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二青 >

第8部分

二青-第8部分

小说: 二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话,二青心里彻底松了口气,之前他还担心这两位神仙会来个斩妖除魔呢!

    以这二人的神力,要是想杀他,那估计就是抬抬手的事。

    二位神仙说完,金光一闪,消失在他面前。

    二青呼了口气,转身下山,直接离开此地,同时也在心里头琢磨着接下来该去何方?

    本来还想着能不能来看看这猴子,要是能够从猴子这里学点本事的话,即便是微末之技,那也可以用来保命了不是?

    但现在,这也只能是一个想法罢了!

    行有数十里,日色渐昏,二青寻一山峰,往上一盘,沉首冥思。

    西行一路近五年,山高水险路崎岖。

    寻幽揽胜觅宝药,虎豹豺狼何所惧。

    只因心善念果报,慨施教化万兽趋。

    而今虽至神山处,却是险把魂丢去。

    幸得仙神化横骨,蛇吐人言颇有趣。

    峰陡壑险路茫茫,林密涧深崇山峻。

    埋首冥思意踌躇,抬首问天何处去?

    天下四大部州,二青自知身处南赡部州,南赡部州乃人道昌盛之地,道教发源之所,若真是西游世界,那在这南赡部州,就能碰到不少仙神。他已知自己身具功德金光,寻常仙神不会随意将他打杀。

    想及此,二青便想到了西游中四圣试禅心那集,其中有个骊山老母,乃地位尊崇上仙,连观音等三位菩萨都只能演她的女儿。

    骊山老母的道场便在长安外的骊山上,二青觉得,可以往她那里去寻找一番。传言骊山老母乃慈悲上仙,常显化真身,点化众生。

    相传,许多人都曾师出于她,诸如战国时的钟无艳,唐代的樊梨花,还有著名蛇妖白素贞……想及此,二青双眸便不由亮了起来,这个世界,是否也有那么一条白蛇,于千年后,去找许仙报恩呢?

    他觉得,下一站,可以往骊山去寻寻答案。

    想至此,二青收摄心神,不再胡思,抬首张口,吞起月华。

    日上三竿,二青瞅准方向,纵掠下山,一路往东南而去。

    山高林密间,有簌簌声响,草木相分处,有青影流淌。鸟兽闻其气息,惊飞疾蹿而去,山鹰不敢垂首瞰,虎豹哪敢把头伸?

    夜食月华,朝揽紫气,饥食宝药,渴饮幽泉。

    慨施教化,有教无类,劝其向善,谆谆教诲。

    此一路,千余里之遥,却是游走两年有余。

    而他体长,也已十二丈,腰粗若缸,蛇首狰狞,细观极恐。

    这一日,他攀峰上岭,于一高峰处,盘身抬首,举目远望,但见一雄城虎踞于远处,城头旌旗召召,甲士持戟跨刀。

    城门处,人影绰绰,官道上,车马往来如织,队排如龙,有官绅士子,脚夫力士,贵妇淑丽,凡妇民女。有的挑柴担菜,有的抬轿牵绳,有坐轿跨马的,有持剑跨刀的,喧喧嚷嚷,好一副人间热闹景象。

    抬眼望,城门与城楼中间,上书三个大字——长安城。

    二青知道,自己离目的地已然不远。

    纵身下峰,往官道旁暗潜,经数日,听得骊山具体位置后,他才转身上山,往目的地游去。

    不出半日,他便来到目的地,但见山高峰险,涧深壑幽,松柏翠翠,草木森森,云雾缭绕,霞光灿灿。

    风拂山岗涛声荡,虎啸猿啼伴耳畔。

    野彘胡羊影绰绰,雉鸟狐貂漫山蹿。

    风扫叶落,草木渐枯,秋风已至,百兽齐忙。

    二青游身进山,鸟兽自去,翻过几座山头,见一古庙矗于山巅。

    古庙前,有松柏数列,有奇石横卧。

    古庙古朴,门上书‘人祖庙’三字。

 第17章 始祖神庙

    人祖庙,相传乃后人祭祀人皇始祖伏羲女娲之所。先秦时,此庙还作‘始祖庙’,只因撞了秦始皇的名讳,遂改为‘人祖庙’。

    据后世考古研究,此地人祖庙,其历史甚为悠久,也被称为始祖发源地之一。且这骊山上,传说故事实在不少。

    而骊山老母,亦是这些传说故事的主角之一。

    而从秦至汉,再到现在,这骊山,一直都是皇家的后花园之一。寻常人迹罕见,虎豹虫狼不少。唯骊山老母宫有百姓上山进香。

    而二青出现在这九龙峰之一的峰巅上,自是无人知晓。

    人祖庙占地不广,远看更似一间寻常瓦屋。探首推开庙门,但见二位始祖神相立于眼前,摇首四顾,壁上有壁画几幅,略显斑驳。

    二青望着二位始祖神相,心中思索,神话故事中,二位始祖乃人首蛇身,女娲娘娘捏土造人,遂有人族,因此被喻为人族先祖。

    然在许多神话小说中,他们却又是妖族的始祖。

    这方世界,算不算得神话小说世界?

    且二青自觉己身为蛇,至少也有一半与这人祖相类。

    于是,他叩首诚拜,心中祈祷道:“二位始祖在上,后生晚辈岑二青,在此诚拜二位始祖先圣,望二位始祖在天有灵,感二青心诚,指点于二青,助二青脱万世轮回之苦……二青虔乞,叩首诚拜!”

    叩了几个头,二青退出人祖庙,于庙前盘身,顿首再拜。

    夜,银月如盘,高悬于空,月华倾泻大地,二青于庙前举首吞噬。

    日上三竿后,二青便藏身于庙旁草丛,睡起大觉。

    这一住,便是七日,他日日朝神相叩拜,便是希望有朝一日,人祖能够显灵,显圣于前,点化于他。

    行为看似无稽,却也不能说全然不对。

    毕竟这是神话世界,仙佛满天,谁知二位始祖是否真会显灵?

    二青只以为自己不够心诚,遂日日叩拜。

    然一个月过后,依然还是不见半点回应,二青渐渐心死。

    回想这一路行来,七载日夜,如今依然毫无建树,顿觉心酸。

    正好,此时亦入初冬,二青又身犯懒疾。

    于是,他寻个地穴钻进去,进入冬眠状态。

    北风萧瑟,万物凋零,天降初雪,寒冬渐至。

    风雪欺大地,霜花飞满天。银妆裹万物,山川缈云烟。

    寒冬渐过,万里江山雪渐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意盎然;惊雷震震,鸟兽归巢蛰虫起;细雨绵绵,草木披翠润大地。

    又是一年春风起,二青出游已八载。

    从饥寒交迫中醒来,慵懒地伸着蛇腰,懒疾还未尽去,却也不得不抖擞精神,出洞觅点食吃。

    随意寻了几株山药填腹,二青复至人祖庙前,观人祖神相,思己身所为。出游至今已是第八个年头,接下来又该何处去?

    仔细想想这一路行来的凶险与困难,二青不由心酸落泪。

    然孤家寡蛇,又有谁供安慰?想想,更是哽咽凝噎。

    良久,他才收复心情,想想那只猴子求道长生,在世间浮荡九年之久,才寻得真道。再想想自己,不是主角命,多花几年又如何?

    如此一想,二青心里顿时便好受多了。

    于是,他回首复拜二位始祖,而后朝游骊山,夜宿龙峰。

    他也于其他峰上见有骊山老母宫,老母宫上,祥光灿灿,条条瑞彩照西山;庆云笼罩,霞气霭霭绕天峰;人声鼎沸,万家香火点苍茫;檀香馥馥,缕缕轻烟舞碧宵。

    见此地香火如此旺盛,人气太足,二青不敢轻易前往,唯有等夜深人静时才敢进前。只是老母宫上,有人照看,他也只得远远遥拜。

    但却是什么效果都没有。

    二青不知是自己的诚意不足,还是老母她老人家未在行宫,出游讲道去了。

    总之,就是没什么用。

    无奈,他只好又归返人祖庙前,继续过着‘朝游万山壑,夜宿祖庙前’的日子,常寻宝药吞食,亦复教化万兽。

    从此,可常见走兽于人祖庙前伏立,有飞禽于此方空中盘旋。又有青色巨蛇盘卧于其间,时而吐信嘶鸣,时而口吐人言,鸟兽谓之二青师君,尊其教化,常救山中采药人,亦度涧边寻幽客。

    如此这般,寒来暑往又三年。

    二青离家访道已有十一载,而他的体长,因夜吞月华,朝食紫气,又服宝药,且饮灵泉,体长已长至十五丈有余。

    如此巨蛇,在世人眼里,早已谓之为龙矣!

    有到老母宫进香者,常听闻此山有一灵蛇巨似青龙,言此灵蛇不害人,还救人,有受救者言,其顶有红斑,可口吐人言,亦可驱万兽,可御风而行。潜行时如潜隐九幽,腾跃时如巨龙横空,惟见青影。

    又有人言,此乃老母座下弟子显化,救民于困苦之中。

    甚至还有人商量着,是否在老母祠边,筑一小祠,供此灵蛇?

    二青闻得这些传言时,自是哭笑不得,他倒是想成为骊山老母座下弟子呢!然这不过奢望而已,若老母真愿收他为徒,若老母真个有灵,他暗里不时前去诚拜虔乞,她又怎会看不到?

    一日,暑气正浓,二青藏身于人祖庙后的树丛中避暑,忽有飞鸟来报,“二青师君,山下有人类来此。”

    二青闻言,点头道:“你去让大家都散了,莫在此处停留,免得惊了那些人类,回头派兵前来驱赶捕杀。”

    飞鸟点头应是,而后展翅而去。

    二青从树丛里溜出,盘于人祖庙前,俯首下瞰,便见山下有一队人马缓缓登山,那旌旗迎风召召,枪戟映光曜曜。

    有人抬着红稠盖着的东西,有人挑着担,前后有甲士相护,又有文士相引,看起来像是来祭祀的。

    然此人祖庙,已多年无人前来祭拜,此番又为何有人前来?

    虽不知这些人为何到此,但二青还是转身朝人祖神相叩拜,道:“二位始祖,此地于我,已经不再是桃源,二青走了。虽然二青也不知接下来该往何处去,但还是多谢二位始祖这些年借此地于我栖身!”

    拜毕,二青从山背面溜下山,远遁深山。

    然刚翻过两座山,便有呼救声于一幽涧边传来。

 第18章 骊山老母

    涧高数丈,边有飞瀑,下有深潭,有一采药郎悬于涧边,背负竹篓,手中紧拽一根细藤,双足悬空,有坠涧之险。

    然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最险的是,有一花豹停于涧边,对其虎视眈眈,喉间低咆如雷吼,眸似铜铃尾如鞭,钢牙如锯爪似勾。

    呼救声,便是从那采药人处传来的。

    二青游至此,昂首轻嘶,那花豹如遭雷殛,四肢瑟瑟发抖,双股战战兢兢,可怜兮兮地看着缓缓游来的二青,乞求之色浓浓。

    那采药人看到自己的呼救声居然叫来这么一条庞然大物,不由目瞪口呆,而后双眸翻白,手一软,直朝涧下坠去。

    忽然一道青影出现,将其卷住,拉至涧边放下,而后才转首看向那花豹,道:“你虽为食肉者,吃肉亦是本能,这不怪你,然人类乃万灵之长,山中肉类食物众多,何必伤人?去吧!以后莫再伤人。”

    那花豹没曾想,二青居然不吃它,如蒙大赦,夹起尾巴遁逃而去。

    很明显,这花豹灵智未开,只懂本能行事。

    二青摇头轻叹,看了眼地上的采药人,转身攀上一株大树,隐伏其上。半晌,那采药人才幽幽醒来,见自己躺在涧边,有些愣神,而后又想到什么,大惊,转身疾逃。

    二青见其离开,复下大树,朝深山游去。

    然没想到,行不出百米,便见一老媪拄着龙头拐,行于林间,二青怕惊到她,便换了个方向,结果便见那老媪又出现在前方。

    二青一愣,便知道自己碰到高人了,一老媪出现在深山中,本就已经有些奇异了,如今居然还有如此神通,那还能是凡人?

    “不知婆婆为何方高人?为何阻止我去路?”

    二青盘身垂首,口吐人言,端是吓人。

    那老婆婆眼睑微抬,看了他一眼,笑道:“你不是时不时向老身祈祷,希望能拜入老身门下?怎么今日见到老身,却言不识?”

    二青闻言,不由愣了愣,这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青心中大喜,疾身游至老媪面前,叩首道:“老母在上,弟子岑二青诚心叩首,虔乞老母收归门下!”

    临近才知,那老媪鹤发童颜,眸若点星,看似苍老,行动间却风轻云淡,健矫如龙。那老媪伸手拍了拍二青的大脑袋,笑道:“你这长虫,心地倒也仁善。只是,你不懂修行,何以可以开口说话?”

    二青闻言,解释道:“回禀老母,十一年前,二青从东郡一座大青山出发,一路西行,历经五载,游至西边一座神山,有幸见到值年和甲子二位仙神,值年上仙见弟子身具功德金光,感弟子心善,便一道仙光化去弟子喉间横骨,故此弟子才可口吐人言。”

    老媪闻言,了然地点了点头,末了道:“你能得遇他们,倒也算是一番造化。”顿了下,她又问:“时才老身见你救那采药人,为何不即时离开,反而躲在树上?”

    二青回道:“弟子只是担心自己救了人,可他还在昏迷,要是再遇到什么野兽的话,那就不是救人,而是害人了。”

    老媪点了点头,末了道:“其实你来到骊山,老身便已知晓,之后你所做的一切,老身都看在眼里。老身也很好奇,你这长虫来到此处,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三年细观下来,倒也没让老身失望。”

    “望老母垂怜,收弟子为徒!”二青又复拜道。

    “起来吧!”老母微笑道:“念你心善,又一心向道,老身便点化于你,望你以后再接再励,莫要为祸世间,否则老身定不饶你!”

    二青闻言大喜,顿首复拜道:“师父但请放心,二青定遵教诲。”

    “记住便好,随老身来吧!”

    骊山老母转身行去,身形飘飘似风,行径处,草木自分,藤蔓自开,仿佛恐伤及老母双脚。

    二青紧随其后,虽身似游龙,但却逾发觉得吃力。

    转眼间,一人一蛇便翻过几座山岗,来到一处山巅。

    山巅上有巨石,巨石下有一石洞,石洞幽深,不知几许。

    抬眼望去,前方千峰似戟,万刃开屏,忽有云雾蒸腾于山间,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