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梦七年-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薇赶紧出来活跃气氛,她说道:“爷爷,那您后来去过那里吗?”
刘远山有些开心了,说道:“去过,也找到了那户山民,他们家生活的很好,八几年的时候,我还把那老两口接到bj住了一阵子,只是十几年前那老两口都去世了。”
刘薇赶紧又道:“爷爷,那您没找过瓜干酒?”
刘远山叹了口气,说道:“找过,束河县有个酒厂,七八十年代还生产这种瓜干酒,但是到了90年代就停产了,我已经有接近30年没见过这种酒了。”
也是,这种带着苦头的瓜干酒,本来就是很低档的白酒,自然在市场大潮中被太淘汰了。
刘薇连续问了两个问题,可是最后的结论都让人有些沮丧。刘静云赶紧道:“爸,这酒是束河县的一个年轻人送给我的,据说是他出生的时候,他父亲买了一些埋在地下的,已经二十多年了,他家里应该还有,你放心,我再要点过来,保证您可以经常喝道这个酒。”
刘远山年纪虽然很大了,但是并不糊涂。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小云,这个酒既然存放了这么些年,对人家来说也是很金贵的了,不可强求。如果人家愿意,就要个三斤二斤的,不能白要,拿窖藏的茅台酒去换。如果人家不愿意,也就算了,这一小坛子酒,也够我消遣好久了。”
刘静云闻言点点头,郑重的说道:“爸,您放心,我会注意的。”
刘远山颤颤巍巍站起来,端起面前的酒杯,对着家人说道:“我今天高兴,喝到了几十年前的味道,来,大家一起再喝一杯,你们以后要尽职尽责,好好工作,为了共和国而努力。”
说完,刘远山满饮此杯,家人也都赶紧站起来,喝光了各自杯子里的酒水。
闻讯赶来的保健医生吓坏了,一个劲的劝老爷子别再喝了,刘远山倒也听劝,呵呵笑着说道:“放心放心,不喝了,今天高兴,听你们的。”
老爷子被保健医生叫去休息了,刘家其他人继续喝酒吃饭,酒足饭饱后大家陆续离开。
傍晚时分,一切收拾停当的刘静云,拨通了穆东的电话,说了要三五斤瓜干酒的事情。
好在穆东答应了,刘静云舒了一口气,接着详细的介绍了老爷子的情况和对瓜干酒钟爱有加的原因。
刘静云这么说,其实是想让穆东明白,这个酒自己并不会拿来跑官进爵,完全是自己老爸喜爱,自己才勉强张了口。
穆东却听得震惊不已。一是为了刘远山的光辉过去而震惊,一直到现在,束河县革命烈士陵园都在宣传当年游击队的英勇事迹,陈列着当年很多游击队员的遗物,没想到,刘家老爷子竟然是当年在这附近打游击的勇士之一。二是为了刘远山几十年来对瓜干酒的执着而震惊,这说明,老爷子把对这面土地的热情镶嵌到了骨头里,而瓜干酒则变成了他思念这片土地的一个载体。
穆东定了一下心神,当即说道:“刘县长,您放心,我一定会说服我爸,拿出一大坛子瓜干酒,献给曾经在这片土地浴血奋战的老英雄。”
刘静云很高兴,连连道谢。
挂了电话,穆东当即离开了冷库,去了自家的房子。
穆爸正在家里看着几个工人在屋子里调试各种电器,正好房屋设计公司的老板也在,见到穆东,顺便说起了装修尾款的事情。
穆老板现在手里有钱,底气十足的告诉对方,只要装修完成,通过验收,立马支付尾款。
一会的功夫,工人调试完成,下班离去。
穆东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和老爸说起了刘县长想要一些白酒的事情,然后重点介绍了刘远山的革命往事。
穆爸这个年龄的人,心底的英雄主义情结比穆东这个年龄的人更重,他当即答应,给老英雄两大坛子,20斤,如果以后还需要,只要穆家还有,就一定给。
穆东心底佩服老爸的大方,他立刻给刘静云回了电话,说是老爸已经答应,给老英雄20斤窖藏的瓜干酒,并且喝完了还给。
刘静云激动的嘴唇都哆嗦了,她没想到,自己忐忑的开口,得到的却是远超预期的回复,她在电话里一个劲的道谢,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语言如此的贫乏。
刘静云现在在bj她和穆东约定好,回到束河县后就立刻和穆东联系。
刘静云接电话的时候,刘薇正好在旁边,看到姑姑喜悦的样子,刘薇心里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觉得穆东真够意思。
穆东吃完晚饭后,和肖肖聊了好大一会,刚挂了电话,手机却又响了起来。
穆东以为是肖肖有什么没说完的话,赶紧接起来说道:“媳妇,啥事?”
“呸!谁是你媳妇,臭穆东,瞎说什么呢?”
穆东赶紧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原来是刘薇,他赶紧道:“对不起啊,刘薇,我看错了。怎么样,最近挺好的吧?”
刘薇本来是给穆东打电话感谢一下瓜干酒的事,结果被他一句媳妇弄得一点心情也没有了,她没好气的说道:“好什么好?哪有你穆大老板好!”
穆东无奈了,心说,不就说错了一句话嘛,怎么上来就急眼了啊?
“刘薇,我真不是故意的,刚才一直和我媳妇打电话,电话一响,我以为她有什么事没说完,口误口误。”
刘薇更生气了,直冲冲的说了一句:“谢谢你的瓜干酒。”然后直接挂了电话。
穆东无语了,这都什么嘛。
第二天一早,三叔带来了最新的价格消息,一级蒜价格上涨1毛钱达到每斤10元,二级蒜维持不变每斤8。9元。
冷库里依旧忙碌,已经付款的客户依然在排着队的等着装车。这两天,随着冷库里闲置面积不停的扩大,工人的装车也愈发的熟练,每天基本上可以装车1600吨以上了,并且不用加班,下午6点就能下班。
一上午,穆东又接待了几个来采购的客户。
穆东敏感的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前来采购的客户,都是一些小公司了,采购量也不大,50吨或者100吨,甚至有两个客户,只采购了30吨二级蒜。好在客户的数量还不算少,一上午的时间,穆老板销售了200吨一级蒜,400吨二级蒜。
中午,价格和昨天一样,依然没有变化,穆老板一下午只销售了100吨一级蒜和300吨二级蒜。
好在穆老板的库存也不多了,盘点一番之后,穆东发现,账面上还剩下150吨一级蒜和560吨二级蒜。
明天一天,应该能卖完了吧,穆东心想。
结果,根本不用等到明天了,当天晚上,张吉顺打来电话,问穆东还有多少大蒜,他全要了。
原来,张吉顺这几天又筹集了一些资金,除了职工的高息借款,他还紧急申请了一笔银行贷款,所以就想赶紧从穆东这里再采购一些大蒜。
得知穆东账面上只剩下大约700吨大蒜,张吉顺一阵叹息,他连夜赶到小学校,和穆东签订了采购合同,并且约定明天一早就支付货款。
最后的库存和实际账面的数据肯定会有些差距,穆东和张吉顺也约定了补偿机制。
至此,冷库里的所有大蒜,全部售罄了。
晚上,穆老板在办公室里一直待到深夜,他在统计大蒜的销售数据。最后,算上明天会到位的货款,穆老板算出了天文数字。
14650。8万元。
按照最初的投资比例,穆东可以分得11700万元,减去各种借款,再扣除各项费用,手里的现金应该能过亿了。
终于算是亿万富翁了啊!穆老板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没有太多欣喜,和前两次赚了大钱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穆东觉得,从这一刻起,财富对自己来说,勉强可以说得上是数字了。可是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自己的责任还很重,除了家人朋友,现在还担负着史昆的重托。
想到史昆,穆东不禁叹了口气,或许,再也没有机会遇到这个神秘的同道中人了。
第二天一早,穆三叔又来告诉穆东最新的大蒜价格。穆东无奈的对他说道:“三叔,大蒜的价格变动,现在和以后跟我们都没有关系了,我们的大蒜已经全部卖完了,昨天晚上,盛通的张老板来签了协议,买走了最后一批大蒜。”
穆三叔一下子愣住了,卖完了?怎么就卖完了呢?
他喃喃说道:“可惜了,今天一级蒜还涨了3毛钱,二级蒜涨了2毛呢。”
最近一段时间,穆三叔每天都过得很开心,他很享受每天价格上涨,每天疯狂出货的感觉,可是现在,这一切戛然而止,穆三叔觉得一下子没有动力了,整个人的神情瞬间变得落寞无比。
他骑上电动车,垂头丧气的离开了。
穆东也很无奈,不知道怎么安慰三叔才好。
在穆东后期的快递计划里,并没有三叔的位置,主要原因还是在三婶身上,她太麻烦,弄不好会拖后腿,影响大局。快递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行业,任何的纰漏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穆东不敢冒这个险。
可是现在,三叔的落寞神态让穆东改了主意。自己还是邀请一下三叔吧,如果他也愿意,那就把他也带上,大家一起努力。
第九十六章 凌乱的穆爸
上午,穆东依然待在冷库里,盯着装车的事情。
现在所有的大蒜都已经售出了,只要按照合同出货就行。到了中午,吃过饭后,穆东给了穆大国一份未提货客户的明细单,让他根据明细单上的数据安排装车。自己离开冷库,去了自家的房子那里。
装修已经全部完成了,穆东和房屋设计公司的人约好了下午验收。
穆东、穆爸和穆晓霞三人参与了验收。
三人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员,再加上装修的全程都有穆爸盯着,所以验收过程也只是走走看看而已。
穆东的验收重点则是集中在了家具和家电上。
家具不错,柜子什么的都是实木的,沙发是真皮的,还配了一组芝华士的商务舱沙发和一个按摩椅。
家电也挺好,都是名牌,规格也都很大,电视是55寸的,屏幕清晰度也很高。
总体来说,穆东非常满意。
房屋设计公司的老板全程陪着,见到穆东露出满意的神情,终于放下心来。他向穆东表示,两年以内,装修方面有任何问题,他们都负责解决,一定会做好售后工作。
随后,穆东让姐姐去银行给房屋设计公司支付了28万的尾款,穆家的房子,终于算是大功告成。在晾晒通风一个月,就可以入住了,
穆晓霞非常喜欢这套房子,也动了改建自家房屋的心思,结果问了一下穆东,光装修就48万,不禁有些咋舌。
穆东笑道:“姐,这套房子从建造道装修,我拿了60万,咱爸拿了20多万,一共花了80多万。如果你要是想改建房子,我觉得可以适当控制规模,面积小一点,装修再节约一下,控制在40万左右,房子还是可以弄得很坚固也很漂亮的。”
穆晓霞没吱声,想起了在新平时穆东说过的关于百万富翁的话题,心想,真要分到这么多钱的话,就按照小东说的,花上40万盖起房子。
咦,好像小东还让我们去泉城工作呢,那这房子到底盖不盖?
穆东和姐姐又去了冷库,穆爸则留在新房子里,到处拾掇一下。
其实哪有什么好拾掇的,穆爸只是不舍得离开罢了。要不是穆东说还要通风一段时间,穆爸恨不得马上就搬到新房子住了。
冷库里,依然是一副忙碌的景象。
穆东四处观望,心里也有些一些感概,这些承载了自己财富追求的大蒜,终于要各奔东西了。
穆东叫过姐姐穆晓霞,让她着手制作冷库人员的工资表。工资从6月19日计算到10月15日,工资标准每人每月3000元。穆东直接让按照4个月计算,然后每人再发2000元奖金。
需要特殊计算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穆三叔,他的月薪是8000,从7月1日计薪,三个半月,然后额外发奖金一万元。三叔的辛劳,当得起这份工资和奖金。
另外一个是林晓媛,她7月26日入职,8月19日就去了泉城负责装修房子,所以她在冷库的工资只有25天。穆东让姐姐给林晓媛发放一个月的工资3000元加上奖金500元。其余时间林晓媛的工资,穆东以后会补齐。
傍晚,穆东回到小学校,姐姐把做好的工资表交给了他,穆东仔细看了一下,没有问题,总额是125500元。
既然想到了工资的问题,穆东顺便叫来赵冉和陈晓莜,商量一下大东公司工资标准。
最后两人商定,总经理穆东不拿工资,只参与分红。副总经理赵冉,月薪6000元,参与分红。财务总监陈晓莜月薪5000元,出纳李小环月薪4000元。其他几个员工月薪3000到4000不等。技术指导苏大爷月薪4000元。除了苏大爷因为年龄原因不再参加社保,其余员工全部缴纳五险一金。年底,根据公司的绩效情况,所有员工会发放一份年终奖,暂定不低于一个月工资。
如有工作需要雇佣临时工人,技术工人月薪3000元,辅助工人月薪2000元。
这个工资标准,别说是放在谭庄这样的镇上,即使放在省城,也说得过去了。
穆东觉得,赵冉和陈晓莜都是见过大公司运作模式的人,这样的工资标准,可以给她们更大的自信,来推进公司的业务。虽然公司身处小镇,但是做的是出口生意,要有国际视野。
穆东计划,如果大东公司业务进展顺利的话,这份工资标准还会提高。
工资标准制定好了,穆东叮嘱赵冉和陈晓莜,以后每个月的月底制作工资表,次月5号之前发放工资,即使自己不在,也可以由副总经理赵冉代签工资表,按时发放。
接着穆东又说起了资金的事情。
一是最近美国订单需要的400万资金,二是欧洲订单需要的2000万资金,还有就是需要公司资本金增资的800万资金。
穆东决定,先给出800万的资金,办理增资事宜,增资完成后,账面资金直接用于美国订单的货物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