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我不求仙 >

第139部分

我不求仙-第139部分

小说: 我不求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太监吕岳定笑道:“这两个小菜,都是来自鄞县的望江楼的大厨师烧的,他们的厨艺皆出自后龙先生门下。那叫吴江的大厨道,可惜没有辣椒,否则的话,这神豆丝酸中带辣,最是下饭不过。”

    老皇帝尝了这两个新鲜菜,倒比往日吃的御膳房大菜要提味,当下命上了一碗碧梗米,吃了几口,这时,牛肉烧神豆也上来了,由吴江亲自端着。

    老皇帝看到牛肉,皱了皱眉:“寡人严令天下不得食用耕牛,你们怎么把这牛肉端上来了?”

    大太监吕岳定忙道:“这牛却是牛市里的两头牛打斗,其中一头受了重伤,衙门派吏员察看过,实在是救不得了,取了牛皮、牛角、牛筋,这牛肉就地卖了。御膳房管采购的看着这肉新鲜,万岁爷近日胃口又不太好,所以特意买来了些来,原本是想做个西湖牛肉羹的。结果望江楼的吴掌柜说,这牛肉烧神豆可是则好菜,后龙先生曾经教过他如何烧,只是鄞县弄不到牛肉,他自己也没有尝过味,听说,这牛肉烧神豆,可是共产、共产--”

    吴江跪在阶下大声道:“恩师后龙先生曾有云,这牛肉烧神豆可是**社会才能吃到的无上美味。”

    老皇帝听着什么**一词新鲜,不禁停住了筷子:“**?这是何物?”

    吴江道:“恩师有言,**社会是极远古之时,那时人人相亲相爱,没有私心,有食同吃,有衣同穿,有屋同住,谁也不会欺负谁,人有难个个都来相助,老人老如吾之老,幼人幼如吾之幼,这就叫**社会。那个**社会的老老少少,就经常吃牛肉烧神豆这道菜。”

    老皇帝悠然神往:“这**社会当真神奇,可惜今不如古,今日人人都有私心贪念,再无上古时的善良纯朴了。”

    老皇帝吃了几口牛肉烧神豆,味道果然极佳,吴江考虑到老皇帝年齿已高,特意煮得烂了点,倒是极合他的胃口,忍不住又多吃了几口。最后还是吴江提醒,这神豆淀粉含量高,年纪大的人不宜多食,不然会升高血糖,他这才住了筷子。

    老皇帝心情大好,又询问了吴江几句有关神豆的烹饪法,当吴江说,这神豆可以用盐水煮着,或者在火堆边煨一煨,再穷苦的人家,用极简单的方法也能煮着吃时,连连点头:“这后龙先生倒是有心了,他一个修行有道的高士,为了让老百姓吃好神豆,居然也花了这番心思来研究,非心有大爱者,是做不出此事来的。来人啊,看旨,追封三龙先生三代,恩荫其子云骑尉。”

    吴江连忙磕头代恩师谢恩,不过他抬起头来时,脸色却有些古怪,憋了半天,才期期艾艾地道:“好教万岁爷得知,小人的恩师还未娶妻--”

    老皇帝一怔,立刻明白过来:“后龙先生可是一心求道,所以至今没有婚娶?”

    吴江道:“不是,恩师后龙先生只有十八岁,他说自己年龄还小,不忙着结婚,还说女子早婚早孕对身子骨不好,容易难产,要到二十三、四岁结婚生孩子才是好的。”

    老皇帝一呆,他知道民间多有早婚的,十四五岁结婚生子的都大有人在,可这后龙先生居然说出这番话来,但细细一想,这话却有道理,女孩子家年纪太小,身子骨还没有长开,生娃娃就是过生死关,其实不说民间,就连这深宫之中,有着最好的太医护产婆,都有皇子皇孙不幸难产夭折的。

    老皇帝对后龙先生越来越好奇,因为他曾经和许多修行界的门派打过交道,修行者个个眼高于顶,对他这万民之主也不放在眼里,何曾如同后龙先生这样接地气,心之所系,全是寻常百姓?

    老皇帝忍不住又与吴江聊了几句,吴江在洒楼里见惯了三教九流的人物,嘴头上是极灵活的,虽然是第一次进宫面圣,可看皇帝老倌儿是极和善的,胆子也就大了起来,笑道:“其实神豆这几道菜,太过油腻,并不适合万岁爷您吃,偶尔尝口鲜也就罢了。象万岁爷这个年纪,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豆制品,平日里喝些牛奶补充钙质--噢,这钙质是用来补骨头的,人老了骨头脆,跌上一跤容易断骨,就是因为钙质流失。还有,万岁爷不要久坐,对脊柱、颈椎都不好,每日最好走一万步,晒晒太阳,这才对身子有益。”

    老皇帝笑道:“这也是你师傅后龙先生教的?”

    吴江道:“万岁爷圣明,我恩师说,饮食一道如果做得好,也可以养生的,最好的养生方式,就是将食补与锻炼相结合起来。因为世人都贪口舌之欲,如果吃着吃着就能把身体吃好,那是最受欢迎不过,而我们酒楼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老皇帝哈哈大笑:“这后龙先生果然是个年仅十八的小伙子,口上毫无遮拦,有啥说啥,倒也是一份赤子之心。”--后龙先生虽然只有十八岁,但老皇帝并没有因此轻视他,修行者得道不在年龄高低,幼年得道,有大神通的上仙不在少数。

    老皇帝心情大好:“这云骑尉的恩荫,就给你家后龙先生记着,一等孩子出世,就补上这份恩典,他总不会一生不娶吧?”

    吴江凑趣道:“那倒不会,据小人所知,后龙先生已经和村里的一个姑娘定下了亲,乃是双方父母说的亲,后龙先生母亲死得早,是他父亲看中姑娘家温柔有礼,勤快能干,两人又从小是青梅竹马的,咱们科学门的弟子们,都道这门亲事是天作之合呢。”

    老皇帝微微眯起眼睛:“嗯,后龙先生一个修行者,却娶了同村的村姑,倒是不弃糟糠之妻的意思,颇有古人之风啊。你回去后,告诉那姑娘,如果后龙先生敢欺负她,让她到京里告御状,我替她出气。”(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五十一章 京城见闻(一)

    (全本小说网,。)

    吴江笑道:“我恩师为人是极好,他常在口头挂着一句话,说‘妇道人家就是半边天’,教导我们门人要尊敬爱护女子,对裹脚等陋习更是痛恨,直道是折磨女人的第一大恶。”

    老皇帝叹了口气:“你家先生有这见识是极好的,唉,太祖开国时,就曾经力行放足,严禁民间裹小脚,可后来此等陋习却再次风行,是我教化不力啊。”

    吴江、大太监吕岳定,以及鄞县县令黄学恒等人见皇帝罪己,忙齐齐跪了下来,大太监吕岳定道:“万岁爷心系万民,只不过这裹脚一俗延续了数千年,前朝就已蔚然成风,太祖总不能强入民家,解人家姑娘家的裹脚布,所以裹脚之行禁了没多久,也就不了了之了,这、这实在怪不到当今圣上身上啊。”

    吴江也磕了个头:“小人来自穷乡僻壤,不过就算是山沟沟里的村人,也都道当今圣上是好皇帝,都盼着万岁爷你能多坐几年江山呢。”

    老皇帝兴致颇高,一点大太监吕岳定:“此次前往后隆村封赏后龙先生,就由你去吧,也算是让你衣锦还乡。你和后龙先生也称得上是老乡,正好和他拉呱拉呱,这养生还有什么秘诀,寡人也学学。”

    大太监吕岳定大喜,大李朝的规矩,太监无旨是不得出京的,老皇帝这是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恩典,忙下跪谢恩,黄学恒乖巧,上奏道:“下官择日拜访一下吕公公,商讨一下封赏一事,总要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热热闹闹,务必让天下万民知晓,正是当今圣上仁德爱民,这才天降神豆祥瑞。”

    老皇帝想了想,原本他是不太赞成太过扰民之举的,但想着,近期因为禅让一事,朝野有些动荡,有神豆祥瑞冲冲喜也好,便点头应了,只是吩咐一应开支全从内务府支应,不得动用户部的财政。

    老皇帝毕竟有些上年级,经历了这神豆意外之喜后,有些累,打了几个哈欠,大太监吕岳定忙安排老皇帝就寝,老皇帝特意叮嘱,让御花园的花匠们继续用玉瓶净水促进神豆生长,御花园内田亩不够大,就转移到京效的皇家农庄去,务必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最多的神豆,赠送给皇子王孙、高官戚贵,赶在来年开春前种植下去。

    老皇帝毕竟代表的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他虽然爱民但一得到神豆,考虑的还是先给大地主们种植,而不象郭大路,先紧着将神豆交给失地的农民,小小一个举动,高下立判,在郭大路心中,百姓才是大写的“人”,而老皇帝再怎么勤政爱民,也只当百姓是他管理下的“子民”,是奴才。

    大太监吕岳定服伺老皇帝时,悄悄向黄学恒打了个眼色,黄学恒会意,忙引着吴江退了下去。

    京城这地方一向以来龙蛇盘杂,消息是极灵通的,就算没有手机网络,有些话题一样跑得飞快,这不到了第二天,昨儿内宫生的一些事儿就已经传得大街小巷都知道了。

    两位大爷提笼架鸟在胡同口相遇,自然少不了一顿寒喧,吃了没?今天好天气,哈哈哈。然后相约去茶楼。这一大早去茶楼,原本是南方人的习惯,所谓早上皮包水,晚上水****,但随着大量南方士子入朝,这一习惯了影响了以北方人为主的京城百姓。

    那两位大爷一为张四,一为李三,两人进了茶楼,一掀门帘子,里面就涌出一股热气,张四笑道:“吆喝,掌柜的,今儿舍得放火盆了?前几日差点把爷给冻死。”

    李三却道:“这茶座儿四周的窗户都是密闭的,放了火盆虽然暖和,可这烟气儿可把人给薰坏了。”

    掌柜的见是两位老客,忙迎了上来:“张爷、李爷,早哪你二位,老规矩,先给两位上一壶上好的腊面茶,再来两份小笼,一份千张丝,另外小店最近从南方学来了几个新的吃食,有皮蛋、咸蛋、鸭血粉丝汤、水煎包、手抓饼、葱油饼,那皮蛋又叫松花蛋,剥出壳来,里面的蛋皮上有如菊如松一样的精美图案,故名松花蛋。”

    张四早就馋得流口水,一迭声道:“那还等什么?快上!快上!”

    李三却道:“这几道新式小吃,我却是在望江楼见过的,难道掌柜的也聘请了从鄞县望江楼出师的大厨?听说望江楼厨师班出的大厨要在望江楼名下干满五年的活,怎么到你这店面里来讨生活了?”

    掌柜的有些尴尬:“不瞒两位老客,真正的望江楼厨师班出身的大厨,哪里是我这样的小门小户请得起的?各大酒楼都是高薪抢着要呢,这不有句话说得好,找个好厨师比找个好婆娘还难,想征服一个人的心先得征服他的胃嘛。我这皮蛋等吃物,其实是从望江楼以及后隆村名下的雪糖铺子里批来的,算是给各位老客尝个鲜,多少落两个小钱。”

    张四和李三各点了几个新式点心,端上来,闻着香气,十指大动,李三先撕着吃了块葱油饼,却摇了摇头:“这葱油饼得新鲜出锅的才好吃,滴着油,外脆里嫩,这批来的必然是在蒸锅里又重新热过了,味道却差了点。”

    张四却吃得欢食:“望江楼的新式菜,多是用油煎炸炒制的,现在各处都在忙着榨菜油、茶籽油呢,等明年,就菜油就会进入寻常百姓家了,你我在家中,也能吃到美味了。”

    李三四处张望着:“说起来,我怎么没看到火盘呢?我刚才还在担心烟火气薰人,这坐在茶座儿上,倒没见到火盘。”

    张四一打量,咦,还真没火盆,可室内却是温暖如春,他眼睛尖一眼看到茶楼中心高高立着一个圆滚滚半人高的铁家伙,一面有铁皮管一直通到楼顶,眼珠子一转一拍大腿:“嘿,我知道了,原来这茶楼用上了取暖炉子!”

    李三道:“你说的取暖炉子可就是昨儿内宫里流传出来的白铁皮取暖炉?听说那炉子以黑石为料,生起来极为暖和,又有铁皮烟桶将烟导之户外,所以室内一丝烟火气也没有。”(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五十二章 京城见闻(二)

    (全本小说网,。)

    张四点头道:“没错,就是这个取暖炉,如今宫里各处都在装这新鲜玩意儿呢,连老太后用了都说好。这玩意儿是吕岳定公公献上的,为此还得了内廷不少夸奖,说他会做人呢。”

    李三冷笑一声:“姓吕的会做人,也会做生意,内廷的取暖炉他是孝敂的,可在市面上,也打响了取暖炉的名声,我一大早派管家去抢购取暖炉,至今没消息呢,听说早就订购一空了。那吕岳定还打出了内廷专供的字样,借此扬名,那取暖炉看着简单,但其他的铁匠铺子就是仿制了,也无人问津,因为谁都觉着吕氏门下产的取暖炉才是正宗的。”

    这时,有茶铺伙计上来加黑石取热水,只见他打开炉子旁边的一个口子,里面顿时流出滚烫的热水来,等放光了热水,再将冷水添上,原来这炉子可以取暖也可以烧热水,热水的贮藏就在炉身内,不必另行架锅,自有伙计拎着热水给客人们添水,而那站在炉边的伙计,又用铁钳夹了几块黑石进炉内。

    张四点了点黑石道:“吕岳定真正赚钱的门道不在那取暖炉,而是这黑石!这黑石可燃,以前居然无人所知,吕岳定却也不知道如何得知了此等机密,暗中下手,以远房侄子的名义,购下了京效好几处黑石山,用的都是三钱不值两钱的荒地价。你等着瞧吧,等全京城的人都用上了这取暖炉,这姓吕的没卵蛋家伙,可就大财了!”

    看来哪里都不缺少明白人,李三和张四一想到吕岳定今后泼天一样的财富,个个摇头叹息,可吕岳定是老皇帝最贴心的奴才,那内廷专供字样就是老皇帝给他背书,大伙儿也只能红红眼,难道真能告他一状不成?

    这时,茶楼外突然响起一阵锣鼓声:“老少爷们,闲杂人等,快快看过来啊,奉当今圣上恩典,小的们特来当众演示取暖炉子不当使用之危害,以此警示众人。”

    茶楼上早有茶客好奇,打开了窗户板,一阵冷风顿时刮了进来,但众人们依然兴趣十足,挤在窗口,这其中就有张四和李三。

    张四和李三看到,楼下的街道上,几个泼皮少侠带着一只笼子,笼子里是兔子、鸡等活的小动物,另一人手里拎着一个点着了火的取暖炉,有泼皮用一个布罩子将笼子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