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我不求仙 >

第41部分

我不求仙-第41部分

小说: 我不求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不到的东西,李华想知道印刷的法子,干脆就让他去找郭大路好了。这样一来,自己也算是还了当日李华出言相助的人情。

    黄学恒咳嗽了一声:“文广兄,你有所不知,这草纸上的印刷新法,却不是我的,而是后隆村的一人想出来的,那人姓郭名大路,我将印刷积肥法和标点符号法之事托付于他,一应事务,都有他一手操办。你想知道印刷新法,还得问他。”

    李华腾一下站起来:“后隆村?是了,我听说草纸最早就是从后隆村流传出来的,我这就去后隆村,古人云,大隐隐于野,诚不我欺,这山野小村居然有如此贤人!”

    黄学恒一呆,贤人?大隐隐于野?他正想告诉李华郭大路只是个小伙子,李夫已经抱拳告别,匆匆出了门。

    真是个书呆子!黄学恒摇了摇头,命老仆抱了箱子,上了门口早就等候的车,向府城而去。

    郭大路近日在后隆村无所事事,制作雪糖的一应工具和原料早就已经备好了,浩哥儿、李波和傻大个又试了几次手,一次比一次熟练,消耗的原料也比刚开始少了很多,浩哥儿还多训练了几个孩子,随时可以大规模开工,就等着原料红糖进村了。

    郭大路并不担心黄学恒会带着那几面镜子一走了之,象他这样的地头蛇根基就在老家,离了老家,地头蛇就成了虫子,任谁都可以捏死的小虫子,身怀异宝,人在他乡,一不小心就被当地的地头蛇给吞了,连皮带骨连碴子都不剩下。所以黄学恒最好的办法还是和自己合作,一边升官,一边发财,何乐而不为?

    后隆村里的各项事务,如今除了学堂给孩子们上课,别的都不需要郭大路插手。

    滴灌由朱老村长亲自管着,偶尔有管道损坏,很快就能修好。

    积肥有村里青壮村民操劳,定期都有人拉着粪车到县城的几个厕所收粪,如今县城内外已经盖起了七座厕所,“生产”的粪便不仅足够整个后隆村使用,甚至连邻近几个村也来花钱购买。但是郭大路却不许这些粪便外运,而是在后山找了个大坑,将粪便全都堆积在了里面。村里人虽然不解,这粪便又不能吃,多了也没用,但出于尊重郭大路,他怎么说就怎么办。

    村里的养殖由如今由大妞领头,正发展得红红火火,第一批蚯蚓已经产出,鸡鸭极是喜欢,有了这天然的有机饲料,鸡鸭感染疾病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草纸作坊由周木匠和李大眼管着,已经生产出了比草纸更柔软洁白的高档卫生纸,以及纸板箱,如今正在试销阶段,虽然不能发大财,却是村里一笔稳定的收入。

    当然,也有些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已经有别的村在仿制草纸了,毕竟这东西没什么技术门槛,属于一看就会的东西。

    不过,后隆村的草纸依然很受欢迎,因为随草纸赠送积肥法和标点符号法,甚至有百姓为了这两个方子专门买后隆村产的草纸。

    别的村也许可以仿制草纸,却没法仿制在草纸上印刷的方法,当然,他们可以用笔抄在草纸上,但这花的功夫就大了。---------------------------------------------------------------------------------------------------------感谢幽圣天使、伟厷孒ˊ、维尼抱抱熊等书友的打赏,本周末终于得到了第一次分类新书推,为了感谢书友们的支持,当天毛豆多加二更。(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十九章 代师授艺(二)

    (全本小说网,。)

    在大李朝,会写字的人都被视为文曲星下凡,再落泊的文人也不可能专门为你在草纸上写方子以换一碗饭吃,那可不真成了厮文扫地了?不,简直就是丢粪坑里了。

    所以,已经打出“品牌效应”的后隆村草纸,一时还不愁生意。

    郭大路闲着无事,折了条竹子,做了竿最简单的不过的钓鱼杆,在村口的小溪里钓鱼,正钓上来一条大嘴须,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牛车声,一个和气地声音问道:“这位小哥,请问郭大隐者可是住在这后隆村?”

    郭大路一回头,手里的大嘴须一挣,从鱼钩上挣脱到了溪里,甩了一下尾就不见了。

    郭大路看到牛车上坐着一个中年头戴高冠的文士,正在向自己含笑问话,他正在寻思“郭大隐者”是村里的哪位,只听到那文士再次问道:“你知道郭大路大师住在何处吗?你帮我带路,这文钱给你买糖吃。”

    郭大路心里一咧嘴,自己什么时候成为“隐者”“大师”了?这文士是何人?他为何前来打听自己?难道想对自己图谋不轨?如果真对自己不利,也不可能这样到处瞎打听啊?

    郭大路装出乡下小子傻乎乎的笑,一把抓过那文士手里的铜钱:“郭大路到山里玩了,那地方云老厚了,进了山,就找不到了。”

    那文士正是李华,他兴冲冲前来寻访郭大路,没想到一头扑了个空,但就此归去,却又有点不甘心,他想了想,摸出印着方子的草纸:“这位小哥,你可知道,郭大师印刷此物的作坊在何处?”

    郭大路瞟了一眼:“这玩意儿咱们村里多得是,你花一文钱买捆草纸,就能送你这两个方子,这位老爷何苦巴巴跑到村里来买?县城里就有得卖。”

    李华摇了摇头:“这位小哥你不知道,这草纸上的方子的确妙,但更神奇的是在草纸上印刷的法子,如果我能请郭大师将这印刷法传与世人,那世人人人都能读得起书了--唉,其中道理,你是不懂的。”

    郭大路禁不住多看了文士一眼,草纸上的方子流传时间也不算短了,少说也散发出去五六千份,却还是第一次有人发现草纸上印刷的奥妙,这文士有点意思,居然能立刻发现这印刷法能极大降低成本,让天下学子能买得起书。

    更难得的是,此人没有一股文酸气,面对自己这样一个乡下小哥儿,说话都能和和气气。

    郭大路穿越到大李朝后,还是第一次跟这个时代的掌握着最先进文化的“知识分子”打交道,他顿时来了兴趣,将手里的铜钱抛了抛,“这位大叔,我不能白拿你的铜钱,你不就是想知道这方子怎么印刷出来的吗?这事儿简单啊,草纸作坊就在溪的那一头,我带你去看好了。”说着作势就要拉过牛车。

    李华忙伸手阻止了郭大路的动作:“不可。我不经郭大师的允许,怎么可以探看他的印刷秘法?这不成了贼了吗?”

    李华看了看天色:“这天眼见着就要黑了,此时回城就要走夜路了,不如干脆在这后隆村住下来,静候郭大师下山。这位小哥,这村中谁家的房子有空屋,可容我借宿一晚?”

    郭大路道:“我家有房子空着,这位大叔住我家吧。”说着,胡乱收起鱼竿,拉着牛绳就走,嘴里还道:“不过你要给钱,不能白住。”

    李华并不着恼,点点头:“那是自然,还请小哥给我准备一点吃的,从县城一路赶来有些肚饥了。自然,这吃食我也给钱。”

    郭大路一边拉着牛车,一边在心中点头,这位文士给他的第一感觉不错,并不象以前看过的古代笔记小说里描写的那些臭文人,满身酸腐气,高高在上,看不起泥腿子,这位文士待人温和,而且还很有节操,主动拒绝探看印刷的法子。面对着自己讨要食宿钱,也没有仗着自己的身份,自以为高人一等而恶言相向。

    郭大路拉着牛车回到自己家,一路行来,遇到不少正准备上晚学的孩子们,孩子们纷纷向郭大路行礼,郭大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并没有回礼,李华却误以为孩子们是在向自己行礼,回以微笑,感叹道:“这后隆村虽然偏僻,没想到乡民却如此敬学有礼,想来必是受到了郭大师的教诲,此行不虚,此行不虚啊。”

    郭大路引着李华进了自己家,郭进坐在房中,听到外面动静:“大路,你回来了?”

    郭大路应了一声:“爹,家里来了位外客,想借住我家,还想要些吃食。”

    郭进忙摸着迎了出来:“有客上门那是喜事,大路,快给客人备饭。”

    郭大路对李华道:“这位大叔,我爹眼睛不好,你陪他坐坐聊聊,我去烧饭。”说着一溜烟进了厨房。

    李华听到郭大路让自己陪着一个瞎眼的乡下农夫聊天,却也不在意,还真的扶着郭进坐下,询问了几句农事,不一会儿,郭大路把饭端了上来,却是一碟咸菜,和三碗米饭。

    自从21世纪那一头暑假来临后,郭大路就断了吃食,虽然有村民时不时会送些东西来,但他都将东西转交给李波,让他换粮食给孩子们吃了--原本此举只是表演给李波看的,可现在却弄假成真了--如今郭大路除了以前晒干的一些饭粒,也没菜可吃了。

    李华看着黑乎乎的咸菜,并没什么为难的神色,因为他知道乡下农人极穷,有咸菜上桌已经算好的了,有的穷人一年四季到山里挖野菜吃。

    郭进端起郭大路塞到他手里的饭碗,朝着李华所坐的方向举了举:“这位客人,菜没有,饭吃饱。”

    李华知道,“菜没有,饭吃饱”是鄞县一带请客人吃饭的客气话,不过,如今的场景的确是没什么好菜,就连饭能不能吃饱都是问题,乡下人多以高粱饭填饥,李华虽然没什么架子,习惯了清贫,但也没吃过高粱饭,不过,为了向郭大师请教,偶尔吃碗高粱饭也没什么。

    房间里的火把忽明忽暗,李华看不清手里的饭碗,扒了一筷子在嘴里,刚想硬生生吞下去,却忽然愣住了,因为他发现,含在嘴里的并不是粗糙难咽的高粱,而是白米饭!

    李华侧过碗,对着火把的光照了照,那的确是白米饭,而且粒粒饱满,色泽晶莹,是上等的好米--不对,比他吃到过的最好的贡米还要圆润!

    李华虽然是县学的夫子,其实就是个普通的教习,虽然有禄米,到了年节还有冷猪肉可以分,其实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他经常把领到的上好禄米再送到米店换些低价的糙米吃,这样才不至于断粮,上好的精米也就是逢年过节才上桌。

    可是后隆村的一个乡民家里,哪来得这上等的雪花精米?

    但李华想了想,就释然了,这一定是郭家恭敬自己这个读书人,特意从富裕村民家借来的粮食,如此一想,对郭家父子的好感更增。他甚至想着,等会儿可以送几本书给郭家,勉励这个叫“大路”的孩子好好上进。

    李华却不知道,这白米饭是郭大路仅剩下的最后的库存了,今晚过后,郭大路自己也要吃高粱饭了,这样的好日子,一直要熬到两个月暑假结束开学后,大手大脚的大学生们才能给垃圾桶补充源源不断的食物,或者,等白糖生意上市后,郭大路手里有了余钱,才能改善伙食。

    吃了饭后,李华正准备向郭大路打听“郭大师、郭大隐者”的家,突然听到屋外传来阵阵读书声,原来,老屋学堂中的孩子们久等郭大路不来,在浩哥儿和大妞的带领下,自行诵读起课本来。

    李夫从来没想到过,在一个小山村中居然能听到夜读声,而且听那声音,分明不是一个人在读,而是一群孩子在读书。他一怔之下,不仅欢喜赞叹:“这一定又是郭大师的教导,果然是诲人不绻,连这小山村也受其恩泽,唉,我来得太迟了。”

    郭大路摇头晃脑道:“这就叫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李夫眼睛一亮,失态地一拍手掌:“好!好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这一定又是郭大师说的,这分明是一幅上佳的对联,这位小哥,请教下联是什么?”

    郭大路笑道:“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李夫默念了几次对联,猛地站起身来:“快,快带我去孩子们读书处,就算郭大师还没有回来,我能在郭大师传道授业处坐一坐也是好的。”

    郭大路忍着笑,带着李夫向学堂而去,浩哥儿等人看到郭大路带着一个陌生中年大叔进来时,都愣了愣,郭大路摆了摆手,示意大家自行复习,李夫没注意到郭大路的小动作,因为他一进学堂后,就被孩子们诵读的内容给吸引住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七十章 代师授艺(三)

    (全本小说网,。)

    李华又是一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这是什么经文?为何自己从来没听过。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言简意赅,细细想来,文中之意又极深远。

    李夫顾不得失态,抢过一个孩子手里的课本,只见抬头写着《三字经》三个字,他喃喃自语:“《三字经》、《三字经》,这必定是郭大师自行编写的蒙童教材!哈哈,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就算是没能当面向郭大师请教,光看到这《三字经》一文,已经足慰平生!当浮一大白,当浮一大白!”

    李华书生气上来了,干脆把郭大路扔在一边,自行在孩子们课桌间穿行,看到孩子们熟练的在文中应用标点符号法,又是一阵欢喜赞叹:“原来这冒号、引号是如此应用的,这是什么……啊,这叫书引号,这一个短横又是什么?原来是破则号。原来标点符号的应用,还有如此多讲究。”

    等李华看到九九乘法口诀表时,彻底不淡定了:“这是何字?曲里拐弯,倒似域外异文。阿拉伯数字?计算用的?计算不是该用算筹吗?什么,不需要算筹,可以心算?除了加减还可以乘除?等等,什么是乘法?”

    当李波站起身,背了几句乘法口诀表后,李华突然长叹一声,对着学堂最前面郭大路的空座位恭恭敬敬行了个礼:“古人诚不我欺,野有大贤啊!只恨在下来得晚了!这标点符号、《三字经》都是惠国惠民的篇章,乘法口诀表更是事关军国大事,我大李朝有郭大师,真是侥天之幸!”

    李华扭头对一直跟在身后忍着笑的郭大路道:“小哥,麻烦你给我找个空桌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