉官弄权,以致万民涂炭。尔无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废立,欲乱朝廷!”
董卓未及回言,吕布飞马直杀过来,董卓大惊,慌忙逃走,丁原率军掩杀。董卓兵大败,退三十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接上文,却说董卓兵大败,退三十余里下寨,聚众商议。
董卓道:“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
帐前一人出来道:“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可乎?”
董卓大喜,观其人,乃虎贲中郎将李肃也。
董卓道:“汝将以何说之?”
李肃道:“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里。须得此马,再用金珠,以利结其心。某更何进说词,吕布必反丁原,来投主公。”
董卓问李儒道:“此言可行?”
李儒道:“可行!”
董卓虽然不舍得赤兔马,但是为了大计,送出赤兔,更与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
李肃拿了礼物,投吕布寨来。
吕布军人围住,李肃道:“可速报吕将军,有故人来见。”
军人报知,吕布命李肃入见。
李肃见吕布,道:“贤弟别来无恙!”
吕布道:“久不相见,今居何处?”
李肃道:“现任虎贲中郎将之职,闻贤弟匡扶社稷,不胜之喜。有良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献与贤弟,以助虎威。”
吕布便令牵过来看,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
《三国演义》有诗赞赤兔马曰:“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十四章 二十一更
今天的第二十一更!虽然有些水,但是毕竟某种意义上就是二十一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接上文,吕布见了赤兔马,大喜,谢李肃道:“兄赐此龙驹,将何以为报?”
李肃道:“某为义气而来,岂望报乎!”
吕布置酒相待。酒过三巡,李肃道:“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经常与我相见。”
吕布道:“兄长醉了!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
李肃大笑道:“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
吕布道:“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
李肃道:“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
吕布道:“恨不逢其主也。”
李肃笑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吕布道:“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
李肃道:“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
吕布道:“某欲从之,恨无门路。”
李肃取金珠、玉带列于吕布前。
吕布大惊道:“为何有此?”
李肃令叱退左右,道:“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将此奉献。赤兔马亦董公所赠也。”
吕布道:“董公如此见爱,某将何以为报?”
李肃道:“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
吕布道:“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
李肃道:“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罢了。”
吕布沉思良久,道:“吾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如何?”
李肃道:“贤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事不宜迟,在于速决。”
吕布与李肃约于明日来降,李肃别去。
当夜二更时分,吕布径入丁原帐中。丁原正秉烛观书,见吕布至,问道:“吾儿来有何事?”
吕布曰:“吾堂堂大丈夫,安肯为汝子乎?”
丁原道:“奉先何故心变?”
吕布向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级,大呼左右道:“丁原不仁,吾已杀之,肯从吾者在此,不从者自去!”军士散其大半。
吕次日,布持丁原首级,往见李肃。
李肃遂引吕布见董卓,董卓大喜,置酒相待。
董卓道:“卓今得将军,如旱苗之得甘雨也。”
吕布道:“公若不弃,布请拜为义父。”
董卓以金甲锦袍赐吕布,畅饮而散。
董卓自此是是威势越来越大,自领前将军事,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
李儒劝卓早定废立之计,董卓乃于省中设宴,会集公卿,令吕布将甲士千余,侍卫左右。当日,太傅袁隗与百官皆到。酒行数巡,董卓按剑而道:“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群臣惶怖莫敢对,中军校尉袁绍挺身出道:“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