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巨匠-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警/察。
镜头围绕着他旋转起来,背景更迭,青少年阿炮缩水成了一个小男孩,在贫民窟的空地里踢着足球。他说,想要读懂他的故事,就一定要回到最开始,他的哥哥和朋友们组成了少年三侠,过着那种有人称之为罪恶、也有人称之为生存的新生活。
在这一组镜头之中,导演展现了精湛的技巧——旋转的镜头、闪回、色彩从贫民窟的强烈明暗对比转到足球场脏兮兮、亮堂堂的黄色——提醒我们,这是一部少见的视觉上充满生机和创造力的电影。
施特雷洛和摄影师海登…亨特一起,运用快速剪切和灵活的手提摄影,推进剧情时既能保持速度又不乏应有的细节。有时候,这种手段会让电影看上去仅仅只是一团忙乱,但‘上帝之城’就像是我们身临其境一般,视线所及之处都是危险或者机遇。
跟随着阿炮的视线,我们逐渐看到了这座上帝之城的全貌,在这里,包括家庭在内的所有社会结构都因贫穷而被破坏。这里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地位都取决于帮派。混帮派的人,死亡率极高,所以首领的年纪也都小得惊人,并且还在持续进一步低龄化,苟延残喘就是生命的唯一价值。在一个令人惊讶的段落中,获胜的首领以他最不可能想到的方式被杀,被他最不可能想到的人杀死。我们看到,从本质上来说,他并非死在某一个人手下,而是死于那种犯罪文化。
但‘上帝之城’之所以出色,就在于电影不仅仅只有冷酷和暴力。阿炮也捕捉到了上帝之城中一些狄更斯式的味道。混乱的生活中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有绰号、有个性、有个人标志的人物。类似班尼、类似牛排、类似奥图这样的角色,类似帅奈德、类似小霸王、类似红毛这样的角色,总是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观,将这片无主之地的故事勾勒出宿命的悲怆和戏谑。
电影根据保罗…林斯的小说改编,部分故事更是来源于真实。我们可以看到,阿炮获得了一台照相机,当成宝贝一样,以他一个孩子的有利位置拍着照片,并且找了一份送报纸的工作,请求一位摄影师把他拍摄的照片冲洗出来。结果,他却惊讶地看到了自己拍摄的帮派首领出现在了报纸头版。
‘我被判死刑了’,他心想。但情况却恰恰相反,帮派竟然都很喜欢这抛头露面的机会,纷纷拿出武器带着姑娘来找他拍照。这些情节中都跳动着真实的脉搏,这一点也体现在新当选的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luiz…inacio…lula…da…silva)对‘上帝之城’的点评和赞扬之中,他认为这是一次很有必要的改革呼吁!
从真正的暴力层面上来说,‘上帝之城’并没有斯科塞斯的‘纽约黑帮’那么强烈。但两部电影存在某种可比性,在这两部电影中都存在着两座城市:一座是安居乐业、得到法律保护的城市;一座属于那些被抛弃者、那些因为绝望而走到一起的城市。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他们的故事很少有机会被人看到或听到。
‘上帝之城’对他们既不剥削也不蔑视,不为虚假的效果而刻意制造情节,不包含愚蠢的爱情线。它只是用一双充满激/情的、睿智的眼睛,注视着自己知道的这一切。从这一点来说,它比‘纽约黑帮’更加优秀。”
ps: 今天保底第二更,加更随后奉上!求订阅,求月票!(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152 金球提名
(全本小说网,。)
罗杰对“上帝之城”的赞誉并不意外,但是选择在颁奖季如火如荼展开的时间点进行赞誉,就显得耐人寻味了。不仅仅是罗杰,“纽约客”的劳伦斯…托普曼也再一次撰写了一篇专题影评,杂志大方地给了劳伦斯整整两页的版面,让他对“上帝之城”这部电影进行了深度剖析和讨论。
劳伦斯对“上帝之城”的推崇也毋庸置疑,他不仅给予了一百分满分的评价,而且坚定不移地认为,这部作品应该赢得更尊重的待遇。不仅因为这部作品本身是如此优秀,更因为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每个人都无法忽视的故事: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群人正在保守着贫困的煎熬和折磨。
“从立意到深度,从人物到思想,‘上帝之城’达到了我们对一部电影的所有要求。在这一点上,它比‘纽约黑帮’更加出色,达到了‘好家伙’的高度。马丁…斯科塞斯在这一场较量之中,落后于新人导演兰斯洛特…施特雷洛。”
“纽约黑帮”是去年颁奖季的大热作品,最终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提名,但影评人普遍认为,这部作品并没有达到马丁的平均水准。
“芝加哥太阳报”和“纽约客”两家媒体的深度评论,再一次将“上帝之城”拉到了人们的视线范围之内。人们猛然回忆起,在今年上半年,有一部葡萄牙语作品风光无限,几乎是占尽了所有的优势,甚至还在票房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上帝之城”的第二轮放映单馆票房逐渐缓慢而稳定地上升到了一万美元左右,票房表现又一次让人侧目。讨论热度更是始终居高不下。
不过,在罗杰和劳伦斯的评论刊登时,已经距离2004年没有剩下几天了,这一轮热潮似乎没有赶上金球奖提名阶段的最后一班列车——2003年的十二月十八日,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公布了第六十一届金球奖的提名名单。
有人曾经将奥斯卡、格莱美、托尼奖和艾美奖称为美国四大艺术奖项,江湖地位无人能敌。但这四大颁奖典礼的商业成就和影响力都无法和金球奖相媲美。由不到一百个人组成的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在六十年的发展长河之中,将金球奖打造成为美国花边新闻最多、争议话题最多、出席嘉宾最多、关注焦点最多的年末大派对。
也许奥斯卡是最权威的,但金球奖却少了一分严肃,多了一分戏谑,超过三分之一的好莱坞从业人员都会加入到这场盛会之中。这使得金球奖不仅仅是奥斯卡风向标那么简单,同时也是每一年圈内交易的最佳场所。
你可以不喜欢金球奖,但却不能忽略金球奖,哪怕是戏耍、戏谑、嘲讽。人们的视线也还是不由自主地朝金球奖聚集。
在战争阴霾之中低调地度过了略显平淡的六十岁生日之后,今年的金球奖迎来了一个爆发性的年度。战争史诗大片“冷山”和魔幻史诗巨作收官之作“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携手引爆了话题热度,成为了提名阶段的最大赢家。
“冷山”作为今年米拉麦克斯影业韦恩斯坦兄弟力捧的对象,从筹拍阶段到点映阶段,从电影节征程到颁奖季登场,可谓是万众瞩目,被誉为是今年的“英国病人”,最终在金球奖之上也不负众望。收获了剧情类最佳影片、剧情类最佳男主角、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最忌阿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八项提名,笑傲群雄。领跑提名名单。
相比于“冷山”来说,“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则是真正的众望所归,“魔戒”系列所开辟的中土世界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创造了电影历史上的有一个奇迹,不仅成为了影史最卖座的三部曲之一,而且引爆了继“星球大战”以来最疯狂的影迷热潮。与“哈利…波特”一起成为了二十一世纪以来最轰动的作品。
“魔戒”此前的两部作品都是赢得口碑、赢得提名,却从来没有办法真正赢得奖项,现在三部曲已经到了收官之作,影迷们的热情自然是不可小觑。作为2003年年终北美和全球票房的双料冠军,今年“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能否复制当年“泰坦尼克号”的奇迹。成为了最大看点,颁奖季开始之后,早早就成为了全美话题。
在金球奖之上,由于缺少技术部门的支持,“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最终赢得了四项提名,包括了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歌曲和最佳电影配乐。
除了这两部大热之作外,剧情类最佳影片的剩下三个席位则被“怒海争锋”、“神秘河”和“奔腾年代”瓜分,这几部作品同样也在其他奖项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尤其是“神秘河”在演技部门的实力被普遍看好。
在音乐喜剧类部门,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凯拉…奈特莉,这位强势崛起的英伦玫瑰虽然没有能够赢得任何提名,但是她参与演出的“真爱至上”和“我爱贝克汉姆”居然双双加入了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的争夺,而她作为铁三角成员之一出演的“加勒比海盗”更是逆天地为约翰尼…德普带来了一个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席位,三部作品齐头并进,即使她本身没有获得提名,依旧成为了2003年最为闪耀的新生代女演员。
除此之外,一部叫做“迷失东京”的电影悄然崛起,将西洋镜影业再一次带到了所有人面前。
严格来说,“迷失东京”不能算是“悄然”崛起,这部作品在特柳赖德电影节举行首映之后,就收到了媒体的交口称赞;随后在威尼斯电影节更是赢得了如潮赞誉,收获了人权电影网络奖和新晋最佳女演员奖之后,夹带着强大的声势浩浩荡荡地回到了北美地区,登陆多伦多电影节;在多伦多,索菲亚…科波拉第一次以导演的身份——而不是科波拉家族的小女儿——站在了大家面前,媒体竭尽所能把所有赞美之词都送给了这位年仅三十三岁的新晋导演。
与此同时,这部投资仅仅四百万美元的独立艺术电影,于九月份登陆电影院展开点映之后,也虏获了观众们的芳心,在2003年结束之前,“迷失东京”的累积票房已经缓缓地冲过了三千万美元门槛,虽然票房爆发力和续航力都比不上“上帝之城”,但无疑是今年又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独立电影。
可以说,“迷失东京”是夹带着一路称赞、一路支持、一路惊叹走过来的,高达八十九分的媒体综评更是轻松超过了“上帝之城”,再加上科波拉家族纵横好莱坞近三十年的强大人脉,这一切都使其成为了颁奖季揭幕之后,最大的一匹黑马,浩大的声势甚至隐隐表现出了与“冷山”叫板的姿态。
在这一届的金球奖之上,“迷失东京”称雄音乐喜剧类部门,音乐喜剧类最佳电影、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最佳导演等五项提名,甚至在数量上超过了“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
值得一提的是,索菲亚赢得了最佳导演的提名,与“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的彼得…杰克逊(peter…jainghella)、“怒海争锋”的彼得…威尔(peter…t…eastwood)展开争夺。
可以看得出来,除了索菲亚的“迷失东京”之外,其他四部作品都是剧情类最佳影片的提名作品,“迷失东京”作为金球奖鸡肋的音乐喜剧类作品,赢得了一席之地,着实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索菲亚是一名女导演,而且是一名年龄低于三十五岁的超级年轻的女导演,这一成就就更加难得了。
目前圈内的言论都认为,索菲亚很有可能赢得奥斯卡的最佳导演提名,一旦成功,她就将成为影史上第三位提名奥斯卡的女导演。
“迷失东京”在颁奖季开启以来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风光无限,即使与“魔戒”、“冷山”相比也毫不逊色。
站在“迷失东京”身后的焦点影业和西洋镜影业一夜之间横空出世,比起“冷山”的米拉麦克斯影业、“魔戒”的新线电影公司,比起成名已久的焦点影业,西洋镜影业作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强势崛起的二线电影制片公司,再一次延续了上升势头。
如果再加上今年五月戛纳电影节上赢得了金棕榈奖和最佳导演奖的“大象”,今年西洋镜影业可以说是迎来了巅峰,甚至不少一线电影制片公司都相形见拙。此时人们才猛然发现,备受瞩目的“特洛伊”制片名单之中,西洋镜影业与华纳兄弟、b计划影业并肩而立,这一切的迹象都表示:西洋镜影业要迎来飞跃时发展了。
一时间,瑞恩…卡瓦劳格在好莱坞炙手可热!
在“迷失东京”绝对强势的人气和口碑之下,“上帝之城”的表现就被远远抛在了身后:这部作品作为巴西选送的参赛影片,毫无悬念地在最佳外语片五强席位之中占据了一个位置!
ps: 今天第三更,加更奉上!求订阅,求月票!(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153 扬眉吐气
(全本小说网,。)
当外行人提起最佳外语片时,第一个反应就是“什么?”由于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流电影依旧是英语作品,所以外语电影想要进一步推广,难度是成倍上涨,对于大部分普通的电影观众来说,也许一年都不见得会看一部外语电影。
但是当内行人提起最佳外语片时,都会眼冒金光,难以激动地开始如数家珍,即使是对越来越商业化的奥斯卡有诸多不满的专业影迷也不例外。因为他们都清楚地知道,比起美国和英国电影占据主角的最佳影片来说,最佳外语片的竞争激烈程度是十倍、百倍地增涨。
每一年的最佳外语片都将云集全世界超过一百个国家选送的作品,尤其是身为艺术电影天然温床的欧洲大陆,仅仅只是在欧洲各国国内的竞争就已经无比激烈了,等送到金球奖、英国学院奖或者奥斯卡参赛之后,一百多部风格迥异、质量过硬的作品却仅仅只挑选五部入围,然后选出最终的得奖者。可以说,最佳外语片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在真正资深的专业影迷眼中,最佳外语片不仅含金量更高,而且质量几乎是无可挑剔的。也许最佳影片会出现“莎翁情史”那样的争议,但最佳外语片却从来都没有。所以,那些能够赢得最佳外语片的导演也绝对是真材实料,名垂青史。
英格玛…博格曼(ingmar…bergman)作为瑞典国宝级的导演,赢得了无数国际奖项,但令人费解的是,他始终与最高奖项无缘,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中仅仅收获了一座金熊奖而已,而在英语片唱主角的奥斯卡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