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我不求仙 >

第33部分

我不求仙-第33部分

小说: 我不求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郭大路在抄袭大业之外又有了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翻译,将大李朝的话音,用现代拼音字母翻译过来,成为大李朝版“普通话”。

    这活可不轻松,郭大路脑海里时不时普通话和大李朝语互相打架打成一团,让他一个脑袋三个大,这也严重拖累了《三字经》的“创作”进度,等到好不容易写了一半,郭大路突然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后隆村的村民说的方言,和大李朝京城官员们说的话,是否相同?

    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大中国地域辽阔,方言遍布,就算是到了21世纪,依然存在大量的方言,南北方言区别之大,简直就可以开个万国语言博览会了。

    这大李朝虽然立国已经两千余年,但以古代落后的交通、经济、人员往来交际情况,很难相信,全国上下不分南北全用同一种语言。

    郭大路挠了挠头,找到隔壁正在休息的郭进:“爹,你以前眼睛――嗯,身体康健时,是不是经常外出?”

    郭进闭着眼睛想了想:“我以前当过兵,走南闯北走过不少地方,虽然说不上走遍大李朝,但也称得上见多识广几个字。你是想知道一些外地的风土人情吗?”

    郭大路道:“我只是想问问,咱们大李朝各地的人,说的话都是一样的吗?有没有方言――就是只有本地人才听得懂的话。”

    郭进道:“你是说土话吗?那当然有,我大李朝北有大漠,南有大江大海,每到一处风土人情都不一样,讲的话也各不相同,我以前在越国作战,那儿边彊上的人讲的越语,叽哩呱啦象鸟叫一样,一个字也听不懂。其实不用往远里说,咱们这鄞县十多个乡,就有五六种土语,你要是到远一点的象山乡,那儿土人说的话,就根本听不懂了。不过好在咱们大李朝各地写的字倒是一样的,实在听不懂,写字也能弄明白。”

    郭大路顿时苦起了脸,得,自己这汉语拼音话工程算是要半途而废了。

    郭进看不到郭大路的表情,还在说着:“不但各地土语不同,就连当官的话和平头百姓说的话也不大相同,当年太祖立国,曾经制定过玉音正训,下令全国官吏都要以玉音正训为准,否则就要罢官去职,只不过后来这规矩也坏了,官吏们只有在办公事时才说这玉音,平时私下里还是喜欢用本地的土语,只有京城一带,说的是原汁原味的玉音。”

    郭大路一怔,这样说来,这玉音正训就是大李朝的普通话、官话了,只不过看起来大李朝推广普通话不合格,两千多年下来,还是没让玉音正训传遍整个天下。

    郭大路问道:“爹,那咱们后隆村的土话说的人多不多,该不会离开鄞县,别的地方人就立刻听不懂了吧?”

    郭进道:“谁说咱们后隆村的人说的是土话?咱们可是真正的玉音正训!后隆村的村民原本都是当兵的,这军队里面上上下下说的可都是太祖规定的玉音正训,要不然个个都说自己家乡的土话,这军令还怎么下达,仗都不用打了!”

    郭大路张口结舌,一拍脑袋,对啊,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军队讲究的就是纪律严明,上情下达,如果语言不通,******一口土话,还打个屁仗啊。这样说来,自己苦心学的后隆村话,居然就是大李朝版的“普通话”,这样一来,自己的拼音工程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了。

    郭大路乐得一拍手:“爹,我知道了,你休息着,我去忙了。”

    郭进侧耳听着郭大路的脚步声离开了自己的房间,抬起头,向着屋顶,喃喃自语:“这孩子,真是粗心,这些常识居然一无所知,幸好问到的是我,如果换了是旁人――嗯,我得想些法子,让大路多了解些事故人情。”

    当天晚上,浩哥儿和傻大个等十来个孩子挤进了郭大路的房间,把小小的房间挤得站不下脚,连炕上都坐满了人,郭大路二话不说,先端上了一锅白米粥:“来,大家乘热吃。”(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十四章 义学(一)

    (全本小说网,。)

    浩哥儿红着脸道:“郭大哥,每次我们来听你教本事,你都要给我们弄吃的,这怎么好意思。说起来,你是我们的师傅,我们该给你束脩才是,城里学堂夫子授课,一年要交一两银子,好几块猪肉呢。郭大哥这里倒过来了,天天让我们白吃白喝,我们实在没这个脸再到郭大哥家里来了。”

    郭大路看着穿着破烂衣服的后隆村孩子们,虽然自打他到了后隆村后,改进了葛草浇水办法,教会了村民积肥法,建起了草纸作坊,搞起了家庭养殖业,但村民们的生活并没有立竿见影得到改善,现在做的很多事要花不少时间才能看到收益,所以村民们包括孩子们在内,依然饿着肚子,穿着破衣。

    有时孩子们挤在屋子里听课,郭大路都能听到他们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但没有一个孩子叫苦,最多喝一碗凉水顶饥。

    面对这些纯朴的孩子们,郭大路毫不迟疑就将自己通过垃圾桶收集的食物全都拿了出来,尤其是那些清洗晒干的白米饭,全都被他拿出来熬米粥了,也没什么下饭的咸菜,一人一碗粥,洒点盐,热乎乎喝一碗,再听课。

    郭大路亲手端给浩哥儿一碗粥,开玩笑道:“你既然认我为师,那师长有命,不可不遵,来,把这碗粥喝了,要知道,这饿着肚子,就会影响大脑供血,大脑营养不足,低血糖,就学不好知识,害我说了半天课,就全都白费了,所以,想听我的课,就要先吃饱肚子。”

    郭大路一通乱七八糟的供血、营养、低血糖,浩哥儿等孩子们听了一头雾水,却知道郭大哥是为他们好,个个含着流,把粥喝了,在心里发誓,不好好听郭大哥的课,学好本事,那真是良心叫狗吃了。

    郭大路等孩子们喝了粥,收拾了碗锅,这才一人发了一叠雪浪纸,一支铅笔,咳嗽了一声:“今儿,咱们学习三字经和拼音,嗯,大家已经拿到我手写的《三字经》了,这上面的字的些笔划和官府衙门里张贴的告示里的字有些不一样,我管这字叫简体字,可以更方便大家学习。”

    浩哥儿有些文字的底子,认得《三字经》里的字,郭大路所说的简体字,他以前却是见过的,这时道:“郭大哥,这字――这简体字我认得,其实县城里有些店铺也用这样的字,大家叫俗体字。”

    郭大路冲着浩哥儿摆了摆手:“以后课堂上说话,记得先举手,然后站起来问答。简体字也好,俗体字也罢,只要方便书写就是好字,古人刚发明字时,更加复杂难写,有的还是刻在兽骨龟壳上的,是后人不断演变,让字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方便书写、流传、教授。我不但要教你们简体字,今后还要教拼音,甚至海外西洋的文字,只要你们有心向学,我肚皮里有的是知识教你们。”

    听着郭大路的话,孩子们的小脸都激动得通红,这年头,穷人家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受到正经的教育,想遇上学贯古今的良师更是难上加难,可现在郭大路居然说连海外的学识都能教他们,哪里不激动得失态――孩子们倒不觉得郭大路在吹牛,在他们看来,郭大路背后可是有神奇的山中老人,这山中老人能在封神山来去自如,一定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学贯古今,知晓海内外,十有八九还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孩子们齐齐应了一声,认真听郭大路讲起课来,一时间,房间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这在后隆小山村里,实在是难得见到的一景。

    不知不觉间,夜幕降临,房间里点起了火把,孩子们虽然在郭大路填鸭式教育下,一时有些累,但却个个很是兴奋,互相练习着新习的拼音字母、《三字经》,突然,浩哥儿厉喝一声:“窗外是谁?!”手一扬,一枚随身携带的石子已经脱手飞出,打破糊窗纸,飞进了黑漆漆的夜幕里!

    浩哥儿手中石子破窗而出,外面应声呼起一声低呼,“啊”的一声传进室内,孩子们一下子跳了起来,不知谁嚷了一声:“不好!有人偷师!”

    偷师学艺,是江湖上最为人所不齿的行为,如果被人发现,轻则废了一身功夫,重则连命也要丢了。

    几个大孩子当场冲向门边,摩拳擦掌,想要把那个偷师贼给抓住,让他吃一顿生活,却听到郭大路哭笑不得地阻止了他们:“瞎闹什么,别把外面的人给吓着了。”他又瞪了一眼浩哥儿:“你乱扔什么东西?砸坏了花花草草和小朋友可怎么好?去,把外面的人接进来,看看有没有受伤。”

    浩哥儿吐了吐舌头,叫过傻大个,一起出了门,浩哥儿手里举着火把,一出门就看到,窗户外蹲着一个身影,正抚着额头丝丝地倒抽冷气,他心里有些疑惑,觉得那身影有些眼熟,这时,旁边的傻大个嚷嚷了起来:“这不是二妞吗?你怎么在这里?唉呀,不好,你额头上好大一个包。”

    浩哥儿高举火把只是一照,就呆在当场,只见蹲在地上的人儿正好仰起头,跳跃的火光照在她的脸上,不是自家的二姐又是谁?

    只见二妞额头上高高肿起一个大包,带着乌青,还有些血丝,痛得眼角泪花也渗出来了,显然,正是自己刚才那一手飞石之功。

    二妞看到浩哥儿和傻大个出来,把自己当场抓住,羞得满脸通红,顾不得额头上的肿痛,站起身就要跑,脚下却是一麻,唉呀一声,又摔倒在地,却是她长时间蹲在窗户下偷听,两条腿都蹲麻了。

    窗户嘎吱一声打开了,郭大路探出身来:“怎么回事――咦,这不是二妞吗?浩哥儿,瞧瞧你干得好事,把自家的姐姐砸了个大包。快快,把二妞扶进来,去井里打一盆凉水,在肿包上敷一敷。”

    ------------------------------------------------------感谢伟厷孒ˊ书友打赏。(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十五章 义学(二)

    (全本小说网,。)

    二妞听得自己挨的这一石头,居然是弟弟浩哥儿扔出来的,气得一个劲拿眼珠子瞪浩哥儿,浩哥儿低着头,忍着笑,将二妞扶进了房间,早有人打来井水,郭大路亲手绞了,给二妞敷在额头上。

    这时,傻大个递给二妞几样东西:“二妞,这是你落在窗外的东西,我给你捡进来了。”

    郭大路低头一看,却是几张草纸和一块细炭,草纸上涂着几个字,却正是他刚才讲解的简体字、拼音字母。

    郭大路笑道:“原来二妞是在窗外听我讲课啊,你喜欢听,那就进来听好了,做什么蹲在窗户外?外面蚊子多,别咬坏了。”

    二妞胳膊、脸上的确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大包,但她顾不上挠痒,反正吃惊地问道:“郭大哥,我、我来听课也可以吗?”

    郭大路笑道:“当然可以。咱们村里的孩子们,谁愿意听课都可以来,只不过我这屋子小了点,大家要挤一挤才坐得下。”

    二妞喜出望外,可立刻又有些扭捏:“郭大哥,我、我学这些东西,会不会被人骂?”

    郭大路一怔:“骂?为什么会有人骂你?”

    二妞吞吞吐吐地道:“城里的夫子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认识几个字就够了,用不着读书学文。”

    郭大路不等二妞说完,就抢声道:“放屁!放屁!放他娘的狗臭屁!谁说的这句话?读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孩子们都呆住了,他们没想到郭大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反应如此激烈,其实这句话他们平时也没少听,象大妞这样会写字的女孩子,无论是在后隆村还是鄞县,都是极为少见的,更不要说专门有人请夫子给女孩子教书了。

    郭大路重重吐了口气,环顾着孩子们:“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以后你们谁再听到有人说这句话,当场就给我一口唾沫啐过去,问问他是不是女子生出来的!每一个女子,都是孩子未来的母亲,孩子的第一个教育者,就是自己的妈妈,如果身为母亲粗俗不堪,大字不识一斗,那她又怎么能够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这样一代一代教育传承下去,我们的孩子不就一代不如一代?”

    听了郭大路的话,有的孩子微微点头,有的孩子却不以为然,郭大路看着他们脸上的神情,知道在这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并不是自己三言两语能改变的,说到底,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还是来自于她们经济地位的独立,只有妇女能够独立创造财富了,才能得到应有的尊敬,要不然,永远只是男人们床上的玩物。

    郭大路嘿了一声:“别的人我管不了,只不过,在我郭大路眼里,妇女能顶半边天。别的不说,你们自己的母亲姐妹,哪一个不是当家的好手,家里农田的活样样上手,这不是半边天是什么?谁家没有了娘,可不就垮了一半了?就象我家,我娘走得早,要是她一直在我爹爹身边,我爹爹也不至于因为生病而瞎了眼。”

    孩子们听到郭大路以自己家庭为例,个个都点头,郭大路对二妞道:“二妞,你喜欢听课,以后就天天来吧,对了,咱们村里还有别的女孩子想学本事的,也尽管到我这里来。”

    二妞兴奋得双眼闪闪发亮,顾不得额头上的痛,重重点头:“嗯!我一定天天来――我大姐、三妹她们也想学呢,只是不敢来,我把郭大哥的话告诉她们,她们一定会高兴坏的。”

    郭大路瞪了浩哥儿一眼:“浩哥儿,你身为二妞的弟弟,却没有主动帮她们学习,实在是粗心,刚才还扔乱石子,看看,这伤处再偏低一点,就砸中二妞的眼睛了!你说,该不该罚?!”

    浩哥儿垂着头:“郭大哥,我错了,我认罚。”

    郭大路道:“我当然要罚你,这样吧,就罚你今后教后来的小孩子的功课,你先在我这里学,学完以后,挑一些粗浅的基本知识,教给年龄小的孩子们。我可警告你,我要抽查孩子们的功课的,如果他们学得不好,我就让傻大个打你屁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