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剑转天道-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群臣惶怖莫敢对,中军校尉袁绍挺身出道:“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
董卓大怒道:“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
袁绍亦拔剑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两人在筵上对敌。正是:丁原仗义身先丧,袁绍争锋势又危。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且不言此诗,再说董卓欲杀袁绍,李儒劝止道:“事未可定,不可妄杀。”
袁绍手提宝剑,辞别百官而出,悬节东门,奔冀州去了。
董卓对太傅袁隗道:“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且恕之,废立之事如何?”
袁隗道:“太尉说得对啊!”
董卓笑道:“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群臣震恐,皆听尊命。
宴罢,董卓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袁绍此去如何?”
周毖道:“袁绍忿忿而去,若*之急,势必为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天下必变,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太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伍琼道:“袁绍好谋但却无断,不足为虑;的确是不若加之为一郡守,以收民心。”
董卓闻言,差人拜袁绍为渤海太守。
九月十五,请少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董卓拔剑在手,对众道:“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乃命李儒读策:“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李儒读完策,董卓让左右扶少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号哭,群臣无不悲惨。
阶下一大臣,愤怒高叫道:“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
董卓大怒,喝武士拿下,此人乃尚书丁管也。董卓命牵出斩之。丁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三国演义》有诗叹之曰:“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董卓请陈留王登殿,群臣朝贺毕,董卓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刘辩及刘辩妃唐氏永安宫闲住,封锁宫门,禁群臣无得擅入。
可怜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废。董卓所立陈留王协,表字伯和,灵帝中子,便是后人评价的汉献帝,时年刚刚九岁,改元初平。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李儒劝董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荐蔡邕之才。蔡邕不赴。董卓大怒,使人对蔡邕道:“如若不来,当灭汝族。”蔡邕惧,只得应命而至。董卓见蔡邕大喜,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十五章 伍孚刺董
书接上文,却说那少帝刘辩与何太后、唐妃困于永安宫中,衣服饮食,渐渐少缺,少帝泪不曾干。一日,偶见双燕飞于庭中,于是吟诗一首。诗曰:“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董卓时常使人探听,当日就得道了此诗,董卓大怒道:“那傻皇帝居然作这种诗,杀之有名了。”于是命李儒带武士十人,入宫弑帝。
少帝刘辩与何太后、唐妃正在楼上,宫女报李儒至,少帝大惊。
李儒把鸩酒给少帝,少帝颤颤巍巍地道:“这——这是?”
李儒道:“春日融和,董相国特上寿酒。”
何太后道:“既然是寿酒,汝可先饮。”
李儒大怒,道:“你敢不饮吗?”接着呼左右持短刀白绫于前,道:“寿酒不饮,可领此二物!”
唐妃跪下道:“妾身愿代少帝饮酒。”
李儒冷笑道:“你是何人,可代王死?”接着举酒对何太后道:“汝可先饮?”
何后大骂何进无谋,引贼入京,致有今日之祸。
李儒催*少帝,少帝道:“容我与太后作别。”于是嚎啕大哭,道:“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为臣*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
唐妃道:“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歌罢,相抱而哭。
李儒大喝道:“相国还在等我回报,汝等拖延时间,是在指望谁人来救?哭破喉咙也不会有人来救你们的!”
何太后大骂道:“董贼*我母子,皇天不佑!汝等助恶,必当灭族!”
李儒大怒,双手扯住何太后,直撺下楼;让武士绞死唐妃,用鸩酒灌杀少帝。
之后,那董卓每夜入宫,**宫女,夜宿龙床。
一日,董卓觉得无聊,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集会,男女皆集。
董卓恶狠狠大笑一番,命军士围住,男人尽皆杀死,掠夺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回到都城,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把妇女财物赏赐给众军。
越骑校尉伍孚,字德瑜,见董卓如此残暴,愤恨不平,于朝服内披小铠,藏短刀,想要刺杀董卓。
一日,董卓入朝,伍孚迎至阁下,拔刀直刺董卓。董卓气力大,两手抵住,吕布见了赶紧过来,揪倒伍孚。
董卓大怒问道:“谁让你反我的?”
伍孚瞪目大喝道:“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能杀汝以谢天下!”
董卓大怒,命牵出千刀万剐。伍孚至死骂不绝口。《三国演义》有诗赞曰:“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经过此事,之后董卓出入就一直带着甲士护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快三国就结束了,马上开始西游!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十六章 曹操奔逃,杀吕真相
当时袁绍在渤海,闻知董卓弄权,就差人送密书来见王允。道:“董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绍今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未敢轻动。公若有心,当乘间图之。如有驱使,即当奉命。”
王允得书,思考良久。一日,于侍班阁子内见旧臣俱在,王允道:“今日乃是老夫生辰,晚间请众位到舍小酌。”众官皆道:“必来祝寿。”
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众官大惊,问道:“司徒生诞,为何大哭?”
王允道:“今日并非我生诞之日,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为借口;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祖诛秦灭楚,平定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于是众官皆哭。
坐中一人抚掌大笑道:“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
王允一看,乃骁骑校尉曹c。
王允怒道:“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你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还有脸面对列祖列宗否?”
曹c道:“吾非笑别事,而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c虽不才,愿断董卓之头,悬于都门,以谢天下。”
王允上前拉着曹c手问道:“孟德有何高见?”
曹c道:“近日c屈身以事董贼,实是欲乘机杀之,今董卓颇信我,我经常能接近董卓。闻司徒有宝刀一口,愿借与c入相府刺杀董卓!”
王允道:“孟德果有圣心,天下大幸!”于是亲自倒酒敬曹c,接着取宝刀与曹c。
曹c藏好刀,喝完酒,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
次日,曹c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何在?”下人道:“在小阁中。”
曹c进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
董卓道:“孟德怎么来迟了?”
曹c道:“吾马老迈,途中累死,故此来迟。”
董卓对吕布道:“吾有西凉好马,奉先你可亲去挑选一骑赐与孟德。”
吕布领令而出,曹c心道:“真是天助我也,此贼也是该死!”即欲拔刀刺之。
谁知董卓起身,曹c心里一惊,未敢轻动。
董卓太胖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曹c又心道:“这该死了吧!”急取宝刀在手,准备行刺。
不想那董卓仰面看到衣镜中,照见曹c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道:“孟德你在作甚?”
这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曹c惶恐,于是持刀跪下道:“c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董卓接过一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然宝刀,遂递与吕布收了。
曹c又解下刀鞘给吕布,吕布引曹c出阁看马。
曹c道:“在下想要试骑一下。”
董卓就教吕布把鞍辔给曹c,曹c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上虎牢关,然后进入主题,也就是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接上文,吕布对董卓道:“义父,刚才曹c似有行刺之状。”
董卓道:“你说得对啊!我也是这么想的。”
正说话间,李儒来到,董卓把事情告诉李儒。
李儒道:“曹c无妻小在京,只身独居,差人召他来,若曹c来,说明他是献刀;如果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
董卓大喜道:“你说得对啊!”
于是差狱卒四人传唤曹c。去了良久,四人回报道:“曹大人不曾回寓所,乘马出东门,门吏问曹c,曹c说:‘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
李儒道:“曹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
董卓大怒道:“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
李儒道:“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c便可知晓。”
董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c: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且说曹c逃出城外,并未遇到陈宫,至于杀吕伯奢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没写。《三国志》中记载道: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魏书》记载道: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世说新语》记载道: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这三种记载,陈寿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所以就没有写,《魏书》是曹魏自己人编撰的,自然说好话,至于《世说新语》,那完全是野史,某种程度上比《魏书》还假,但是也有可能是真的。有争议的历史,怎么说都是假的,因为没有证据,换一种说法,怎么想都有可能是真的,因为没有证据证明是假的!
至于真相是什么,除非亲眼看到,就算是穿越过去的刘晨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十七章 刘晨准备出征
话说那曹c到了陈留,寻见父亲,说完前事,欲散家资,招募义兵。
曹c父道:“我们家资恐难以成事,这儿有卫弘卫家,其家巨富;若得相助,大事可图。”
于是曹c置酒张筵,拜请卫弘到家,曹c道:“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c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公乃忠义之士,万求相助!”
卫弘道:“吾也久有此心,只是未遇英雄。既孟德有大志,吾愿将家资相助。”
曹c大喜;于是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
一日,有一个阳平卫国人,姓乐,名何进,字文谦,来投曹c。又有一个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来投曹c。
又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惇杀之,逃于外方;闻知曹c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此二人本c之弟兄:c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因此是同族。
不数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来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
曹c大喜,调练军马,卫弘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
当时袁绍得到曹c矫诏,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渤海来与曹c会盟。曹c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曰:“c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曹c发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