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回到山沟去种田 >

第293部分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293部分

小说: 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画上题着一阕词:“蚕声轻起梧桐,小亭东,数声鶗鴂雨住放天空。纤云散,新月淡,晚归蓬,却赖一湾深红映浅红。”

    李君阁笑道:“哟!有长进,用蚕食桑叶的声音比喻小雨打梧桐,清新可爱,相当不错,有一点点易安居士的味道了。”

    说完指着最后一句:“这句化用前人名句‘肯爱深红爱浅红’,也很自然,符合画境,算得上题画词中的精品了。”

    秋丫头给夸得脸都红了:“还要多谢二皮哥你的指点,还有四爷爷,这段时间听他讲课,感觉长进也不小。”

    丁老哈哈大笑:“看来李家沟还得常来啊,这个假期太值得了,别说秋丫头,就连我们四个也觉得受益匪浅,不对,五个,还有许思那小子!”

    李君阁一转头:“哟,许老大跑哪里去了?还有我导师跟大师兄呢?”

    丁老说道:“许思那小子今天遇到一个女娃,叫小芷的,两人不知怎么就聊到果山师傅,许思说明天就要走了,想再跟果山师傅聊聊。这不带着你导师跟大师兄,跟那女娃子一起去法王寺了。”

    秋丫头将另一幅画取出来,对李君阁说道:“二皮哥,这幅也请你指点指点。”

    李君阁一看,正是在山上跟秋丫头聊写诗时用到的那幅写真,现在已经被秋丫头誊改成画作,题诗的内容也有了小小的变化,改成了“竹雨匀窗绿,苔钱锈石青。兰芳舒永昼,蕉叶展空庭。”

    李君阁笑了,指着第一句道:“分字,怎么改成了匀字?”

    秋丫头忐忑地说道:“分字和匀字其实差不多,不过我觉得分是一个比较干脆了当的动作,匀是一点一点地分过去,更符合‘缓慢的变化’这一主题。”

    李君阁又指着第二句:“级字,为什么又改成了石字呢?”

    秋丫头说道:“二皮哥,我觉得级字有些造作,还是用石字更显得自然。”

    李君阁嘴角露出微笑,指着第三句:“这个舒字呢?我们一开始是舒字,后来改成了消字,你为什么又重新改了回来?”

    秋丫头歪着脑袋说道:“你告诉我,舒字改消字,除了写出兰香在空气中的弥散状态,还可以将单纯的视觉嗅觉这些直接的观感提升到了心灵的体会,是吧?”

    李君阁说道:“对呀,可你为什么又改回去了呢?肯定有理由的吧?”

    秋丫头说道:“后来我一想,如果这样改,其实是把我自己的感受强加到了看画的人身上,我宁愿他们从我的画境中慢慢地体会这样的味道,而不是从我们的诗里直接读出来,所以我就又改回去了!”

    李君阁鼓掌大笑:“妙极!哈哈哈哈,丁老,恭喜你收了这么一个钟毓灵秀的弟子啊!”

    丁老头在旁边乐得眼睛都眯缝了,捋着胡子不住点头。

    李君阁笑完后,对秋丫头说道:“我说的炼字方法,看来你是已经掌握了。先不说炼得好不好,光是每改一个字,能说出一番道理来,这个方向就是对的!就照这样努力,平时心里头跳过什么好句子,就把它记在本子上,有时间就以它为眼,学习扩成一首诗,这种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等到手法慢慢熟练后,就要逐步凝练成自己的风格,嗯……”

    说完一指刚刚那首小词:“这个风格就不错,这个就是由你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日常感受积累出来的作品。”

    “‘言为心声’,这属于自己的东西啊,那是信手拈来如拾草芥;强行模仿别人的话,那就劳心费力如移泰山。丫头,你已经登堂入室了,继续加油吧!”

    丁老头拿着四个扎在一起的锦囊,笑道:“皮娃,说过我们每人要送你一幅画的,结果上次你跑得比风还快!”

    吴梅仙笑道:“放心,这次不会让你作诗了!”

    李君阁赶紧伸手接过:“实在是感激,谢谢,谢谢!”

    从木楼里出来,白婶说道:“皮娃,你们中国的画,有点像我们外国的水彩。”

    李君阁笑道:“呃,咋一看差不多,其实不一样,从用纸,用笔,颜料,设计,思想,构图,美感,透视,技法,理念,后期处理,完全是两套不同的方法。”

    “仅仅从线条运笔来说,中国人喜欢以书法如画,对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起顿,飞白,枯湿……都有一定之规;不但要具备书法的审美,还要符合画中意境;好的中国画跟书法一样,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欣赏,又可以一花一字,甚至一笔一笔单独细细品味,这种意趣,是西方水彩画体会不到的。”

    就这样说着聊着,李君阁将五人组送到了祠堂,然后对他们说道:“今天大家都累坏了,明天开始晒谷子,同样要早点来哟!”

    第二天,李君阁先去木楼,将嘉州画派四老,秋丫头,许思,小芷送走,一起出发的,还有李家沟第三个大学生赵华强。

    临出发前,赵华强对李君阁说道:“二皮哥,我根据育爷爷蛙场那套系统也搞了一套,不过是简化版,目前只有温控,湿度提醒,食料提醒,饮水提醒,和冠海哥一起,连接上了食料槽,水管,已经安装到鼠场里了,何苗哥会用。”

    说罢又赧然道:“这是第一个能用的版本。非常简单,离人家农大的系统还差很远。”

    李君阁拍着他的肩膀道:“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你才上手两个月而已,有时间我一定去看看!兴趣是最好的启蒙,实践最好的导师,接下来还有好多地方能用上你这套系统,比如兰场,比如鱼塘,接下来还有一个大养猪场,到时候你还可以研究研究荷兰人的设备程序,有的是施展空间啊!”

    送走众人回到家中,五人组已经吃过早饭,准备干活了。

    交给芋头粽粑一人一根扁担两个箩筐,三人将堂屋中的稻谷挑出来,倒在敞坝上。

    奶奶指挥白婶和俩妹崽,拿着耙子将稻子刮平晾晒。

    中间要挑去杂夹其中较大的稻草。

    稻谷经过三天晒制之后,含水量开始变得合适,正好这天有风,那就可以开始扬场了。

    扬场前要先过初筛,将一些风吹不走的大草杆尘泥筛一遍,只剩下能被风吹走的那些和谷粒。

    扬场的时候必须站在下风口,也就是人对着风来的方向,这样往侧前方扬出去的谷粒会被风吹回身边,而杂草尘灰会被风带到人的后方。

    事情好做人吃亏。

    芋头粽粑李君阁三人脸上蒙着围巾,戴着草帽,一天下来,还是变成了三个土人,汗水在脸上划出一根根道道,眼睫毛上都全是土灰。

    白婶跟俩妹崽也辛苦,筛筛子筛得两手都起了泡。

    不过将干净的谷粒收集到一起的时候,大家心里还是很开心的,因为明天就可以开始打米了。

    不提李君阁几人这边蜗牛一般的进度,千亩梯田这几天干得热火朝天。

    那边全是农机,梯田从山脚开始往上,几天下来已经收了三分之二。

    然后第一批收下来的稻谷,经过晾晒之后都已经打成米装袋了,五溪一号最近的任务,除了从夹川拉材料过来,就是往外运米运荔枝。

    阿音跟梁慧丽王吉星都搞成热线了,一天起码五六个电话在联系。

    不过李君阁已经魔怔了,不过了今天把米弄出来,心里难受。

    一大早,李君阁便将礌子磨盘安好,奶奶指挥着他从猪圈棚上头翻出来一个大推子,将家里老石磨的推子换掉。

    然后架起一个架子,挂上一个大簸箕,这是最后摇米用的。

    等到五人组过来,李君阁挑出来一担谷子,说道:“今天把这一百斤谷子打出来,就算是功德圆满!”

    粽粑不服气:“才十分之一,要不我们多打点?”

    李君阁笑道:“一次打一百斤已经够多了,稻子一旦脱了壳就失去了活性,保存起来反而不如谷子方便。等你们离开李家沟的时候,再将这些谷子打成米。这样你们就可以带回美国去。现在嘛,先弄点新米尝尝鲜就可以了。”

    alice捧着紫红稻谷,放在鼻尖上闻:“嗯,有稻谷的香气,还有阳光的味道,赶快动手吧,我都等不及了。”

    还是奶奶总指挥,alice将稻谷送进风簸,粽粑卖力地摇动铁把让风叶转动起来,吹掉扬场后残留瘪壳。

    然后白婶将谷子送进礌子的洞眼,李君阁开始推礌子。

    稻谷被礌子的竹齿碾压后,米粒便与谷壳分离,奶奶一边指挥众人干活,一边拿扫帚将谷壳和稻米的混合物沿着礌子边上的沟槽扫进箩筐里。

    然后alice又将他们送进风簸,通过风力将谷壳和糙米分离。

 第四百三十四章 锄禾日当午

    第四百三十四章锄禾日当午

    风簸进料口的地方有一个挡板,可以调节进料的速度,还要配合粮食颗粒的大小,摇扇的风力,新手用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老手一般是左手调挡板确定下料速度,右手相应调整风力,两相配合,得心应手。

    所以它还是一件停留在手工业的工具,不是工业级,对操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

    于是两人配合,技术方面奶奶来,憨包力气五人组换着来。

    糙米中杂质还很多,于是奶奶又指挥shirly将糙米倒入吊在半空的大簸箕中,让芋头开始簸米。

    这活同样有些技术含量,奶奶演示了好几遍,芋头才开始簸得有些像样。

    糙米在簸箕中哗哗地转动,不少残留的杂质开始像簸箕的圆心集中。

    等到中心集起了一堆谷壳,干草叶干草杆之类的杂物后,奶奶让shirly用手把杂物捧出来,只将外圈干净的糙米收集到另一个箩筐里,然后又舀上几瓢糙米继续筛。

    眼看着今天就要得到新米了,希望就在眼前,几个人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一个个干得起劲。

    中间大家还互换工种,对整个流程都熟悉了一遍。

    还专门腾出一个人,休息的时候还要负责照相。

    alice看着箩筐中越堆越多的糙米说道:“祖祖,这就是我们吃的乌金血米吗?看着跟机器打出来的不一样呢?”

    奶奶笑道:“这还没完工呢,现在的米上面蒙着一层糠皮,等到人手腾一些出来后,就该舂米了。”

    人多干活就不累,七个人一上午下来,竟然将一百斤谷子给脱完了。

    中午吃饭休息,下午那可就是重体力劳动了。

    跟苗寨舂糍粑一样的动作,李君阁和粽粑一组,芋头和白婶一组,alice和shirly候补。

    李君阁对大家介绍到:“所有农活,其实都有一个节奏问题,这也是诗歌和舞蹈的起源。只要把节奏掌握好,就要轻松很多。”

    奶奶将糙米舀到两个大碓窝里面,只填到三分之一不到的位置,又往里边抓了几把碎米糠头,还加了一点水,说道:“好了,开始舂吧。”

    舂米还要往碓窝里边加东西,这事情李君阁都不知道,问道:“奶奶,为啥要往碓窝里边加这些东西?”

    奶奶笑道:“如果不加糠头,有很多好米就会被舂碎,加点米糠进去,会消减木杵的力道,情况就会好得多。加水的原因是润滑米的表面,这样米中的油会析一些到表面上来,让它变得油亮,不光舂出的米更好看,也更好吃。”

    这就是经验了,网络上是找不到这些细节的。

    然后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六个人砰砰砰舂了一下午,才在奶奶的指导下将米全部舂出来。

    中间白大和粽粑对李君阁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下午大家都轮着换手休息,就他一直没停,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hunter就是不一样!不愧是king of jungle!”

    奶奶将舂过的乌金血米收集到一起,一百斤就剩下八十多斤了。

    接下来就是再次上风簸,几个口子打开,糙米倒进去,摇动风叶,近处出来的就是乌金血米,稍远的是带粗糠的碎米,在远是小碎米和较细的糠头,最远是细糠。

    看着乌金血米哗哗地流到箩筐中,哥大五人组又是跳脚又是拥抱又是欢呼:“成功!我们打出大米来了!oh yeah!”

    一百斤谷子得到七十斤米,五人组将箩筐堆得高高的,兴奋地在乌金血米后边摆出各种姿势,拿手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

    奶奶笑得都不行了:“打个米至于这么高兴不?接下来还要过一遍筛呢!”

    白婶正捧着比它白不了多少的乌金血米傻乐,闻言问道:“这米很干净了啊,为什么还要用筛子筛?”

    奶奶拿出筛子,将碎米倒上去说道:“老时间里头生活可没现在这么好,不光完整的米是给人吃的,碎米筛过一遍,用来熬粥,做碎米粑粑,也是给人吃的。剩下的那些,才是喂鸡喂猪的饲料。”

    李君拿大瓢舀了一瓢新打的乌金血米,对五人组说道:“最近才学了一道国宴菜,那汤头可是打半夜就熬到现在了,哈哈哈,今晚我们喝紫玉芙蓉粥,保证你们一辈子忘不掉!”

    进到厨房把粥煮上,这一大锅下来,可以又当菜又当饭了。

    自己趁机跑厨房后边去冲了个凉,将一身的粉灰洗掉,顺便摘了些黄瓜丝瓜。

    做了个拌黄瓜,将丝瓜切片,待到紫玉芙蓉粥熬好,将薄薄的丝瓜片放进去一绞,新鲜丝瓜烫熟后带出味道,那清甜甘鲜的滋味,秒杀一切味精鸡精。

    调好盐味,这锅子粥就算熬好了。

    等到阿音带着娃子们回来,这就开饭。

    当两大碗香甜扑鼻的紫玉芙蓉粥端到粽粑和芋头的面前,哥俩的眼泪忍不住扑簌簌地往下掉。

    王美娴捧着碗正像小猪一般刨得呼噜呼噜的,抬眼看到两人的表现:“咦?粽粑哥哥,芋头哥哥,你们怎么哭了?咬到舌头了吗?”

    粽粑一脸语重心长的表情:“美娴啊,粽粑哥哥这是感动的,你们国家的人们真是太勤劳,太能吃苦了。哥哥刚刚学了一首诗,现在教给你们。你们一定要好好记着啊:锄禾日当午,看得禾下吐……”

    就听旁边“噗”地一声,李君阁把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