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公为王-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贤臣,远小人,这本是至理,难道你有不同意见?”黄子澄嘲讽道。
“我。。。”徐如意刚要说话,突然耳朵微动,‘门外有两个人的脚步声,很轻,是。。。。’嘴角挂起一丝微笑,徐如意整了整衣冠,也摆出了一副儒者的样子,拱手说道:“我没有意见,但你之后说的,举凡阉宦,心术不正,恕小人不敢苟同。
不可否认,我辈阉宦确实出了很多败类,但同时也出了很多义阉,先生为何不提呢?
蔡伦公造纸传承我华夏文明,太史公司马迁著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杨思瑁公扶保大唐江山社稷,童贯公平定西北、经营幽燕,亦是不朽功业。”
“你所说的人少之又少,百不存一,再说,除了这四人,你还能说出几个吗?”黄子澄不以为然,“又或者你敢自比你口中这四位?”
“不。我想说的不是这个。”徐如意摇摇头,说道:“我想说的是他们和我们其他这些人的区别。”
“区别?”
“不错。”徐如意黯然的说道:“我辈腐人,身体残缺,但仍旧是人,有血有肉的人。之所以立下功绩之人少之又少,留下骂名之人如过江之鲫,只是因为。。。。”
“因为什么?”朱允文也被徐如意的话吸引住了。
“因为我们没有读过书。”徐如意叹道:“不读书,不识礼,想要立功自然是难上加难。”
“荒谬。”黄子澄一拂袍袖,反驳道:“不读书,或许不能成事,但怎么史书上全是你们祸国殃民的例子啊?难道这也能推到读书上?可见还是你们自己心地险恶!”
“呵呵。”徐如意轻笑一声,随后猛然欺近黄子澄面前,伸手一把抓住黄子澄的脖领子,一较劲,将他整个人都举了起来。
“如意!”朱允文惊叫出声,“快放下黄先生,这这。。。这。。”
“你这可是死罪。”黄子澄不慌不忙的接道,人虽被举在半空,但态度从容,有恃无恐。
‘我当然知道,皇上就在外边儿看着呢。’徐如意暗自想着,没有说话,双目微咪。
殿阁外,老张偷眼看向朱元璋,却见他脸色阴沉,眼底似乎还有些笑意,并没有任何阻止的意思。
三息过后,徐如意心底大石落地,既然朱元璋没有出现,那就说明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殿下。”徐如意双眼盯着手上的黄子澄,对身后已经有些被吓傻的朱允文说道:“这就是奴婢们存在的意义。当有人让您不高兴的时候,奴婢这些贱命之人便会为您和他们拼命。至于之后,您只要把奴婢杀了,一切便都过去了,而这些书写历史的文人,也只能在史书上对我们太监大骂特骂一番,没有别的办法,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太监的名声才会这么不好。
读过书的,便会尽力为您建功立业与天下的忠臣义士无二,而没读过书的,便只能用命来让主子们开心,高兴。这就是我们这些奴婢存在至今的道理。
天下谁都有可能造反,唯独我们太监不会,脱离了主子的恩宠,我们什么也不是。一群无根之人,没有前途未来,又如何让天下人追随?”
手一松,黄子澄掉在地上,拍着胸口连连喘息。徐如意则一步一步,又走回了朱允文的身后。
殿外,朱元璋淡淡的看了一眼身边的老张,见他脸上似有泪痕划过。。。。。。
“唉。”朱元璋轻轻拍了拍老张的肩膀,随后转身离去。(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零七章 廷杖1
(全本小说网,。)
“呵呵,呵呵。”黄子澄缓缓从地上站起,双手扑扑身子,眼睛看看朱允炆,又看看他身后的徐如意,发出一阵冷笑。
“黄,黄卿家。。。。”直到此刻,朱允炆还是一副‘什么鬼,怎么办’的表情。
“好好好,阉宦里能出你这么人物,老夫不得不说一声佩服。
不过阉宦终归是阉宦,老夫不能留你在长孙殿下身边。
既然你自己找死,那老夫也就不客气了。”
“哼。”黄子澄冷哼一声,向外而去。
“黄卿家!”朱允炆望着黄子澄离去的背影,伸手虚抓,可惜他没有擒龙功:“如意。。。你,你惨了。”
“不对!”
猛然间从座位上跳起来,朱允炆便要往屋外冲“黄卿家去找皇爷爷告状了,我得赶紧去拦着!你在这里别动。”
“你才反应过来啊。。。”徐如意暗自撇嘴“你皇爷爷刚才都没进来,现在肯定不会杀我的。”当然了,这话可不能直接说出来,徐如意伸手一拉,嘴上说道:“殿下,无论皇上要如何处理奴婢,奴婢都愿意接受。没事的。”
“那也不行。。”朱允文仍然挣扎着要望外追:“黄卿家的大道理一堆,万一,反正我要去见我皇爷爷。。。。”
“好吧。”徐如意想了想,让他去看看应该也没什么坏处,再说,如果朱允文不追过去求情似乎显得有些不对。于是也就松了手:“那殿下您去吧,如意在这里等您。”
“嗯。”朱允文重重的一点头,随后撒腿飞奔。
殿阁中,徐如意目如星辰,宛然如画:“既然我的到来让东厂都提前出现了,那内书堂和司礼监也可以试试嘛。”
徐如意这一番举动看似冲动,其实都是他仔细想过的。
一直以来,朱元璋对太监的偏见很重,虽然因为种种原因,现在略略强了一些,但是态度这东西很难扭转,心中总还是有着很深的防备。而朱允炆虽然对自己不错,但对于太监这个群体的感觉未必会好到哪里去,一方面是因为朱元璋和黄子澄等人的潜移默化,另一方面,毕竟历史上的“前辈们”争气的实在不多。
这是一个契机,徐如意将那些不争气的“前辈们”犯错的原因直接归结了不读书上“人不学,不知义”嘛。这一个小小的改变,虽然可能不会立杆见影的看到效果,但这就是一个种子,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就会结出司礼监这朵花来。
明宣宗朱瞻基为什么要成立司礼监?
就是因为他第一个意识到了用太监的好处,可以随时拿出来为他背锅,而且忠心可嘉,最起码,相比较而言,比外边那些整天和皇上对着干的文臣武将们靠得住。只是没有文化的太监们实在不太好用,不认字,头脑简单,动不动就被那些一肚子坏水的文官们耍的团团转,当枪使。所以他才成立了内书堂教太监们读书,又成立了司礼监来与文官对立。
朱允文整日里被黄子澄“教育”,心里未必就没有点怨气。徐如意刚才一番表演,代表太监们展现了忠心,同时又暗中点出“我们要是读书的话,也能和文官们抗衡”的道理,相信朱允文和朱元璋一定会认真的考虑的。只带天时地利,司礼监便可能会横空出世。
“老张啊”朱元璋目光深邃,似有所思。
“陛下。”一如既往的恭谨的声音。
“你有读过书吗?”朱元璋问道。
“读过”老张老实的答道。其实朱元璋也是多此一问,老张识不识字他可是知道的。
“读过,所以才会对朕这般忠心。”朱元璋点头道。
在御花园的凉亭中坐下,老张双手低垂,侍立一旁,几个宫娥太监轻手轻脚的在石桌上摆上各色瓜果茶水。
朱元璋随手拿起一个梨子咬了一口,汁水四溅,这个年岁,能有这种牙口,也是本事了。
一个小黄门来到近前叩首道:“陛下,东宫侍读黄子澄黄大人求见。”
“叫他进来吧。”三口两口将梨子吃完,结果老张递上的绸巾胡乱擦擦嘴,朱元璋暗叹:“一个个的,就不能让朕少操点儿心。”
“陛下,”黄子澄一声哀嚎,终于在御花园中见到了朱元璋,双膝跪地,嚎啕大哭:“臣愧对陛下的信任啊。。。”太入戏了,却是没有看到朱元璋玩味的笑容。
“哦?”朱元璋眉毛一挑,放下手中的茶盏,明知故问道:“黄卿家此时不在春坊教允文读书,反跑到这里找朕哭诉,到底出了什么事啊?”
“陛下,”黄子澄抬手擦擦自己眼角那并不存在的泪水,嘶哑着说道:“那新来的长孙伴读徐如意目空一切,傲慢无礼,不为长孙殿下磨墨,之后还口出狂言训斥微臣,满嘴歪理邪说,更有甚者,还对臣大打出手,斯文扫地。还请陛下予以重惩,为下官主持公道。”
“你们这帮文人。”朱元璋眉头微皱。
在黄子澄的嘴里,徐如意简直就是十恶不赦的卑鄙小人,所有的控诉全无细节,只有结论,乍听之下毫无破绽,若不是朱元璋清楚知道前因后果,还真可能被黄子澄瞒了过去。予以重惩,还主持公道。怎么重惩,怎么主持?按照他的说法,直接砍了都是便宜了徐如意。
‘再怎么说也是我天子家奴,什么时候轮到你一个外臣来决定生死了?!’朱元璋眼睛眯起,开口说道:“黄卿家,既然那徐如意对你无理,朕便为你主持公道。”
“老张。”朱元璋转头吩咐道:“去安排一下,把那徐如意廷杖五十,以儆效尤。”
“是。”老张点头,随后走出了御花园,望东宫方向而去。
“陛下。”黄子澄又是一声哭诉:“那徐如意还。”
“够了。”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事情还没查清楚,只是你一面之词,难道朕就要把他杀了不成?黄卿家,你是朕亲选的东宫侍读,春坊讲师,在这宫里,你的职责就是教允文读书,其他的并不是你该管的事。”
“臣惶恐,臣有罪。”黄子澄三叩首,嘴上疾呼,心里暗叹:‘陛下看来对宦官的态度有变,这可不是好兆头啊。。。。’
好不容易将黄子澄打发出去,那边朱允文又进来了:“皇爷爷。”
刚刚在门口,朱允文正好遇到了老张。一听朱元璋要打徐如意五十廷杖,顿时便急了,想要往御花园里冲。不过老张拦住了他:“殿下,皇上做事自有深意,你若要问,皇上或许会说给您听,但现在不行。有黄大人在,很多话并不方便说。您若要进去,不妨稍等片刻,等黄大人离开了再去见陛下。”
“可如意。。。”
“殿下。”老张低声解释道:“廷杖要锦衣亲军行刑,老奴左右安排一番,还要往春坊跑一趟,左右也不差这一点时间,殿下不必心急。”(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零八章 廷杖2
(全本小说网,。)
在暗处焦急的等了半天,好不容易见黄子澄离去,朱允文便急急地冲了进去。
“允文啊。”朱元璋有些疲倦的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又怎么了。”
“额。。”朱允文刚要说话,眼珠一转,来到朱元璋的背后,抬手轻轻的为朱元璋按摩头部,柔声说道:“皇爷爷,别打如意呗,他也是为了我。”
言语间好像一个向长辈撒娇的孩子。
“呵呵,到底还是没长大。”朱元璋有些好笑,随后叹道:“允炆啊,打是一定要打的,这也是为了你好。”
“为什么啊?”朱允文疑惑道。
朱元璋眼睛闭上,身子微微后仰,靠在朱允文的身上:“朕打他,是为了让他心怀敬畏。他吃了张真人的仙丹你知道吧?看你也不惊讶,想来他已经和你说了吧?”
“嗯。”
“他虽然模样变了,可内心里还是个十岁的顽童。他心里或许把你当成朋友,你也一样。可他并不是你的朋友,他还是你的奴婢。朕打他,吃了痛,他才能知道我天家威严。你再安慰关心他一番,他才会对你更加忠心。这是帝王心术,朕今天教给你,你要好好体会一番。”
“。。。。。。”朱允文沉默。冰冷的帝王心术,玩弄人心,让他感觉有些不舒服,让他下意识的不想再谈这件事。
片刻,朱允文又开口问道:“皇爷爷,你说这世上有没有不老仙丹啊?”
“朕也不知道,有些事情和你说说也无妨。”朱元璋挥挥手,斥退周围的太监宫女,低声说道:“昔年朕曾于皇觉寺出家,你知道吧。”
“知道。”朱允文点头。
做为皇长孙,朱元璋的传奇经历他也算是耳熟能详的了。
这本也是皇家历代储君的必修课。
“当年我入寺之时,正逢乱世。百姓们吃不饱,和尚的日子也不好过。当时的监寺长老还有其他的和尚其实都不愿意收下我,只是当时方丈大师力排众议,将我收了下来,你可知道为什么?”
朱允文想了想,疑惑道:“难道是因为皇爷爷你有佛缘?”
“屁的佛缘,有佛缘你皇爷爷我这一辈子能杀那么多人?”朱元璋嗤笑一声,随后说道:“当时我也很好奇,也曾问过方丈大师,但他一直没说,直到过了一年,他要圆寂的时候,才把我单独叫到跟前,说了原因。”
“什么原因?”朱允文好奇道。
“他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朱元璋双目睁开,幽幽地说道:“重八上应紫薇,当为人主帝王。”
“啊?!”朱允文惊呼出声,手上的动作也停了下来。
“嗯。”朱元璋微微点头:“当时我不过一个饭都吃不上的苦孩子,那老和尚竟然说我能当皇帝,我本来也不相信。可他眼看着便要去见佛祖了,也没必要骗我。”
“那。。。那方丈大师还说什么了吗?”朱允文脸上惊疑不定。
“他还说了八个字的批语。”朱元璋目露回忆之色:“起于东南,亡于西北。”
“起于东南,亡于西北?”朱允文反复念了几遍,思索其中的意思。
若是徐如意在此,必然会大惊失色。大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朱元璋龙起于东南凤阳,崇祯帝朱由检自尽于煤山,大明朝亡于西北闯王李自成之手,正应这八字批语。
朱元璋沉吟道:“这八个字的批语朕百思不得其解,西北之外,党项人不成气候,西域外族一盘散沙,实在不像是能亡我大明的样子。批语暂且不提,可方丈说的朕上应紫薇,入主中原却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