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我不求仙 >

第415部分

我不求仙-第415部分

小说: 我不求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来工业化的建设,也是他最大的底气--目前,郭大路建设的工厂,已经能够自行生产自动化枪械和子弹,各种口径的大炮、迫击炮,部分装甲车辆,螺旋桨飞机,铁甲舰,再加上21世纪传送来的部分高精尖武器,足以用来和天仙以下的修行者一战!

    只不过,就算是开战,郭大路也需要一个借口,总不能随便找一个修行者门派占据的山川,郭大路手一划拉:“老子看你们这些神仙不顺眼,给我滚!”

    这不叫战争,这叫泼皮闹事,没有大义的名份,不要说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就连最忠诚于郭大路的义学学生们,也会有异议。

    和修行界的战争,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郭大路带着自己的一群妻子和几个门人子弟就能干成的,那将是一场席卷整个凡人和修行界的旷日持久的战争,郭大路需要得到老百姓最全力的支持!

    郭大路需要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让修行者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只有动人民,武装人民,让人民参与这场战争,郭大路才有一线胜机!

    然而,虽然郭大路带领科学门大力推广科学展工业,但是科学知识在大李朝百姓之中的根基并不深,很多偏远地区的百姓依然不知何为科学,依然将科学门当成另一门修行门派。

    在大李朝百姓心中,修行者们是神仙,是高高在上的天上的神仙老爷,自己只有恭敬地磕头,至于反抗神仙,那、那不是自己作死吗?

    人民战争,可也不是这样好打的。

    但是,当一粒小石子滚下雪坡时,谁也不知道,它会不会积累成一个巨大的雪团,甚至引起一场史无前例的雪崩!

    福建山区。

    此地靠近江浙,但是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百姓较为穷困。很多百姓受不了山里日子的苦,纷纷跑到邻近的江浙一带打工,贴补家用,只不过,这种行为向来为官府大户所不喜,因为如此一来,当地的田地就抛了荒,人都跑光了,谁来帮他们种地?

    只不过,如今江浙一带成了开区,鼎鼎有名的国师后龙先生治下,正在大力建设什么工业,到处都缺工人,那些逃亡的百姓,在工厂里做一月工,赚的工钱顶得上以往一年的收入,而且拿到手里的,是挺括的人民币,而不是以往大户家私铸的三钱不值两钱的劣制铜钱,所以越来越多的百姓成群结队,呼朋唤友,逃到了江浙地区。

    福建官府大户对大量青壮劳力逃亡气得牙痒痒,甚至想过动用家丁或官府的力量,将这些逃人抓回来,可是,那些工厂,不是科学门治下的,就是江浙一带官员大户出资开办的,人家可不尿你那一壶,就算是你动用官府关系,去公文,人家照样将公文一扔,塞给办差的人一句话--“后龙先生有言,百姓迁移自由,任谁都不能刻意阻拦。”

    福建山区的一处小村庄,黄昏,庄户们扛着精钢打制的锄头三三两两回了家,家里,婆娘已经点起了油灯,煤饼炉上的番薯饭散着带着一丝甜味的香味,一锅土豆番茄正在咕嘟咕嘟冒着泡,孩子们从自家的鸡窝里掏了个鸡蛋,准备给辛劳了一天的父兄加个硬菜。

    村东头梁老汉的家里,老两口正在吃饭,因为不舍得点油灯,只是借着煤炉的火光扒拉着番薯饭,只不过,梁老汉自己碗里的米饭多一点,而老伴碗里的几乎都是大块的番薯。(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七十章 利益冲突 (一)

    (全本小说网,。)

    突然,门吱嘎一声被推开了,一个高大的身影背着个麻袋出现在门口:“爹,娘,我回来了!”

    梁老汉手一颤,差点把土陶碗摔地上:“儿子?你怎么回来了?三个月前,你不是不顾主家的同意,跑到杭城打工去了吗?怎么?被工厂老板给赶回来了?”

    梁老汉的儿子--梁得胜,大步走进家,将肩膀上的麻袋塞给迎上来的母亲:“娘,这是我从城里背来的面粉,上好的精白面,你给烙个饼。爹,我在杭城好着呢,如今的杭城到处都在建设大工厂,缺人,那些工厂老板都亲自到码头、车站守着,看到有我们这样外地来的民工,就往自己厂里拖。只要你踏实能干,不愁找不到工!我以前在扫盲班学过一些字儿,会背乘法口诀表,一到杭城,就被一家生产自行车厂的老板看中了,我一个月的工资有十五块人民币呢!老板说了,等我上完夜校,通过什么职业等级考试,还要加我工资。如果我能带徒弟的话,还可以给我分红!”

    梁老汉都听傻了,当初儿子不顾自己劝说,一门心思到杭城打工,他心里其实是反对的,庄户人家就是在土里刨一辈子土的命,这什么工厂又不出粮食,如果人人都去当工人了,没有种田,大家伙儿吃什么?

    只不过,梁老汉一辈子老实惯了,要不也不会有个梁老实的外号,儿子了脾气非去不可,他也拦不住,只得让他走了,临走,还将家里剩下的几个人民币硬币塞给了他,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可不能委屈了儿子。

    可没想到,儿子去了三个月,就带回了这天大的好消息--一个月工钱十五块人民币!以前梁老汉一家人在田里辛苦一年,也只不过落下几十个铜板,这还是年境好的时候,如果有个旱涝什么的,一年白干,还得向东家借粮才能熬过青黄不接的日子。

    老伴儿这时已经忙忙打开了面口袋,给父子娘和面烙饼,那面真正比雪还白,老伴儿的一双粗手都舍不得揉面,光看着这面,就喜人,还是梁得胜干脆,从鸡窝里掏了几个蛋,打在面粉里,说这是城里的新吃法,鸡蛋烙饼,“鸡蛋里有蛋白质,有营养。”

    梁老汉看得心痛,嘴里嘀咕着:“这鸡蛋可是要换油换煤饼的,你这小子,跑到城里,钱没赚几个,倒学会大手大脚了。”

    梁得胜笑道:“几个鸡蛋值什么?开区里的学校,学生娃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都吃得他们快吐了。唉,谁让咱们福建不是开区呢?如果能归到后龙先生治下,咱们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梁老汉一惊,忙压低声音道:“你这孩子,瞎说什么!这大李朝姓李,可不姓郭,后龙先生只是国师,开区又不是他私家的,你这样说,可是形同谋反。”

    梁得胜学着城里人的样子耸了耸肩膀:“这话又不是我一个人在说,凡是依然在大李朝治下的,都恨不能成为后龙先生亲管的开区呢。得得得,我知道爹你胆子小,不提这事儿,爹,来尝尝这鸡蛋烙饼。”

    鸡蛋烙饼,香,真香,梁老汉吃得满口是油,他正在狼吞虎咽,突然眼角含泪,哽咽起来:“儿啊,你可是过上好日子了,只可惜你妹妹--当年大灾,如果不是家里实在过不下去,我也不会把她卖给主家,可怜她小小年纪,才在主家呆了没两月,就染上时疫没了。”

    梁得胜的脸色有些青,手紧紧握成了拳,闷声闷气地道:“生死由命,妹子实在是运气不好。其实,我们家有今天,也都是托了后龙先生的福。不要说我到杭城大工厂打工,就连家里,爹种着神豆、番薯、玉米,再加上后山那几亩坡地上新种的果树,什么杨梅、水蜜桃、荔枝,这些产出,也够我们一家嚼用的了。”

    梁老汉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我最喜欢听后龙先生说的劳动最光荣这句话,咱们祖祖辈辈都是庄户人,也不求大富大贵,就凭着一把力气从田里刨食,吃这劳力饭,不亏心。”

    梁得胜道:“那也要是因为有了后龙先生传来的良种,还有科学门传授的新技术,要不然,咱们家以前同样种田,一年辛苦到头,还不是饿肚子。对了,过段时间,我给你弄些化肥来,听说那可是好东西,洒一点在田里,就能增产。”

    对化肥这种神奇的东西,梁老汉倒没有拒绝,也没有觉得诧异,这神仙施个法术,就能让田地增产,是极寻常的事,梁老汉还以为化肥也是某种法器仙术,只是口里一个劲谢后龙先生,谢科学门。

    老伴在父子俩都吃完后,才吃了半块剩下的鸡蛋烙饼,又给自己添了一碗番薯饭,边吃边问儿子:“这次回家,你要住几天?会不会误了厂里的活儿?你刚进厂子不久,可要认真办差,可不要偷懒耍滑惹东家生气。”

    梁得胜道:“娘你放心,我是那种胡来的人吗?其实这次回家,是厂主让我回来的。厂主又要开一个分厂,缺人手,让我回家拉几个手脚麻利的,头脑拎得清的小伙子去厂里做工。厂主还说了,我拉一个人去,就给我两块钱人民币。”

    梁老汉一咧嘴:“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儿?咱们村里倒还有不少壮劳力守在家里,不过那几家老爷子都是极古板不好说话的,恐怕不会由着你拉自己家子侄去城里打工。”

    梁得胜笑着道:“这事还得爹你出马啊,咱们村里谁不知道你老实啊,你要是出面和那几个老古板一说,我再在旁边敲敲边鼓,这事可不就成了嘛。再说,这到城里做工,可是天大的好事,拿着人民币,穿着工装,可招小姑娘眼了,以后找婆娘也方便。”

    梁得胜嗐了一声:“你小子,居然把主意打到了我头上。”不过他一想,只不过动几下嘴皮子,就能帮儿子赚两块钱人民币,这天大的好事,就连他这老实人也有些心动了。

    不过,梁老汉一辈子谨慎惯了的,晚上拉着儿子,絮絮叨叨又问了好一会儿城里工厂的事,确认如今在开区有专门的什么劳动局,还有什么劳动法,专门管理工厂厂主和工人之间的纠纷,虽然也有厂主欺压工人、拖欠工资等事,但也不敢做得太过份,一来工人可以告到劳动局,一旦查实,厂主不仅要陪工人的钱还要接受劳动局的罚款,二来,受了气的工人直接卷铺盖走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像他们这样有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人,到处有人抢着要。

    听了儿子的话,梁老汉这才放下心来,他总不能把村里邻居家的孩子往火坑里送啊,那不是毁了他梁老实半辈子的名声嘛。

    一夜无话,次日,鸡还没打鸣,梁老汉就摸黑起来,吃了几个昨晚剩下的神豆,就准备上工。

    梁得胜翻了一个身醒了过来:“爹,你怎么这样早就起来了?田里就那么点活,等会儿我帮你干了就是了。”

    梁老汉低声道:“不是咱们自己家的活,是东家地里的活,东家后山新开了好大一片地,不早点去干,就误了农时了。”

    梁得胜原本还有些睡得迷迷糊糊的,听到爹的话,一下子清醒过来,腾一下掀开棉被,从坑上坐了起来,粗着嗓门道:“爹,你怎么还在种周扒皮家的地?!我不是早和你说过了吗?姓周的又小气又爱小便宜,雇了你做工,却老是找借口东扣西扣的,你帮他们家种了那样大一片地,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根本落不到手里几个铜钱。我早说了,那地干脆就别种了,你就守着咱们自己家里的地过日子就行了,以后啊,有我在杭城打工,赚大把的人民工资,你就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吧。我听供销社的伙计说,科学门今后还要推广新农村建设,到时候啊,你老也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了。”

    梁老汉奇道:“电灯电话是啥?我倒是见过煤油灯。”

    梁得胜夺下了爹手里的农具:“这电灯啊,可比煤油灯还好,杭城里几条大街已经装了电灯了,一到晚上,嘿,就如同传说中的天街一样亮堂,那电灯不用油,用的是什么电,一通电,就亮,比夜明珠还好看。至于那电话嘛,我也没见过,只听说比电报还厉害,两个人隔着千里,都能用电话互相说话呢。”

    梁老汉点头道:“原来是千里传音术。”

    梁老汉被儿子拽着,说什么也不让他再去给周扒皮家种地了,旁边的老伴也来劝,原来这份工是梁老汉和儿子一起做的,自从儿子跑到杭城打工后,只剩下梁老汉一人,天天起早摸黑,是够累的。

    梁老汉经不住劝,一琢磨,说起来,这周扒皮也是小气,为了省工钱舍不得雇自己做长工,而是让自己打短工,雇一天干一天活,到了年底结工钱又七扣八扣的,他笑道:“老了老了,倒也能享儿子的福了,好好好,我听你们的,不再给东家帮工了,只不过,今儿个的活总要干完,怎么着,也要和东家打个招呼啊,这一声招呼不打,撂挑子不干,可不是咱们老梁家行事的理。”

    梁得胜听老父说得有道理,就如工厂里,待遇不好,工人可以辞职不干,但依照规矩,得提前一个月给厂里打招呼,好让厂主提前安靠人手接活,如果你招呼也不打,甩手就走了,这机器可还转着呢,造成的损失那可不得了,这样的事儿,就算是闹到了劳动局,工人也同样要受处罚。

    梁得胜干了三个月工人,倒也是认识到了规矩、纪律的重要性,听老爹说得有理,便点了点头:“那好,爹,你先去干活,我等会儿在村里转一转,找几个说得来的伙伴唠一唠,娘你给爹煮个鸡蛋。早起干重活,得多吃一点,要不然,会得那个什么低血糖。”

    梁得胜所谓找几个伙伴唠唠,其实就是怂恿人家跟着他去打工,梁老汉倒也不拦着,自己带了一颗老伴煮的滚荡的鸡蛋,掮着锄头,进了山里。

    山地上,周扒皮正在带着一群雇工锄草,周扒皮对工人狠,对自己更狠,所有的大活小活脏活累活,他都是身体力行,起得比雇工还早,吃得比雇工还少,干得比雇工还多,如果不是有这种狠劲,周扒皮怎么可以积下如许多有家财?

    如今哪怕周扒皮已经富甲一方,甚至成了罗浮派离宫的外门子弟,他依然天天穿着破衣在田里干活。

    锄完垄草,周扒皮直起身,擦了擦汗,拎起水壶倒了杯盐水喝了一口,这水壶并不是以往的粗陶,而是科学门明的热水壶,热水装在里面,一整天都是热的--周扒皮虽然惜财,但同样惜命,没了命,再多钱也没用,科学门说,人劳动流汗之后,不且喝冷水,伤胃伤身,而且需要补充盐份。这些话,周扒皮都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