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回到山沟去种田 >

第141部分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141部分

小说: 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lice跟shirly一路狂拍,直夸这里堪比落基山脉的风景。

    待到见到苗寨,俩妹崽已经惊得说不出话来了,大山上全是千年以来不断开垦出来的梯田,让人怀疑直非人力所能为。

    李君阁跟两妹崽介绍到:“看到了吧?跟你们说过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能发明这样的耕作方式?没有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同时还要养活如此多的人口,除了我们,还有谁能做到?”

 第二百一十章 三脚金蟾

    第二百一十章三脚金蟾

    这真不是李君阁说嘴,老时间的梯田在收完稻谷后并不放水种菜,而是蓄水养田,风沙流水带不走泥土,水中微生物和鱼虾的代谢产物会变成肥料,腐烂的稻桩次年翻入地下,也能重新变成养分,再适当的追加人畜产生的有机肥,这是一个几近完美的生态循环。

    进入苗寨,俩妹崽又被精美的木楼惊呆了。

    李君阁介绍到:“你们国家一直用文化的多元来标榜自己,其实那只是各种文化集中到了一个城市里因而显得花里胡哨而已。”

    “现在你们看到的是另一种有序的多元,这里就是阿音的故乡,跟李家沟也就是七八百米的落差,差别很大吧?”

    “这种差别,山上山下已经存在好几千年了。也就是说,好几千年前,我们国家就已经是多元化文化的国家了。”

    “现在我们国家大的民族有五十六个,这之外的还有不计其数。同一个民族间,相隔一座山,一条河,就可能就存在文化差异。这就是我们的那句老话‘十里不同风,百里不通俗’,是不是很神奇?”

    俩妹崽听得连连点头。

    alice对shirly说道:“姐姐,要不要把阿音姐这个民族的文化也纳入研究范围?”

    shirly咬着手指惊恐万分:“一个汉文化都被祖祖训得不要不要的了,这个这个……”

    李君阁没心没肺地哈哈大笑,拍了拍俩妹崽的肩膀:“加油!我看好你们哟!”

    几步走到阿音身边,阿音对李君阁翻了个白眼,低声说道:“二皮你又在使坏!人家两姐妹就回来给自己祖祖过一个生日而已,结果陷在这里回不去了!”

    李君阁贼笑道:“记得那句广告语不?‘蜀都,一个来了就不愿离开的城市’,这正说明我们家乡魅力强大啊!”

    寨子的体检安排在中间的林子里,同样是拉着大横幅,没有电音喇叭,不过聚音效果竟然比李家沟打谷场还好。

    还是同样的套路,阿音拿出单反咔嚓咔嚓猛拍,拍完后医生们回到寨子,又各自为政开始体检。

    两天后,医疗队恋恋不舍,带着苗寨和李家沟的土特产,大包小包地上了船。

    开出去老远,刘主任还向李君阁招手,嘴里喊道:“皮娃!我一定还会回来的!”

    李君阁:“……”

    回到村委,阿音开始整理素材,准备在网站发新闻稿。

    李君阁瞥了眼稿件,说道:“阿音,你这样写可不行啊,不震撼。”

    阿音看了下稿件,说道:“没毛病啊?”

    李君阁说道:“人家芊芊这么给力,这个医疗队我们必须好好宣传啊,你看这里,‘医疗队还进入了苗寨’,这有意思吗?你应该这样写:‘医疗队的同志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通过刚刚架设的溜索,终于抵达了悬天崖顶’。”

    “什么悬天崖顶!明明是从天书崖上去的!”

    “你怎么能这样呢?悬天崖跟天书崖,哪个听起来更吓人?”

    “……”

    “接着来啊,溜索共分十段,跨度长达七公里,落差高度七百米,同志们的身体被凛冽的山风吹得晃来晃去,脚下就是万丈深渊。然而同志们战胜了对大自然的恐惧,一心只想将温暖送到乡亲们身边……”

    “恐惧个屁!小雪跟芊芊姐都乐开花了!都说下个星期还要跟着小美一起来!”

    “你别管人家开不开心,你要让人家的领导开心啊!”

    “……”

    “还有啊,双脚终于重新踏上了实地,见到苗寨里乡亲们亲切的笑脸,同志们觉得一切的辛劳付出都是值得的,当乡亲拉着队员们的手的千恩万谢的时候,队员们只是谦虚地说了一句:‘没什么,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瞎扯,他们都在喊:‘哇塞!好漂亮啊!真是不虚此行啊!’”

    “你这不是煞风景嘛!你敢不敢把他们这句写上去?!”

    “……”

    “对了,我让你好好拍的白大褂溜溜索的照片呢,你存哪儿了?得好好选一张出来……”

    “啊——我反应过来了!有人说穿着白大褂溜溜索可能不安全,你一个劲的说没事,还非得让人家穿上!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开什么玩笑!《千尺长空上的白衣天使》也!这么高大上伟光正的噱头!我能让那傻小子给毁了?不是只让刘主任穿着拍了那一段嘛!人家刘主任就秒懂我的意思,啧啧啧,难怪能当主任……”

    “……”

    折腾了半天,阿音最后还是妥协了,将新闻照李君阁的意思改了一遍,虽然没有李君阁说的那么恶心,还是边写边起鸡皮疙瘩,最后再配上那张《千尺长空上的白衣天使》发了出去。

    按李君阁的话说,“花花轿子人抬人”,这好歹也是还一个人情。

    不一会论坛上面一片点赞声,下边出现不少“向白衣天使致敬”“人间大美”之类的回复,这就是节奏被带起来了。

    梁慧丽跟于晓蓉也下山了,于晓蓉还跟李君阁正儿八经地签了一个协议,心满意足地走了。

    杨教授跟俩国际友人还在山上,杨教授是认真工作,俩妹崽,呃,玩得不想下来了。

    这天李君阁正在实验室跟林旺财检查兰苗和石斛苗的长势,大堂哥来了。

    见到一身无菌服的两个科研人员,大堂哥有点打怵,隔着玻璃打手势招呼李君阁出来。

    李君阁刚刚出来,大堂哥就塞给他一张大红帖子,说道:“我的新店这个星期开张,竹鼠长得咋样了?”

    李君阁说道:“大的有五斤多了,恭喜恭喜……”

    话还没说完,就被大堂哥一把扯上:“走走走,赶紧看看去!”

    见到肥大的竹鼠,大堂哥就乐得见眉不见眼了:“哈哈哈,不错不错,养得真好!先给我整三十个!”

    李君阁赶紧制止:“三十个?那我久长居那边怎么办?”

    大堂哥耍赖:“那就十五个,外加十五个当做新店开张的贺礼!”

    李君阁翻着白眼:“这有区别吗?”

    大堂哥说道:“不管,这开张生意,没有俩镇堂子的菜还行!刘三娃改良那个菜,蘑菇淡豆豉焖竹鼠,连金老都夸了两句的,这就了不得了啊!你必须给我拿去镇堂子!”

    李君阁说道:“好吧好吧,不过这竹鼠经不起你那样的消耗啊,你估摸一下以后每周要多少才够?”

    大堂哥说道:“我们夹川吃竹鼠是老传统,不过以前是太精贵没得吃,现在我那新堂口扩老大了,你要是能每周给我三十个……”

    李君阁赶紧说道:“打住吧!总共七八百只,你打算半年就连母子一起给我整完?”

    大堂哥说道:“赶紧扩啊!去红水市乡下收啊!他们早都盼着你去了吧?收回来育肥就是钱,多好?”

    李君阁摸着下巴,寻思这倒是一条路子。

    大堂哥心满意足地弄了三十只竹鼠,临了还拉了几百斤鲫鱼一百多斤草鱼,叮嘱他早点去县城里帮忙,这才走了。

    先去了一趟盘鳌乡,见见老小石头,反正要去县城,有个事情还得以石雕为契机,跟薛县长好好说道说道。

    来到盘鳌乡,小石头看到李君阁非常惊喜:“二皮!你有时间没来了!快来快来,给你看个东西!”

    说完拉着李君阁就往自己房间走。

    李君阁说道:“等等,车上还给你带了些东西……”

    小石头兴奋地说道:“一会再说!先看看我做的东西!”

    李君阁只好跟着他进屋。

    屋子里收拾得越发齐整了,李君阁眼瞅着添了好几样新电器。

    现在小石头每个月小一万拿着,日子眼看就滋润起来了。

    石头婶看到李君阁,就跟李君阁看到于晓蓉一样,那都是接财神的目光。

    跟石头婶问了安,还没提石头叔呢,就被小石头一把扯进自己房间。

    小石头房间里当窗有个工作台,这也是李君阁从网上给他置办的,看着是一张桌子上罩着一个有机玻璃大箱子,上面开着两个洞可以把手伸进去,里面是电磨,风机,滴水管,操作时如果产生了石粉烟尘之类的东西,都能被抽到室外去。

    即时如此,李君阁还是严格要求小石头操作的时候必须戴上口罩,这石肺病可是无药可医的。

    小石头打开抽屉,摸出一个小盒子,取出一样东西来给李君阁观瞧。

    这是一个青珉石的小石雕,石料本身上半部布满了石眼,下半部少量的点缀着几个。

    小石头将石料处理成了一个憨态可掬的三脚金蟾,背上的石眼被处理成了一个个金灿灿的铜钱,堪称石材和石工的完美结合,巧夺天工。

    “牛!这工绝了!”李君阁竖起大拇指。

    小石头得意洋洋:“哈哈哈!外面这工不算啥,关键是肚子里头!”

    李君阁翻看着小金蟾,发现嘴巴那里有个孔,屁股那里也有一个孔。

    李君阁就有点无解了,想来想去只有旺财叔茶盘上的紫砂乌龟是这样,于是问道:“这是茶宠?”

    金蟾三条腿,是因为被刘海刘大仙砍掉了一条。刘海钓金蟾这故事也是传统雕刻的常选题材,金蟾会吐铜钱,生意人喜欢这个采头。

    就见小石头哈哈大笑:“甩茶宠八条大街!你对着眼吹吹!”

    李君阁翻着小金蟾:“吹嘴巴还是吹屁股?”

 第二百一十一章 抬工号子

    第二百一十一章抬工号子

    小石头笑道:“当然是吹嘴巴!不过你要吹屁股我也没意见。”

    李君阁将金蟾放到嘴巴边,就像跟癞蛤蟆接吻一样,吹了一口。

    一道清越嘹亮的啸声在小房间里响起来。

    “我靠!”李君阁大惊:“你们弄成了?”

    小石头说道:“我跟我爹整天琢磨那石号,已经差不多了,我爹整天拿着你送来的树脂练手,我一琢磨,我可以弄一套袖珍的工具先弄小件啊,结果就弄出这么个东西!没石号那么复杂,不过也能响。”

    李君阁大喜,拉着小石头又叫又跳:“小石头!真有你的!这项非遗,成了!”

    就听一个声音在门口说道:“成什么成,这石号还没开工呢!”

    一转头,却是老石头含笑望着房间里的两人。

    三人出屋在堂屋里坐下摆谈,石头婶给李君阁端上茶水。

    李君阁对石头叔说道:“石头叔,这真是成了啊,路子已经趟出来了,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老石头招呼小石头把最近雕好的砚台给李君阁拿出来,又是五六十方。

    指着其中的十方雕工最精美砚台说道:“最近拿你的砚台练了练手眼,我觉得是差不多了,抽个黄道吉日,这就准备着手打石号了,就是这材料?”

    李君阁大喜:“石头叔,你真有把握了?”

    石头叔说道:“走,带你瞧瞧去。”

    两人来到屋后一个大棚子里,里面用红布盖着一个东西。

    石头叔将红布一扯,露出里边大块的树脂,只见树脂里面孔道弯绕盘旋,俨然跟大师兄制作出来的石号内部结构图一模一样。

    李君阁把鼻尖都贴在了树脂上,双眼仔细着着里边繁复的孔道:“神了啊!真特么神了啊!”

    说完又拉着老石头的手狂跳:“成了啊!真成了啊!哈哈哈哈!走走走,我们去选石材去!”

    拉着老小二石头就往自己的车飞奔。

    都点火了才突然想起,还给这一家子带了东西呢。

    又下得车来,从后尾箱拖下来两大袋子米扛肩膀上,进堂屋放下,对石头婶说道:“石头婶,这米是山上下来的,说是吃了对眼睛有好处,您常给那爷俩弄些吃啊,吃完了我再给你们送来,哈哈哈哈,我们选石材去了!”

    说完转身跑了,留石头婶在堂屋里一边带笑,一边又红着眼眶,嘴里喃喃自语:“一个老憨包,两个小憨包……”

    来到久长居下的河滩上,李君阁对两人说道:“小的堆在久长居库房,大的都在这里了,你们随便选!”

    老石头都看得惊着了:“二皮你都弄了这么多了?听说你这些石头是按斤买的,这是花了多少钱啊?”

    正好老妈过来看大雁,闻言抱怨道:“谁说不是呢,现在李家沟都说我家出了个憨包娃子!这小半年下来,不显山不露水的,前几天一合计,吓死个先人,出去二三十万了!”

    李君阁笑眯眯地道:“我就跟家先祖德茂公那憨包祖奶奶一样,憨人有憨福,你看现在不还是不愁吃不愁喝嘛。”

    老石头对老妈说道:“姐姐啊,皮娃是个能耐人,他要做的事情我们这辈儿有些是看不懂的,说起来惭愧,我那一家子,现在都还是皮娃养活着呢!”

    老妈连忙安慰说道:“哎哟您这话就言重了,听阿音说,他们山上一个藤镯子,城里能卖上百块!所以我琢磨着你们那砚台,怎么也得卖小三百不是,你又不是没出力,哪里有什么养活不养活的话!”

    老石头摇着脑袋道:“你们老李家人性好,要是没有皮娃,我现在还在天天打碓窝,哪里有闲心琢磨祖宗留下那些东西,我老石头不能不记着这份情哪!”

    李君阁说道:“石头叔你可别这么说,你才是盘鳌乡真正的宝贝。对了,我李家沟的环境比盘鳌乡好得多,取石材也方便,要不等木楼修起来,你们也搬过来?跟篾匠叔做邻居,你们都是手艺人,又是好朋友,大家住得近也有话聊,你说怎么样?”

    老妈在旁边都要晕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