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我不求仙 >

第150部分

我不求仙-第150部分

小说: 我不求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大路施展“胡说八道”神功道:“那老子是极西处一叫澳大利亚的大洲的贤人,我师傅山中老人曾经与他相交,得了此《道德经》,但老子著《道德经》后,便骑青牛入胡,不知去向。山中老人虽然传了我《道德经》,可小子愚笨,只知背经,却不知其中真意,倒是于青你,从《道德经》中窥得天机,今后成就,远在我之上。说起来,你是从《道德经》中悟得道,却是那老子的域外传人。那老子乃道家之祖,你今后就是道家在大李朝的徒了,开门立派,就在今日今时。”

    郭大路一翻胡说,却是听在了于青心中,这修行者之间的传承,极是玄妙,不见得非要师徒面对面相授传功,有时,白日飞升成仙的,留下一句话,一片纸,一段咒语,后人凭此悟了道,追随先人,也可以师徒相称,自认一脉。

    于青喜不自禁,鼓掌道:“好好好,妙妙妙,我就认老子为师尊,自领道家一派,楼岑之、林远尘,你二人可愿入我门下?”

    林远尘毫不迟疑:“道家门下弟子林远尘,拜见掌门于青师尊。”

    可楼岑之有些迟疑,他现在可是传承数千年的名门天一阁的大弟子,阁主范冲子亲传,这修炼功德之力倒是无妨,可让他离开天一阁,拜在以前根本听不都没听过的什么道家门下,掌门人只不过是天一阁中的灵圃仙童,凭的只是一本半通不通的《道德经》,这、这委实让人难以下定决心。

    于青是何等样人物,他外表虽然是童子,其实已经在仙凡两界生活了数千年,心思通透,楼岑之为何迟疑心里一清二楚,他轻叹一口气:“道渡有缘人,罢了罢了,你自归东湖天一阁--”

    楼岑之一咬牙,扑通磕了下来:“弟子拜见上师,弟子一时愚钝,还请上师垂怜。”

    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在东湖天一阁修行多年,依然没有寸进,范冲子虽然收了他当亲传弟子,赠给了《阳明心经》,可楼岑之苦苦参悟,依然一无所得,法力停滞不前。可是这功德之力,只不过帮百姓种种田,就能收获如许之多的淡金粒子,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更何况,就连范冲子自己的修炼也陷入了停滞,以至于不得不求助于丹药,企图利用九品冰梨,练出归真丸,真要叫起真来,这可是大丢天一阁脸面的事情,因为天一阁一门原本就不以炼丹见长,历代阁主都是从书中悟得大道,范冲子此举可谓舍本逐末。

    范冲子身为天一阁阁主之尊,修行都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更何况根基原本就浅薄的楼岑之?

    楼岑之一瞬间就思量明白,只有跟随于青,才是自己唯一能出人头地的正途,当下收起一番小心思,口称师尊。

    楼岑之其实依然想岔了,他帮助农民种种田,就能获得无数功德之力,那是因为种的是郭大路带到这个异世界的土豆!

    土豆此物可活人无数,有着无量功德,从某种程度而言,可与教远古先人种小米、水稻的神农氏比肩!

    且因为有着保1o洁垃圾桶的奇特能力,土豆的功德仅属于在大李朝种植、推广、培育它的郭大路、于青、楼岑之、林远尘以及后隆村的众人,所以楼岑之才能在短时间获得如许多的功德之力,如果换了其他任何一种作物,他就是种上上千年的地,也没有多少功德可言。

    郭大路在旁边看得明白,忍不住为楼岑之计较小利而叹了口气,只不过,楼岑之和他颇有缘分,是他在大李朝相识的第一个修行者,而且楼岑之因为在天一阁内部地位不高,法力较浅,在两人交往时,并没有多少架子,让郭大路颇有好感。

    前后论起来,楼岑之曾经赠过郭大路仙丹--不入流的低级仙丹,实际高效等于级大力丸;荐自己入东湖天一阁观书--最低级的藏书,基本上都是入门级的,而且郭大路一无所获,反而是随口一篇《道德经》让于青悟了大道,实在是亏本的生意,可不管怎么说,郭大路多少承了楼岑之的情。

    郭大路眼看着于青就要劝退楼岑之,忙哈哈大笑,打断了于青的话头:“于青道友,恭喜你今日开门立派,更收了两个佳徒,来来来,还请移步后隆村,我们把酒言欢。”

    于青笑了笑,看看跪在身前的楼岑之,淡淡地道:“有郭道友为你说情,我就认了你这记名弟子吧。”

    楼岑子心里苦笑,自己只不过迟疑得少许,这入门大弟子就变成了记名弟子了,林远尘原本是自己的小师妹,接触功德之力还在自己之后,可如今却成了自己的师姐,唉,这修行机缘之微妙,实在是一言难尽啊。

    于青自觉灵力一时难以复原,而功德之力又不知该如何运行,一时间也无法再助百姓催长神豆,当下拉着郭大路的手,招出仙鹤,向后隆村而去。(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七十二章 开门立派(四)

    (全本小说网,。)

    那底下的百姓们纷纷磕头,于青三位仙长催长的神豆,足够四周十里八乡农民开春时作种子的了,就连衙役们也感念三位仙长的恩德,居然难道得的没有在里面捞好处,而是组织农民将神豆一一分了,谁也不许恃强多占。

    最早在这片荒山开荒的农民,得益最多,因为于青等人在此施展法术后,在地里多多少少残留了一些灵力,此后几年,这几处山头的土地变得异常肥沃,种什么就丰收什么,那几户失地的农民很快过上了小康生活。

    他们感念三位仙长的功德,就在山头立了座小庙,内供三位仙长,于青坐着一头青牛居中,林仙子居左,楼仙长居右,一年四季香火不断,人称“三仙庙”。

    望江楼的吴江掌柜灵机一动,做了一道菜纪念三位仙长,称为“三仙丸子”,分别取冬笋、香菇、猪肉代表于青、林远尘、楼岑之三仙,剁成末,揉成团,外裹神豆粉,放在油锅里炸,出锅后浇上浓浓的高汤汁,外焦里嫩,说不尽的好味道。

    世人无知,传着传着,将“三仙丸子”误传成了“三鲜丸子”,有一次楼岑之品尝到了这道新式菜肴,还直夸好吃,旁边的林远尘却笑得肚子痛。

    于青一行和郭大路回到后隆村后,饶是他见多识广,也是吓了一大跳,只见后隆村溪边水车林立,作坊里机声不断,后山的高炉、炼焦池、高温窑喷吐着黑烟,还有各种刺鼻的怪味,村旁地上居然铺了两道极长极长的粗大的铁条,朝着封神山内延伸而去,一头妖牛拉着一列长长的大车在那铁条上行驶,大车上装满了矿石。

    而在村子内,高高低低的脚手架上正有无数百姓在做工,将一种泥浆一样的东西运上去,然后与上好的钢条一起浇筑。其中有些百姓于青还认得,正是在天一阁离宫内暂住的失地农民,原来他们跑到这儿来务工了。

    于青抽了抽鼻子,指着炼焦池对郭大路道:“大路啊,此物散出来的东西有毒啊,你可要小心。”

    郭大路一咧嘴,忙道:“多谢于道友指教,这炼焦池散出来的气体其实是极有用的,只是我一时无法好好的收集,等技术改进后,这毒气也就能化废为宝了。在我看来,这世间是没有废物、毒物的,只是好东西放错了地方,世人不知如何利用它而已。只要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对万事万物地了解越深,就能更好的开它利用它。”

    于青一怔:“废物、毒物只是好东西放错了地方--你这话倒有些意思,我种的仙草灵木中,用的好了可以助人修行,用的不好了,却是致命的毒药,和你这话番话有些相通之处。”

    郭大路心说,相通你个大头鬼,我说的是化学,炼焦池里的许多化学成份因着自己技术手段落后,无法全部转化,只能排放到空气中,生生浪费了,还害得赵康等工匠们天天戴着厚厚的口罩--棉花产出后,除了拿来弹棉被,做棉衣,就是让郭大路吩咐大妞等人做成多层棉布口罩,让工匠们戴上,多少减轻些有毒有害气体的伤害。

    幸运的是,郭大路几处作坊、窑炉的规模并不算大,虽然在大李朝是独一无二的,可是和21世纪相比,连个乡镇企业都算不上,更不要说和大型工业开区相比了,封神山来的山风一吹,那些有害气体就吹跑了。

    否则的话,后隆村就变成本时空第一个受化学有害气体毒害的村庄了。

    郭大路虽然很不愿意走先污染展,后治理环保的道路,只不过他的肚子里货色有限,能搞出这几个花样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了,想要将环保措施一步到位,搞什么又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碧水,却是瞎扯蛋了。

    郭大路现在恨不能多竖几座高炉,因为,大李朝还有数亿的农民用不上精钢农具,如果不是技术手段有限,没找到石油,他还想大造化肥农药,让什么有机绿色食品见鬼去吧,农业工业化,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才是王道,面对无数张饥寒交迫的脸,搞什么环保主义加小清新就是最操蛋的玩意儿!

    郭大路将于青三位修行者带到了自己家,见过了父亲郭进和师弟李华,原本还想让大妞、浩哥儿等人也见过三位修行者,只是其他等人都有事,也就罢了。

    郭大路刚想叫傻大个帮自己去赵康处拿些酒,却想起傻大个已经和楼大郎去西北了,只得自己亲自跑到酒精作坊,打了一壶酒来。

    这酒自然不是酒精,而是上好的高度白酒,要知道,大李朝军中多得是好酒的汉子,就连那些军将也是极喜欢喝酒的,虽然有军令,可私下喝酒的不在少数。

    酒精一物运到军中后,那些大头兵很快现除了用来治伤,还可以用来解酒虫,而且这酒精度数极高,喝过酒精后,再喝农家酿的小米酒就一点滋味也没有了,所以军中上下多得是偷酒精喝的,以至于生了好几起酒精中毒的不幸事故!

    户部负责酒精调拨的诸侍郎诸老爷见不是事儿,便私下通过诸小少爷给郭大路送来了一封信,意思是堵不如疏,与其一昧禁酒其实名存实亡,不如请后隆村酿一些真正的好酒,专门供应给军中饮用。自然,这酿酒用的粮食,由户部专门供应,绝不会让后隆村后龙先生为难。

    郭大路看到来信后,一个劲苦笑,他心里明白,诸侍郎打着为军中特供酒的招牌,其实是想转手将后隆村酿出的上好美酒高价卖到民间酒楼去!

    这天下谁都不是傻瓜,见过酒精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新式酿酒法,有些有头有脸的商人早就偷偷打听后隆村酿酒秘方,甚至私下里搜集高明的匠人摸索着能不能也造出这等好酒来,可后隆村头上戴着酒精军供专用的帽子,还是朝廷特许经营,想来硬的却是不成,而自行摸索,费了无数工粮,也只不过比普通米酒略强些,和酒精却是差得远了。

    来不了硬的阴的,就只能来软的,诸侍郎家里天天有无数贵客上门,谈的就是好酒,时日一长,诸侍郎也顶不住了,这挡人钱财就如杀人父母,那些说客已经急了眼,说出的话有些不阴不阳起来,甚至拿鄞县老家人的安危来隐隐威胁自己。

    话又说回来,诸侍郎也知道这酒之一物可是了不得的大买卖,比自家原本的食糖之利还要大,而自从雪糖出世后,诸家红糖之利少了一大块,如果能在酒上捞一笔,多少弥补一些损失也是好的。

    一来二去,这才有了诸侍郎给郭大路的来信,话里话外,就是请他在酒的供应上抬一抬手,有财大家一起。

    如果放在以前,郭大路看到这封信,直接就扔火堆里了,不要说是诸侍郎,就是皇帝老子的面子也不好使,这酿酒一术他是绝对不会公开的,更不要说大规模供应好酒了。这和赚不赚钱没有关系,还是民生问题。

    大李朝缺粮,老百姓勉强只能混个肚子饱,如果权贵人家拿大量的粮食去蒸酒了,造成粮价腾贵,不知多少百姓会活生生饿死!这卖酒赚的钱,每一文铜板上都是滴着血的!

    可是,现在不同了,因为神豆--也就是土豆问世了!

    郭大路是知道土豆的高产的,两三年后,大量的土豆就将挤满大李朝的各处市场,土豆又不耐久藏,所以必须进行深加工,否则价格太低也会害农。

    土豆深加工,除了做成淀粉、粉条以及饲料外,就是用来酿酒。土豆淀粉含量高,用来蒸酒再适合不过。

    所以郭大路最近就和赵康鼓捣着试用神豆磨粉蒸酒,这酒就是最新的产品,连个名字都还没取呢。

    于青等三位仙长就此成了第一个品尝郭大路胡乱酿出来的高度酒的顾客。

    郭大路将酒倒进充当酒杯的碗中,于青一抽鼻子:“这酒,好香!”

    郭大路笑道:“于道友也喜欢喝酒吗?这仙酒的滋味不是人间凡酒可以比的吧?”

    于青道:“修行者中也有好酒的,甚至有用仙术来酿酒的,可那毕竟是极少数,因为灵力来之不易,用灵力酿酒只为了一时口腹之欲,没几个修行者愿意这样做。所以修行者喝的酒,大多数都是人间敬献的凡酒,这口味嘛,不过如此,不过如此。”

    郭大路奇道:“原来如此,我以为神仙想享受美酒美食,只要施个小法术就成了。”

    于青笑道:“那怎么可能,修行者虽然法术通天,可也不能无中生有。有一个五鬼搬运术,可以随着自己心意,驱使五鬼,从凡间取得任意的物品,可是,那物品原本就是凡间所有的,修行者只不过是挪作他用,说难听点,不过是偷窃而已。不过,修行者绝大多数辟了谷,除了仙草灵木并不食用人间的五谷杂粮,倒也并不贪恋人间的种种美味。”(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七十三章 嫁而接之(一)

    (全本小说网,。)

    郭大路递给于青一杯酒:“这样说来,那于青道友尝尝我这酒如何?”

    于青端过酒只一看,那酒极是清澈,比混浊的米酒不知好多少倍,先道了声“好”字,“这酒只这份卖相就是极好的,如果装在水晶杯中,那身价就倍增了。”

    郭大路一拍大腿:“于青道长居然也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