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回档-第4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分国人只会认单词,不会交流,张嘴全是‘中式英语’,我真不知道,这样的全民学英语和双语教学有什么用处?占用无数国人大量宝贵时间、精力和财富的英语学习有什么用处?”
站在边学道右边的年轻记者面带敬意地提问:“边总,你怎样评价汉语呢?”
边学道抬头向远处看了几秒,回答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一句五言七言诗的意境,用英语可能需要几十上百个单词去解读。汉语的魅力在音、在意、在形,中国人必须首先学好汉语,中文是第一的,中文最牛逼!”
………………
采访结束了。
以一句让记者们瞠目结舌的“中文最牛逼”为结尾。
尽管边学道回答提问时没有明确承认,但在记者们心里,他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而事实上呢?
边学道从来都算不上民族主义者。
他今天的言行,包括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完完全全来自于一个重生者奇怪的“家国责任感”。
重生了,像蜘蛛侠一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前世边学道是个报社审读,属于编辑的一种,再放大一下,勉强算半个文学青年+半个知识分子。
文化人嘛,多少有一点小敏感,有一点小追求,有一点家国情怀的癖好。
于是乎,今世的边学道会时不时地“抽风”,因为他总担心自己会在2014年的某一天离开这个世界,那样的话,为什么不尽可能地提醒这个时空的祖国,提醒一些东西跑偏了呢?
就算人微言轻纠正不了,好歹也算尽心了。
………………
吃饭地点是孟婧姞定的。
估计孟婧姞从蒋鸣楷那里打听出边学道喜欢临高远望,所以晚餐挑在了京城大厦50层的京城俱乐部。
在哪里吃饭都无所谓,边学道赴约,不过是给祝植淳和孟茵云一个面子,意思一下就撤。
别说是荆棘鸟,就算是金凤凰,现在的边学道也没多余的心思。
在靠窗的位置找到孟婧姞,边学道先开口:“孟小姐,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一身黑色礼服,身上不带一件饰物的孟婧姞靠在椅子上,笑眯眯地看着边学道说:“本来觉得你很了不起,可是今天在交流会上看你的表现,挺失望的。”
第一句就被孟婧姞“鄙视”了,边学道不以为忤,他笑呵呵地问:“哦?上午你也在?我问听没听懂时,你举手了吗?”
孟婧姞坐姿不变,说:“我不轻易举手,也不轻易请人吃饭。”
边学道说:“有些话必须有人去说,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
孟婧姞听了,巧笑倩兮地说:“只听你的事迹,很难想象你是个这样的人。”
边学道翻着菜单说:“只要理想大善,便可无所不为。”
孟婧姞盯着翻菜单的边学道看了几秒:“真正有胸怀的男人,需要一个能欣赏他才华抱负的女人,那种快感,和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比,有着别样的风情。”
边学道听了,放下菜单,瞄着孟婧姞礼服的v领说:“当你的女友改名为露西,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
………………
(感谢盟主(今晚打老腐)的第二盟,欠盟主一更,记账,一定还。)
………………
感谢盟主(今晚打老腐)的第二盟,欠盟主一更,记账,一定还。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22章 这下热闹了
(全本小说网,。)
京城大厦50层的京城俱乐部里。
边学道放下菜单,打量孟婧姞礼服的v领说:“当你的女友改名为露西,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孟婧姞英文名叫sabrina,知道她英文名的人比知道她中文名的人要多得多。
边学道这么说,明显暗指两人不是一路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吃完这顿饭,就你当你的露西,我写我的《菩萨蛮》。
孟婧姞并未生气,挺了一下上身说:“你怎么知道露西一定不喜欢《菩萨蛮》?”
边学道不答,侧身挥手,招呼服务生过来点餐。
两人点的都是法国餐。
边学道点的白汁烩小牛肉(blanquette…de…veau)和法式干煎塌目鱼(sole…meunière)。ier)和法式洛林糕(quiche…lorraine)。
点完菜,孟婧姞问边学道:“你在法国有酒庄,你的法语应该不赖吧?”
边学道摇头说:“我语言天赋比较一般,加上在法国一共也没待多久,只会30几句最常用的法语。”
孟婧姞说:“au–seurs什么意思你该知道吧?”
“au–seurs?”边学道重复一遍,说道:“是救命的意思。”
孟婧姞眼带笑意地说:“以前听过一个笑话,在法国,如果有人不小心落水了,用英语喊‘help’,一定是不会获救的,法国人只认识法语的‘au…seurs’(救命)。”
边学道问:“这是笑话?”
孟婧姞说:“去法国前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个笑话,到了法国后,我深刻地了解到,这并不是一个笑话。有一次,我在巴黎陪美国来的一个朋友去一家旅行社办理旅游登记手续,朋友跟接待小姐讲英语,接待小姐讲法语,我不得不给朋友作翻译。可是透过接待小姐的表情,能看出她是懂英语的,但她就是不说。法国人对自己的母语怀有超常的热爱和执著,你去过法国,应该有相似的感受吧。”
毫无疑问,孟婧姞是个聪明的女人。
在边学道直言不讳地表示出“不是一路人”的意思后,她迅速找到了缓和气氛的共同话题——边学道去过法国,他在法国有酒庄,于是孟婧姞谈起一个既跟法国有关,又跟语言有关的话题。
边学道被孟婧姞带进了话题,他说:“我第一次去法国时,在街头用英语问路,根本说不明白。有个别极端的,听我讲英语,干脆不予理睬,扭头就走。后来参加过戛纳电影节,在戛纳电影节举办场地影节宫里,各大展馆全无英文指引,只有法语,电影字幕也全是法语。在法国,公交设施和公共场所都不标注英语,服务员懂英语却不愿说英语,不懂法语确实举步维艰。”
孟婧姞说:“有个法语短语叫做‘exception…francaise(法兰西例外)’说的就是这个。法国人坚持一个原则——在法国,就得说法语。1992年,法国国会把‘法语是法国的官方语言’写入法国宪法。1994年,法国又出台了新的法律,规定公共场所的所有标语、公告牌必须用法语书写,原文是其他语种的也要翻译成法语,而且法语字母不能小于原文。后来修改的移民法中规定,凡是申请加入法国国籍的人,一定要会说法语。法国还规定,在法国本土上举行的任何国际会议不准讲外语。包括进口商品在内的任何商品在法国销售,标签或说明必须用法语,否则就是违法,不得销售。法国人一贯以自己的语言为自豪,他们把讲法语视作热爱法兰西的表现,讲法语成为法国人的一种民族文化情结。”
菜上来了。
边学道用毛巾擦着手,问孟婧姞:“你怎么对法国了解这么多?”
孟婧姞等服务生给两人倒完酒离开,看着面前的酒杯说:“我交过一个法国男朋友。”
“哦……”
边学道“哦”了一声,什么也没说,低头开吃。
场面一下安静下来。
边学道闷头吃东西,根本不怎么抬头。
坐在他对面的孟婧姞小口地吃着东西,目光一直在边学道身上游走。
吃了一会儿,孟婧姞端起酒杯,冲边学道说:“喝一口吧。”
边学道端起酒杯,在空中跟孟婧姞虚碰了一下杯,喝下一大口酒,依旧不说话,低头继续吃。
孟婧姞放下酒杯,开口说:“你真的不担心得罪人?”
这句话有意思!
孟婧姞说的“得罪人”,可能指边学道今天上午在“交流会”上的言行,也可能指边学道现在这样不解风情的“无礼”表现。
果然,这句有效果。
边学道放下手里的刀叉,目光灼灼地看向孟婧姞:“得罪人?得罪谁?”
孟婧姞说:“发言的人啊!还有组织方。”
边学道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明明应该说汉语的会议,他们偏偏说英语,英语发言稿写的一般,发音还不标准,听得人一知半解,浪费我一上午时间,要说得罪也是他们先得罪我的。再者说,我没有兴趣听那几个人的英语秀,更没义务昧着本心替他们打圆场。我不过是说了实话,如果这叫得罪人,那不好意思,下次我依然不给面子。”
孟婧姞眨着眼睛,狡黠地说:“其实是发言那5个人只是普通学者,实力弱,对你没威胁,所以你才拿他们开刀。”
边学道耸了一下肩说:“我不否认。可是我不觉得我做错了,最多只能算他们5个比较倒霉。”
孟婧姞说:“你做事一向这么生硬?”
边学道说:“算不上生硬吧,该灵活的时候灵活,该坚持的时候坚持而已。”
孟婧姞追问道:“什么时候的你会比较灵活呢?”
边学道笑了一下说:“需要灵活的时候。”
吃到最后,孟婧姞忽然问边学道:“你知道我为什么想见你吗?”
边学道摇头。
孟婧姞眼里闪着光说:“因为我听人说你是天人转世。”
边学道听了,心里骂了一句:祝植淳这个大嘴巴,看见小姨子就什么都往外说。
……………………
“交流会”第二天。
国内30多家媒体报道了华清大学“交流会”上“边学道拒绝点评”事件。
其中20多家报纸随文配发了现场3000多名听众举手示意自己没听懂的照片。
另外有10几家媒体同日配发了评论文章,阐述报社的观点。
所有媒体中,最生猛的是一家网站,他们的报道标题是——《有道集团董事长边学道称:汉语最美,中文最牛逼!》
所有报道中,这家网站的稿子转载率最高,因为标题够拉风。
只一上午,随便上网一搜,能跳出来几十条《汉语最美,中文最牛逼!》
这下热闹了……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23章 民族自尊心
(全本小说网,。)
这下热闹了……
门户网站在讨论边学道和“中文最牛逼!”
国内各大论坛在讨论边学道和“中文最牛逼!”
微博更是当仁不让,边学道和“中文最牛逼”火速窜上热词榜首,然后很快衍生出一个新词组——边学道真牛逼!
这句“边学道真牛逼”是广大网友发自内心的评价。
4000多人的“交流会”上,边学道一点不给发言者面子,直接说自己没听懂,面斥其非。
不仅不给面子,还当场打脸。
他客串主持人,问现场多少人听懂了,多少人没听懂,结果来了个16:3000。
所有看到现场3000多人举手表示没听懂发言照片的人,心里第一反应是——震撼!
第二反应是——牛逼!!
在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度,已经很久没看到这么火爆的戏码了。
新闻要想火,必须得有受众基础。
相比于高屋建瓴的“互联网+”概念,边学道提出的“中文最牛逼”明显更接地气。
更为关键的是,国内“深受英语之害”,对英语心怀怨念的人不少。
比如说中学生群体,从几岁起就被家长拎着去英语补习班,平时没有语言环境,完全靠死记硬背,学的一点都不快乐。
比如说大学生群体,国内一些高校规定没有英语四级证书不发毕业证,或者不发学位证,总而言之,英语四级不过,大学基本白读,一旦没有毕业证或学位证,就没法找工作很难就业,前程尽毁。
比如说需要晋职称的群体,这帮人是最痛苦的,很多根本不需要用英语的工作岗位,偏偏要求必须通过英语考试才能晋职称。结果,年纪轻有英语基础的还好说,一些四五十岁的老员工可被这英语考试折磨得够呛。
没办法,为了学位证,为了找工作,为了晋职称,为了提工资,有人宁可放弃专业课也要死磕英语,有人则弄虚作假,买题、替考、作弊……有什么招儿使什么招儿。
反正考核的只是一纸分数,没人管你是不是真学了英语。
怨气很多,只等一个爆发点。
巧的很……
媒体员工晋职称时也需要考英语。
很多报社的老记者、老编辑晋职称时都被英语折磨过,颇有怨言。
现在,“报仇”的时候到了。
其实呢,也称不上报仇,就是在写报道时稍稍有那么一点倾向性。
所谓倾向性,即支持边学道的“中文最牛逼”论,变相也就等于反击全民学英语和双语教学。
媒体这帮人一旦动员起来,能量那是超级大的。
于是乎……
a媒体报道里说——
2004年在沪市举办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500多名黄皮肤黑头发的学界精英出席大会。然而,这次大会上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有位hk大学的博士很纳闷:为何论文汇编没有中文?甚至有学者申请用汉语作报告竟然没有获得大会主办方的同意。只有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丁肇中教授,坚持以汉语作报告,成为唯一“反潮流”者。后来,一位教授在一次讲演中不无感慨地说:汉语正在或者已经成为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
b媒体在报道里说——
2004年,在燕京召开的“全球华人生物学家大会”一律使用英文。有经验者在网上透露,在这种国际学术大会上如果你用汉语,会感到很难堪,因为那代表你水平不够。恼人的是,这些会议名称往往还一律冠以“华人”二字。
c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