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之人正是李君阁的大舅。
正在干活的一个年轻人抬起头:“五叔二嬢来了啊?赶快进屋坐!二皮!哈哈哈哈你小子今年终于得空了哇?玩不玩一下煤砂罐?”
屋里外公走了出来:“稀脏!有啥好玩的!保全回来了啊?你看每年都要麻烦你把我家二妹带过河,今天就在家里头吃饭嘛!”
五表叔连连摆手:“不得行哟堂叔,这都还没落屋呢!我先回家去打一头再过来给你老人家拜年哈!”
外公又挽留了几句,这才送五表叔走了。
李君阁领着阿音过去给外公拜年:“外公,新年好啊!这是我女朋友阿音。”
外公笑得眼睛都眯缝了:“那赶快进屋坐。阿音是吧?乖女子呢!”
阿音甜甜地对外公说道:“外公,新年好!”
这时外婆舅妈也从厨房里出来了,又是一通问好。
舅妈从李君阁背上卸下背篓,只说:“每年都带这么多!走走,屋里头说话!”
外婆连李君阁的手都不牵了,直接拉着阿音的手就往里屋走:“乖女子头回来,让外婆好好看看你。”
大家进屋,在堂屋坐下,舅妈端来糖果瓜子,外公泡上茶,大家一起说话。
李君阁说道:“大舅生意好哟!这新年大八节的咋不多歇一稍?”
外公撇嘴:“好啥哟!这东西粗笨,是越来越难卖了!”
李君阁讶异道:“不会吧?这可是好东西啊!小娃娃用这个熬稀饭,老人家用这个熬药,效果比其它锅子熬出来的都要好啊!”
外公叹气说道:“唉,你说这些都是空话,东西卖不出去总不能还往里砸钱吧?你舅舅都准备今年找时候停火了,我们家的老窑也该修一修了。”
李君阁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对外公说道:“那外公,外婆,老妈,你们先聊着,我跟阿音去看看。”
跟阿音一起出来,来到工棚,大舅一看说道:“哎哟你带阿音过来干啥,净是灰!”
阿音蹲下身子看大舅做胚,说道:“大舅,你给我讲讲做煤砂罐的手艺呗。”
大舅笑道:“这有啥好说的啊?大致工序就是粉碎煤块和各种泥料、过筛和匀加水、揉成泥团、上磨制坯、整修、烧制、上釉。”
说完一指边上几筐泥石说道:“原材料大致就包括小煤渣、白泥、沙泥、涩泥、黄泥、牛泥。”
“小煤渣又分烧过后的煤炭俗称“末煤灰”,和未烧的块子煤碾碎的煤渣。”
“白泥就是百善泥,学名高岭土,以前闹饥荒时有人吃这个泥。”
“牛泥也叫粘土,有一定的粘性。”
“其它泥就是日常能见到的那些。将这些东西粉碎过筛,按一定比例揉和到一起,就是泥胚子了。”
“砂罐是上下两半分开做的,两半的用料也不一样。”
大舅随手抓了一把泥,说道“先做下边,泥巴每一抓重量不能差错两钱,这样做出来的底胚才大小均匀。”
“下段是使用白泥、黄泥、沙泥、和烧过后的煤渣灰,先做成碗钵状,放隔板上放到干。”
说完踩动转盘,不一会手底下就出来一个砂钵。
然后说道:“既然你这么感兴趣,那大舅给你展示一下全套?”
阿音拍着手说道:“好啊好啊,大舅你快做!”
大舅起身取过一个晾干了的砂钵,哈哈笑道:“你这样的妹崽还真是少见呢,好些人都嫌弃脏,更别说女娃子了。”
说完取出一个大盆放在磨盘上踩动,然后拿手在大盆里面摩擦,就像刚刚做砂钵的样子,不断调整大盆位置,最后让大盆的圆心和磨盘的圆心重合。
然后将砂钵放到转盘上,同样调整到圆心重合,开始在大盆和砂钵之间敷上沙泥压紧,说道:“这样就放稳了,可以开始做上半部分了。”
阿音拍手道:“最简单的工具跟手法,最佳的效果,就跟我们寨子山塘的分水池一样,这就是祖先的智慧了!”
大舅笑着点头,抓了一把湿泥开始做上半部分,边做边说道:“这上段的泥啊,是使用白泥、黄泥、牛泥、涩泥和块子煤灰渣按比例调和而成的,比下段要轻。这样弄一是上段不用太怕漏,保温更好,二是这样搁得稳,这也是老祖先人的聪明之处。”
踩动磨盘,没一会,一个罐子就在大舅手下成形了。
大舅说道:“如果要做汤药罐子,还要做嘴,如果要做汤锅,还要做口沿做盖子。”
罐子做好,大舅将罐子放到架子上晾着,又取下一个已经晾干的大砂锅下来,放磨盘上说道:“接下来就该修整了,要打去毛边毛刺,汤罐还要修出口沿来,盖子盖上去能放稳不漏缝才行。”
李君阁补充道:“烧造的时候要变形,这也是容易出次品的时候,因此锅子和盖子要用同一批泥料,不然烧造之后膨胀收缩率会不一样。”
大舅笑道:“哈哈哈,皮娃还记得我这话呢?”
李君阁点头笑道:“那必须的啊!我小时候梦想,就是长大后能做砂罐!”
大舅拿出一根方钢,开始踩动磨盘,让大砂锅转起来,然后拿方钢去碰锅体,没一会就将砂锅修得平平整整。
阿音讶异道:“这砂锅现在看着很细腻啊,为啥烧出来会有些小疙瘩小突起在上边呢?”
大舅笑道:“这就是泥料的问题了,料子一过火,里头很多东西会产生气泡铁子什么的,导致锅体会出现那样的变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李君阁又说道:“也正是因为如此,砂锅才会具备透气,保温的功能。虽然难看点,但是这正是砂锅不同于其它锅子的优势所在,也是砂锅菜风味的关键所在。”
大舅笑着点头:“你娃打小就是个好吃狗儿!说起吃的来都头头是道!”
李君阁翻着白眼:“大舅,别在我女朋友面前揭我老底好不好?”
大舅贼笑道:“我这是帮你说好话呢!以后阿音过门,就不怕没口福了!哈哈哈哈!”
阿音红着脸跺脚:“哎呀大舅!不是说锅子嘛!”
大舅笑着说道:“没啥了,接下来就是烧制上釉了。”
阿音觉得很奇怪:“咦?不是该先上釉在烧造嘛?”
李君阁将阿音拉到大表哥身边,说道:“你看看这个就明白了。”
表哥拿着一根长长的钢筋,头子上弯成一个弯,守在窑边看火。
见到李君阁它们过来,大表哥转头对阿音说道:“这个窑眼啊,称做馒头灶,你看它们像不像放在地上的俩馒头?”
阿音笑着点头。
第二百七十八章 工艺改良
第二百七十八章工艺改良
表哥说道:“将砂罐摆进去,大的放中间,小的放周围,就形成了一个土丘形,这样馒头盖子才能盖得上。”
然后接着说道“一个灶眼上头可以放三十来个砂罐,一般烧八九分钟就可以了,这火候全靠眼睛看。”
说完对李君阁说道:“这批差不多了,你们让开一下。”
李君阁拉着阿音后退几步,表哥用钩子将火窑的罩子挑起来,顿时热浪滚滚扑面而来,吓得阿音“哎哟”一声又往后退了一段。
李君阁看着窑口里烧得发红的砂罐说道:“烧窑可是个苦活路,冬天还好点,可以在白天点火,人也不是那么难受;要到了夏天那就受罪了,热死人不说,还只能夜里烧,那就恼火了……”
就见表哥将一个个罐子勾到另一个窑眼上,说道:“这边这个眼叫釉眼,是用来上釉的。”
阿音又不明白了:“这釉水一滴上去,砂锅不全炸了?”
表哥哥哈哈大笑,就跟听见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一般,说道:“你接着往下看就行了。”
将罐子摆好,表哥往釉眼加了些锯末,然后从一个孔里往窑里加了些半生的松枝,一股青烟顿时冒了出来。
然后表哥又将馒头盖子挑起来盖上,过了两三分钟后说道:“好了。”
阿音想了一下,突然跳了起来:“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这釉料不是液体,其实是松烟是吧?!”
表哥说道:“对喽!阿音真是聪明!”
说完揭开盖子,果然釉眼里边的砂罐一个个都变成了黑青色,表哥将又用长钢筋将一个个罐子挑出来,对方在窑边,任由它们慢慢冷却。
李君阁走出棚子,在屋角捡过来一个烧废的罐子说道:“阿音你看,罐子上釉之前是土黄色的,跟大家平时看到的煤砂罐是两回事。”
表哥解释道:“其实就是给砂罐表面渗上一层碳,增加强度,堵上孔眼,耐高温,抗腐蚀,不氧化,不变色,不与食物药材中的各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方便使用和清洗。”
阿音又摇头感叹:“打死我也想不到这种办法……这么简单的一招,就能解决这么多的问题!祖先实在是太聪明了!”
李君阁笑道:“也不用妄自菲薄,说不定也是从经验中得来的,拿泥巴烧制器皿,我们中国人可是大行家!”
阿音又对大舅说道:“大舅,我看那边还有好多器形,都是干啥的啊?”
大舅拿手指指点:“这是高罐,烧水用的,这是瓮口罐,煮饭用的,这是扁罐,炒菜用的,这是牛头罐,煮茶用的,还有这是饭甑罐,酒甑罐,壶罐,……”
林林总总,有的没有的,说了二十多样出来。
阿音问道:“大舅,你这手艺是跟谁学的啊?”
大舅说:“这是我们夹川的老手艺了,解放前就有了,皮娃他外公传我的……”
阿音和李君阁对视一眼,都是眼前一亮。
阿音摸出手机就开始打电话:“喂?闵乡长吗?我阿音啊!咯咯好吧叫闵叔……闵叔你上次跟我说你们乡没非遗?明明就有嘛!啥?哈哈哈真没骗你啊……嗯,我就在你们乡呢,在我男朋友他大舅家……哎呀闵叔你别闹!……嗯……呃我也不知道呢,我只知道他们家还有个堂叔叫石保全在我们李家沟开船,哦知道了?对呀!就是煤砂罐,这么好项目你怎么没报上去?……哈哈哈不用谢不用谢……不用过来不用过来,我们今晚就回去了!嗯,那我挂了啊,闵叔新年好!”
说完将电话挂掉,对李君阁笑道:“搞定!”
李君阁笑道:“你怎么河对面的闵乡长都认识?”
阿音笑道:“上次评先进,全体乡村干部在县里开会认识的。”
李君阁奇怪:“你啥时候又成先进了?”
阿音说道:“就你去首都的时候,哎呀先别说这个……”
转头对大舅说道:“大舅啊,你这手艺绝对能报成非遗传承人啊,申请下来后政府会给补贴的,一年也有几千块呢。”
大舅大喜:“哎哟还能有这好事?我还说年后把火停掉呢……”
李君阁说道:“这可不能停啊,嗯,对了大舅你这两个窑一年能出多少罐子啊?”
大舅说道:“要歇人不歇火的话,一年下来怎么也得好几千个吧。”
李君阁挠着头,喃喃道:“几千个?有点少啊……”
大舅说道:“皮娃你啥意思?几千个还少?”
李君阁摸出手机,从网上调出几张图片,说道:“这玩意儿对你来说零难度吧?”
大舅拿过手机来一看:“这有啥难的!这比药罐子还简单!”
李君阁摸着下巴:“质地酥松,透气性也好,保温性强,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啥盆子比煤砂罐更适合种石斛和兰草的……”
阿音也是眼睛一亮:“对呀对呀,你兰场那边不是正好要添花盆嘛?!哈哈哈这下不用找了!”
李君阁笑道:“是啊!大舅,就刚刚给你看的撇口款式,高的矮的先各来三千个,尺寸等我回去跟林叔商量下再发给你,哈哈哈哈你解决我的大问题了!”
大舅更是惊喜:“那真得加班加点干一年了,还得请人!”
就听外公在后面哈哈大笑:“请什么人!真当我老了?!闲的骨头都生锈了!正好松泛松泛!”
大家都是哈哈大笑,外公说道:“你们说的我都听到了,阿音还真是福星啊,你看刚一上门来,把一家一年的生意都带过来了,还有那非什么……”
阿音笑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公你这手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现在正在挽救的!”
外公笑得合不拢嘴:“这几十年就没读过书,老了咋还跟文化扯上关系了……这话咋个说起的……”
舅妈出来喊吃饭,问道:“哟,咋都在窑口聊天呢?快进屋吃饭了。”
大舅将事情跟舅妈一说,舅妈也是开心:“还是阿音跟皮娃会想,一来就照顾我们。”
众人进屋,外公要开好酒,李君阁生死拦住,只说泡酒就好,非要喝外公家的枸杞酒。
又说了一阵,外公这才将枸杞酒倒上,李君阁说道:“大舅这还真不是我照顾你们,是这煤砂罐东西本身就好,加上我那边也确实需要,你不知道我那个兰场的总监一时兴起,整了一场子的石斛苗子,足足几万株,就算十株一盆,几千个盆子都是要的。”
接着又说道:“加上以后每年分盆,育新苗,销售,都需要用上盆子,这还真不是一锤子买卖,今后几年,还要外公,大舅跟表哥多支持哟!来外公,先从你走起,今年要麻烦你们受累了!”
外公跟李君阁喝了一杯,哈哈大笑:“实在是高兴!来皮娃,我们那些都是粗笨手艺,承蒙你还看得起!要是有啥需要改需要修的,你尽管提!”
李君阁笑道:“那我还真有两句想说。”
大舅说道:“说!你们年轻人的脑子灵活,想法多,这事情还真要你提点提点。”
李君阁笑道:“提点说不上,我刚刚听外公说了,这东西卖不出去,是因为人家嫌我们家东西粗笨,大家就没想着要把它做精细一些?”
外公大舅表哥三人面面相觑:“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形制……”
李君阁笑道:“与时俱进嘛,我随口一说啊,比如这花盆,人家不是嫌粗笨吗?那我们是不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