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名门 >

第69部分

名门-第69部分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晃ぜ沂帐埃郧虿豢擅つ糠樱豢烧敬砹硕樱獾媒幢晃ぜ仪逅恪�
    故而这次修建会西堡时,杜梅几次要求地方征集民夫,各县的官员都寻找种种借口搪塞推诿。使杜梅不得不借助军队地力量征集民夫。
    张焕从长安返回后,也意识到了问题地严重性,只是一方面他手上可用人不多,另一方面这些官员在武威都为官多年,家族势力盘根错节。若草率行事恐怕会留下隐患,所以他隐忍不发,等待时机。
    武威郡下五个县令,除了最偏远穷困的天宝县令是自己任命、还比较听话外,其余四个县令都阴奉阳违,人口清点数据、土地盘查记录以及各县耕地地所属情况都有很大地水份,根本就不能作为决策依据。
    所以这次带他们前来参观会西堡的修建,张焕真实目的是想先摸摸他们的底。此刻他见严县令用雇佣妇人一事向杜梅发难,便笑而不语,看事态继续向后发展。
    果然,杜梅先是一怔。随即脸蓦地胀得通红,他是进士出身,岂能容许别人辱他的清白,他手指严县令怒道:“你、你一派胡言,我几时拿妇人冒充壮丁?我那里都有帐。你去看!”
    严县令却没理他。他当即拦住一名妇人问道:“你一天能挣多少钱?”
    那妇人见这么一大群官问她,吓得她赶紧放下担子。低头答道:“回禀老爷,我一天能挣八文。”
    “八文!”严县令重重哼了一声,又斜睨杜梅冷冷道:“男丁一天能挣三十文,妇人却只有八文,我河西十几年来有哪一任官员敢如此刻薄百姓,偏偏你就敢,就算你没有中饱私囊,你却是酷吏,你又有何资格在我河西当官,回你襄阳去吧!我河西的事情自有河西人来做。”
    “好了!好了!严县令你就少说几句。”这时昌松县县令急忙上来打圆场,他将严县令推到一旁低声埋怨道:“张刺史都没有说什么,你多什么嘴,不惹人恨吗?”
    他嘴上一边劝,却又偷偷地看了一眼张焕,见他面无表情,这才微微放心,又拉了一下严县令的袖子,让他点到为止。
    旁边的杜梅脸一阵红一阵白,虽然他是极有计谋之人,但事关他的清誉,他却忍无可忍,刚要反唇相讥,却忽然看到张焕向自己使了个眼色,这才猛然醒悟,便站在一旁恨恨不言。
    张焕见场面闹不愉快,便笑了笑对严县令道:“严县令心系百姓是好地,但有些话却未免说得过了火,杜先生绝不可能用妇人冒充男丁,这句话你要收回,不过妇人八文一天也似乎略略低了一点,这样,我来做主,妇人的工钱调为十五文一天。”
    说到此,他看了看杜梅道:“杜先生可否答应。”
    “这些妇人只是做做小工,给她们八文一天是惯例,既然都督体恤百姓,属下照办就是。”
    “那你呢?”张焕又冷冷地看着严县令道:“刚才用妇人冒丁壮支钱的话严县令是否应收回?”
    “属下适才心中激愤,一时说过了,我愿收回。”严县令又向杜梅拱了拱手歉然道:“请杜先生谅解!”
    杜梅哼了一声,还是一言不发,就在这时,从远处几匹马疾驰奔来,老远便大声喊道:“都督朝廷的粮船到了!”
    张焕大喜,这是朝廷调来的第一批粮食,这就意味着裴俊开始落实对他地支持了,只要手中有了粮食,他就可以扩军、可以稳定物价、甚至可以着手土地的改制。
    “走!去码头看看去。”他翻身上马,率先向码头驰去,后面的官员们也纷纷上马,跟着他一路狂奔。
    码头离会西堡不过三里地,也是最近刚刚修成,码头长约五百步。可停靠千石以上的大船,在会西堡未修好之前,由李横秋和辛朗率领的两千军就暂时驻扎在码头附近。此刻码头上已经是人潮涌动,近千名士兵摩拳擦掌等待上船搬运粮食,而在码头上已经一溜停靠了七八艘三千石的大船,另外在黄河里还有四五艘船等候靠岸。
    大船是从河东过来,共载有粮食约三万石,另外还有一万斤生铁,所有的船都吃水很深,看得出是载满了货物。
    “去病!”张焕刚刚赶到码头,一名身着白袍的年轻人便从人群中奔了出来。兴奋地向他挥动手臂,却是裴俊地第五子裴明远,他来走马上任了。
    张焕跳下马,大笑着迎了上去,狠狠地给了他肩窝一拳。“二个多月没动静,我还以为你不想来了!”
    “怎么会?”裴明远揉了揉被打的生疼的肩窝,苦笑道:“父亲命我先在河北军中学习了两个月地屯田,省得我来河西一抓黑,给裴家丢脸。”
    “岳父大人怎么样,莹儿给他捎去地灵芝收到没有?”
    “这个我倒不知。”裴明远忽然想起一件事,低声笑道:“听说你把崔宁也拐走了,想不到你们俩
    裴明远暧昧地向眨眨眼。“难道你不怕崔相国找你麻烦?”
    张焕笑了笑道:“我当然知道他会恨我入骨,不过我却不担心他会找我什么麻烦,那样的话,他就不是崔相国了。”
    “还是去病兄看得透彻啊!”
    裴明远大笑。他拉着张焕的手腕快步来到船头,指着一名高胖的官员给他介绍道:“这位是范阳节度府长史李茂功,这次便是由他负责粮食和生铁。”
    张焕向他拱手笑道:“李长史一路护送物资,张焕感激不尽!”
    “哪里!哪里!张都督是裴相国爱婿,都是一家人。大家就不必客气了。”李茂功连忙给张焕回了一礼。他指着第一艘大船正在卸下的物资笑眯眯道:“这次几位夫人还特地给小姐送了一些居家之物,等会儿请都督一并带回。”
    这时。张焕忽然看见远处站着二十几个士子模样地年轻人,每一个人地脸上都是兴奋而略带一点紧张,有的人在好奇地打量周围地环境,有的人则卷起袖子,准备去帮忙搬米。
    裴明远看出了张焕的疑惑,他低声笑道:“说起来去病兄可能不相信,正月时你在新年大朝上的那一番议论,在参加科举的士子们中间引起了掀然大波,这二十几人都是国子监地生员,他们都是要投笔从戎,为你收复西域而效力,可能还会有不少人来,小弟先恭喜你了。”
    张焕心中暗暗欢喜,他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人,这些士子的到来无疑将给他带来巨大的助益,不过这种喜悦张焕却没有表露出来,他插开话题对李茂功笑了笑道:“李长史不如晚几天再走,到武威郡去,让张焕尽一尽地主之谊。”
    李茂功歉然一笑道:“不了!这次相国一共准备了十万石粮食,我还要再运两次才能完成,时间紧迫,最多只能呆今天一晚,明日一早出发。”
    由于物资极多,杜梅又从会西堡调来一千民夫帮忙,天很快便黑了,从黄河边到武威郡至少还有两天的路程,张焕便带着官员们歇在大船之上。
    夜已经很深了,河面上风大浪急,十几艘大船栓在码头上下起伏,码头上***通明,数百只猎猎的火把将码头照得如白昼一般,粮食和生铁的卸船已经渐渐到了尾声,三万石粮食堆积如三座黑黝黝的小山一般。
    在第二艘大船地一间船舱里,张焕正和杜梅商量会西堡的后续工程,在他们面前的桌案上有一张五尺见方的小沙盘,将整个武威郡地地形清晰地表现出来,这样的沙盘一共有两张,一张大沙盘在武威郡张焕的书房内,占据了整整半间屋子,而这一张小的是张焕随身携带,取代了地图。
    张焕用木杆指着乌鞘岭道:“乌鞘岭延绵数百里,会西堡在最东面,而武威郡在中段,我的意思是最好在山岭上修建二十座烽火台,每十里一座,这样会西堡若发生情况,武威郡那里立刻便可知晓。”
    “都督想法是不错,可这样也极耗费人力,我真有点担心我们承担不起这么大地开支。”杜梅叹了口气,又道:“况且今天那个严县令说得也有一定道理,都督若不爱惜民力,恐怕会影响你在河西地声望。”
    “我出钱雇人修烽火台,何损什么民力?”
    说起严县令,张焕不屑地冷笑道:“你休要上了他的当,他今天一番话其实是在影射我,而他却是说给陇右地韦谔听。”
    杜梅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那都督准备怎样对付他们?”
    的话音刚落,舱门却轻轻地被敲了敲,一名亲兵在门外道:“都督,天宝县李县令求见,说有机密大事禀报。”
第一百七十章 清理官场
    “说吧!有什么重要之事告诉我?”张焕坐了下来,望着神情显得十分紧张的李县令微微笑道。
    李县令轻轻添了一下干涩的嘴唇,他习惯性地向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道:“都督,严县令在新年期间曾离开过河西,去了开阳郡。”
    “你怎么知道?”张焕依然不露声色地问道。
    “他带了一个小妾同去,回来后他的小妾到处炫耀,说严县令新年期间带她去开阳郡的什么酒楼吃饭,又在开阳郡的什么金铺了买了首饰,所以我也有所耳闻。”
    张焕点了点头,新年期间韦谔在长安,严县令不可能遇到他,不过张焕早有心理准备,虽然他已不会和韦谔发生什么大的冲突,但韦谔也不会咽下这口气,小动作必然不断,象拉拢分化自己的手下人等等,现在这些县令心存不满,这种机会他韦谔当然不会放过,张焕见李县令似乎还有话说,便笑道:“还有什么事,一起说了吧!”
    “还有就是李都督知不知道这些县令心存不满的真正原因?”
    “说!”
    李县令着实有些犹豫,很多事情他其实是知道,但说出来的后果他也清楚,不过要想往上爬,就不得不借助某些人的肩膀,他瞥了一眼杜梅,吞吞吐吐道:“其实问题是出在杜先生一月时让大家做的那张土地调查表上,杜先生还记不记得当时神乌县丞跑来给先生拜年时,杜先生说了什么?”
    杜梅一怔,他仰头思索了半天,忽然恍然大悟,“你是说恢复府兵制的那件事?”
    “就是那件事。杜先生过早地泄露了都督要收回土地的想法。”
    张焕回身望着杜梅道:“究竟是什么事?泄露了什么想法?”
    杜梅苦笑了一下道:“正月初一那天,神乌县王县丞来给我拜年,他和我是同科进士。早就认识。那天我和他聊起适合河西发展的一些思路,其中就谈到了改良府兵制,倒没想到竟会引发这些县令的猜疑。”
    “其实都督和杜先生都不知晓,这些县令、县丞在武威郡长则十年,短则五六年,每个人都有十分复杂的人情网,武威郡地大部分丰腴的土地其实都掌握在他们或他们家人的手中,从前辛将军只考虑防范吐播。从不管他们这些事,地方上地政务都由他们为所欲为,而韦家为取得河西又全盘答应不动他们地利益,这此都督强势进入河西,他们摸不清底细,所以便旁敲侧击来探听消息。”
    说到这,李县令微微叹了口气,“那王县丞自己就有八十顷上田。加上他的两个弟弟以及丈人们,所占有的土地少说也有二、三百顷,所以他才利用故旧的身份套杜先生的话,府兵制不就是要让农民有土地么?”
    张焕见他侃侃而谈,一切细节都清清楚楚。便笑了笑问道:“你又如何知道?难道他们又告诉了你?”
    李县令脸一红,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是个见风使舵之人,见张焕回京了就担心他不再返回,便和其他县令一起积极谋算。可等张焕回来后。又发现他真的有长期留下的迹象,于是就赶紧告发他人。以洗脱自己的罪责。
    张焕也没有追究地意思,便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道:“你做得很好,我这次记你一功,先去吧!”
    李县令刚走,杜梅便上前向张焕跪倒,惭愧道:“属下一时失察,请都督责罚。”
    张焕笑着将他扶了起来,“谁没有个书生意气的时候呢?记住教训就是了。”
    他见杜梅坐下又道:“不过这件事你要想个妥善办法,看看怎么处理才好?”
    杜梅沉思片刻便道:“关键是都督手上没有可替换之人,全罢免了震动也太大,属下的建议是杀鸡骇猴,一手硬一手软,再慢慢地一个一个收拾。”
    “那这个鸡又是谁?”张焕半眯了眼徐徐问道。
    “严县令!”杜梅毫不迟疑地道。
    次日一早,张焕便在五百骑兵的护卫下离开了会西堡返回武威郡,一群年轻的士子们也随他同行,而裴明远则留在码头协助杜梅储运粮食。
    从会西堡到武威郡约二百余里,是两天的路程,第二天下午,众人过了猪野泽,离武威郡已不到二十里,地方官员们便一一向张焕辞行,各自回到自己县里,最后只剩下神乌县的严县令和王县丞,或许是杜梅不在地缘故,二人一路上也有说有笑,给一群士子沿路讲解河西的山川地理和人文风俗,并打趣他们来到河西后,抢着给他们做媒的人将打破头,听得一群士子悠然向往,离开京城时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念头竟有些动摇了。
    “都督!这群士子至少要分我六人。”严县令加快了马速赶上张焕道。
    张焕回头看了看那群朝气蓬勃的士子,他没有一口回绝,只是温和地对他笑道:“那你打算怎么用他们?”
    严县令想了想便道:“我打算把他们放在六曹,县衙中都是一些老吏,暮气十足,正需要一点有活力地年轻人。”
    “回头再说吧!要来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我打算让他们先到军队里磨练一阵子,既然是想来收复西域,却让他们做小吏,他们怎会甘心。”
    张焕说着,又笑了笑道:“说起老吏,我倒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一下。”“都督请说。”
    “眼看会西堡即将建成,我打算迁二千军户到堡中去,同时也设置会西县,辖黄河边西岸数十里方圆,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县令,我看你手下王县丞颇为干练。便想提拔他为会西县第一任县令,你看如何?”
    “这个严县令犹豫了一下,很为难地道:“新年伊始、杂事繁多。他一走恐怕县里的很多事情都会瘫掉。请都督慎重考虑。”
    张焕微微一笑,“不妨,我会安排一个新县丞接替他。”
    说罢,张焕抽了一鞭战马,将心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