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回到山沟去种田 >

第182部分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182部分

小说: 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伯泪流满面:“儿子持身不谨,不该抛弃双亲远隔重洋,儿子不孝。”

    四爷爷也流下泪来,摸着老伯的头顶:“痴啊!你这就是读书读傻了,哥大就那么好?”

    老伯低头道:“儿子愚钝,那时国内我们这个专业学术环境太差,全是批判……而哥大有著名的东亚图书馆……有《古今图书集成》……再加上……再加上儿子遇到了兰冰……”

    四爷爷叹了口气,说道:“现在心念可通达了?”

    老伯说道:“通达了,现在的环境……真跟以前不一样了……所以我也回来了。”

    四爷爷摇头说道:“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何至于如你这般?”

    老伯说道:“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四爷爷说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老伯说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四爷爷冷笑道:“七十多了,还是痴,各种环境,有各种环境的活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今图书集成》就没一本写过这句?”

    老伯抬头正色道:“有,儿子还知道这句话出自何处。”

    四爷爷一下子语塞了,沉吟半晌,摇头叹气道:“起来吧,一时不慎被你抓住话柄,算你过关了……”

    李君阁简直对这个初次见面的老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学问已经可以跟四爷爷并驾齐驱了,两人的话,前边是《论语》,最后是《孟子》。

    前面的意思,翻译过来大概就是四爷爷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你有必要跑那么远吗?”

    老伯说:“就那群昏兔儿,一天到晚求事不做,我看得都恼火!”

    四爷爷说:“那你管好自己就成,理他们干求?”

    老伯说:“老子不,老子惹不起躲得起!”

    最后这句则是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内容虽是四爷爷引出来,结果却被被老伯点出题目,意思是他留在国外,也是为挽救儒家文化尽了一份心力。

    这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四爷爷一时无语,只好放过。心里其实也暗暗为自家儿子的学识感到骄傲。

    老伯规规矩矩站起身来,从案上抽出三支香,点燃后插在牌位前的香炉之中,又恭恭谨谨的回到蒲团上叩了三个头。

    一套程序走完,才轮到老哥李君楼,仪式完毕之后,四人才退出厢房来。

    然后恭请四爷爷坐在太师椅上,由老伯和老哥引见自家媳妇,敬媳妇茶。

    四爷爷说道:“能教育出雨淮雨湘这样的孩子,看得出你们的家风,这里我要感谢儿媳妇和孙媳妇,回来就好啊,大家好好过个团圆年吧!”

    乡亲们直到现在,才确定事情过去了,赶紧过来聊天叙话。

    这个时候老伯学霸的天赋就展现出来了,能认出来的,都一口叫出名字辈分,认不出来的,只要一提自家名字,老伯立刻就能说出他父亲母亲是谁,家住村子哪处地方,小时候都干过什么熊事儿,说得乡亲们哈哈大笑,都是思远老哥离开家乡这么久,心里头一直都装着大家呢。

    李君阁摇着头叹为观止,老子当年要有这样的记忆力,何至于三更灯火五更鸡!

    聊到晚饭的时刻,李君阁说道:“我们先去吃饭吧,久长居那边已经布置好了,算是给大家洗尘接风,我们先移步那里,边吃边聊。粽粑,芋头,别看了,先吃饭,看祠堂有的是时间,明天再来看个够!”

    进到久长居,芋头对着庭院直点头:“jungle,这就是典型的东方园林设计吧?”

    李君阁笑道:“差远了,这就是一个破酒厂改的,要看园林啊,往上游走,篾匠叔的那套木楼庭院可以算一处,往下游走,盘鳌乡广场周围古建也可以算一处,还有山上,另一个民族的村寨也很有特色,这里嘛,排不上号。”

    粽粑说道:“jungle,你们家乡太美了,我觉得我整个心灵都被清空了,这是不是就是你们说的‘天人合一’?”

    李君阁扑哧一笑:“从你的嘴巴里说出来,天人合一好简单,我可没你的境界。来来来赶紧上桌,天然的食材,吃到人肚子里,那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刘三娃已经回城过年去了,今天这两桌都是玉莲嫂子操持的,不过更合老伯的口味,直赞这才是最正宗的李家沟的味道。

    吃过晚饭,李君阁安排白婶跟芋头粽粑在久长居歇息,带着老伯老哥一行回祠堂。

    虽然李君阁提出还有几栋木楼可以供他们临时居住,可老伯坚持要住在祠堂侧厢。

    祠堂就祠堂吧,李君阁也不敢违拗老伯的意思。

    直到夜深人静,各人都歇息了,四爷爷和老伯还在交谈。

    四爷爷取出一个有年头的画夹,将之递给老伯:“这是你老妈留给你的。”

    老伯将画册打开,里面是十来幅人物肖像。

    肖像是用毛笔画的国画,不过明显受到过西方素描的影响,画出来的人物非常立体。

    画上的人物就是年轻时候的老伯,开始时意气风发,但是面容还有一些稚嫩,眉目间还有一些倔强的神色。

    到后面,小年轻逐渐成熟,青涩退去,目光中开始充满了睿智和自信,脸色也渐渐平和。

    脸颊丰润,头发乌亮,衣服都穿得很厚实。

    四爷爷说道:“自打你离开后,你妈就每年画一幅画,先揣摩你长成了什么样子,然后画下来,说是这样,就好像你在身边,一直不曾离开过一样……”

    老伯用颤抖的双手翻看着画像,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四爷爷又翻出了一本相册,说道:“然后每年你生日那天,你妈就要叫上我,去县城照相馆里边拍上一张合影。说是给你留着,说总有一天你会回来的,等你回来了,看着这些照片,就算是把过去的时间都补回来了……”

    老伯老泪纵横,又怕惊扰了儿孙,一边拿手捂着嘴一边呜咽。

    开始十来张还是两个人,后面就只剩四爷爷一个人了。

    四爷爷继续说道:“终于等到第一次收到你的来信,可你妈已经走了,我觉得她这个想法很好,于是啊,即使就剩我一个了,我还是每年去照一张,都是留给你的……”

    老伯跪了下来,将头埋在四爷爷的腿上,哭得像一个孩子。

    四爷爷摸着老伯的头顶说道:“每年清明,我会将你的来信誊写一遍,烧给她。你放心,你在那边的生活,她都知道,你的著作,你的成就;君楼上大学,工作,结婚;雨淮雨湘出生,长大,她都知道,她都在看着……”

    四爷爷的眼泪也终于流了下来:“这里还有几个笔记本,都是她写给你的,每次她想你了,就在本子上写几句,十几年下来也不老少了,现在也交给你了……”

    “明天跟我去看看她,有什么话还想跟她说的,去跟她好好说说吧,后天是家族大祭,到时候闹哄哄的,还是明天去比较好……”

    父子俩就这样交心了一夜。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年夜

    第二百七十一章大年夜

    第二天一早,李君阁一家就忙活开了。

    今天是除夕,大家族年夜饭一般都在李君阁家里吃,可有得忙。

    乡下除夕年夜饭跟九斗碗饭菜差不多,按照夹川当地习俗,只要过了腊月廿三小年之后,从腊月廿四开始到除夕夜饭之间,都属于吃年饭的时间段。

    乡下亲戚太多,一家家走下来,那真的需要仔细紧凑地安排才行。

    吃年饭要人齐,二堂哥每年回来得都比较晚,因此李家年饭也就吃得晚。

    吃年饭可以请姑家婆家等亲戚来一起吃,自己一家也可以被邀请回娘家、族人其他亲属家去吃年饭。

    一大早白婶就带着芋头跟粽粑来了,拿着相机摄影机东拍拍西拍拍,他们要全程跟踪李家过年的过程。

    年饭的饭菜,可谓家宴中最为丰盛的,跟九斗碗差不多,差别就是鸡鸭鱼肉四大样必须配齐。

    一大早起来李君阁就抓了一只公鸡一只母鸡杀了。母鸡的做法就是简单的炖汤,汤加得很多,席间还能鸡汤冒血旺,鸡汤烫豌豆尖,或者鸡汤冒粉丝。

    母鸡是不能用来敬神的,实在要敬,那也只能是舀一碗散肉。

    所以有余力的农村家庭还要杀公鸡,公鸡则讲究得多,煮之前要摆好造型,鸡头昂着向天,鸡脚要贴着鸡腿跪着,这样成型煮熟后整个鸡放在盆里才特别熊势,符合敬神的要求。

    鸭子就不要求整鸭了,做法有多种,可以是酸菜酸萝卜炖老鸭汤,也可以是炮姜泡椒爆煎鸭子,还可以是魔芋烧鸭子,会做的人家还能做出甜皮鸭子和樟茶鸭子。

    李君阁前俩月做过魔芋,没吃完的都冻成雪魔芋了,现在正好做成酸豇豆雪魔芋烧鸭子。

    年夜饭吃鱼全国各地都不可少,取连年有余之意,李君阁在鱼塘钓了两条五斤的草鱼,准备做经典的豆瓣鱼。

    趁今天做年夜饭,老爸还去菜地里砍了好多菜回来,除了今天用,还得吃到大年十五去。

    肉的菜品就多了,腊肉,香肠,酥肉,蒸肉,其他煎炒煮烧等菜品,可谓格式多样。

    还有一样必不可少,那就是回锅肉,因为祭肉在祭祀完成后必须吃掉,所以回锅肉是必然的选择。

    因此一大早起来,一家子发黄花,发木耳,发笋干,择菜,剁泡姜,泡辣椒,蒸糯米,切肉,煮腊肉香肠,炸酥肉,丸子……林林总总一大堆的事情,用老话说,那就是忙得辫子不沾背。

    黑白棕三师徒当真不客气,李君阁在厨房炸丸子和酥肉的时候,他们就在旁边一边拍摄一边往嘴里捞,边喊好吃边喊烫。

    李君阁翻着白眼:“你们这样会上火的!大冬天里的还得给你们泡凉茶!”

    黑白棕三师徒咧着嘴大笑:“你们中国人太讲究了,我们不存在的,都是吃油炸食品长大!就是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油炸食品!比肯德基麦当劳强多了!”

    懒得理他们,一切准备完毕,李君阁又开始煮刀头肉。

    刀头肉是指杀猪时把肉一块一块的划好后,用刀靠着肉头一端切的一块四四方方的肉。

    从猪身上划成块的肉,靠背脊的一方是肉头,靠肚脯的一方是肉尾,肉尾一端系有绾子把肉挂起来,切肉时只能先从肉头一方开始切割。

    山下一般是用保肋肉的刀头敬神,带一个“保”字,用来敬神有祈求保佑之意。

    头刀肉切得长,煮好之后,将最肥厚的那一段切成四方块,留作祭祀。

    剩下的部分切成方墩,将炒锅烧烫,开始皮朝下用热锅烫猪皮。

    猪皮烫得焦黄后,趁热开始往上面抹红糖。

    待到红糖抹匀,开始切片,然后皮朝下拿二碗码成‘一封书’样式,一部分芽菜铺上边,丢点姜片花椒,淋些酱油;一部分夹上汤圆芯子,拿黄糖拌好的糯米饭铺上边,分别做成甜咸烧白。

    烧菜,蒸菜,汤菜,上午就要开始开火烹制。

    午饭一家人就随便吃了一点半成品,鸡汤冒饭,椒盐酥肉丸子,腊肉香肠,凉拌冲菜折耳根。

    黑白棕三人看得直流口水,但是已经吃不下了,酥肉跟丸子已经吃得打饱嗝了。

    吃过饭后反而可以闲一阵子,老爸开始准备花生瓜子米花糖之类的零食,茶也泡上了。

    首先来的是四爷爷和老伯一家,连俩妹崽七位。

    然后是大伯一家,连大堂哥二堂哥小堂哥三家,包括雨宁雨多雨松,十一位。

    没一会大姑一家也到了,连大表哥一家包括马翠如小妹崽,五位。

    二姑二姑爷还在上班,因此来得晚,二表哥在外地部队上要值班来不了,来的只有二表嫂谢芷兰和敬子伦,不过表姐敬元霞跟表姐夫王国建带着王美娴小妹崽也回来了,这就是七位。

    加上自己家四位,还有最后一天坚守岗位,把网站底色换得红艳艳后,又在村子里巡视了一大圈才赶过来的阿音,这就一共是大大小小三十五人。

    黑白棕三师徒叹为观止:“哇呜……好像《教父》开场的情节啊!”

    大姑跟二姑拉着老伯又是说又是笑又是抹眼泪,说到生气的时候还要拍他两下,骂他没良心,拍完又笑。

    老伯笑眯眯地躲,躲不过就笑眯眯地受着,那架势分明就是在享受,仿佛被两个妹妹拍打着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外国婶子兰冰看着这温馨一幕,脸上也是停不住的微笑。

    老哥跟老嫂坐在老婶旁边,给她讲解各人和各人间的关系,让她理顺家族脉络。

    大家就这样坐在敞坝里聊天说话。

    俩妹崽一来就带着芋头粽粑和小孩子们屋前屋后地乱窜。

    白婶无奈地摇着头,这拍摄重任只能自己来了。

    李君阁正拌着凉菜呢,王美娴跟敬子伦跑了过来,每人手里拿着两个短竹棍,竹棍上粘着一团熬麻糖的糖稀,一边在那里不停搅动玩“绞绞糖”的游戏,一边问道:“二皮叔,我们家大呆它们呢?”

    李君阁手里筷子不停,笑着说道:“今晚到处要放鞭炮,怕它们吓着,都让它们到山上去了。”

    两个小的立马转移了注意力:“那我们家准备的鞭炮多吗?”

    李君阁笑道:“必须多啊!二皮叔还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甩炮和擦炮,还有礼花什么的,到时候你们攒了劲的玩!”

    两个小的开心惨了,转头就跑,边跑边喊:“雨宁哥哥,二皮叔说准备了好多鞭炮!晚上你带着我们玩啊……”

    李君阁哈哈大笑,拌好凉菜,又去切腊味,还得做拼盘呢。

    阿音也来厨房里帮忙,面对这场面对她来说还有点不好意思,跟李君阁待一起才安心。

    天色已近黄昏,没一会老爸进来端刀头肉跟公鸡,说道:“我们准备要敬神了,阿音你要来看看不?”

    李君阁放下手里的活计,对阿音说道:“走,也给你介绍介绍我们汉族过年的风俗。”

    只见老爸先拿出今年新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