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回到山沟去种田 >

第203部分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203部分

小说: 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办法了,只好硬着头皮入座。

    然后低声问池田老头:“这是啥意思啊?之前可没说还有记者会啊。”

    池田老头低声对李君阁说道:“突然袭击,副会长山田搞的,来者不善啊,你们要小心应对。”

    李君阁笑了:“我可以开直播不?”

    池田老头问道:“啥直播?”

    李君阁打开手机,点击李家沟网站建了个视频聊天室,交给张立新负责拍摄,说道:“现在我们国家流行自媒体,十三亿人人人是主播,这个交流会广大钓友也很关心,因此我想让他们也看看。”

    池田老头说道:“你要是不怕闹大,你就播。”

    李君阁笑道:“能闹多大?说到底我们还是制艺交流会嘛,最后是要靠制竿技术说话的,说起这个,我们用得着心虚吗?既然不心虚,那就干脆摆在阳光下,大家来评!”

    池田老头笑了:“嗯,他们藏着掖着搞这一套,我们就给他们摊出来晒一晒,跟做竿子防霉一个道理。”

    李君阁说道:“还他们?有多少?”

    池田老头说道:“那山田搞了个销售平台,很多我们行家眼里不合格的竿子,给他弄些新词儿就卖出去了,旗下也集合了一帮子乌合之众,还一直想将我们的东西也纳入他的销售范围,不过联合会大多数人没同意。”

    说完又摊着手:“但是这人很会钻营,联合会很多理事认为他没有威胁,也不放在心上,因此让他坐大。”

    李君阁说道:“那他那些竿子都卖给谁了?”

    池田老头尴尬极了:“呃……好像主销还是你们那里……”

    “我……靠!”一听到这事,加上昨晚没睡好,李君阁怒得想掀桌子,老子们的竿子那么精美你们不来买,跑来捧日本人假冒大师的臭脚,还屁颠屁颠的拿回去收藏!当真是人傻钱多!

    聊天室里已经来人了,李君阁先拍了几张图片发上去。

    “啥情况?沟主直播?和歌山……制艺,那是艺字吧?……交流会?”

 第三百零一章 制艺交流会

    第三百零一章制艺交流会

    “哦,知道知道,前几天阿音发布新闻说篾匠叔跟沟主去和歌山了,那里是日本竹制鱼竿的主要生产地,篾匠叔跟沟主这是去打脸的?”

    “打什么脸,我们钓鱼人心态平和,最多装装逼。”

    “噗……等等我去约人,篾匠叔当真艺高人胆大?敢让沟主直播?”

    “要不,我们先看看再约?”

    “我靠你们两位啥心态!篾匠叔的工艺比池田老头都还要胜一筹,池田是谁?日本工艺巨匠!满日本还有能胜过他的?你们不去我去叫!我对篾匠叔有信心!”

    “咦?开视频了,看看沟主怎么说!”

    就听见李君阁的声音响起,贼腻嘻嘻的:“篾匠叔,待会你就装高人,用鼻孔哼哼几句就行!这些记者交给我摆平!”

    “噗……妥妥的沟主风格!”

    “我觉得记者们不调皮便罢,要是调皮,沟主会教他们什么叫真调皮!”

    “别闹别闹,继续看直播!”

    ……

    结果李君阁没说话,一个日本记者叽里呱啦说开了。

    张立新在一旁边拍摄边翻译,声音也被手机收录了进去。

    “黄桑您好,请问您来这次来日本的目的是什么?”

    李君阁说道:“我们来日本的目的是进行技术交流,促进两地手工制竿技术的提高。”

    “请问您是谁?”

    李君阁回答:“我是李家沟的村民,篾匠叔的合伙人,蛮溪竹坊工场的共有人,蛮竹的发现者,蛮竹原材料的供应人,呃,大致就是这些,对了,还是篾匠叔的代言人,篾匠叔,是吗?”

    就听篾匠叔“嗯”了一声。

    ……

    直播间里。

    “哈哈哈,篾匠叔这个逼装得高深莫测,很有大师的风范嘛!”

    “真是用鼻子说话!篾匠叔也被沟主带沟里去了!”

    ……

    那记者又问道:“据我所知,日本的制竿技术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和竿工艺一共三百多道工序,从选材到出品,全是手工,请问你们李家沟的鱼竿也是如此吗?”

    李君阁说道:“是的,我们李家沟鱼竿的工艺也是全部手工完成的,丝竹藤漆,我们李家沟都有出产,这正是我们李家沟得天独厚,可以发展手工鱼竿的优势所在。我知道你们日本的生漆资源大部分来自中国,但是我们李家沟的鱼竿,所有材料,全部出自李家沟。”

    ……

    直播间里

    “靠!啥意思?这就叫上来就打脸吗?哈哈哈哈!”

    “沟主似乎不太友好啊!”

    “切!刚刚那记者只叫篾匠叔黄桑而不叫他黄大师,用心昭然若揭了,这种人不用留面子!”

    ……

    又有记者问到:“那请问李桑,你们的制竿手工艺中,有没有用到我们日本现有的制竿技术?用了哪些,请一一说明。”

    ……

    直播间里。

    “这还是交流会吗?怎么这样问问题?”

    “我看中国竿子跟日本竿子似乎差不多……会不会……”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了……沟主雄起!”

    ……

    李君阁笑道:“要说有,确实有。”

    李君阁继续说道:“日本顶级工匠的精神,比如池田爷爷这样的,其技惟精,其道唯一,就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地方。”

    “不过要说到具体的工艺,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奥妙不同。竹竿的核心工艺在竿稍的制作,胶漆的调配,上漆,打磨……这些工艺,都是我们自己研究出来的,并且结合了我们李家沟特有的蛮竹资源,才能做出如此高强度的‘蛮溪’系列鱼竿。”

    这是一个身穿和服的中年汉子站了起来:“你说你的工艺配方没有参考日本,你能拿出证据吗?还有你说的工艺全是手工,能拿出证据吗?”

    李君阁问道:“请问您是谁啊?您的记者证呢?”

    中年汉子说道:“我是和歌山制竿联合会副会长山田淳,请你回答我的问题。”

    李君阁抠着脑门:“哦,内部人啊,那记者会就算结束了?”

    山田淳尴尬地摇着手:“没有没有,这也算记者会的一部分。”

    李君阁说道:“还有这个道理?那好吧,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那天《五溪河上的制竿师》这部记录片,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在场看过那部片子的,应该不会对我们的竿子是不是全手工的再提出质疑吧?那是你们联合会举办的活动啊?你难道没有参加?”

    ……

    直播间。

    “噗……看看!就不能给沟主逮着机会!”

    “除了学习你们的顶级工匠的精神,其它都是我们自己研究出来的,硬气!”

    “这副会长是怎么冒出来的?穿着和服是想提醒日本人站他那边吧?结果沟主一个联合会活动又把他单列出去了……哈哈哈。”

    ……

    只见山田淳尴尬了,说道:“呃……联合会事务多……我那天,我那天没来得及参加,那你回答我的第一个问题。”

    李君阁笑道:“关于胶漆调制的配方,这个是所有工坊的核心机密吧?我们在这里是不可能公布的,这也是各家传统手工作坊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说完转头对联合会各个工坊的欧吉桑们说道:“爷爷叔叔们,是这个道理吧?”

    各工坊的工场主们都点头。

    李君阁又转头对记者说道:“不过竿稍的制作工艺,明眼人倒是一看就知道,各位记者朋友如果不太清楚和了解的话,可以去看看《五溪河上的制竿师》这部电影,三项东京电影节大奖,里面已经拍摄得很清楚了。”

    ……

    直播间。

    “这小子这个时候还不忘打广告!”

    “星君cp!绝对老铁!”

    ……

    李君阁接着说道:“竿稍的刨制手法,我们没有保密,大家看电影就能知道个大概,我们是先刨后粘,和日本鱼竿的先粘后刨是有根本区别的。”

    这时山田淳又发话了:“不管先粘后刨,还是先刨后粘,总之也离不开刨和粘嘛,这不还是我们日本的工艺技术吗?你这是剽窃!”

    记者们顿时轰动了,终于直接怼上了?

    ……

    直播间也闹翻了。

    “我靠我这暴脾气!这老鬼子敢说我们剽窃?!”

    “唐刀,景泰蓝,都是他们剽窃好不好!”

    “楼上说的不算啥,他么早先连国家制度都是剽窃我们的!”

    ……

    李君阁等记者们安静下来,这才开口:“怎么能说是剽窃呢?这是我们自己的非遗项目啊,能成为非遗的手工艺,那都是有基础,有传承,有发扬的……”

    说完从包包里翻出一个笔记本来,接上投影仪:“大家看这段视频,这是李家沟后山上悬天寨一位老者在展示武功,大家注意他手上的兵器……”

    视频里,育爷爷正在田埂上练竹条镖,四米多长的竹条镖灵动如蛇,打击范围覆盖了上下两片稻田。

    ……

    直播间内一阵惊呼。

    “惊现高手!”

    “这是阿音姐的爷爷!哎哟喂老人家多大年纪了啊还能这么玩!”

    “这兵器好牛叉!不过这柄看起来很软啊,有杀伤力吗?我靠这一扎好狠!”

    “听说扎出去这下要靠手法,旋转着出去,杆子就会直而有力……”

    ……

    众多记者也是看得目眩神驰,相机咔嚓咔嚓猛响个不停。

    李君阁说道:“大家请看,这种兵器的名称叫‘竹条镖’,它的镖杆,是用山里的大毛竹,削成筷子粗细粘贴捆扎髹漆而成,具体的手法比较复杂,这里就不细说了,但是我们竿稍的工艺,就是从竹条镖的镖杆中得到的启发,这个,不能说是我们剽窃日本的工艺吧?”

    “日制竿稍的工艺,是先将四片竹枝粘合,竹皮在竿稍内成为一个十字,刨出的竿稍外部全是竹肉,因此日制竿稍外部会髹上很多层大漆,做好防水,增加强度,这个跟竹条镖的工艺有相同之处。”

    “按照历史年代来说,竹条镖苗家已经使用了上千年了,远的不说,清初苗民大起义,史籍中就详细记载着这种兵器,那也是三百多年的历史,emm……”

    一群记者听得面如土色,emm你妹,你小子啥意思?意思是按时间算,我们日本才有剽窃的可能?

    ……

    直播间里都笑炸了。

    “哎哟喂,这个脸打得我看着都痛!有理有据!谁剽窃谁?哈哈哈哈……”

    “哎哟,记者来了跟他扯专业,专业来了跟他扯历史……等等,这套路怎么这么熟悉?”

    “前方高能!沟主绝对没完!”

    “绝对没完!这让我想起了菜头第一次去李家沟,挖个野菜而已,沟主带着他从春秋到满清复习了一遍历史……哈哈哈哈!”

    “哈哈哈我也想起来了!只要掰扯到这些东西,那沟主绝对要控场!”

    “二皮沟主v587!”

    ……

    果然没完,在记者们一脸的黑线中,李君阁继续道:“当然即使是竹条镖,对我们来说也仅仅是启发而已,我们还有更早的佐证!”

    “《三国演义》这部作品,日本的记者朋友们都应该不陌生吧?其中张翼德丈八蛇矛,曹孟德横槊赋诗,都是经典的情节。”

    “蛇矛和长槊,四米多的长柄,如果真是钢铁制作,必定难以在马上灵活挥舞起来。如果单纯用木头棍做呢,又太不结实,交战时一旦手柄断裂,实在危险!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使用复合材料来制作的竿体!”

 第三百零二章 敢跟我扯文化

    第三百零二章敢跟我扯文化

    李君阁接着说道:“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学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发现,我国古代长柄兵器的手柄,正是一种称为‘积竹木柲’特殊复合材料杆体!”

    “柲就是古体的‘柄’字,曾出现在《广雅》,《左传》,《周礼》等多部古老的著作中,“积竹”是什么意思?“竹,木”是什么关系?这简单的‘积竹木柲’四个字的内容,却是历朝历代的最大军事机密,不得而知。”

    记者们不知不觉被李君阁带动,都是好奇心大起。

    “不过这个机密,近年来随着重大考古发现终于揭晓!”

    “大家看这幅图片,这是我国湖北省随县挖掘出一座两千年前的古墓——曾侯乙墓,其中发现了大量的陪葬物品,包括数量巨大的各式长短兵器,而且保存完好。”

    “曾侯乙墓是巨大发现,大家可能都为其中的编钟,漆器,丝织品啧啧称奇,却没有注意到这一浩如烟海的文物下面,还隐藏着我们追寻已久的秘密。”

    李君阁翻动着图片:“从古墓中挖掘出来的长柄兵器看,其柄‘积竹木柲’均由构成,结构相当复杂。大家看,中间是一根质地坚硬的木棍,外围粘贴一层或两层长条竹片,竹片的外面紧紧缠绕优质藤条,然后用结实的丝线细密地束缚藤条。最后还要上胶髹漆,用生漆一层又一层地均匀涂抹,使这些材料紧密结合成一体,且光滑美观。”

    “从现代科学技术角度来看,‘积竹木柲’的复合结构,是非常完美和科学的!木为骨干,取其坚硬不易弯曲;竹片在外,取其柔软不易折断;藤条缠绕,取其富有韧性;丝线束缚,取其结实耐磨;涂以生漆,取其光滑防腐,对内部材料起保护作用……”

    “这就是神奇的“积竹木柲”的秘密!”

    记者们这下恍然大悟,这次采访居然得到如此精彩纷呈的翔实资料,也算是不虚此行了。这稿子随便写写,那也是一大篇啊!

    “我李家沟的竿稍工艺,正是得源于此。篾匠叔将竿稍刨切成扇形,再一片片拼合成一个完美的长锥体,其实就是一个简化版的‘积竹木柲’。”

    “这样得到的竿稍,外部全为竹皮包裹,无论强度,韧性,防水,美观,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李家沟今后每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