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求仙-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精神有些不好,半闭着眼睛,小脑袋一点一点,还流着口水。
郭大路摆弄了一会儿病歪歪的小鸡,也看不出名堂,他叹了口气:“赶紧把这三只病鸡埋了吧,不要放在一窝里,这鸡瘟很容易传染的,一死就是一群。”
听了郭大路的话,二妞呜呜哭出声来,三妞也抹起了眼泪,大妞喃喃地道:“郭大哥,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咱们家好不容易养几只鸡,就指望着生蛋换点家用的,可没想到,这小鸡捉到家里没几天,就、就这样子了。这几天,为了喂小鸡,咱们姐妹天天到山上打草籽,就想让小鸡吃得饱饱的,快快长大。郭大哥,你再想想办法吧。”
郭大路是真没办法,他手里倒是还有些西药,可那是给人吃的,不是给鸡吃的,更何况他也不知道这药能不能治鸡瘟,给小鸡吃,也太浪费了。
郭大路突然一拍脑袋:“大妞,你刚才说,你们给小鸡吃草籽?除了草籽,就没有别的饲料了吗?”
大妞道:“除了草籽,有时也给小鸡吃些青菜,不过这青菜自己家吃还不够,小鸡也是偶然吃几口。”
郭大路看了看鸡舍里的小鸡:“怪不得这小鸡看上去瘦瘦的,营养不足啊,这鸡光吃草籽可不够,还得吃别的饲料,比如说米糠、豆饼等物,这样小鸡才长得快,长得壮,就算生病了,也能有抵抗力啊。”
大妞一怔,继而苦笑起来:“豆饼是啥我没见过,不过米糠――那是咱们家自己做窝头吃的,哪里舍得给鸡吃啊。”
郭大路无语以对,的确,后隆村的村民太穷了,根本没有充足的饲料来喂养小鸡,他问道:“村里其他人家养鸡鸭也是喂草籽吗?喂猪呢?”
大妞道:“鸭子还好,能赶到溪水里自己找小鱼小虾吃,小猪可以喂水葫芦,就是小鸡,如今还太小,不能放到后山自己找食吃,万一遇到山里的野物儿,一口就被叨走了。”
郭大路点了点头:“我明白,看来,得给小鸡找些专用的饲料来,好好补一补营养了。”
他想了想:“你们知道蚯蚓吗?”
大妞、二妞和三妞对视了一眼,三妞抢着道:“知道,就是地龙,泥里到处都有――我知道了,郭大哥是让我们挖地龙给小鸡吃吗?小鸡倒是喜欢吃这个。”
郭大路笑道:“光靠挖地龙,可不够,我想让咱们全村的小鸡都吃到地龙,让它们长得壮壮的,快快生蛋。咱们啊,来养地龙!”
大妞、二妞、三妞傻了眼,她们从来没听说过,地龙还可以养的,如果不是这点子是郭大路郭大哥出的,她们肯定骂对方是骗子。
郭大路细细和三个女孩子解释了一遍,不一会儿,大妞、二妞、三妞一起出门,到其他邻居家里找了更多的女孩子,然后分头往山上,田里以及草纸作坊而去。
郭大路这才发现,李如海家里只剩下自己和细妹,得,细妹就由自己来管吧。(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十二章 地龙养殖(三)
(全本小说网,。)
后隆村的女孩子们虽然身为女子,其实一样要干农活,谁都不是什么娇滴滴的大小姐,只见她们三五成群,手里拿着小竹条,在山坡、山里到处挖掘,每当挖到一条地龙,就欢呼一声,收到随身带的竹筒里,大人们见了,也不以为意,孩子们时不时会挖地龙去溪边钓鱼,只不过叮嘱一下孩子们,不要伤着田里的庄稼。
与此同时,二妞带着另一群女孩子向草纸作坊跑去,到了作坊左右一打量,二妞一指稻草堆:“在那儿,快,多拿几捆走。”女孩子们顿时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抱了稻草就走。
正在和周木匠商量做纸板箱的浩哥儿吃了一惊:“喂、喂,你们这些丫头,抢稻草作什么?我们做草纸稻草都不够用呢,快放下,快放下。”
二妞双手一插腰:“浩哥儿,你敢拦我?”
浩哥儿一看是二妞,顿时苦起了脸:“二姐,你就别捣蛋了,咱们草纸作坊里干的是正经活,这稻草我们是有大用处的。”
二妞哼了一声:“我们干的也是正经活,郭大哥说了,养地龙需要稻草,咱们走,不和他啰嗦。”
浩哥儿看着女孩子们抱着好几捆稻草走了,地上散落了一地稻草,半晌才扭过头来,对傻大个道:“傻大个,你刚才有没有听到,我二姐说,郭大哥要养地龙?”
傻大个点点头:“我听到了,郭大哥说能养地龙,那一定能养,咱们还是先把纸板箱造出来吧。”
后隆村的女娃娃军团战斗力非同一般,小半天功夫,李如海家的后院里就堆积起了一堆堆稻草、木屑、泥土,还有一个个装满了地龙的竹筒。
郭大路让细妹骑在自己肩膀上,满院子指手划脚:“大妞,你带人用筛子将泥土筛一筛子,里面不能留有石子、玻璃碴――嗯,你别问什么是玻璃碴,如今也没这个,反正要把泥土筛是极细,三妞,把稻草剪碎,同样道理,剪得越碎越好,然后和木屑混在一起,二妞,带几个人,把各家的鸡屎鸭屎和猪屎都收集过来,对了,我还得找李大眼要些青条石,实在不行,青砖也可以――”
女孩子们忙里忙外,倒也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就连那些收集屎便的女孩子,也没人抱怨脏臭,这些孩子真是朴实又能干啊。
终于,在郭大路的指挥下,李如海家的后院搭起了一个草棚子,草棚子下面是用青石板和青砖打底,四周也同样用青砖围起来,然后,上面铺上了一层混和着各种动物屎便、稻草屑、木屑的泥土。
二妞看着眼前这块奇特的“田地”,轻咬着唇:“郭大哥,把地龙倒进去,就能养起来吗?”
郭大路笑道:“没错,不过,在把地龙倒进这特殊的田里前,还要办一件事。来,咱们把竹筒里的地龙倒出来,然后用剪刀剪成两段――如果长一点的地龙,可以剪成三段。”
女孩子们惊呼起来:“什么?把地龙剪成两段?那地龙不是要死了吗?”
二妞的眼睛却闪闪发亮:“谁说地龙剪成两段就会死的?我看爹在山上种田,有时候锄头铲断泥土里的地龙,那地龙断成两截还在动咧。”
郭大路道:“没错,这地龙的再生能力很强,剪成两段后,各自的头尾很快就能重生,剪成两段后再养起来,能够短时间就增加养殖的地龙数量。”
大妞听了,二话不说,取过一个竹筒,一倒,就把里面一堆纠缠在一起的地龙,倒了出来,挑了一条最粗壮的地龙,用剪刀拦腰就是一下,喀嚓,只见地龙剪断的伤口处立刻渗出黄色的液体,但地龙却并没有死,被剪成两截的地龙在大妞手指上扭动着,旁边的女孩子们纷纷点头:“果然没有死,来来来,咱们都来剪。”
后隆村的女孩子们个个心灵手巧,持着锋利的小剪刀一顿剪,很快就将挖来的成堆竹筒里的地龙剪好,看着地龙们钻进了松软的泥地里,大家都松了口气,看这样子,地龙应该能顺利成活。
郭大路正在回忆――回忆央视农业频道的致富栏目。说到这农业频道,又是当年在孤儿院受到的特殊教育之一,孤儿院的院长认为,孩子们今后在社会上立足,一定要有一技榜身,而且必须是见效快投资少的实用技能,所以院长天天在孤儿院的电视上放央视农业频道。
当别的孩子在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时,郭大路却看了一脑门子的农村致富金点子,这里面,就有什么蚯蚓养殖、蝎子养殖等技术。
郭大路活学活用,向大妞、二妞、三妞讲解着:“这地龙啊,喜欢潮湿的环境,你们要在土床上盖一层稻草,天天浇一次水,水量要多少多呢――用手握一把土,一捏,水从指缝里滴下来,这样就够了。还有,这地龙啊,喜欢热的环境,20度到30度是最适合的繁殖温度――嗯,20度到30度是多少?糟糕,我手里没有温度计,没法给你们精确的温度标准,不过,现在正好是夏季,咱们草棚里晒不到阳光,一至于过热,现在这个温度差不多。如果是到冬天,可以添个火盆,只要温度控制得好,这地龙一年四季都能生殖。这地龙差不多两个月就能生一堆卵,每个卵能孵化出七八条小地龙。很快,咱们村里的鸡鸭就有源源不绝的饲料了。地龙可是高蛋白,鸡鸭吃了不仅长得快,长得壮,还能增强免疫力,不容易得瘟病。对了,这地龙晒干了还能当药材,卖到药铺里,又能发笔小财。”
大妞、二妞、三妞听着郭大路的指点,个个把头点得象小鸡啄米一样。
郭大路把自己能回想起来的关于养殖蚯蚓的一应细节交待后,就匆匆离去了,这蚯蚓养殖并不是什么难度很大的高科技,大妞她们这些女孩子完全能干好。--------------------------------------------------------------感谢伟厷孒ˊ、幽圣天使的打赏。新书上传满一个月了,15万字,谢谢新老书友的捧场。总点击200多,推荐也是200多,和人家新书几万字就十多万的点击量比,真是没脸见人啊,不过大家放心,毛豆写书是很认真的,一定会努力写下去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十三章 地龙养殖(四)
(全本小说网,。)
大妞送走郭大路后,再次带着女孩子们准备去挖更多的地龙,多弄几个土床――以后村里养的鸡鸭只会越来越多,这地龙可少不了。
二妞边收拾装地龙的竹筒边嘀咕着:“郭大哥难道真是无所不知,居然连养地龙的法子都知道,还说得头头是道的。姐,我听说浩哥儿、傻大个他们每天夜里都会跑到郭大哥家里,听他上课,要不,咱们也去听听?”
大妞也知道郭大路上课一事,其实,郭大路并不是有心给浩哥儿等孩子们讲课,只是他无意中用到了简体字、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等,引起了浩哥儿等人极大的好奇,稍一使用,就发现了这些东西的好处,郭大路禁不住浩哥儿缠着说想学,就每天晚上抽出一点时间,教浩哥儿、傻大个等人学学。
尤其是草纸问世后,郭大路挑了一些制作好的草纸当纸,以炭为笔,教孩子们习字,练拼音,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这样新奇有效的教育方法,很快就被迷住了,如今在郭家小院里,晚上学习的男孩子们越来越多。
大妞迟疑道:“那些东西都是郭大哥的不传之技,他教男孩子们,那是因为浩哥儿等人已经认他为师,浩哥儿他们今后可以凭着这学来的本事建功立业,可我们女孩子学来做什么?象我这样,能认得几个字,写上几笔记个帐,就已经足够了。”
二妞有点不服气:“男孩子们学得,为什么我们女孩子不能学,难道我还不如傻大个?”
大妞劝道:“郭大哥如今事忙,天天脚不沾地的,咱们就不要打扰他了,二妞,你真想习字,我在家教你就是了。”
二妞一脸不快,但也知道郭大路如今的确忙,只得点头应了,但私底下却转着灵动的眼珠子,不知在想什么。
郭大路回到家,一头钻进自己的房间,拉过一叠纸,这纸是他请周木匠特意为自己制作的,不同于草纸和宣纸,原料上多用木浆,更为厚实坚硬,色如雪白,这纸一造出来,周木匠就给取了个名,叫“雪浪纸”,只不过,他又摇头叹息,说这纸没法用,因为这样厚实挺括的纸,不适合毛笔书写。
郭大路才不会用毛笔在这雪浪纸上写呢,他摊开一张雪浪纸,取过一枝铅笔――没错,就是铅笔。郭大路将炭粉和黄泥和在一起,捏成小棒,然后烘干,又请周木匠截取短木,修成六棱形,中间剖开,挖出细槽,将晒干的炭棒塞进去,再用鱼胶将木棒粘上,这就成了一支铅笔了。
这样的铅笔,郭大路做了一大盒,此时取过铅笔,用小刀削了削笔尖,在雪浪纸上,一笔一划写起来:“人之初,性本善――”
郭大路写的,正是《三字经》。
郭大路教浩哥儿等孩子们习字时,曾经打听过他们以前学过的字文,了解到在大李朝,并没有专门给儿童启蒙用的专门读本,城里书堂的夫子们,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反正学生如果学不会,就一顿竹板打在手心上。
郭大路立刻就想到,给浩哥儿等孩子们编一本启蒙教材,他都不用多想,直接就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他打听得清楚,这样的文本从来没在大李朝出现过。
这其中,郭大路最熟悉的就是《三字经》,因为他穿越以前所在的甬城市,就是《三字经》诞生之地,是宋朝人王应麟所著,近年来国学盛行,许多学校将《三字经》等引入了课外阅读文本,郭大路也看过《三字经》,甚至能够倒背如流。
这一次郭大路首次当“文抄公”,继承众多穿越客伟大的抄袭大业,第一本书就抄到了《三字经》头上,其实他也可以抄《百家姓》,但是问题是他至今不知道当今皇帝老儿姓什么,如果《百家姓》的第一位不把皇帝老儿的姓放上面,那自己就真的是作死了――《百家姓》成书于宋朝,所以赵官儿的赵姓排在了第一,否则的话,真以中华姓氏来源排名,怎么也轮不到赵家人。
郭大路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着《三字经》,同时用上了标点符号,写完后,更是在每个字上面标上了拼音。
说实话,是不是将拼音引入这个穿越的大李朝,郭大路是迟疑了好久的。
拼音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帮助孩子们初学文字,这可比古中国的反切等注音方式好用多了,但问题是,古音不同与现音,21世纪的中国普通话,也不同于郭大路现在穿越的大李朝的口音。
如果完全以普通话的语音来给大李朝的文字注音,那绝对成了瞎七搭八,鸡同鸭讲,最后必定一团乱,谁都听不懂,此举也不利于拼音的推广。
所以郭大路在抄袭大业之外又有了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翻译,将大李朝的话音,用现代拼音字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