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公为王-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有罪”高甫明赶紧跪倒。“臣只是想调查清楚,再向陛下禀报。”
“恩。。。”朱元璋点点头“那你查的怎么样了?”
“回禀皇上,臣查到,韩国公与其弟似乎是因为什么误会,所以才去了燕王府上,后来好像是死于。。。死于。。。。”
“接着说!”
“死于自杀。且在二人死后不久,韩国公府突发大火,韩国公府化为一片白地,可能死伤四百余口,目前正在校验身份。”废了好大力气,高甫明终于把自己查到的说完了。
“似乎,好像,可能”朱元璋似乎对高甫明的话并不满意“除了查出韩国公二人死于自尽,其他的全都是不确定的,你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证据,确定一切报给朕听!”
朱元璋的语气不满,但高甫明的心反而放下了,他已经听出了皇上的意思,上意已明,事情也就好办了。
“回皇上话”高甫明镇定的说道“七日内,微臣一定查明真相,找出证据,给您一个交代”
“三日。。。”
“三。。三日也够,微臣定不负皇上所望。”高甫明再次叩头。
“嗯。。。”朱元璋点点头“朕也帮你一把,李善长的儿子李飞从大火中逃了出来,如今在亲军都尉府,你去领吧。”
亲军都尉府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的前身。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裁撤亲军都尉府,并在其基础上建立了锦衣卫。后来迫于朝臣压力,再加上锦衣卫名声实在太差,才于洪武二十年,撤销了锦衣卫,焚毁刑具。锦衣卫虽然在明面上被裁撤了,但如此好用的工具以及其如此强大的情报能力是让人着迷的。朱元璋明里裁撤了锦衣卫,但暗地又将其改回了亲军都尉府。总的来说只是改了个名字,并且取消了其逮捕,刑讯之权。
朱元璋退了这一步,朝臣们自然也见好就收,亲军都尉府也就保留了下来,而这,也是后来朱棣即位后快速重建锦衣卫的根基。
“是,微臣这就去办,微臣告退”恭敬地将差事应了下来,高甫明慢慢的退出了御书房。
朱元璋的意思高甫明听得很明白:李善长和李存义是自尽,也必须是自尽而死,他只需要去找出证据即可。高甫明说的七日时限是想去找证据,而朱元璋给的三日时限就是告诉他,尽快结案,没有证据就去做证据。
道衍说的没错,朱元璋左思右想,终究还是要保自己的四儿子朱棣。抛开父子情谊不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没有办法去填补裁撤藩王后所产生的权利真空。
‘唉,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东宫,朱允炆的书房里,
朱允炆静静地坐着,看着眼前自己最忠实的两位心腹,和皇爷爷留给自己的未来肱骨之臣,在自己眼前手舞足蹈,慷慨激昂。
“长孙殿下,藩王之策弊大于利,此事我与子澄兄早已达成共识,相信长孙殿下心里也早已有数。今日里韩国公兄弟二人死于燕王府内,正是天赐良机,相信燕王此刻已经失了圣眷。我们当抓住机会,联合有志之士一同上本参阂燕王,将燕王一举拿下。”一个身着素袍,面相严肃的男子一脸的为民请命的表情。
旁边的一个翰林官员打扮,四方大脸的男子也是连连附合“尚理兄所言正是子澄想说的。《史记》中记载,范蠡曾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前几日燕王刚刚欺侮过殿下,正是新仇旧怨一同来报的好时机啊。”
“额”朱允炆问道“那该从何处入手呢?”
“子澄以为当从先前御花园中燕王失礼之事着手,毕竟。。。。”他的话还没说完,便被打断了。
“子澄兄所言差异,失礼之事毕竟是小节,不足以令陛下撤藩。还是应从韩国公之死。。。”
“失礼如何能是小节?!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天理伦常,不可违背也。燕王失礼自是大罪也。”
“韩国公之死才是罪名!”
“韩国公之死明眼人都知不会是燕王所为,如何能成为罪名。。。。。”
。。。
。。。
“额。。。”朱允炆没想到,自己小小的一个问题,就让刚刚还同一阵线的两位大儒反目成仇。
如果徐如意在这里,一定会往地上啐一口浓痰以表达自己的鄙视,然后再骂一句腐儒。
当然,这只是如果而已。真把他放在这儿,肯定老老实实,一言不发,因为那面容严肃的男子是齐泰齐尚礼,而那个四方大脸的,则是黄湜黄子澄。
腐儒并不是辱骂,而是事实
“哼,你我便各自行事!”黄子澄最后说道。
“如此正和我意”齐泰也不甘示弱。
“哼”
“哼”
二人各自冷哼一声,又双双走出了太子宫,留下目瞪口呆的朱允炆。
(不走不行,宫门落锁的时间快到了。)
按规制,皇宫酉时落锁,关闭宫门,隔绝内外。
侍卫们准时准刻的关上了宫门。大门的紧闭,代表着今天的结束,也代表着还没有醒来的徐如意错过了饭点。(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十七章 出宫去也
(全本小说网,。)
龙床之上,朱元璋独自一人躺着,眼睛虽然闭着,但身子翻来覆去的烙饼,可以看出他并没有睡着。
白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他需要想一想,他需要想一想之后给天下人的交代,给皇儿朱棣的交代,还有对那个小太监的安排。一件一件他都需要认真的想,因为这些事情都有关联,而自己最亲的孙儿朱允炆也搅在其中,由不得他不慎重。今天早早地就寝,奏折都没有全部看完,就是为了多些时间思考。
皇帝是个什么样的物种,这只有皇帝们自己最清楚。他们贪婪,骄傲,更多疑。他们多疑,总觉得有人会来害他们。三国的曹操为了自己的安全而说自己梦中杀人,还将大将典韦整日里放在身边。后来在樊城果然救了自己一命。曹操与典韦似乎给后来人开了个好头,很多帝王都开始给自己在暗中安排武功高强的护卫。
静静地寝宫之中,似乎只有朱元璋一个人,宫女和太监都不在,因为朱元璋也不喜欢有人在他睡觉时靠近他的身边。
韩国公的死并没有让他心烦,因为他已经安排好了,他相信高甫明会明白他的意思。
关键在于对朱棣的安排。此次藩王入京本是为了吊唁太子朱标,如今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也该走了。毕竟各藩镇的事务都需要藩王们处理。
‘至于那个徐如意。。。。。。’
夜近三更,朱元璋猛地从床上翻身而起“老刘?”
寝宫里并没有人,不知朱元璋叫的是谁。
“出来吧老刘,朕有事要问你。”朱元璋又喊了一声。
从寝宫的房梁之上,猛地纵下一人,轻飘飘的落在朱元璋的身前,跪倒在地,但没有说话。
朱元璋坐在床上,看着地上的身影,问道“今日李善长死后,燕王都做了什么,给朕,详细说说。”
那老刘沉默片刻,回道“据检校回报,燕王与其手下道衍在书房内坐谈四个时辰,之后派手下心腹侍卫乔装打扮,出府打探消息,还通知顺天府上门验尸查案,一切中规中矩。至于燕王和道衍都谈了些什么,检校与锦衣卫并未查明。”
朱元璋想了想“你去,将那个徐如意连夜秘密送出宫外,盯着宫里的眼睛实在太多,告诉他现在外边老实藏好,不要回宫。”
“是。”
“另外,你再安排人手保护好那个李飞的安全,李善长这次也算是帮了朕一个小忙,朕也满足他这个最后的愿望吧。”
“是”
“那个徐如意出宫后也不必找人刻意盯着,以免引人注意。”
“是。”
朱元璋又慢慢的躺下了,闭上了眼睛。
老刘又稍等了片刻,见朱元璋似乎没有其他的指示,便叩了一个头,一晃身,又隐入了黑暗之中。
‘老李啊,你的愿望朕满足了,就不要来梦中来找朕了’朱元璋的呼声渐渐响起。。。。。。
小小的屋子里,一个小太监倒在地上,先是手指微微动了动,接着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坐了起来。
‘失算了,失算了’徐如意终于恢复了意识‘四年的功力灌了我一分钟,二十多年还不知灌了我多久,’
微微晃了晃头,徐如意喃喃道“应该一次一次抽的。”
抬头看看屋外,月朗星希,已经是深夜了。
徐如意缓缓的站起身,想了想,动身向床上走去‘这么晚了,还是先睡吧,明天再说。’
徐如意刚刚躺在床上合上眼,就听见屋里一个声音响起“起来吧,今晚你睡不了了。”
“有事你就说,我躺着听也是好的嘛”徐如意没有睁眼,他听出了这个声音的主人,是李彩娱。
“呵呵呵呵呵”听着徐如意惫懒得声音,李彩娱摇了摇头,“也罢,躺会也行”
坐在桌边,李彩娱沉默片刻,开口说道“这次的事你办的很不错。我们几个都看在眼里。不过许多事情你做的还是有些疏漏,既然事情已经做完了,那就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李彩娱拎起桌上的茶壶,想给自己倒杯水,结果发现是凉的,就又把茶壶放下:“燕王现在已经开始准备调查这件事里的隐情,你的安全也就成了问题。”
徐如意听到这里,终于还是翻身坐了起来,看向了李彩娱。他很清楚,如果他的身份出现在燕王的眼中,那他也就必死无疑。想处理他一个九岁的小太监,燕王的方法实在太多了。
“那我不出宫不就行了?”徐如意试探着说道。
“待在宫里才是思路”李彩娱嗤笑一声“宫里人多眼杂,你现在又没什么身份。燕王如果查出你来,你连躲都没地方躲。你是可以一直待在这个院子里,但你敢保证你吃的每一口饭食,喝的每一滴水都干净吗?恩?”
“那我怎么办?我又不能一走了之,皇上和长孙那里我都挂了号了!”徐如意有些急了。他知道李彩娱说的没错。宫里太监宫女太多,燕王随意贿赂一个,给他饭食里下点药,那可真是防不胜防。
“放心,咱家既然来了,自然是有安排了,宫外的那些有可能暴露你身份的人我们已经处理好了”李彩娱轻描淡写的说道“朱元璋也想到了这点,而且他也不希望你与长孙殿下在这个时候接触太多。所以准备连夜送你出宫去。一会儿你就跟我走,我送你出宫。不然你还真出不去”
“出宫?”徐如意疑惑道“这次又安排我干什么?”
“什么也不干”李彩娱回道“你不是以太监的身份出宫的,出宫后你就是一个小孩子而已。别漏出你宫里的身份。你只要好好活着就行,这个是朱元璋的意思”
这话里明显还透着别的意思。
徐如意没有搭腔,他听出李彩娱还没说完,朱元璋让他好好活着,那他们这些天门的老家伙是什么意思呢?
“呵呵呵”李彩娱又笑了“咱家就喜欢你这聪明劲。朱元璋只让你藏好,但我们几个给你想了个地方,你猜猜是哪?”
“反正不会是深山老林”徐如意切了一声。
“是蓝玉府上。”李彩娱揭开了谜底“你去他府上当个家丁吧。”
听到这,徐如意陷入了沉思‘朱元璋并没有给我任务,但他们让我去蓝玉府上当家丁。从安全的角度上倒是很合适。毕竟蓝玉也十分不得圣心。以朱棣的谋略应该也能看出蓝玉的好日子不远了。一旦朱元璋动手,蓝玉府上也不会有活人留下。所以朱棣应该不会猜到我藏在他府上。不过我是个太监,蓝玉又不是王爵,府上用不了太监,我怎么混进去呢?’
似乎看出了徐如意的疑惑,李彩娱开口说道“你放心,你这两天先躲着,到时候自有人联系你。”
“额,好吧”徐如意点了点头。
“你这小子不是个老实的,咱家倒是很期待你在蓝玉那又能搞出什么名堂来”李彩娱笑眯眯的起身,往屋外走去。“走吧,咱家送你出宫”
“低调还来不及,如意又哪敢搞什么名堂”徐如意也赶紧站起来,简单的收拾一下,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就是把银钱装在怀里,也赶紧跟了上去。
二人向着宫门的方向而去。。。。
事实证明,李彩娱是对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十八章 再立锦衣
(全本小说网,。)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初八,寅时。
不得不说,朱元璋为大明朝立下了无数的规矩,而他自己一直严格的遵守着这些规矩。但今天他破例了。
寅时,是文武百官上朝的日子。天色还有些昏暗,只是东方微微有些发亮而已。太阳还没升起,温度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但承天门外,已经早早地聚集了赶来上朝的文武百官。上至六部尚书,下至五品的御史言官,几十号人已经整整齐齐的列好了队,背靠着金水桥,一列一列的只等着宦官一声吆喝,便可以上朝了。
庞大的官员队伍里,黄子澄与齐泰一脸的正气。三日前的早朝上,他们二人也是这样的表情,在金殿之上按照他们之前的计划参奏燕王无礼于皇长孙,以及谋害韩国公李善长。只可惜被皇上一句“只是玩笑”,再加上一句”证据不足,三日后再议”就打发掉了。如今三日之期已满,他们做了更加充足的准备,准备再度发起攻击。
‘皇上怎么还不上朝呢?’大臣们有些焦急。五凤楼的钟声不响,他们也只能等待。
朱元璋在武英殿里,武英殿外有人拦住了他,或者说,是他自己拦住了自己。
武英殿外的台阶下,燕王朱棣身着一身锦袍,低头静静地跪着。
皇上之前在殿上说的三日后再议,他自然知道。今日他要在这里见到自己的父皇,他要在今日的早朝之前见到他的父皇。道衍已经和他解释过他不会有事,但这涉及到一个态度的问题。静静地在府内等着,这说明他有恃无恐。而在早朝之前跪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