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韩娱之影帝 >

第434部分

韩娱之影帝-第434部分

小说: 韩娱之影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的出色配乐,使得电影在最后关头从深渊中被挽救了出来,甚至来到了及格线以上。再加上从商业角度而言,考虑到本片由一众向来会吸引年轻观众的年轻演员担纲,那么有粉丝加成的状态下收回成本应该并无大碍,这在黯淡的电影市场中已经是要给高分的了。

    所以,本报给这部电影以及金钟铭打65分!及格了。

    但是仍然要多说一句,那就是还请金钟铭先生收回你那年轻人的傲气,摆正姿态彻底沉淀下来。而下部作品还请务必更认真一点,更尊重一点!因为我们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电影结构失衡这种近乎低级的错误,恐怕跟制作周期太短不无关系。那样的话,其实就是金钟铭为了躲避竞争激烈的圣诞…新年档期、为了商业利益,而牺牲了电影质量!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不过,《中央日报》的观点恰恰相反。

    这家报纸一上来就是否定了大部分媒体持有的‘电影结构失衡,前七十分钟烂透了或者很烂’的观点。

    因为这家报纸认为,判断一个电影是否枯燥或者恶俗还是要看它的受众,而这是一个青春片,是给年轻人看的电影!既然如此的话,那么那些写实的青春和夸张的桥段未必就是垃圾,因为这些东西对于那些大学生而言,的确是有可能够勾起他们的回忆并让他们哈哈大笑的。

    而关于金钟铭不温不火的表演,《中央日报》则干脆反过来说。

    他们说金钟铭是在身兼导演和制片人的状态下完成拍摄的,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更重要的是,虽然这是一个爱情青春片,但是依然有群像戏的性质,金钟铭是需要照顾其他演员的,这种情况下,过度的用力反而容易脱节。再加上作为一名导演,所有演员的集体发挥才是第一要务,那么其他演员的出色表现毫无疑问是要归功于这个同龄人身上的。

    前面都洗成这样了,那对于电影剩下的那四十分钟《中央日报》自然更是盛赞有加了,那种肉麻的程度简直让人无语。

    总之,这家韩国最早的纸面综合性媒体紧扣着年龄、青春这些话题不放,实际上他们在文章最后还直言不讳道:真正的青春是如何的,或者说金钟铭这部电影中的青春该是如何的,是需要他想展示给的人来判断的。一群整天研究电影理论的教授是没资格评价这部电影的,真正有资格给这部电影打分的毫无疑问是那群正在青春期中释放着自己荷尔蒙的年轻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媒体虽然极力吹捧和认可这部电影,但是对于电影的商业前途却也只是认为会勉强收回成本罢了,这点他们到没和隔壁《东亚日报》打擂台。

    “可是为什么呢?”坐在沙发上的柳德焕有些不解的挠挠头。“为什么《中央日报》和《东亚日报》的评价差距会这么大?《中央日报》不是走高端路线的吗?《东亚日报》平时才是那个显得比较有容纳性的……”

    “那是因为《东亚日报》跟韩国电影界关系亲密。”坐在办公桌后面的金钟铭正拿着最新一期的《朝鲜日报》在那里认真的看着呢,说这话的时候头都不带抬的。“而这种亲密关系从光复前地皿煮派联盟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所以,他们的影评代表着韩国电影界本身最正统的那群人的意见,这个观点其实是属于那群已经退休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教授、导演的,他们看不惯看不懂,或者干脆不想看我们的电影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柳德焕恍然大悟。

    “其实吧。”金钟铭放下了报纸,然后笑着伸了个懒腰。“能给打6分以上已经是给我老师面子了。而且,他们真正的意思其实是最后那段话,首先他们认为这部电影失败已成定局,所以,他们决定趁机提醒我们一下,年轻人就该安分点,不要老是想着推陈出新,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等着就是了。”

    柳德焕这下子彻底明白了:“那《中央日报》呢?”

    “《中央日报》手下有全韩国最全面的调查机构。”金钟铭瞥了对方一眼。“他们同时负责着《福布斯》、《时尚》这些国际性杂志的韩文版,所以他们对不同年龄层、收入阶层都有着的细微而敏感的观察能力。在韩国,对于一些在特定范围发生的事情他们其实是感知的最早最快的那个媒体。你比如……首尔大学的学校内部论坛上的事情。”

    “评价很高吗?”柳德焕的反应非常快。

    “非常不错。”金钟铭笑着点点头。“去看电影的学弟学妹们很给面子,大多都给了极高的评价,考虑到大学生之间有着自己的网络交流渠道,我估计我们电影的口碑和影响力很快就能靠着他们传播开来。”

    “所以《中央日报》是察觉到了学生们和成年人之间迥异的认可度……”柳德焕兴奋的说道,不过他却突然卡了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关于影片的商业前途,他们的预测也应该是比较准的了?你不是说他们不是最擅长社会调查吗?钟铭你跟我说实话,你对咱们这部电影的票房预期到底有多高?”

    “不告诉你,我这人向来不剧透。”如此笑道,金钟铭再次捡起了那张朝鲜日报,然后认真的盯着其中一个版块看了起来。

    “感觉你今天精神状态不错啊,竟然有心情开玩笑。”柳德焕面色奇怪的说道。“昨天晚上那样子还怪吓人的……”

    “哎,昨天晚上发生了不错的事情。”说着,金钟铭还翘起了二郎腿。“所以今天神清气爽、精神焕发,更有一种一切都在掌握中,所以云淡风轻的感觉。”

    柳德焕:“……既然如此的话,后天的强心脏录制能不能就不要我去了,我不太习惯那种场合,而且真要去了我觉得十个我都抵不上一个你的作用。”

    “那就算了。”金钟铭今天心情果然很好。“其实我和恩静、张根硕三个人去就可以了,临时让人更改席位也是要花人情的。话说你一大早来我办公室这里就是为了送报纸和说这事?”

    “哎!”柳德焕尴尬的点了下头。“我实在是不太擅长那个……你要是想看别的评论这边都还有,正好周一,所以《韩国电影周刊》也有,不过他们也是觉得我们头轻脚重,认为这部电影沦为了青春偶像电影;倒是《首尔体育》很意外啊,昨天那个找茬的女记者反而写了一篇很深情很感性的文章,还给电影还打了满分……”

    “这很正常。”金钟铭抬头答道。“电影周刊是专业性杂志,是面向着电影相关从业人士的杂志,所以他们会从电影语言这个角度来说话。至于昨天那个红衣服的八卦女记者,以她那个二十七八的年龄感性起来自然是什么都不顾的,而且《首尔体育》的名声也摆在那里,他们也不在乎内容有多离谱。所以,我也因此更加看重《朝鲜日报》,毕竟这些杂七杂八的什么报纸、杂志加一块也比不过一个《朝鲜日报》的影响力……”

    “但是《朝鲜日报》在和稀泥。”柳德焕摊了下手。“和《韩国财经报》一样,他们明显有点看不过去咱们这部青春片,但是又因为和你关系不赖,所以它们都在和稀泥。唯一的区别是一个关系跟你更好点所以给了8分,夸奖的话也多一点,另一个跟你关系不是很紧,所以给了三星半……”

    “分数不要紧,星星数量也不要紧。”金钟铭放下报纸斯条慢理的答道。“媒体打得分数都无关紧要,因为真正决定分数的是今晚上看完电影后的观众在网站上打的那个,而那个嘛,我觉得应该会很高……所以我们应该看内容,要是他们内容详实丰富而又有看点的话,哪怕给我打一颗星我也乐意……”

    “可是《朝鲜日报》在和稀泥!”柳德焕忍不住重复了一遍。“我来给你送报纸之前看过了!”

    “今天这张或许是在和稀泥。”金钟铭点了点桌子上的报纸。“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如果今天晚上初步的票房和口碑能够产生的话,那么有些东西就不一样了。”

    “你……听说了什么?”

    “奉俊昊导演今天早上跟我打了个电话。”金钟铭再次翻看了一下这张报纸。“说是给《朝鲜日报》写了一个影评,但是这上面没有。”

    “哦!”柳德焕兴奋了起来。“换句话说,如果今天晚上电影能够稳住阵脚的话,那么奉俊昊导演的影片也会很自然的出现在明天的报纸上……《朝鲜日报》是在爱惜羽毛,不敢赌,怪不得一个影评大部分都是张东健在那里絮絮叨叨说了十几遍‘可惜啊’之类的东西,他们自己记者的话几乎没有!”

    “或许吧。”金钟铭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然后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朝鲜日报》关于自己电影的这个中规中矩的影评上。

    在影评的最后一段的下面,一行小字赫然入目:

    本报特派记者韩文洙在观影时两次更改了自己的文稿,希望藉此更深入的对这部电影进行剖析,此为第一次更改后的稿件,内有张东健先生的专访。明日,将放出第二稿,内有姜东元先生的专访。另有著名导演的专业影评,将于第三日放出。

    敬请期待。

    ps:还有书友群457160898,大家加一下。有人说,上一章没看懂,很简单,看章节标题就懂了。

    话说最近写的好纠结,不是卡文,而是好忙好累,一天睡六个小时不到,感觉再这么下去会死的。

    最后,号召一下,继续帮着鸡大投点月票,还有,有个叫小明的同学赠送了600份章节,没订阅的也领一下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21章始料未及的隐忧

    面对着外界激烈的争议和近乎两极化的评价金钟铭当然很在意,因为韩国人是盲从的,如果有权威出来说不好,那么说不定这些人就真的以为这是不好的。

    但是怎么说呢?这种事情一来确实早有心理准备,二来金钟铭心里更明白,他着急也没有用,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稳坐在办公室里该忙什么忙什么呢。你比如7个年轻壮劳力摆在这里,如何分散着去宣传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如何跟院线那边扯皮,好让他们把更好一点的时间段给匀出来?呃,还有就是如何雇佣水军,让他们在各大高校论坛灌心灵鸡汤……

    咳咳,总之,这些东西都是需要金钟铭一件件去忙的。不过,真正让他能够稳坐钓鱼台的其实是另外一个东西,那就是票房。

    这个世界上,面对着一些复杂而又纷繁的局势,总有一些可以一锤定音的东西存在的。在中古时代,那就是战争的胜负,曹操和袁绍实力相差那么大,甚至他自己都想过投降,可是官渡一战之后什么都变了,什么都比不上一次真刀真枪的胜负来的要简单明了;而在如今的公司博弈中,那这个东西就是股权的变动,不管你是不是公司创始人,不管全公司上下对你如何服气,一招成了别人的打工仔那你也无可奈何;而在韩国,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决定它一切命运的东西就是票房了。

    《海云台》的故事讲得那么烂、那么俗,但是一千万观影人次的票房摆在那里,那它自然就变成了‘韩国划时代的灾难大片’和‘代表着韩国良心的cg技术大作’,之前骂的狗血喷头的人分分钟回头扇自己嘴巴子。实际上,据说现如今各大电影公司都在上马着类似的跟风片子,准备好好的捞一笔,也不知道会不会赔的底裤都没了。而奉俊昊的《母亲》则是恰恰相反,这么好这么深刻的电影,最后呢?靠着境外的反馈才勉强拿下了两百多万的票房,勉强回本罢了。所以,这部电影也变成了‘高深’的代名词,而估计奉俊昊其实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电影沦落为少部分影评人用来装十三的工具的,但是他又能如何你?

    所以,金钟铭是在等晚上的市场反馈,只要票房能压得住场子,那第二天除了三大报这样的硬茬子之外其余的小报小网的都会收敛起来,而如果一周后票房大势已定,那么强如三大报也要装孙子,这就是显示了。

    考虑到票房都是联网的,那边一张票卖出去这边就能立即统计到,所以晚上票房一到金钟铭自然也就会跟着硬气了不少。而金钟铭对此也确实很有信心,他相信富有激情和热度,尤其是更富有逆反心理和反抗权威精神的年轻大学生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他撑住场面。

    实际上,当天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当午夜场开始之后,红着眼睛等在办公室的金钟铭确实收到了一份提振人心的信息——他的《那些年》首日就拿下了十五万多一点的观影人次。

    很不赖,可以堵住大多数人的嘴了,但是还不够!甚至对金钟铭而言还有些失败的感觉!

    “你不是很高兴?”恩静是打着打探票房消息的名号来的,她堂而皇之的在拍摄完今天的mv任务后让朴宗贤开车把她送了过来。“我觉得这个数据很好了!”

    金钟铭不置可否,对于别人他当然要装作喜气洋洋或者云淡风轻的样子,但是对待恩静他实在没必要装什么。

    “你看啊,一天十五万,一个月就是四百五十万!”恩静还是对金钟铭的忧虑感到不解。“这已经是爱情片破纪录的数据了!”

    “不是这么算的。”金钟铭叹了口气。“其他爱情片针对的都是广泛的年轻群体,我的《我爱你》也是有家庭观影这个大杀器做后盾的,这些片子可以20天到30天都保持竞争力。但是我们这部被打上了青春片标签的电影却不同,从下午开始我就从委托的调查公司那里得到了信息,说是观影的观众大部分都是大学生……而大学生们的激情向来不够持久,说到宣传作用他们很请打,但是说到消费的话他们的数量就太少了,韩国的大学生数量可不是中国的大学生数量……所以我估计这个群体的消费潜能一星期就会被耗尽的。”

    恩静茫然了起来:“那一星期之后怎么办?而且咱们不是一开始就准备给学生看的吗?”

    “不是。”金钟铭摇了下头。“我不瞒你,这部电影真正的受众其实是那些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甚至已经结婚的人,准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