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年初一挂坟得赶早,旧时讲早挂早发财,这可是不能等的。
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初一天逢十二建星的破日的话,叫逢破,农村有忌讳,逢破不宜挂坟。
这个时候挂坟就可以提前到除夕进行,避开初一破日。
当然也有不忌讳认死理的,初一破日照样出门挂坟,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李君阁喂完猪狗,才带着它们和阿音一起开始往大伯家后山赶。
一路上都是听到这样的对话。
“老表,新年好哟,给你拜年了!”
“哎哟,新年好,年在你那里,今早抢了几个元宝喃?”
“嗐!今年是儿媳妇做的,粗手粗脚的硬是大个得很,整了个四季发财就整不动了!老表你呢?”
“元宝嘛!越大个越好噻!我整了个六六顺,我跟你说隔壁三漂才凶,龟儿夯吃哈涨的,跟我说他今天整了个月月红……”
“能吃是福哒!该他龟儿今年发财……”
……
赶到大伯家后山的时候,家族人都已经聚齐了,黑白棕三师徒也已经开始采风了。
挂坟,除了是对先祖的纪念和缅怀,对小孩子们家族感情的培养之外,在老时间里,还是展现一个家族势力的时机,对人展示家族的团结和人丁兴旺。
有的大家族,挂坟时一共有几百号人出动,祖坟太多,还得分成几拨,分别去各处挂坟,站满一座山头,外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族不可轻辱。
大家已经在开始在祖坟上布置了。
夹川将上坟称之为“挂坟”。
之所以要称“挂”,是因为要在坟上立起一束彩纸制成的细长的纸旗,将它挂在坟头上高高立起的木杆上,迎风飘动,称为“坟飘”。
还有一种纸做的东西叫“铺山”,铺山像纸钱,不过有各种颜色,是一张张撕来铺在坟山上的用的专用纸张。
铺山被风一吹可能会被吹走,因此后来又创制了一种小旗一般的纸,粘在竹签上直接插在坟山上。现在乡下,两种东西都在混用。
铺山要把一个坟都铺满,花花绿绿、五颜六色,风一吹就开始舞动,很是好看。
挂坟需要的物品大伯老爸在年前就已经置办好了,鞭炮、香、烛、钱纸、坟飘、铺山一样不缺。
这片坟山老祖先人多,李君阁的两个曾祖祖,两个祖祖,亲爷爷,四奶奶,二毛的两个祖祖,都在这里。
老伯虽然昨天已经来过一次了,可一到这里还是又开始老泪纵横,已经七十多了,还是坚持要亲手给自家母亲的墓铺山。
李君阁也加入到给自己老祖先人铺山的行列中。
每年逢新年,清明,老祖先人阴生都要挂坟,除了纪念,这也是告诉外界这个坟还有后人再挂纸扫墓,不能随便挖动这个坟,任何人搞建设占地迁坟,都得通知坟主后人,不能当无主坟处理。
挂坟还有很多规矩,新年上坟挂纸并不仅限于初一天,从小年后吃年饭开始,到正月十五大年结束,这期间都可以挂坟,但是绝对不能出大年十五。
唯一例外就是新坟。
所谓新坟,就是当年去世下葬后第一次过新年的坟。
新坟必须在年前就挂。
还有就是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给自己去世的父母挂坟,外孙给外公外婆挂坟,还需要先看娘家人同意与否,如果舅家同意就可以,不同意还不能回去挂坟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私心。谁挂坟谁得保佑谁发财,因此上如果遇到舅母子是比较古板和小气的那种,是坚决不同意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挂坟的。
虽说男女平等,但这样的家族规定在农村还是难以彻底撼动。
就连新坟,老规矩女儿也只能回娘家给去世的父母挂头三年,而实际上往往只有第一年、第二年。
因为有个讲究,叫女儿只挂两年,给舅母子留一年,如果女儿把三年都挂满了,没给舅母子留一年,舅母子会不高兴的,叫抢了舅母子的财!
这就是风俗中的陋习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挂坟
第二百七十五章挂坟
大伯能当这么多年的村长,除了自身因素外,也跟大伯母宋广菊宽容大度不无关系,因此上李家没这么多讲究。
不过铺山还是由男丁来完成,大姑二姑只能在坟前准备香烛纸钱什么的。
等到铺山铺满,坟飘挂起,香烛祭品摆好,就该放鞭炮烧纸拜祖宗了。
放鞭炮也有讲究,比如二毛那边的老祖先人,是出服的亲戚,挂坟的时候这边也要给那边烧烧纸钱,但是就不放鞭炮了。
鞭炮一般是直属亲人坟墓才放,较远的旁系亲属坟墓就不放鞭炮,以示亲疏有别。
大伯老爸准备了五挂鞭炮,弟兄姐妹五家人每家一挂。
鞭炮响起,纸钱烧起,洒上几杯酒,生前抽烟的长辈还要点上三根烟放墓碑上,就该作揖叩头了。
只要是墓主的小辈,都要作揖叩头,先双手放在胸前,作三个揖,算一拜,再跪下叩三个头,然后起身,再作三个揖,再跪下叩三个头,如此三拜九叩之后,大礼才算完毕。
小辈叩头的时候,长辈们就要在一旁絮叨:“老祖先人,您看皮娃今年来给您叩头了,有他在,我们乡的荔枝今年硬是卖得好!旁边那个是他女朋友,叫阿音,还是我们村的村长哦!接你大孙思成的班,又乖又能干,您要多保佑她们!保佑他们身体好,工作顺心,早点结婚给你生个胖末末……”
每家小辈上前,都是如此这般。
然后就是烧纸了,很多小娃子都喜欢干这个,长辈就要在旁边教:“乖孙,每张纸要扯散,这样才烧得又旺又快……哎呀你这个娃儿!咋一坨都丢进去了,灰喷得到处都是!老祖先人难得捡嘛!这样要不得……”
如果这时火上起来一阵小旋风,那就是老祖先人显灵了,所有人都会欣喜莫名,直喊:“老祖先人来啦,老祖先人新年好啊!给您拜年了!”
总之,新年挂坟,与其说是寄托哀思,不如说是一场温馨的家庭活动。
这一切搞完,大家才收拾起东西,有说有笑地下山。
来到大伯家,大家在敞坝坐下聊天嗑瓜子打牌,大伯一家开始弄饭,今天就在这里过了。
这时就不叫年饭了,因为已经步入新年了,从今天开始,家家户户轮着请客吃饭,就要称为“走人户”了。
就拿李君阁来说,今年要走的人户,大致包括大伯,大姑,二姑,五表叔,二毛家,干儿子王晓松家,这些是最亲近的,另外猎户叔家,药师叔,石头叔,篾匠叔,林旺财,秋丫头这几家也要走到。
盘鳌乡那边硌豆,二狗家,也要去看看。
还有河对面大舅一家,虽然平时不大走动,但是逢年过节还是要陪老妈去一趟。
除去这些,还要加上村里结婚的,趁过年人多提前做满十的,平时关系好的,还有些在李君阁这边打过零工的人家,还有跟奶奶做过女工的人家,阿音李君阁平时帮助过的人家,简直排得李君阁头痛。
走人户就必须有玩的了,娃子们拜完年,收完红包转手就被大人收走,丢两盒鞭炮自己房前屋后玩去。
除了alice和shirley,俩妹崽这下变小财主了,觉得这简直是全世界最好的节日!
大人们就摆开小桌,开始打大贰,一家人窝里斗,称为“杀家搭子”。
夹川流行的大贰是一种长条形的纸牌,小一到小十各四张,大壹到大十也各四张,其中小二七十和大贰柒拾是红字,其余是黑字。
“杀家搭子”这个名称来自“杀家鞑子”。
当年元朝的时候,十户汉人供养一个鞑子,被称为家鞑子。
然后有个做饼的,在饼里藏一个纸条,约好“八月十五杀家鞑子”起义,这才有了后来的大明朝。
因此大贰在湖南一带还叫“跑胡子”,意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规则跟麻将类似,不过虽然四个人坐一起,但每盘只有三个人玩,留一个不玩,那人负责“数底”。
三人摸牌,一人数底牌,底牌留十九张,然后庄家拿牌二十一张,另两家拿二十张。
然后轮流翻牌,规矩跟打麻将一样有吃有碰。
然后各家开始想办法凑胡子数,至少手里有十胡以上,才能胡牌。
像三四五,六七八这种列子是没有胡数的,必须是二“碰”一,三“招”一,“成坎”,也就是三张一样,“成拢”,也就是四张一样,还有大小一二三,大小二七十这两个特殊列子才能算胡。
除了这个还有名堂,比如胡牌时手里十个以上的红色字牌,称为“红胡”,一个红牌没有,称为“黑胡”。
还有些“比牌”,“过张”,“八块”等规矩。
这玩意儿比麻将还灵活,很容易区分高手和低手,高手凑搭子那叫一个快,牌一上手根据翻张变来变去连吃带比很快就能“下叫”,萌新视野不够开阔思路不够灵活,只能一根筋撸到底,死等那几张。
然后胡牌不叫胡,叫“割”,然后计算“割”了几“胡”。
这些都是跟“杀家鞑子”这个传说相关的。
夹川农村,一到过年和办事头,到处都是打大贰的。
简直是蔚然成风,虽然是一种赌博活动,最后还是被蛮州人民高票选为第一项市级非遗!
李君阁这个玩得不好,但关键是找对手,不一定要跑得过狮子,能跑得过几个同伴就行!因此直接把黑白棕三位叫过来,美其名曰教学相长,没一会就把早上发给粽粑芋头的红包掏了回来。
老伯也笑呵呵地跟老爸,大堂哥,大表哥坐了一桌,大伯一边摘菜一边笑:“大哥你都四十几年没摸张子了,这还理得伸展不哟?”
老伯一边摸牌一边说道:“规矩还是记得的,就是思维可能跟不上了。”
结果没打几盘,其余三位就面如土色,你这叫思维跟不上?那我们该咋说?压根就没有思维?!
换人换人,柿子要捡软的捏,换你儿子来,大贰都没有见过的人,总不能这么凶了三?
结果换了一个搞计算机人工智能的上来,那才真是彻底哭瞎了,李君阁在一边都替老爸冒冷汗。
等到大伯喊开饭了,老爸三人才如释重负赶紧散摊子,嗖嗖嗖就不见了人影,就剩老哥一个人在那里,一边点数进账还一边自言自语:“嗯,这是一个有趣的概率问题……”
吃过午饭,大家开始沿着村路前行,又去牌坊,祠堂,村尾木楼看了看。
老伯用英文给黑白棕三师徒讲解李家沟的来龙去脉和传说典故。听得三人连连点头。
等到李君阁跟他们展示了一下祠堂前门楼号鼓的动静之后,三人惊叫连连:“伟大的工艺!伟大的艺人!”
然后就闹着要去拜访石头叔。
李君阁翻着白眼:“大年初一除了至亲的人,一般是不走人户的,主要是今天忌讳太多,万一去人家家里打破一只碗,孩子说错一句话,会留下一年的心理阴影,很尴尬的。”
阿音也劝道:“我们李家沟非遗传承人还有好几位,你们要想拜访的话,等初六之后吧,到时候石头叔要搬新房,篾匠叔要结婚,你们都能见到。还能将仪式记录下来。”
三人这才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到村子的风情上。
安抚好三人,李君阁来到二堂哥身边对他说道:“二堂哥,一只想跟你聊聊呢,你看昨天忙着做年饭去了,现在才有空。”
二堂哥搂着李君阁的肩膀说道:“皮娃你现在可是大忙人了,这个正月都被请满了吧?”
李君阁笑道:“你不也是?哈哈哈,我就想问问你过完年还出去不?”
二堂哥扭头看着李君阁,说道:“咋地?你还有生意照顾你二哥?”
李君阁摇了摇头,说道:“我不知道你在外边发展得怎么样,不好开口啊!”
二堂哥叹气道:“其实雨多马上小升初了,我跟你嫂子倒是想回来守着来着,老丢老大那里也不好意思啊!”
李君阁哈哈大笑道:“这个就是你想多了。不过有父母拘着,对雨多的学业的确有帮助倒是真的。”
二堂哥挠着头说道:“这两年在外边倒是挣了点小钱,我跟你说皮娃,你别看我们推个小推车卖锅盔肥肠粉,还要跟城管这些人打游击,可这钱真不少挣啊!”
李君阁笑道:“我只是有个思路,也不知道可行不可行,我就是提一嘴啊,你看看能做就做,不能做呢,就当我没说。”
二堂哥问道:“什么思路?你现在可是李家沟的财神爷,赶紧给二哥我指点指点。”
李君阁笑道:“指点怎么敢当,我那兰场有个旺财叔,他妈林老太太是当年夹川大集体面馆的工作人员,啊就是北门口上面那家,卖墨鱼炖鸡面,清汤抄手,葱油包子那家……”
二堂哥说道:“靠怎么能不记得!那是我们夹川的老字号啊!三十岁以上的夹川人,谁没吃过?!”
李君阁继续道:“这半年啊,我们没事就缠着老太太给我们做一顿打牙祭。我跟你说,她手里出来的包子面条,真是当年大集体面馆的原滋原味。你跟嫂子要是有意思在夹川或者李家沟开面馆的话,我可以介绍给你们!”
二堂哥掰着李君阁的肩膀猛晃:“哈哈哈二皮你可以!这老手艺都被你划拉到李家沟来了!对了林老太太的后人呢?他们咋不开馆子?”
李君阁说道:“她儿子是我兰场的技术总监,以后肯定收入不菲;她孙子是农大的大学生,看架势也是要走研究路子的,她这手艺要是再没人接着的话,以后可就吃不到了……”
二堂哥拍着胸口:“我来啊!我跟你嫂子上!你听过那句话没?一抄二面三包子!绝对来财得很!你放心,绝对不会亏了老太太!”
李君阁说道:“那行!等过完年我就带着你跟嫂子去和林老太太见见!”
第二百七十六章 乡下婚俗
第二百七十六章乡下婚俗
接下来几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