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走进修仙 >

第1022部分

走进修仙-第1022部分

小说: 走进修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吧,六道轮回法界的“外围”,就只能对接“四十九道”这个具备超图灵机特性的系统。而现在,在四十九道不复存在的今天,六道轮回法界却对接了一个一切的一切都处在非线性与混沌的魔咒中的系统——也就是“物质世界”。

    但是,这并不表示说六道轮回法界吞噬四十九道的能力是假的。“吞噬四十九道乃至一切外道”可是梅歌牧的设计思路核心,所以这一点不会出错。

    大约是因为权限,心想事成也没办法直接弄出可以颠覆四十九道的东西。但是,六道轮回法界的构架,确实是具备极强的延展性,可以吸收其他“系统”的。

    而“文道”,恰好就是四十九道的仿品——也正是六道轮回法界的吸收范围之内。

    文道是四十九道的高仿品,并且,它本身就是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的法术系统。而六道轮回法界获取了文道的诸多特性之后,就相当于套上了一层“外壳”——六道轮回法界面向文道,而文道面向物质世界。

    如此一来,这个理论上不可能存在的神国,也就得以续存了!

    这个时候,王崎也感觉到了六道轮回法界的变化。

    仅仅是分身上的神道之灵接受文气之后产生的变化,反馈到六道轮回法界之中,就让王崎感觉到了明显的“修复”。

    换句话说……

    “文气……居然这么有用?”

    但很快,王崎又感觉到一丝异样。

    他从文气之中,感觉到了一丝“熟悉”的气息。

    “这是……《霓虹铸道根本宝藏》的味道?还是龙皇的那个无名法门?奇怪……奇怪啊。”

    《霓虹铸道根本宝藏》是天人典籍,无名法门为天眷遗族合力完成的作品。无论是哪一方,都不是龙族独有的法门。如果文道背后,真的是另一支天眷遗族,那么出现这些也不足为奇。

    但是……

    “很奇怪。”王崎沉思:“天人大圣著《霓虹铸道根本宝藏》是面向天眷遗族的……应当是四十九道的用户手册吧?对着用户手册做逆向工程……这个宇宙科技黑箱再大也不是这么个大的法。”

    这就好比你买一个手机,也不拆机,翻了翻说明书,然后就逆向工程了手机的制作工艺。明显不科学。如果这个宇宙真的支持这样搞,那炼器师炼药师一开始就不会有活路。

    王崎很怀疑,照着《霓虹铸道根本宝藏》,是否真的可以再现四十九道的部分气象。

    但不管怎么说,获取文气、研究文气,对王崎来说就不再是放松精神的娱乐项目了。

    虽说六道轮回法界不是王崎所必须的。但王崎也从不介意自己手里有好用的工具。再者,这个“工具”的研究价值也不低。

    现在,龙皇注入的一股力量暂时延缓了六道轮回法界的崩溃。王崎还有一些时间。

    “只要有大量文气的话……”

    …………………………………………………………………………

    “只要有大量文气的话……”

    当本尊的意念跨越半个天文单位传过来的时候,王崎的分身就确定自己的任务了。

    刷文气。

    只是……

    话虽这么说,实际操作却是千难万难。

    首先,根据已知信息,文道就只认毓族文字。但众所周知,“翻译”二字,最是艰难。“信达雅”三点全得之大家,也是万中无一。

    翻译准确而失通达,朗诵无碍而失文采,趣味盎然而失精准——这些事情,在翻译上都是很常见的。真正能够做到信达雅三点的翻译家,自身文采、学问就不输文豪了。

    尤其是“诗”。翻译一事,诗歌最伤。经过一道翻译之后仍不损文学之美与音韵之美的诗歌,几乎不存在。

    甚至说,语言本身的变化,都会让诗歌的音律美变质。

    其二,便是毓族自身了。长达五十三万年的历史,使得毓族的文卷真是比海还深,比天还阔。这些许年来,无数思想迸发,无数文墨碰撞。甚至说,这个星球以文道为主,在“文章”二字上下的功夫,自然也是比神州与地球身后许多。

    这颗星球,这支种族,这个文道,什么样的风流没有见过呢?

    想要靠文抄来获取文气,也只有另辟蹊径,完成这个星球所未有出现过的著作吗?

    但是,王崎却没有丝毫气馁。作为逻辑学的大家,他深知,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话,真的很难完成一个毫无漏洞的规则。

    库尔特·哥德尔曾为了“移民考试”而读过美国的宪法。而他第二天的反应,却是“我找到了一个逻辑漏洞,可以依法让美国变成独裁国家”。

    当然,实际今日,也没人知道哥德尔找到的法律漏洞是什么。当然,恐怕这位数学家也没有意识到作为宪法的执行者的美国人会不会让这件事发生。

    但是,王崎知道,他面对的,是一个只能遵循“游戏规则”的系统。

    而他遇到的这么守规则的系统,已经被玩坏了。

    所以,王崎再一次进行翻译。

    十五日后,文气跃动,文成,三星汇聚,但第四星依旧未能成型。

    王崎得文气二度灌体,最终成为了大文师。

    但与此同时,他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太奇怪了……”王崎如此说着。

    他面前放着两份书稿。每一份书稿都重逾百斤,文字之间灵光流转,几如法器。

    这就是“文宝”了,而且还是“真迹文宝”与“原作文宝”,多重加持,非同小可。

    第一篇,《试论&;amp;lt;万法算藏&;amp;gt;卷一算术篇中形式上不可判定之陈述及相关系统》。代表王崎正式从“平凡”走向“不凡”,决定他现在学术地位的一文。

    第二篇,则是《大·音·希·声》的第一章,也就是论述“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的那个——他用来忽悠谪仙苟大宝的。

    这两篇除了篇幅接近之外,就真的没有一点儿相似之处了——而“篇幅接近”,也是王崎刻意选择的结果。

    但是……

    “怎么可能……”王崎低声道:“得到的文气总量,差不多……”

    两次获得的文气总量差不多。

    在文道的定义中,两篇文章都是“经部”,所值文气相仿。

    也就是说,文道认定,这两篇作品的价值,基本一致。

    但是,这不可能啊?这两篇怎么能一致呢?

    “不……不不不。”王崎站起身,揉了揉眼睛:“换个思路,这么想。也就是说,文道的评判标准,其实并不是‘技术价值’,也不是‘易传播性’。”

    如果论“技术价值”,王崎可以肯定,毓族所有作品加在一起,也不如一篇《试论&;amp;lt;万法算藏&;amp;gt;卷一算术篇中形式上不可判定之陈述及相关系统》。

    现代计算机都是冯诺依曼计算机。而冯诺依曼架构是图灵机的工程实现。图灵机的出现,是关于“判定性”问题的思考。而阿兰·图灵的思考,都是建立在哥德尔的基础之上。

    只要仙盟没有放弃“信息化技术”这个大方向,那么它就必然被铭记。

    如果地球人不想放弃信息时代后一切科技成果,那么它就必然被铭记。

    所谓“永世传颂”,不外如此。

    这是一个时代的命脉。

    能在“实用性”上与这篇论文角力的东西,史上罕有。毓族的风花雪月?王崎不信。

    但是,这毕竟是专业论文。不是每一个码农都会去读哥德尔的原文。如果论“易读性”与“传播性”,那么身为科普文的《大·音·希·声》远胜前者百倍。

    两者并列,便能够说明,文道的评判标准,绝非“技术性”,也非“传播性”。

    其实想想也是。若论传播性,下里巴人的戏曲远胜经义。而这个世界依旧以“经义”为主导,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那么,这两者所说明的问题,就很明显了……”

 第四十三章 真实标准、文论与科举

    “师弟,你已经有眉目了么?”

    当天晚上,宋史君再次去寻王崎。

    由于王崎第二次书写经义,文成三星,所以又引来一批文人道贺。但王崎似乎依旧没有出来的样子。在按照礼法回敬了所有访客之后,宋史君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找王崎,却意外的遇见了出关的王崎。

    “嗯。”王崎点了点头:“至少,我能够明白一点。”

    “什么?”

    “文道判定文气多寡的标准,既不在于文章本身的‘实用性’,也不在于文章的‘传播度’。”

    “这也算不得什么新成果了吧?”宋史君摇了摇头:“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怀疑了。”

    “不,绝非如此。”王崎摆了摆手:“实际上,这两点是评价一篇文章好坏的‘客观标准’。如果‘客观标准’都被否决了,那么,文道的标准不就很耐人寻味了吗?”

    “客观标准……”宋史君沉思片刻,道:“也未必是所有客观标准都不行。”

    “一篇文章,能够涉及到的客观标准也就那么几个了。知名度——也就是传播度,技术上的实用性,然后还有信息量,以及文章长度。”

    “最后一个,算长度明显不可能,不然文道世界就会变成水道世界了,只需要拼命往文章中注水就能变强,那谁还会去挖空心思写作呢?”王崎指了指外面:“外面那些毓族,应该不蠢吧?”

    宋史君点了点头:“自然是的。”

    “也就是说,能够作为客观标准的,也就只有‘实用性’,‘知名度’,‘信息量’三者。”王崎取出了自己翻译的两篇作品:“然后你看看这个。”

    “《试论&;lt;万法算藏&;gt;卷一算术篇中形式上不可判定之陈述及相关系统》……”在以毓族语言读完了标题之后,宋史君震惊的抬起头,道:“这……”

    “喏,你看,任何一个万法门弟子,只要看到这个标题,就能够意识到它的非凡作用。在‘实用性’上,这一篇文章史上罕有,你没意见吧?”

    宋史君摇了摇头。谁都知道,这是王崎登临绝顶的一文。

    而第二篇文章的名字,宋史君却未曾听说过。

    “你再看这个,不过是我随手而作。可读性强,传播广。”王崎双手分别按在两份书稿之上:“但是,这二者所换来的文气,基本相同。”

    “这……”宋史君沉思,然后摇头:“我没明白。”

    “这也就是说,‘实用性’和‘知名度’就不可能是文道做出判断的标准了。”王崎道:“那么,信息量呢?”

    诚然,信息量确实可以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标准。但凡是优秀的诗歌,都能以极为精简的语句描述纷繁的意象,构筑风景——这就是“信息量”。而不追求文学价值的小说,则自然都处处是水分——这也是“信息量”。

    微言大义,说的还是“信息量”。

    但是,在这两个数学家面前,“信息量”这个标准依旧不可靠。

    因为,“论文”是自有一套语言逻辑的。一篇论文信息量的多寡,任何学者都能有数。

    《试论&;lt;万法算藏&;gt;卷一算术篇中形式上不可判定之陈述及相关系统》完整的叙述了不完备定理,而《大·音·希·声》的第一篇,则不过讲述了集合、等式、逻辑之类的概念,而且并未深入。

    这二者的信息量,同样不可同日而语。

    宋史君思考,然后叹息:“确实如此。一时之间,倒也想不出其他标准了。”

    “也就是说,文道判定文章好坏的标准,十有八九是一种‘主观’的标准。也正是因为这个标准偏向于‘主观’,所以说,才必须有‘传播度’这个纠错机制?”

    没错,哪怕是基于“有限前知”的“预判”,也必须有标准。

    因为,就算是不需要经过思考的“预判”,也是“针对某件事的判断”,是一个“答案”。

    而任何“答案”,都有其对应的“问题”。

    如果根本就没有“问题”,那“有限前知”就相当于无中生有出了一个无因之果。这不对,有限前知下,因果只是不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发生,而不会有“无因之果”。

    那么,铸造文道的天眷遗族,究竟选择了哪一个“谜面”呢?

    “若以‘文章’而论,那么第一个想到的‘主观标准’,应该就是‘精神’,或者文章背后所蕴含的‘美’——各种各样的‘美’的概念。”王崎说道。

    宋史君再一次点头:“兴许是这样吧?”

    “那么,问题来了。”王崎直接站在书桌上,高深说道:“美的标准是什么?”

    “嗯?这……”宋史君摇了摇头:“若要问我什么东西美,我倒是能够说一说,但是若要问我‘美’是什么,我反倒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了。”

    “那么,我就姑且来做一个定义好了。”王崎清了清嗓子,道:“‘美’,是能引起智慧生物某种思维活动的特定结构——这个概念,你有什么问题吗?”

    宋史君摇了摇头:“不甚精确,但是一时之间也想不到更好的了。”

    “那么,‘美’的标准,实际上是在肉体上咯?”王崎说道:“最近闹得很大的化身逆主,其实就是说明,思维其实很受物质肉身的限制。光是不同的肉身,就能将对于异性的审美彻底改写。”

    “那么,这个‘文学的美’,到底是个什么标准呢?”

    说到底,“美与丑”,也不过是智慧生物自己创造出的一种相对概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不会亲自动手为每一个“刍狗”都打上一个“美”或者“丑”的标签。自然规律中,根本没有写明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之丑奴彼之美人”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那么,文道若是以“美”为评判标准,那它又是谁的“美”呢?

    实际上,王崎在心想事成之中,也面对过类似的思考。“好与坏”,“美与丑”这样的概念,很容易就会因为身份、种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