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天要打糍粑,今天就要炒好花生,黄豆,芝麻,然后都弄成粉。
还要熬好黄糖汁。
过年好玩是好玩,之前的准备工作也够累人的。
从早到晚,就没有歇气的时候,不过好在气氛融洽,一家人聚齐干一件事情的情况,在阿音家里其实不多,大家就着红红的炉火边做边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再做完厨房的扫尾工作,睡觉的时候都十二点过了,卯日已经到了。
……
一夜无话,李君阁起床的时候,欧奶奶和妮妈妈已经忙活开了。
大甑子已经将泡了一夜的糯米蒸上了。
今天是卯日,也就是兔日,相当于山下除夕,苗家今天要打糍粑,做冻鱼。
打糍粑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来历是源于齐家,就是据说除夕吃糍粑,可以堵耗子洞,来年老鼠不偷粮。
另一种说法源于平天下,就是据说当年轩辕族团由黄土高原沿黄河流域东进,与蚩尤发生武力冲突,九黎战败,蚩尤被俘后。轩辕用枫木将蚩尤械之,杀在十月上旬卯日,身首异处。
蚩尤部族的龙族人秘密地收捡其肩胛骨、髀骨,运回后方住地,用糯米糍粑将蚩尤的肩胛骨、髀骨粘接复合后安葬。由此,苗族便传下了过年祭祖祭蚩尤的传统。
糍粑要打够,一来自家吃,二来馈赠亲友。
冻鱼则是苗家一道特色菜,象征人丁兴旺。鱼从龙,明天是龙日,因此需要做些冻鱼当做明天的“早年饭”,迎接龙日的到来。
第二百三十五章 卯日打糍粑
第二百三十五章卯日打糍粑
吃过早饭,糯米饭也蒸好了,又到了憨包女婿下傻力的时候。
欧奶奶早将打糍粑的大木碓窝搬到了敞坝边,一边一个,音爸爸跟李君阁一人拿着一根两头粗中间细的一人多高的木杵,开始碓糍粑。
这活要两人配合,女生要趁木杵提起来的时候添饭翻饭,男生要碓出节奏方便女生掌握木杵提起的时间。
妮妈妈跟音爸爸一组,李君阁跟阿音一组。
阿音一看就笑了:“哟,这是要比赛吗?”
李君阁笑道:“比赛我们也不怕,只要不是速度,搞拉力赛的话我们准赢。”
妮妈妈笑道:“皮娃口气还不小呢,你先说你会打糍粑不?要是砸到阿音的小手我可不依的!”
李君阁对阿音说道:“阿音,我们先慢慢来啊,先一哒哒哒,二哒哒哒,再一哒哒,二哒哒,最后一哒二哒。这干农活嘛,节奏最重要。老祖宗说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音乐跟舞蹈,都是从农活中来的,难不住我们!”
妮妈妈笑道:“哟,这打个糍粑还翻书找道理呢!我咋越听越觉得玄呢?”
阿音也笑了,说道:“我看也玄!估计二皮只是打得一嘴的好糍粑呢!要不我们先投降,输一半好了。”
李君阁佯怒道:“怎么能未战先降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试试怎么知道!”
于是两边开战,李君阁这边果然慢,音爸爸那边都打好三团了,这边才出一团。
欧奶奶笑眯眯地将米团分为一两斤一团,压成圆饼,洒上米粉放一边晾凉。
糍粑放凉后就变硬成一个个圆月,欧奶奶又在糍粑中间点上红花,一个赛一个的漂亮,摞几个捆一捆拿去送人,又好看又方便。
第二团李君阁手就熟了,开始换节奏,音爸爸那边打好两团,李君阁这边也打好了。
等到第三团时,两边速度就几乎一致了。
音爸爸惊讶地笑道:“哎哟这翻过书的果然不一样啊,上手贼快!”
接下来两边就耗上了,大筲箕上的糍粑越堆越多,越累越高。
弄了一个多小时,音爸爸将木杵放下,嚷道:“不行了手酸了,得歇一歇,我喝点水去。”
李君阁笑道:“阿音,怎么样?我说拉力赛准赢吧?等音爸爸再歇两歇,我们就赶上了。”
阿音说道:“哎哟不行,我也蹲累了,我也要歇一歇……”
李君阁说道:“你怎么能这样呢?我都没喊累,不准停!”
阿音翻着白眼道:“我懒得理你这莽子!你就知道逞能!”
妮妈妈笑得不行:“一边一个拖后腿的,这活啥时候才干得完!算了你跟你爸都歇着吧,我跟皮娃一组得了!”
一上午李君阁就化身为人形打桩机,都不带停的,到后来连妮妈妈都受不了了,重新换阿音来接手,她也要歇一歇了。
两大甑糍粑,一上午打完,音爸爸得意洋洋道:“厉害了!今年我们家的糍粑是寨子里最先打完的吧?”
育爷爷遗憾地直摇脑袋:“天赋异禀啊,可惜了的,这要是早二十年遇到,我这一身把式也不至于传不下去啊,现在,也就只能打打糍粑了……”
中午的吃食就是这新鲜糍粑了,正好几个跟育爷爷同辈的老人过来议事,欧奶奶就将黄糖水,芝麻白糖,花生白糖,黄豆粉白糖,岩蜂蜜碗都端出来,大家坐堂屋里边吃边聊。
育爷爷在寨子里被称为“把寨”,其余几位叫“寨老”,也相当于夹川兰协的白老头跟理事的关系。
李君阁见几位老人家手指都泛黄,就摸出一包烟来给他们都发上。
寨老们一看烟盒上的华表,说道:“哟!这可是好烟啊!皮娃不错,我们阿音也是个眼睛毒的。”
李君阁假谦虚:“哪里哪里,这都是你们把阿音教育得好,阿音又把我教育得好,总的来说,还是你们教育得好!我今年再努把力,争取早日赶上她的水平吧!”
好几个寨老们都笑得被烟呛着了,都说当年何二虎要有皮娃一半哄老辈儿的口彩,我们也不至于安排他打通关了!
说笑完毕,一个寨老说道:“老把寨,今年我们寨子可不同往年了啊,好些人家都在问,说这迎龙的时辰可不可以提前些?”
另一个寨老说道:“就是就是,往年那是没啥抢头,抢了几十年也没见着哪家发起来。现在寨子里的人心气儿都不一样了,都憋着抢龙神呢!就怕到时候伤和气惹笑话,这年过得就不美了。因此特意让来问问,啥时候迎龙合适?”
“迎龙”就是迎接龙日,也就是新年第一天早上各种事情做完后,家主在早饭前点燃鞭炮,宣布吃饭,全家就正式开始过年了。
苗寨里,这天哪一家鞭炮响得最早,哪家年过得最早,就表示哪家最勤快。鞭炮最先响的就算抢到了龙神,那么这家今年就发财。
因此当家的在这天里都纷纷抢时间起早做饭菜,早早开始“唧担”仪式,争取抢龙神,以示来年风调雨顺,发财致富。
只要是过了兔日十二点,龙日就算到来,要是哪家偏偏刚过十二点就说自己是在吃早饭,理论上讲也没有毛病。
李君阁一脑门子黑线,就这么点事情,寨子里都要商量着来,这民主作风抓得好啊。
一个寨老说道:“皮娃他们山下,都是十二点一过就放炮的,今年大家都憋着要抢龙神,我看就由得他们去,干脆也定到晚上十二点,大家一起抢龙神!”
育爷爷笑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娃子们爱闹就让他们闹吧,过年显得喜庆,要是有多的,干脆抢龙神时放一挂,‘唧担’时再放一挂,又不是放不起!哈哈哈!”
李君阁捂着嘴偷笑,想起了“等到老子有钱了,豆浆都要买两碗”那个段子。
事情议定,吃过饭送走寨老,阿音提着小篮子,拉着李君阁上山。
李君阁想不出来还有啥事情要做的,问道:“阿音?还有啥要弄的?”
阿音笑道:“不是要做冻鱼吗?需要一样特别的东西。”
两人来到山上水渠沟边,阿音指着一片叶脉宽宽的植物说道:“看,就是它们!”
李君阁说道:“嗐!我当是啥呢,原来就是生姜嘛!咦,不对……”
阿音笑道:“确实不对,这是夜寒苏,又叫蝴蝶姜,路边姜,跟家里的生姜不是一回事。”
然后蹲下来开挖夜寒苏,李君阁拿起来看了看,跟生姜还真差不多,不过小些,闻一闻,也有一股辛辣的味道。
阿音说道:“夜寒苏十月开花的时候可美了,味道也香,我办公室就有一盆,你一直都没有发现吗?”
李君阁振振有词:“我到你那里,看人都看不过来,谁会注意看花啊?”
阿音白了李君阁一眼,说道:“这花跟做冰粉的假酸浆一样,不是我们中国的原生植物,是从印度马来西亚传过来的。姜花象征纯朴。开花的时候一个花苞开出五、六朵洁白泛黄的花儿,每朵有三片花瓣,宛如翩翩白蝶,故欧美把它称作‘蝴蝶百合’。”
然后甜甜地了李君阁一眼:“它的花语是:将记忆永远留在夏天。”
这下李君阁秒懂了,呵呵傻笑:“好!这个好!等我下山就种它一大片!”
阿音笑道:“它不但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剂,还是一味良药,治疗小孩厌食有奇效,切一两片熬粥就行了。”
李君阁摇着头道:“那它生错地方了啊,李家沟的娃子厌食,我还没有听说过。”
将夜寒苏的姜根切下来放篮子里,阿音将它们带下山来,一部分送入厨房,剩下的摊在簸箕上阴干。
育爷爷翻看着夜寒苏,说道:“可是好东西呢,尿路疾病,呼吸道疾病,头痛身痛风湿痛,都有效果。”
闲着无事,李君阁来到厨房,看欧奶奶做冻鱼。
冻鱼其实是一道苗家入冬的时令菜肴,不过以前一到冬天就封山,李君阁都是夏秋上来,所以压根没见过这道菜。
欧奶奶将两条鲤鱼刮洗干净切成鱼块,放入水中熬煮到七、八成熟后,陆续掺入白豆腐、山药根、平菇、生姜、夜寒苏继续熬煮至汤白稠浓,再放入食盐、花椒搅匀,又继续稍煮少许,就连锅一起端起来,放到背阴的凉台上搁起来。
真是零难度,李君阁笑道:“这菜也太简单了吧?”
欧奶奶说道:“是很简单啊,不过还是很好吃的,这样放过一晚,锅里连鱼带汤汁就冻成一整块了,取出来用刀划成小块,淋上调料,就是我们过年时的一道好菜,这个你没有吃过吧?”
李君阁笑道:“这还是我第一次在寨子里过年,这菜还真没见过。”
晚饭很丰盛,炸糍粑,酸汤鱼,酥肉丸子烧菜头,烧三鲜,冬笋肉丝,蕨粑回锅肉。
不过这顿饭不在桌上吃,而是育爷爷将堂屋的火塘烧了起来,大家围着火塘,喝酒吃饭。
这叫“过地餐”,因为苗家人认为火塘是祖宗灵魂依附之地,饭菜必须用土陶容器装着放地上,祖宗才吃得到,这就相当于除夕夜祖宗和自己一起吃团圆饭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龙日“唧担”
第二百三十六章龙日“唧担”
欧奶奶还时不时地洒一些酒饭在火塘边上,嘴里还念叨:“今年山上好过了,你们也别担心了……阿音在山下过得都挺好,还认识了皮娃……寨子里卖米得了不少钱,都是俩娃子的能耐,也算是给你们争光了……过年了多吃点多喝点……保佑俩娃子平安顺遂,早点结婚抱娃娃……”
这氛围挺好,阿音听得满脸红,李君阁听得傻笑,觉得苗家的祖宗比汉人的还要跟亲人亲近一些,这是上得牌位下得火塘,没有汉家祖宗那样严肃。
吃过饭,没春晚可以看,欧奶奶又烧上一锅糖水,妮妈妈拿出些花生瓜子办理放火塘边烤着,大家一起聊天守岁。
快到十二点的时候,全家人出门来,李君阁跟音爸爸将鞭炮挂在房子边上的树枝上,准备时候一到就点燃。
李君阁点燃一根香烟,又看了看手机,笑着说道:“还有一会呢,还有五分钟,不急!”
结果话音刚落,就听寨子下边火光闪动,接着噼里啪啦的声音就传了上来。
“哎哟,这家也太猴急了吧?”李君阁哈哈大笑:“这不是抢龙神啊,这搞成送兔爷了吧?”
又还没说完呢,就见刚刚点鞭炮那家附近几家也响了起来。
育爷爷也笑了,对着音爸爸说道:“是阿岩家里吧?这也太急躁了,不管他们,让他们揪兔子尾巴去,我们踏踏实实迎龙神!”
音爸爸也乐得不行:“明天去问问咋回事,哈哈哈真笑死人了。”
说笑间时间就到了,李君阁和音爸爸将鞭炮点燃,爆竹噼里啪啦就响了起来,阿音手捂着耳朵边笑边跳,寨子各处一片火光和烟雾升腾起来,接着巨大喧闹的鞭炮声传了上来。
鞭炮声里,李君阁对着家里人一一鞠躬,分别道了声新年好。
然后牵着阿音的小手说道:“阿音,新年好。”
阿音也满脸笑容,回到:“嗯,二皮,你也新年好。”
育爷爷笑道:“不过按我们的风俗,可没有压岁钱给你,睡吧!明天还得早起呢!”
躺下感觉没睡多久,就听见外头轻轻敲门,李君阁起身来打开门,却是育爷爷站在门口了。
育爷爷说道:“今天该我们爷们忙了,轻点出来,我们先去过毛货。”
“过毛货”就是杀鸡杀鸭,这个李君阁拿手,摸进鸡圈时鸡鸭都还在犯夜盲症呢,一手一只抓出来放血淘内脏,又从厨房里舀出热水烫毛燎毛浇松香,不一会就处理得妥妥当当。
育爷爷在烧汤,音爸爸在蒸饭。
李君阁低声问育爷爷:“这鸡鸭切不切?”他担心剁肉声音把阿音她们吵醒了。
育爷爷说道:“不用切,把脑袋藏翅膀下面,放汤里煮上。”
将整鸡整鸭丢杀猪那天就一直炖着的大锅里煮着,李君阁接下烧火的工作,育爷爷去准备其它相应的祭品。
鸡鸭煮熟,李君阁将它们捞出来放陶盆里,育爷爷将香烛钱纸酒水糍粑都准备好了。
音爸爸跟李君阁将猪肉,鸡鸭,冻鱼,米饭也端到堂屋,开始祭神祭祖先,这就是“唧担”了。
苗家人的神多,除了自家祖先,还有各种图腾神物,有全族的共有神,有寨子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